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生水蛭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分别加用肝素治疗(43例)和生水蛭胶囊治疗(42例),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生水蛭胶囊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肝素对照组(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水蛭胶囊与肝素同样具有抗凝、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且引起出血机率小.
作者:吴俊红;王长垠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初步探讨行气活血法和益气活血法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作用机理.方法:从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择气滞心血瘀阻证30例和气虚心血瘀阻证30例,并随机分配到行气活血法组和益气活血法组中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气虚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比气滞心血瘀阻证患者严重,ET与NO间的平衡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平衡明显倾向于ET;气虚心血瘀阻证患者TXB2、6-ketoPGF1α失衡严重于气滞心血瘀阻证患者;行气活血法和益气活血法都可以改善患者ET与NO和TXB2与6-Keto-PGF1α间的平衡;2种治法对证治疗时,效果佳.结论:辨证论治能发挥治疗的大效应.益气活血法、行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血瘀阻证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修复受损的内皮细胞,调节NO与ET、ⅨB2与6-Keto-PGF1α间的平衡有关.
作者:冼绍祥;黄鹂;刘小虹;刘亦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温经方对减少药物流产抗早孕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2例早孕自愿选择药物流产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5例,对照组117例),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流,治疗组于服药第3天起加用活血化瘀温经方.结果:显效率治疗组为23.88%,对照组为10.26%(P<0.05);清宫率治疗组为5.44%,对照组为10.26%(P<0.05);2组缩短子宫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流产配合服用活血化瘀温经方能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子宫出血时间,使药物流产更安全有效.
作者:张丽萍;何燕萍;香卫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健脑合剂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临床电生理、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法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患者分为健脑合剂治疗组38例,舒脑宁、脑复康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电地形图及脑血流速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52.63%,优于对照组的43.33%(P<0.01).对轻、中、重度的痴呆均有效,尤其对轻、中度疗效更为突出.脑血流速度指标除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外,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尤其对大脑中动脉(MCA)和血流速度异常降低的左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有显著的增高作用.对照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也有一定的增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脑电地形图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5.79%和16.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和脑电地形图检测为VD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健脑合剂治疗能加快脑循环流速,并显著改善VD患者脑部中枢神经细胞的功能活动状态.
作者:周文强;刘德桓;林炳辉;许真真;郭伟聪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扶正愈肝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服扶正愈肝方)和对照组30例(服左旋咪唑加齐墩果酸片)进行时照观察.结果:扶正愈肝方能够升高CD4+、NK细胞,提高CD4+/CD8+的比值,降低CD8+及IgG、IgM、IgA.对CD3+、CD4+、CD8+、CD4+/CD8+及IgA的调整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扶正愈肝方具有良好的调整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黄彬;韦艾凌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肺气肿豚鼠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芪蛭皱肺胶囊对它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弹性蛋白酶复制豚鼠肺气肿模型,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芪蛭皱肺胶囊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测定各组豚鼠血清NO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含量明显升高,而芪蛭皱肺胶囊各治疗组豚鼠血NO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NO过度分泌在肺气肿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芪蛭皱肺胶囊能有效地调节肺损伤时机体NO水平的过度升高,为治疗肺气肿有效方药.
作者:李金田;李娟;刘永琦;苏韫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CT导引下神经根阻滞疗法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CT导引下行神经根阻滞疗法,并配合牵引推拿治疗.结果:42例中,治愈23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结论:CT导引下神经根阻滞疗法配合牵引推拿能减轻或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麻木,并可使突出物回纳或部分回纳,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作者:王立新;方立挺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中药舒筋活络浸泡液浸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配合中药舒筋活络浸泡液浸泡下肢足、腿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60例中临床治愈4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结论:手法配合中药舒筋活络浸泡液浸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疗效较好,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范先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配合美西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美西律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双侧内关穴配合口服美西律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恶化2例;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与8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双侧内关穴能提高美西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
作者:张景祖;徐文化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抗菌、平喘、化痰、吸氧)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银翘散、桃红四物汤、生脉散合方)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比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提高.
