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连拼;宋晓平;唐疾飞;张素勤
目的 探讨医院3年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医院收治的324例烧伤患者进行创面培养,对其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4例烧伤患者中有286例发生创面感染,其中13例发生混合感染;共培养出2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9株占73.49%;革兰阳性球菌63株占21.14%;真菌16株占5.37%;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5.84%、18.12%、14.4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率分别高达71.43%和86.05%,两者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较高,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分别高达75.93%和79.71%;在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分别为71.43%和72.00%,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红霉素严重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高;真菌则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 烧伤患者分离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离率逐渐上升,相关菌株耐药性严重,及时监测病原菌耐药性对指导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作者:方爱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种类并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5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2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67株占70.6%,前3位菌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12株占21.5%、大肠埃希菌54株占10.4%、阴沟肠杆菌45株占8.7%,革兰阳性球菌83株占16.0%,前3位菌株分别为溶血葡萄球菌35株占6.7%、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占4.2%、表皮葡萄球菌16株占3.1%,真菌70株占13.4%;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氯霉素高度敏感.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不同菌种对同一抗菌药物敏感差异较大,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刘芳;周玉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氧气湿化装置污染是导致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由于氧气湿化装置不易清洗,清洗后干燥时间长等因素,我们探索既节省时间又彻底灭菌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方法氧气湿化装置使用后,集中处理,将湿化瓶和通气管芯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流动水冲洗→蒸馏水冲洗→高压气枪干燥后,将湿化瓶、通气管芯、流量表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包装纸包装,装入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后备用.
作者:王瑞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口腔诊室空气污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引起广大口腔医务人员对空气污染的高度重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以口腔疾病诊疗过程的特点为基点,详细分析口腔诊室空气污染的因素和危害,确定执行相应的医学干预措施.结果 医务人员对诊室空气污染的潜在危险有了充分的认识,对相应的干预措施有了科学的了解,提升了医疗机构整体的防控水平.结论 鉴于口腔诊疗的特殊性,针对口腔诊室空气污染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干预,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李莉莉;李楚;苏香云;柳淑杰;孙珊珊;高永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兰州地区2006-2011年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属及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2006-2011年支原体属检出率分别为52.5%、58.5%、46.9%、51.0%、47.9%、52.7%;单一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比例高(96.3%~65.0%),其次为Uu、人支原体(Mh)混合感染,且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2%~34.0%);支原体属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逐年下降,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高,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低,螺旋霉素、环丙沙星敏感性低.结论 兰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合并Mh感染逐年升高;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是目前兰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螺旋霉素、环丙沙星不适宜支原体属感染治疗的经验性用药,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孟灵;李恕君;王应芳;蒋春梅;朱金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外籍人士血培养阳性标本的分布,以获得不同病原菌分离率的构成比,为临床血液控制感染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血培养仪报阳性的标本转种至培养基,分离后鉴定菌株;数据用WHONET5.5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各年度血培养分离的阳性菌株数分别为213、322、407、418、448、522株,6年占首位的表皮葡萄球菌分布构成比分别占19.2%、17.7%、17.7%、16.0%、15.8%、14.9%;各年度鲍氏不动杆菌分布构成比分别占3.3%、7.8%、9.3%、11.5%、12.1%、12.5%;鼠伤寒沙门菌6年分别占1.9%、1.9%、1.0%、1.4%、1.6%、2.1%.结论 2006-2011年血培养阳性分离菌中占首位的均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阳性分离率逐年提高,每年均能在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到鼠伤寒沙门菌.
作者:何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儿童哮喘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使用阿奇霉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117例儿童哮喘者,筛选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肠溶胶囊联合盐酸丙卡特罗,观察组以阿奇霉素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数、哮喘症状、呼吸状况等,对>6岁患儿行肺功能检查(FEV1.0%,PEFR).结果 儿童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3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有效率为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P<0.05);观察组白细胞数治疗前(11.2±3.9)×109/L、治疗后为(6.9±2.8)×109/L;对照组白细胞数治疗前(11.3±4.1)×109/L、治疗后为(7.6±3.1)×109/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案对肺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儿童哮喘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确切.
