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兰
目的 观察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来验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表达为临界值标本,评价其在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分别对482例患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表达为阳性、临界值、阴性的样本及100名健康人群样本,以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外周血HLA-B27DNA,确定样本的阳性率.结果 PCR法检测出阳性组调查282例阳性率100.00%、临界值组调查80例阳性率91.25%、阴性组调查120例阳性率为0.83%;健康对照组调查100名,阳性率3.00%.结论 以定量荧光PCR检测>103为标准,FCM检测临界值组阳性率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假阳性;阳性组和阴性组无明显差异,但阴性组有假阴性产生,定量PCR法对流式细胞术检测为临界值标本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防止假阳性和假阴性的产生,进一步提高AS诊断率和可靠性.
作者:徐冉行;李宇宁;姚亚萍;刘东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医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常见的部位、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结果 医院154例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100例占64.9%,其次为泌尿系感染27例占17.5%;各类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出171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检出116株占67.8%,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检出39株占22.8%;大部分病原菌表现出严重的多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5.4%、25.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2.9%,未检出对糖肽类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导致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耐药细菌,感染的部位多见于下呼吸道和泌尿系,建议采取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肿瘤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
作者:都青;张有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加强健康教育对降低糖尿病皮肤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84例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治疗期间皮肤感染恢复情况及治愈后新发皮肤感染.结果 就诊时对照组皮肤感染面积(7.74±3.27)cm、空腹血糖(7.89±0.37) mmol/L,观察组皮肤感染面积(7.91±3.38) cm、空腹血糖(7.83±0.42)mmol/L;治疗14d时对照组皮肤感染面积(4.24±1.48)cm、空腹血糖(6.12±0.21) mmol/L,观察组皮肤感染面积(3.01±1.31)cm、空腹血糖(5.74±0.17)mmol/L;平均治疗时间对照组为(32.30±5.42)d,观察组为(27.42±4.71)d,两组治疗后14d皮肤感染面积、空腹血糖、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检测空腹血糖对照组为(7.28±1.22) mmol/L,新发感染患者10例,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31±0.53)mmol/L,新发感染患者2例,两组空腹血糖、新发感染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健康宣教,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皮肤感染,减少新发皮肤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艳云;于建斌;田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急诊清创室承担大部分患者创伤伤口的清创、抢救止血等工作,夜间医务人员减少,需清创的患者较多,造成人员进出频繁,流动性大,给室内空气带来污染.为了改善以上因素,制定管理措施如下.1 夜间清创室感染因素1.1特殊环境空气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发生事件时突然,患者就诊时衣物、伤口均存在被污染;需要清创的患者流动性大、陪护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是易感因素.1.2消毒工作不到位 因夜间急诊手术室人员是值班制,无规律和连续的清创工作是造成清创室内的空气和地面消毒工作不能有效完成的主要原因.1.3操作不规范与设备不完善 急诊清创时因急救的需要,工作人员难免出现不规范操作,如不洗手、重复使用器械、敷料等会造成严重感染.
作者:李静;闫仁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室或鞘内注射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枢感染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5例鲍氏不动杆菌中枢感染病例严格按照脑脊液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通过静脉联合脑室或鞘内给药;结合脑脊液细菌学结果及患者原发疾病选择抗菌药物及给药途径,同时监测患者感染相关指标及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感染并发脑积水通过脑室外或腰大池引流进行处理.结果 治疗后5例患者中3例脑脊液培养阴性,其中2例治愈,1例因家属放弃治疗带脑积水出院;2例仅多黏菌素敏感患者死亡.结论 早期脑室及鞘内注射敏感抗菌药物是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枢感染的安全有效方法;脑积水发生率较高,脑室外引流优于腰大池引流,引流需早期进行并保持通畅.
