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王立水;梁立双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主要致病菌有假丝酵母菌属和曲霉菌属.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预处理相关的严重黏膜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导致的皮肤和黏膜屏障损伤,糖皮质激素与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导致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容易发生IFI.
作者:岑坚;沈建良;赵德峰;王立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科室,特别是对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及灭菌是其工作的重点,污染物品有效彻底的清洗是灭菌成功的保障,同时,如何避免工作人员免受交叉感染也是其工作的关键所在.我院消毒供应室2007年引进洁定8666清洗消毒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体现出其独特的性能和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亓卫东;辛英伟;许建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加强保洁人员管理、保证保洁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要求.1 保洁人员的现状通过对我院83名保洁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73%来自本区域农村196%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有1人为高中;>30岁的占80%;全部为女性.由此可见,我院保沽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来自农村的居多,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及科学的清洁卫生理念和个人防护意识.
作者:吕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教学医院内镜医院感染管理量化考评的经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将内镜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纳入医疗质量检查体系,实施考评.结果 实行量化考评3年来未发生过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量化考评结果逐年提高,内镜科从2005年的85分升至96分,喉镜室从80分升至96分,纤维支气管镜从85分升至98分,实现了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结论 搞好内镜医院感染管理,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关键,组织健全、科室积极配合与共同管理是保证;量化考评是有效措施.
作者:杨怀;杨锦玲;李红灵;徐艳;雷玉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外科护士手卫生实践理论频数,为开展手卫生依从性督查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研究的方法,对医院7个外科病区的护士手卫生进行调查.结果 自2008年3月10日-7月20日,7个外科病区共观察了474个自昼工作时间段,记录了5887次的手卫生情况,需采用皂液加流水洗手3620次(61.49%),可采用含醇手消毒剂搓手2267次(38.51%),平均每个工作小时需实施手卫生的频次为(12.4±2.4)次/h(95%CI:12.2~12.6);7个外科病区的在岗护士人数的平均护士与病床之比为0.33±0.18,护士与病床比例系数与手卫生频次经相关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10,P<0.01).结论 医院外科病区护士平均手卫生理论频数为(12.4±2.4)次/h,护士与病床比例系数与手卫生频次呈正相关.
作者:任淑华;赵洪峰;陆骏;李虹;章磊玉;钟益萍;周金玉;陈蕾;邵礼仙;李芬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氯己定液行口腔护理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ICU及CCU收治的须行机械通气的99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0.5%氯己定液与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口咽部与气管内细菌定植情况等.结果 试验组有14例(26.41%)发生VAP,对照组有23例(50.00%)发生VAP,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插管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早发型VAP有4例(28.57%),对照组中早发型VAP有12例(52.1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氯己定溶液行口腔护理可以减少和延缓VAP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
作者:周薇;王少莲;张平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我科从2007年开始启用器械串、标识卡,进行器械分类清洗,有效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同时减少器械包重配和查找器械时间,提高了打包工作的效率.
作者:谢秀庭;任珊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常见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并对首位病原菌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用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RICU诊断为VAP 43例患者所分离407株菌的分布、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对呼吸科3年中7种抗菌药物的年用量与这些药物对VAP首位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前7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真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50.0%且逐年增加,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30.0%,耐药率较低依次为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对β-内酰胺类耐药率逐年降低;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和用药频度(DDDs)呈显著正相关(r=1,P<0.0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的年用量与耐药率无相关性.结论 在RICU中VAP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防治VAP.
作者:延峰;傅宜静;骆文玲;崔蓉;王瑞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与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方法 用改良的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和头孢曲松三维试验检测持续高产AmpC β-内酰胺酶和ESBLs.结果 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持续高产AmpC 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16.00%,其中单独产AmpC β-内酰胺酶的产酶率为8.84%,以阴沟肠杆菌、褪色沙雷菌和产气肠杆菌产酶率高(36.00%、31.25%和28.00%);同时产ESBLs的检出率为7.16%,以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阳性率高(15.18%、10.60%和8.74%).结论 医院感染菌株产酶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王寅;赵虎;孟丽;夏华峰;尤佳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2008年2-10月,我们从2例>70岁患者痰样本中分离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该菌实属少见,报道如下.