作者:李强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对比治疗研究.治疗组26例,用平消胶囊、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介入栓塞化疗(TAE)术;对照组20例单用TAE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CR+PR)率分别为80.77%、65.00%(P<0.05),进展(PD)率分别为0和10.00%(P<0.001),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率分别84.61%和60.00%(P<0.05),碱性磷酸酶(AKP)变化也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用平消胶囊、苦参素注射液联合TAE术,治疗中晚期肝癌具有协同作用,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炳刚;孙靖中;景生虹;范玉琢;黄允宁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21 3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对照组(A组)66例,用中药和胃健中汤辨证治疗;西药对照组(B组)62例,用西药丽珠得乐、甲硝唑、普鲁苯辛、多酶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C组)85例,用A、B 2组用药同时治疗.结果:C组总有效率91.8%,明显高于A组(72.7%)、B组(74.2%),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和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柴胡加芒硝汤案漆某,男,38岁,1997年5月11日初诊.尿黄、身目黄6天,既往无肝炎病史.检查:肝功能TBil94.5μmol/L,DBil132.4μmol/L, ALT 9701.9nmol@s-1/L, AST 7834.9nmol@S-1/L,凝血酶原活动度34.5%,HBsAg(+),诊断为急性重症乙型肝炎.予促肝细胞生长素、甘利欣、茵栀黄注射液及支持疗法等治疗1周,TBil升至275.2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为28.5%.
作者:王绪红;周秀荣;马月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吕仁和教授从医近40年,学验俱丰.其治疗泌尿系结石嵌顿的方法独特,现举验案2则,介绍如下.例1:吴某,男,61岁,2001年1月16日初诊.患者在某医院查腹部平片及双肾B超提示:双肾多发性结石.于2000年12月1日行体外碎石治疗,治疗前插双猪尾巴导管,以保持输尿管通畅.经5次治疗,腹部平片及B超提示:双肾结石已排出,有3枚豌豆大结石嵌顿于左侧输尿管端且伴左肾盂积水.
作者:张虹;吕仁和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咳嗽邓某,男,4岁,2000年10月17日初诊.每逢寒潮来临,气温骤降,则感冒咳嗽,并发哮喘.曾服三拗汤加味,暂时好转.诊见:面色淡白,时痉咳少痰,白天玩耍自如,夜间烦躁不安,睡中盗汗,舌淡红、苔薄白.证属肺脾虚寒.治以健脾化痰止咳,补肾平喘.处方:白术、茯苓、法半夏、款冬花、山茱萸、杜仲、麦冬各10g,五味子、甘草各5g.水煎服,每天1剂,嘱服3剂.
作者:刘冰花;刘世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彭胜权教授致力于岭南温病的临床研究30余年,成绩斐然.彭教授临床务求实效,并不囿于门户派别之见,对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亦极为推崇.彭教授善用经方,临床常随证而变,以经方灵活化裁治疗杂病,取得很好的疗效.现举验案4则如下.
作者:邹立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由鹿角胶、熟地黄、炮姜、肉桂、白芥子、甘草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主治阴疽、鹤膝风等症.笔者根据其温阳散寒、化瘀祛痰之功效,灵活运用治疗多种疑难病症,颇有效验.现举例如下.
作者:吕立言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癫狂梦醒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柴胡、香附、木通、赤芍、半夏、大腹皮、青皮、陈皮、桑白皮、紫苏子、甘草组成.具有活血调气,化瘀通络之功.原主治癫狂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等症.笔者临证用治多种伴有精神异常的病症,屡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高建忠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金匮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附子、桂枝组成.主治肾阳不足所致的腰废脚软,半身以下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以及痰饮、脚气、消渴等证.笔者用此方治疗他症,疗效亦好,举例如下.
作者:程远;程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笔者于1999-2000年间,运用自制烧伤膏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烧伤感染,取得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用法生大黄100g,地榆60g,冰片、虎杖各40g,黄连、紫草各20g,椿根皮100g,蜂蜡360g,麻油1 200m1.将冰片研细过120目筛,大黄、地榆、虎杖、黄连、紫草入麻油锅中浸泡48小时后,置武火上熬开后再加入新鲜椿根皮,然后以文火熬制,直至药物焦枯为度.滤去药渣,将蜂蜡入药油中文火熔化、待冷,再取冰片放入药油中,搅拌均匀即成.置于瓷缸内盖严、自然冷却后备用.用法:创面局部常规消毒,用3%双氧水及0.9%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清除分泌物及脓痂,创面清洁后,用消毒压舌板将药膏均匀涂于创面上,约1mm厚,覆盖无菌纱布,包扎固定.视病情每天敷药1-2次.