作者:袁利群;兰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16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为A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为B组,对两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3hB组占40.2%、A组占15.1%,合并糖尿病B组占29.0%、A组占9.5%,患者体重指数≥30 B组占22.6%、A组占7.8%,年龄>60岁B组占29.0%、A组占13.0%,B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酗酒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时间≥3h、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30、年龄>60岁是可以独立预测脊柱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屈伟俊;孙建军;李跃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多功能床边工作车在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对策,强化多功能床边工作车的规范管理.方法 根据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全院多功能床边工作车进行感染管理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多功能床边工作车感染管理中存在6类突出问题,问题累计225次,其中物品放置欠规范53次占23.6%;一站式垃圾分类收集不规范50次占22.2%;布局不合理42次占18.7%;清洁不彻底38次占16.9%;手消用品的管理不符合要求26次占11.6%;一次性用品的管理不到位16次、占7.1%.结论 各级护理人员均应重视多功能床边工作车的规范管理,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作者:张春英;刘兰莲;邱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妇科门诊女性患者支原体属感染及其耐药性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支原体属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885例疑似患者,用Mycoplasma IST 2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检测解脲脲支原体(Uu)和人支原体(Mh).结果 共402例患者送检标本支原体属培养阳性,总阳性率45.4%;其中87.3%为单一病原体阳性,12.7%为两种支原体同时阳性;累计Uu阳性385例次(占85.0%),Mh阳性68例次(占15.0%);Uu和Mh的耐药率基本相近,但混合感染时其耐药率则有上升趋势;对多西环素、克拉霉素和普那霉素敏感率高,分别为96.9%~80.8%和97.1%~76.5%;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分别达78.7%~83.4%和75.0%~89.7%;对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51.7%.结论 Uu是主要感染菌种,Mh多与Uu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常用抗支原体属药物耐药性变化较快,应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加以选择,尤其是混合感染患者,治疗用药应兼顾两种支原体的效果;对于有生殖泌尿道感染症状的女性患者,宜及时检测支原体属,以保证用药的科学性.
作者:金必文;杨丽;丁金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对策,为临床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2月-2012年2月在医院行泌尿外科手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原学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病原学检测共分离病原菌121株,前5位菌株依次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6.4%、14.0%、12.4%、9.1%、8.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9%、16.7%、9.1%;肠球菌属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11.8%,MSSA、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明显低于其他药物的耐药率(P<0.05).结论 泌尿外科术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MSSA,在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之前,可根据伤口感染的情况大致判断感染病原菌类型,同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相应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作者:刘昌茂;张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某综合医院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成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2010年12月30日(干预前)及2011年12月14日(干预后)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及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8.4%降至38.3%(x2 =12.07,P<0.005);预防使用比例由39.4%降至28.9%(x2=6.04,P<0.025);联合用药比例由37.5%降至27.2%(x2=6.01,P<0.025);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由36.3%上升52.7%(x2=8.93,P<0.005);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由98.8%降至90.4%(x2=11.8,P<0.005),其中Ⅰ类切口的预防使用率由99.0%降至85.7%(x2=12,P<0.005);术前30 min开始用药比例由72.0%上升至83.9%(x2=6.66,P<0.01);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由32.6%降至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多部门联动监管,可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作者:嵇晓红;肖琴;邹雪峰;李湘;张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旨在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7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分离出的1017株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542株,鲍氏不动杆菌475株,其中送检标本前两位分别是痰液占68.5%和69.9%、血液占14.0%和12.8%;呼吸内科病原菌检出率高占41.7%和42.9%,其次是ICU占19.7%和17.3%;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他啶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均>35.2%;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0;鲍氏不动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均>58.7%.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性明显增加,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及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病原菌在医院内暴发流行.
作者:宋金明;徐龙强;曹永献;时萍;刘广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在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以及不同部位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38例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中确诊患者35例,血培养阳性仅1例;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3%、84.5%、61.9%、90.6%;真菌培养计数>105 CFU/ml或>2个部位同时培养阳性后,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7%、99.0%、95.8%、89.5%;真菌培养联合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5.7%、100.0%、100.0%、84.4%;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阴性预测值较好,与真菌培养联合应用后阳性预测值高.结论 真菌培养计数> 105 CFU/ml或>2个部位同时阳性时,以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时可提高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减少假阳性的发生.
作者:杨朵;马冬媛;何欣;迟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两种灭菌器对湿包影响程度的差异,提出控制对策,减少湿包的发生.方法 国产与进口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各灭菌350锅次,灭菌程序结束10、20、30 min后分别对灭菌包进行观察.结果 湿包差异主要与灭菌后冷却时间的长短有关,冷却时间<10 min,国产灭菌器与进口灭菌器对物品的干燥程度有明显差异,湿包率分别为16.00%和1.80%,炉内冷却20 min时,湿包率分别为1.28%和0.15%,其湿包率差异明显减少;当炉内冷却>30 min时,国产灭菌器与进口灭菌器湿包率分别为0.06%和0.05%,其湿包率无差异.结论 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充分冷却的前提下,国产灭菌器与进口灭菌器灭菌后湿包率无明显的差异.
