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平
目的 了解胆道疾病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对128份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有68例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53.0%,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2.9%)、肺炎克雷伯菌(15.7%)、铜绿假单胞菌(11.4%)、粪肠球菌(10.0%),病原菌对哑胺培南、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三、四代头孢菌素药物敏感性高,对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低.结论 胆汁中病原菌种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多见,依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有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陆屏;蔡叶樨;杨丹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前,大肠埃希菌仍然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手术部位等.手术后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报道较少,骨科手术后感染的报道更少,容易被忽视.随着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的增加,临床上频繁应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尤其是氨曲南、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耐药性升高更显著.
作者:吕荷荣;何治勇;李国;王艮存;张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掌握医院感染现状,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地调查2000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患者50272例次,医院感染2979例.结果 近8年医院感染率为5.93%,医院易感人群中以恶性肿瘤患者居多占80.16%,住院时间越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越大;高危感染科室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科和血液科,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占67.91%;侵入性诊疗技术操作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之一.结论 全院医院感染率偏低,恶性肿瘤的医院感染率偏高,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系统,利用先进统计软件进行辅助监控,有效地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作者:王玮;陈宗敏;曹秀堂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常见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并对首位病原菌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用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RICU诊断为VAP 43例患者所分离407株菌的分布、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对呼吸科3年中7种抗菌药物的年用量与这些药物对VAP首位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前7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真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50.0%且逐年增加,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30.0%,耐药率较低依次为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对β-内酰胺类耐药率逐年降低;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和用药频度(DDDs)呈显著正相关(r=1,P<0.0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的年用量与耐药率无相关性.结论 在RICU中VAP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防治VAP.
作者:延峰;傅宜静;骆文玲;崔蓉;王瑞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以制定相应对策,从而有效减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ICU收治的384例患者进行年龄、创伤程度、侵入性操作,人ICU前后急诊手术、住院时间、镇静剂使用等因素与医院感染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8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56例,感染率为40.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3.3%,其次为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首,占71.7%,其次革兰阳性球菌占15.2%,真菌占13.1%;病情严重程度、侵入性操作、急诊手术、镇静剂使用,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密切.结论 重点关注重度创伤、手术患者,加强人ICU前的管理、建立侵入性操作的护理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防止交叉感染等均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方桂珍;张丽杰;于杭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17044例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了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04-2006年3年间共发生Ⅰ类手术切口感染36例.切口感染发生率0.21%;2004、2005、2006年切口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24%、0.22%、0.18%;在36例切口感染中手术时间>3 h的为17例,2~3 h的为12例,<2 h的为7例.其构成比依次为47.23%、33.33%、19.44%.结论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季节、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有关,切口感染重在预防,要加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作者:何耀琴;吴红丽;陈谷霖;于建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科室,特别是对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及灭菌是其工作的重点,污染物品有效彻底的清洗是灭菌成功的保障,同时,如何避免工作人员免受交叉感染也是其工作的关键所在.我院消毒供应室2007年引进洁定8666清洗消毒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体现出其独特的性能和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亓卫东;辛英伟;许建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我国综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设置的现状.方法 对全国6个省市36所综合医院进行调查,资料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9%的医院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80.6%的医院内医院感染管理科为一级科室,直接上级主要为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在专职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50.8%,高级职称占39.4%,平均219张床配备一名专职人员.结论 感染管理科的设置已不断规范,但专职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人员配备专业比例不合理,医师比例低或没有医师.
作者:李六亿;贾会学;朱其凤;陈新民;龚瑞娥;陈菁;曲绍蓬;胡霞云;赵艳春;贾建侠;赵秀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科室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基本构成及优势菌的耐药性.方法 对2008年1-5月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下呼吸道标本进行培养,用VTTEK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对检出菌株的临床分布特点及优势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50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40株(67.7%)、革兰阳性球菌32株(6.4%)、真菌130株(25.9%);在372株细菌中,鲍氏不动杆菌(21.5%)、铜绿假单胞菌(16.9%)、肺炎克雷伯菌(14.8%)、大肠埃希菌(12.4%)为前4位优势菌种;非发酵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与临床外科,而肠杆菌科细菌及真菌则主要分布在非手术科室中,4位优势菌种的药敏结果中,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5%、8.8%,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3.8%~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E、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1%~27.0%,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含p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等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则为38.1%~100.0%;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71.7%)高于肺炎克雷伯菌的产酶率(29.1%),均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除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两者均为10.9%外,对于其他的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普遍较肺炎克雷伯菌严重.结论 非发酵菌主要集中在ICU及手术科室,而肠杆菌科细菌和真菌则主要集中在非手术科室;病原菌的耐药性多呈交叉耐药,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极少数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因此,临床应加强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措施,一旦发生则应根据药物敏感性报告合理用药.