作者:吴铁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将细节管理落实到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方法 自2008年5月起科室针对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各个环节中易忽略的细节逐项评估,制定并落实具体措施,采用PDCA循环,加强各环节的细节管理,注重管理质量和管理实效,确保医疗安全.结果 2008年5月-2012年3月透析25 972例次,无医院感染发生.结论 注重细节管理对预防和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是积极有效的.
作者:周梅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2010与2011年广州地区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特性与变异特点,为预防控制流感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GenBank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分段扩增引物,进行RT-PCR一次扩出全基因组序列后,再分段扩增病毒各基因片段,PCR产物直接进行序列测定,用ClustalW/X、DNASTAR、MEGA5.0等软件分析基因组序列.结果 克隆了4株广州株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将4株广州株流感病毒与墨西哥株和中国四川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ClustalW比较,发现除PB2片段为98%外,其他各片段均为99%,将基因组序列与北美地区和欧亚地区的猪流感进行CLUSTALW比较,广州株GZ49号基因组的第1、2、3、4、5和第8片段与北美和亚洲地区HIN2型猪流感具有94%~95%相似性,广州株GZ49号基因组的第6和7片段与欧亚大陆的H1N1型猪流感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0%~93%和94%~95%;对4株病毒PB2、PB1、PA片段进行了点突变分析,其中4株病毒在PB2基因均出现的位点突变为D195N,R293K,V344M,I354L,V731I.结论 4株广州株新甲流病毒(H1N1)与墨西哥株和中国四川株全基因组具有很高同源性,这4株流感病毒很可能是起源于同一株病毒;PB2基因变异相对较大,这些氨基酸点突变均是新出现的突变.
作者:朱冰;钟家禹;周荣;夏慧敏;肖密丝;陈焕辉;施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流行因素,探寻如何保证新形势下血液安全的策略.方法 2005-2010年浙江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经HIV初筛,阳性者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总计873 230人次,确认发现75人HIV感染,总体平均感染率约为0.009%,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HIV感染率达0.019%;HIV感染者主要为<40岁的男性,94.7%的感染者通过性接触传播;多数为单纯性感染,其次为合并苍白密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等病原体感染;在初次献血和再次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HIV感染率占61.8%.结论 浙江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但呈上升势头,应加强献血的健康评估和献血前咨询工作,加强对高危献血者的甄别,并做好献血后回告,进一步在无偿献血宣传中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发展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
作者:王拥军;孟忠华;郭志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常见内眼手术之一.正常人结膜囊中存在细菌菌落,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有一伤口经过结膜囊与内眼相连;而由于眼组织结构的特殊性[1],角膜、晶体、玻璃体均为无血管的透明组织,自身抵抗力较低,给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以说眼球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微生物生长培养基,一旦发生感染,极难控制,造成视力丧失,甚至整个眼球破坏.白内障手术引起内眼炎的报道不断发生,白内障手术造成的内眼感染恶性事件国内也时有报道.我们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细菌污染的种类和药敏现状,总结预防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细菌污染的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控制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丽萍;吴伟;肖智谦;庞丽辉;花南霞;陈玉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ICU2011年1-12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同期ICU抗菌药物消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集标本5913例次,检出病原菌288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09株占73.08%,革兰阳性菌340株占11.78%,真菌437株占15.14%;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对头孢曲松、氨曲南耐药率较高;DDDs前5位分别为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氟康唑、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8.20%、31.31%、94.78%、0.48%、55.42%.结论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及病原菌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医师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作者:许群峰;张能华;陈卫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家庭感染状况及对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护意识,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月的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针对家庭感染及防护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30户家庭已明确有乙型肝炎家族病史的患者有15例,占50.00%,属于非家庭内感染的患者有8例,占26.67%;63.33%的家庭对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了解,56.67%的家庭能主动为家人注射乙型肝炎疫苗,53.33%的家庭了解并采取了相关的隔离措施和手段.结论 家庭内感染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的主要途径,多数人群对于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相关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彭亚珍;彭亚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笔者结合我科2012年1-8月收治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泌尿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护理措施.1临床资料我科从2012年1-8月收治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5~75岁,格拉斯哥评分均<7分,经过治疗护理,6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后再度感染,1例死亡.本组8例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标准.