作者:杨媛魁;王福刚;贾雪芝;刘鑫;李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诊科病房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特点.方法 对急诊科与呼吸科2007年感染标本培养分离的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率的对比.结果 2007年急诊科分离出菌株340株、呼吸科分离366株;分离的病原菌前8位两科大部分相同,其中主要有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之和在急诊科>40.0%,呼吸科约60.0%;但同一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在两个科室有较大的差别.结论 结论急诊科病房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与呼吸科基本相似,但其抗菌药物敏感率与呼吸科不同.
作者:钱远宇;孟庆义;罗艳萍;刘杰;陈力;贾立静;孙菁;孟凡山;马劲夫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恶性肿瘤医院败血症患者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OR=6.864)、原发感染灶(OR=20.189)、中心静脉置管(OR=28.664)、激素使用(OR=8.355)、中性粒细胞<0.5 g/L(OR=12.090)、血白蛋白<35 g/L(OR=3.758),均是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败血症的发生.
作者:石娜;徐卫;薛利霞;舒雪芹;温鸿;陈永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5年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抗菌药物MIC值的变迁.方法 用Etest法检测临床分离的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烷的MIC值.结果 2003-2007年5年内,MRSA检出率从2003年的52.2%上升到2007年的74.5%,万古霉素的MIC几何均数从1.85μg/ml上升到2.15μg/ml,替考拉宁的MIC几何均数从1.28μg/ml上升到2.07μg/ml,利奈唑烷的MIC值的变化不大.结论 2003-2007年5年内,MRSA检出率逐年上升,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MIC值有升高的趋势,且以替考拉宁的升高更为明显.
作者:陈栎江;周铁丽;吴庆;刘媚娜;吴莲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由于医院工作所受到的职业性危害具有专业特殊性,护士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中.探讨职业感染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提高护士职业感染的防护意识.
作者:沈红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临床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寻杳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报道两起群发性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病例1组共55份标本,有5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占9.09%;病例2组共66份标本.有5份检出肠炎沙门菌(产肠毒素),占7.58%.结论 两起食物中毒均为细菌污染婚宴食品而导致的群发性细菌性食物中毒.
作者:苏文锦;戴光跃;苏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ICU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ABA)的新型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存在状况,探讨ABA多药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株分离自2007年10月-2008年7月ICU患者临床标本的ABA,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3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新型整合子遗传标记(tnpU基因),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1-sull基因),PCR阳性产物为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测序.结果 tnpU基因检测到11株,阳性率55.0%;qacE△1-sull基因检测到15株,阳性率75.0%.结论 ABA存在严重的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多药耐药状况,与细菌转座子和整合子携带率高有关;氯己定预防术后医院感染需要重新评估.
作者:陈国忠;汪一萍;安敏飞;应建飞;俞燕红;周成杰;贺明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中医院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07年住院部送检标本分离的851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和伤口;菌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2%,革兰阳性球菌占36%,真菌占12%;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菌,耐药率与大型综合医院相近.结论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比例升高,耐药率高,临床不容忽视.
作者:曾美文;余书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细菌鉴定用VT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药敏试验用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 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分离出的3069株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871株、不动杆菌属65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79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各类标本细菌分离结果分析,以呼吸道标本痰分离率高(66.3%),其次是分泌物(16.8%)、中段尿(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堵南、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分别为75.2%和78.6%,其次是头孢吡肟(67.3%),头孢他啶(63.6%);不动杆菌属对氨曲南敏感率很低,为12.6%,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均>90.0%,其他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下降到<6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3.4%、86.2%、89.8%.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高,治疗该类细菌感染应根据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检测结果选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敏感药物或联合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路西春;李力;刘正祥;李晓玲;刘娜;冉继华;伏建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颈外静脉置管输液可用于外周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长时间,大量输液以及输入刺激性较强的液体,既减少了长时间外周静脉输液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血管损伤,又方便了临床治疗与抢救.
作者:李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加强医院感染的组织管理、坚持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对重点环节如:建立消毒防护感染知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基本预防控制感染的技巧以及对操作过程的细微控制.结果 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有效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结论 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是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肖远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