作者:蒋冬香;陈刚;王玉春;高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我科从2007年开始启用器械串、标识卡,进行器械分类清洗,有效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同时减少器械包重配和查找器械时间,提高了打包工作的效率.
作者:谢秀庭;任珊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教学医院内镜医院感染管理量化考评的经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将内镜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纳入医疗质量检查体系,实施考评.结果 实行量化考评3年来未发生过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量化考评结果逐年提高,内镜科从2005年的85分升至96分,喉镜室从80分升至96分,纤维支气管镜从85分升至98分,实现了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结论 搞好内镜医院感染管理,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关键,组织健全、科室积极配合与共同管理是保证;量化考评是有效措施.
作者:杨怀;杨锦玲;李红灵;徐艳;雷玉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到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4月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6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以痰标本中分离比例高,占86.88%,其后依次为尿液和血液;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依次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0.63%)、左氧氟沙星(12.50%)、头孢吡肟(18.13%)、哌拉西林(18.75%)和头孢他啶(21.25%),其中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60.00%.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的感染,多药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重视监测药敏结果,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隆祥;刘池波;潘春琴;张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尿路感染特点,以降低其发病率.方法 对ICU 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661例患者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院内尿路感染63例,发病率9.53%;ICU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抗菌药物、激素应用、留置导尿时间、APACHEⅡ评分有关;病原菌以真菌为主(40.66%),革兰阴性菌31.87%,革兰阳性菌27.46%;ICU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 ICU院内尿路感染有其自身特点,值得关注,避免盲目应用抗菌药物、激素,尽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以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杨爱祥;吴慧娟;郑贞苍;杨静;滕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加强保洁人员管理、保证保洁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要求.1 保洁人员的现状通过对我院83名保洁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73%来自本区域农村196%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有1人为高中;>30岁的占80%;全部为女性.由此可见,我院保沽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来自农村的居多,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及科学的清洁卫生理念和个人防护意识.
作者:吕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细菌鉴定用VT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药敏试验用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 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分离出的3069株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871株、不动杆菌属65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79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各类标本细菌分离结果分析,以呼吸道标本痰分离率高(66.3%),其次是分泌物(16.8%)、中段尿(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堵南、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分别为75.2%和78.6%,其次是头孢吡肟(67.3%),头孢他啶(63.6%);不动杆菌属对氨曲南敏感率很低,为12.6%,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均>90.0%,其他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下降到<6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3.4%、86.2%、89.8%.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高,治疗该类细菌感染应根据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检测结果选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敏感药物或联合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路西春;李力;刘正祥;李晓玲;刘娜;冉继华;伏建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内镜细胞刷不同清洗和灭菌方法的效果,探讨有效的清洗、灭菌方法.方法 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和血液制成混悬液,将细胞刷浸染,模拟临床使用造成的混合污染,干燥后采用手工清洗、超声机清洗、多酶洗液+手工清洗、多酶洗液+超声机清洗,再分别采用戊二醛浸泡5、10 h,戊二醛熏蒸5 h、环氧乙烷灭菌柜进行灭菌,对清洗样本进行隐血试验(OB试验)和细菌培养.结果 清洗效果:多酶洗液+超声机清洗效果好,OB试验阳性率低、芽胞清除率为99.90%,单纯手工清洗效果差,OB阳性率为56.67%、芽胞清除率低为90.87%;灭菌效果:环氧乙烷灭菌柜和戊二醛浸泡10 h灭菌,所有样本无菌生长;戊二醛浸泡5 h灭菌,未清洗样本仍有菌生长,清洗后可达灭菌合格;戊二醛熏蒸5 h均有菌生长,灭菌不合格.结论 清洗可提高灭菌合格率,对混合污染内镜细胞刷,多酶洗液+超声机清洗是有效的清洗方法,灭菌方法可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柜或戊二醛浸泡10 h.
作者:黄瑞娟;魏明;李月玲;李线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脑瘫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近两年脑瘫住院患儿1272例采取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率9.28%,例次感染率9.75%;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为多见,占总感染47.46%,其次是胃肠道,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引起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结论 脑瘫患儿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医护人员应针对其年龄、生理及疾病特点加强监护,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王荥新;蒋雪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2008年1月,从一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液、骨髓中同时检出1株沙门菌属,该菌生化、血清学证实为猪霍乱沙门菌.
作者:李慧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其原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医院2007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住院的54505例患者中有232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4.27%;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率高为33.57%;感染部位因科室的不同而不同,下呼吸道是常见的感染部位(27.19%);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占48.05%、其次是病毒与真菌,分别为占23.25%、14.45%,革兰阳性菌占14.15%;不同月份感染率有所不同.结论 医院感染率与疾病种类相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传染病传播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方希敏;钱江潮;周海霞;王菊香;李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我院自1999年5月正式启用层流净化手术室以来,通过严格的人员培训和规范的管理,保证了手术环境的元菌要求和无菌效果,满足了各类手术需要.现将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曹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