作者:刘礼霞;张小林;吴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家庭感染状况及对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护意识,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月的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针对家庭感染及防护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30户家庭已明确有乙型肝炎家族病史的患者有15例,占50.00%,属于非家庭内感染的患者有8例,占26.67%;63.33%的家庭对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了解,56.67%的家庭能主动为家人注射乙型肝炎疫苗,53.33%的家庭了解并采取了相关的隔离措施和手段.结论 家庭内感染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的主要途径,多数人群对于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相关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彭亚珍;彭亚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三峡库区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为库区基层医院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软件统计分析6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率.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率内科为40.0%,居首位;其中以>60岁老年患者居多,占49.3%;临床标本中痰液分离率高达80.0%;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其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为43.1%,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7.7%.结论 作为三峡库区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上级医院耐药率相比,远远低于上级医院,有其自身特点;但已出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菌株,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
作者:陈孝进;王菊纲;彭兰;万芳;王克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医院3年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医院收治的324例烧伤患者进行创面培养,对其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4例烧伤患者中有286例发生创面感染,其中13例发生混合感染;共培养出2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9株占73.49%;革兰阳性球菌63株占21.14%;真菌16株占5.37%;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5.84%、18.12%、14.4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率分别高达71.43%和86.05%,两者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较高,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分别高达75.93%和79.71%;在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分别为71.43%和72.00%,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红霉素严重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高;真菌则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 烧伤患者分离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离率逐渐上升,相关菌株耐药性严重,及时监测病原菌耐药性对指导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作者:方爱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2010与2011年广州地区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特性与变异特点,为预防控制流感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GenBank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分段扩增引物,进行RT-PCR一次扩出全基因组序列后,再分段扩增病毒各基因片段,PCR产物直接进行序列测定,用ClustalW/X、DNASTAR、MEGA5.0等软件分析基因组序列.结果 克隆了4株广州株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将4株广州株流感病毒与墨西哥株和中国四川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ClustalW比较,发现除PB2片段为98%外,其他各片段均为99%,将基因组序列与北美地区和欧亚地区的猪流感进行CLUSTALW比较,广州株GZ49号基因组的第1、2、3、4、5和第8片段与北美和亚洲地区HIN2型猪流感具有94%~95%相似性,广州株GZ49号基因组的第6和7片段与欧亚大陆的H1N1型猪流感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0%~93%和94%~95%;对4株病毒PB2、PB1、PA片段进行了点突变分析,其中4株病毒在PB2基因均出现的位点突变为D195N,R293K,V344M,I354L,V731I.结论 4株广州株新甲流病毒(H1N1)与墨西哥株和中国四川株全基因组具有很高同源性,这4株流感病毒很可能是起源于同一株病毒;PB2基因变异相对较大,这些氨基酸点突变均是新出现的突变.
作者:朱冰;钟家禹;周荣;夏慧敏;肖密丝;陈焕辉;施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心血管内科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96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50例,占5.21%;具有典型症状58.00%、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20.00%、无症状者22.00%;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9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2.41%、革兰阴性菌占61.22% 、真菌占18.37%;医院获得性肺炎组年龄(65.45±14.12)岁、心功能NYHA分级(2.43±0.34)级、有创检查治疗54.00%、制酸剂38.00%、预防应用抗菌药物36.00%,均高于无医院获得性肺炎组的(57.12±13.13)岁、(2.02±0.29)级、12.31%、17.36%、10.77% (P<0.05),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医院获得性肺炎住院时间(24.89±8.12)d、死亡率12.00%,高于无医院获得性肺炎组(14.89±6.23)d、1.11%(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高,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应实施针对性措施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吴连拼;宋晓平;唐疾飞;张素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麻醉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对策.方法 以麻醉科工作人员为中心,分析麻醉科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结果 麻醉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麻醉科本身的因素,机械性及生物性危险因素、空气污染、X射线.结论 麻醉科的职业安全防护应得到医院领导及科室主任的重视,及时配备医护人员、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等多方面考虑,改善职业安全防护.
作者:蔡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特征,以积累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5643例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体7765株,其中支原体属检出4275株占55.05%,衣原体属检出3490株占44.95%;检出病原体对四环素耐药率低,为1.15%,其次为米诺霉素、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16.10%、25.58%,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均>50.0%.结论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应重点监测,参照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