刘俊;杜建龙;包梅芳;吴纯西
目的 了解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学分布及其主要诱因,寻找有效预防与控制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收治的1127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部位构成、病原菌检查结果等,并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诱因.结果 1127例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51例,医院感染率为4.52%,其中医院感染中老年患者、术前使用过抗菌药物、住院>14 d、导尿>3d、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分别占56.86%、86.27%、80.39%、88.24%、35.29%及43.14%;感染部位主要以泌尿道、手术切口、呼吸道为主,分别占35.29%、25.49%、21.57%;病原菌分布主要以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21.57%、17.65%、15.69%、11.76%与11.76%;患者的住院、导尿天数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诱因.结论 泌尿外科承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部分,泌尿外科临床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刘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在肺炎、肺结核(TB)、潜伏性结核感染(LTI)、重症肺结核、肺癌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44例肺炎患者、41例肺结核、30例潜伏性结核感染、27例重症肺结核、42例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49名的D-D及CRP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血浆D-D含量水平:重症肺结核组高,为(0.577±0.488)mg/L,肺癌、肺结核及肺炎次之,分别为(0.338±0.326)、(0.324±0.278)、(0.320±0.233)mg/L,潜伏性结核感染与健康对照组含量低,为(0.283±0.262)、(0.180±0.154)mg/L;血清CRP水平:重症肺结核组及肺炎高,为(108.67±68.94)、(75.91±77.83)mg/L,肺结核及肺癌次之,分别为(53.42±58.91)、(39.61±43.80) mg/L,潜伏性结核感染与健康对照组含量低,为(25.03±21.42)、(13.03±9.69)mg/L;血浆D-D与血清CRP含量变化存在相关性,肺炎组r=0.463,肺结核组r=0.325,重症肺结核组r=0.178,健康对照组r=0.143,肺癌组r=0.121,潜伏性结核感染组r=0.076,均P<0.05;肺癌死亡组第1天及观察终点D-D、CR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结论 D-D及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感染相关炎症分级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月翠;李成行;童姣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对策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1年5月行剖宫产生产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对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手术失血量、阴道检查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阴道试产时间;生殖道感染、合并基础疾病、体重指数异常、胎膜早破和术前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影响切口感染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长、体重指数异常、阴道检查次数多、阴道试产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结论 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术前应避免该类因素,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明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2011年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检出的269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判断采用CLSI标准.结果 26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77株占65.8%、革兰阳性球菌70株占26.0%、真菌22株占8.2%;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达63.0%;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4.3%~18.2%,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耐药率为25.8%~51.6%,其他耐药率均较高为50.0%~100.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7%、8.7%、17.1%和18.2%,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5%、4.3%、14.3%和18.2%;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4.8%和65.2%;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其他抗菌药物除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外耐药率均较高为57.7%~96.3%.结论 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患者个人防护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曹子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流行现状及其感染特征,指导临床对MDROs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方法 在MDROs目标性监测的基础上,对ICU 2011年MDROs的分布、来源及感染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U收治患者539例,发生MDROs感染68例、97例次,感染率12.69%、例次感染率18.28%;送检标本分离出MDROsl02株:革兰阴性菌84株占82.35%,革兰阳性菌18株占17.65%;主要是泛耐药与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占50.98%,其中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占96.15%;其他依次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泛耐药与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别占13.73%、10.78%、8.82%、8.82%、5.88%和0.98%; MDROs的来源本科获得占63.7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6.67%;MDROs感染与有创诊疗操作相关占60.78%.结论 ICU患者MDROs感染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以呼吸道为主,有创诊疗操作是引起MDROs感染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海兰;孙树梅;吴汉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我院氧气湿化瓶在2011年6月之前由各科室自行消毒处理,存在使用后清洗消毒不彻底、保存期短、存放过程中被污染等问题.为了保证氧气湿化瓶符合环境卫生学要求,减少氧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从2011年6月开始对氧气湿化瓶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管理.
作者:徐保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服用双磷酸盐药物对骨质疏松的患者行口腔外科手术后发生的感染,控制围手术期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术前5周是否有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基础指标及术后发生感染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药物使用时间及感染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213例,其中观察组148例,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吸烟、饮酒、糖尿病分别为21.6%、27.7%、2.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6.2%、36.9%、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7例发生感染,感染率18.24%,对照组4例发生感染,感染率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药物使用时间的增长,其感染率逐渐增大.结论 双磷酸盐可增加口腔外科术后感染概率,对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术前5周应酌情考虑停用或减量双磷酸盐类药物.
作者:叶文成;张波;李莹;孙伟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的病原菌特征,探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82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感染率和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特征.结果 482份脑脊液标本,培养阳性71例,阳性率为14.72%;共分离出病原菌83株,革兰阳性菌44株,占53.01%,革兰阴性菌36株,占43.37%,真菌3株,占3.61%;分布多的3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1.33%、16.87%和14.46%;单因素x2检验显示,颅内感染与糖尿病、开放性颅脑损伤、脑脊液漏和脑室外引流有关(P<0.05).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应针对相关易感因素,加强微生物监测、合理有效预防颅内感染.
作者:费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规范化管理,是体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我院多次组织了全院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取得了管理效果,关键是实行流程管理,现作重点介绍.