作者:赵迎春;白萍;方小舒;谭雪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各50例,术后EN组早期行肠内营养,PN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第1、8天采用Array360测定仪检测体液免疫指标(血液中IgA、IgG、IgM),采用Beck-man-Coulter Epics X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结果 EN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各1例,PN组分别为4、5、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1、8天与PN组术后第1、8天的IgA、IgG、IgM、CD3+、CD4+、CD8+、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比较,EN组术后第8天与术后第1天及PN组术后第8天比较,IgA、IgG、IgM、CD3+、CD4+、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升高(P<0.05),而CD8+降低(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发生,可能与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魏琳;李敏;徐锦红;何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11年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医院临床标本细菌鉴定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214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413株占65.94%,真菌372株占17.36%,革兰阳性球菌358株占16.70%,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1.42%、16.99%、14.84%9.47%、2.38%;标本分布中分离自呼吸道标本的病原菌多,1472株占69.53%、血液311株占14.51%、尿液187株占8.73%;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酶抑制剂较敏感,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占71.43%和50.00%.结论 目前医院感染性疾病仍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且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鲍氏不动杆菌较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更为严重,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耐利奈唑胺革兰阳性球菌.
作者:陈素梅;王胜;王飞;刘东声;祁红;张秋红;叶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三峡库区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为库区基层医院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软件统计分析6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率.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率内科为40.0%,居首位;其中以>60岁老年患者居多,占49.3%;临床标本中痰液分离率高达80.0%;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其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为43.1%,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7.7%.结论 作为三峡库区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上级医院耐药率相比,远远低于上级医院,有其自身特点;但已出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菌株,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
作者:陈孝进;王菊纲;彭兰;万芳;王克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神经内科170例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170例患者中脑梗死比例高,为41.18%,高于其他原发疾病;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55.88%;70~79岁患者感染率为35.29%,高于其他年龄组;住院时间30~39 d组感染率高,为55.88%;在侵入性操作中,气管插管患者占18.82%,气管切开占12.35%,留置导尿管占37.06%,留置胃管占30.59%,中心静脉穿刺占40.00%;170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占47.06%,高于其他感染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以及侵入性操作等是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严格消毒隔离、加强病房管理及严格无菌操作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
作者:黎良达;施善芬;占刘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不同情形女性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情况,为临床治疗妇科疾患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不同年份、不同年龄及不同生理病理状态女性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苍白密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行检测.结果 2003-2009年HBsAb、HB-sAg、TP、HCV及HIV的阳性率分别为50.09%、5.37%、0.61%、0.49%和0.01%,其中HBsAb和TP阳性率随年份增加;从年龄看,HBsAb阳性率≥20岁者随年龄增长而降低,HBsAg阳性率<40岁者随年龄增大而增大,≥40岁者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态势,TP、HCV阳性率与年龄(15~49岁)成正相关;另外2~14岁组与60~81岁组的HCV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从生理病理状态看,妇科疾患组(43.29%)、不孕组(44.09%)的HBsAb阳性率低于妊娠组(52.22%)、正常体检组(51.32%),HBsAg阳性率妇科疾患组(5.94%)>妊娠组(5.03%)>正常体检组(4.01%)、不孕组(4.42%),TP的阳性率妇科疾患组(1.26%)>正常体检组(0.74%)>不孕组(0.72%)>妊娠组(0.41%).结论 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关心年长、妇科疾患和不孕者的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警惕高龄女性的HCV感染;积极防治妇科疾患,降低HBsAg、TP的阳性率;关注孕妇减少病原体母婴传播;重视TP的防治,阻止不孕症的发生.
作者:邵明明;李萍;钱燕;许林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5所中医医院2011年5-12月98例清洁手术病例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 98例清洁手术患者全部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比例为100.0%,其中品种选择合格7例合格率为7.14%,用药时机合格24例合格率为24.49%,使用疗程合格4例合格率为4.08%;单一用药96例占97.96%,二联用药2例占2.04%.结论 应重点加强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加强教育培训,树立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理念,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飞;张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