作者:谈晓英;谈菊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护理队伍人才老化与更新需要医院每年从工作出色的优秀护士中选拔科室护士长.护士长作为科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病区护士长在医院感染工作中的重要性1.1 护士长的职能作用 护士长工作在临床科室第一线,要实施面对面的管理、督导、教育与培训,落实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制度等,直接影响到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
作者:郭立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心理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积累资料.方法 随机抽取2005、2008和2011年心理科住院病历各200份,分别调查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对比分析不同病种之间、不同时期的医院感染特点及差异.结果 2005、2008和2011年医院感染率分别为7.50%、6.50%和5.50%,医院感染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上呼吸道、胃肠道、下呼吸道;各年份医院感染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医院心理科需要根据自身特征,落实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倪俊芝;刘小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学特征与观察洛美沙星滴耳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184例(227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别给予采用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观察组)与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细菌学疗效.结果 227耳培养阳性183耳,阳性率80.6%;革兰阳性菌135株,占73.8%,革兰阴性菌48株,占26.2%,分布多的3种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6.6%、15.3%和13.1%;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9%和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洛美沙星滴耳液细菌清除率高,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非常有效的药物.
作者:顾析玲;姚文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0月医院妇产科行宫颈癌根治术的207例患者临床资料,了解经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共有75例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感染率为36.2%;75例泌尿道感染尿液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31例,检出阳性率为41.3%;共检出病原菌5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21株,占37.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95.2%、75.0%、76.2%、95.2%、61.1%,而对亚胺培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性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7.5%、85.7%和62.5%,而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均较低,肠球菌属对环丙沙星、青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5.0%、71.4%和66.7%,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均较低.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后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属,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晓方;姚奏英;季红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ABA)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共分离出ABA 1007株,占同期临床总分离菌的10.03%;主要分布科室为ICU 342株占34.25%,呼吸科222株占22.29%,神经科138株占13.78%;主要标本分布为痰液841株占83.52%,尿液90株占8.94%,分泌物46株占4.57%;其中多药耐药ABA占41.51%;ABA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40.00%,而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的25.96%上升至2010年的39.27%.结论 近3年医院临床分离的ABA耐药性呈逐年增高趋势,多药耐药及泛耐药的ABA所占比例极高,因此,加强耐药性检测和监测,对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卜素;马筱玲;谢强;周馨;周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的分离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4年共检出革兰阴性菌14784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260株占15.29%,鲍氏不动杆菌2700株占18.26%,大肠埃希菌6241株占31.87%,肺炎克雷伯菌2139株占11.8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保持相对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均>50.00%;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保持相对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均>50.00%;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菌仅对含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显示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临床医师应加强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郭宏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骨科清洁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以及预防控制感染措施的可操作性.方法 目标性监测骨科清洁手术住院患者19 988例,依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其临床资料逐项填写统一表格,按照卫生部SSI监测中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对统计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 19 988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97例,感染率0.49%;92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6株,革兰阳性菌70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7.36%;革兰阴性菌33株,以假单胞菌属为主,占9.43%;真菌3株;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前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种类、术后感染时间、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有明显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方欢;张楠楠;刘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手术后肺感染因素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择2001年5月[2012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06例,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析感染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 本组106例肺癌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9例,发生率为17.9%,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7例占36.8%;革兰阴性菌感染12例占63.2%;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肺癌分期、住 院时间的影响(P<0.05);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治愈1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4.7%.结论 临床医师了解肺癌患者手术后肺感染因素并能够积极采取正确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感染,获得较佳的临床结局.
作者:毛建林;徐晓文;章雪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医院肠球菌属感染菌群分布、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药物敏感率和治疗结果,为临床合理治疗肠球菌属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1月-12月的医院获得性肠球菌感染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离粪肠球菌52例,屎肠球菌61例,鹑鸡肠球菌2例,其中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5例;感染部位以泌尿道、胆道、血液多见;95.66%的肠球菌感染患者有≥3个基础疾病,86.97%患者有≥4个危险因素,以轻中度发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及各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肠球菌属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低;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95.65%,其中粪肠球菌为96.15%,屎肠球菌为98.36%,鹑鸡肠球菌为0;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敏感率为49.56%,其中粪肠球菌和鹑鸡肠球菌均为0,屎肠球菌为88.53%;治疗措施包括去除可逆的危险因素和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愈率为98.36%.结论 医院获得性肠球菌感染多发生于有多个基础疾病与高危因素者,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较多见,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于粪肠球菌.
作者:伍万;江荣林;马伟斌;雷澍;王灵聪;智屹惠;吴艳春;黄立权;朱美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控制手卫生、改善医院感染提供举措,以降低外科医院感染率.方法 现场进行随机采样,检测内容包括医护人员手卫生及科室内部空间诊疗环境、无菌物品的表面等设备,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各项指标检测,外科医师与护士手阳性率分别为55.0%、75.0%;外科医师与护士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科医师手部菌落数浓度(0.28±0.46)CFU/cm2与护士手部菌落数浓度(0.10±0.24)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59,P<0.01).结论 对医护人员手卫生进行培训及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接触性感染.
作者:柴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我院针对走廊加床患者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了积极的管理对策,现介绍如下.1 易感因素(1)走廊加床的病床、床头柜和应急设施如吸引器、供氧装置、电源线、插线板等均为临时放置,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走廊两端多为封闭式导致空气不流通.(2)人员流动性大,患者个人防护意识淡薄易造成交叉感染.
作者:余凤娇;熊梅玲;夏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