作者:柴森;柴国珍;柴志强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笔者自拟竹叶石斛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颇有效验,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用法竹叶、石斛、麦冬、法半夏、川楝子、甘草各10g,白芍、党参各15g,白花蛇舌草30g.每天1剂,水煎服.适应症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炎.证属脾胃气阴两虚,肝胃不和者.
作者:仝玉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笔者多年来,对腹部手术后及腰腹外伤后所致动力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药大承气汤加减配合治疗,能迅速解除肠梗阻症状,现介绍如下.
作者:容池安;黄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心绞痛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气滞痰浊、寒凝、血瘀的实证以及由实致虚的气阳虚或阴血虚.临证须详察细辨,审因论治.
作者:陈良秀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中医认识、治疗观点、方药及临床病例等四个方面介绍陈镜合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陈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与五脏相关,而其治疗重在理脾,同时蠲痰逐瘀,和调五脏;主张病证结合,临床选方善用陈夏六君子汤化裁,并配合口服自制开心方.
作者:谢雨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刘群英教授认为小儿泄泻病因病机是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湿食停滞,诊治时根据患儿的特点,重视肛门周围检查,因证施治,因人选药,多选药味清淡之品,慎用味重苦寒之药.
作者:黄超坚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介绍严大波主任医师应用蛇虫类药治疗伤科痹证的经验.认为乌梢蛇、土鳖虫、蜈蚣、全蝎等蛇虫类药具有透骨搜风、化瘀通络的作用,且其性猛走窜、取效甚捷,重顽痼疾,非此通达深透之品难收其功.临证时与相应的药物配伍,重视标本兼治.其研制成的龙鳖胶囊,对肾阳不足、寒湿阻络型的伤科痹证,疗效甚佳.
作者:刘军;万豫尧;李晓初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冠心康冲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冠心康冲剂;对照组只用西药治疗.2组均以5周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及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2组心电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制剂冠心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作者:董月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1例高血压病与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Leptin水平,比较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清Leptin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其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Fat)、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内皮素(ET)、血浆胰岛素(INS)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年龄、%Fat、HDL-C、ET4项指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0.05);多元线性相关结果显示瘦素与ET呈负相关,与BMI、%Fat呈正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HDL-C、ET后进入方程.结论: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的血清Leptin水平变化不大;ET是与血清Leptin水平变化的主要相关因素.
作者:陈利国;屈援;陈贵海;李永峰;孙兆贵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通过分析有关肺癌临床辨证分型文献,认为目前有关本病分型的分歧较大,但其基本病理因素仅有气虚、痰结、阴虚、血瘀、气滞、热毒、阳虚、血虚等8种.按中医辨证分型常用方法,结合肺癌的病理特点,提出在遵从气阴两虚、热毒痰瘀互结之基本病机的基础上,以主症为依据的肺癌分证方法.
作者:陈四清;周仲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多种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作者就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的判定、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认识和临床治疗等方面予以概述,认为中西医可能在这一热点领域找到一个较好的结合点.
作者:王元松;李永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许占民教授认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证属本虚标实.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多由湿热内蕴所致;慢性静止期或慢性持续活动期则多表现为脾肾两虚或虚实夹杂.治当健脾益气固本,祛邪利湿治标,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并辅以补肾、疏肝及活血之法.
作者:张会珍;刘建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尿石通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84例.治疗组应用尿石通治疗,对照组应用石淋通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50例,有效24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88.09%,腰痛、腹部绞痛、小便刺痛、小便频数等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治愈31例,有效25例,未愈28例,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尿石通治疗尿路结石疗效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于兆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湿邪是六淫邪气之一,亦是妇科疾病的常见致病因素,并可导致不孕.湿邪致病,变化多端,既可单独致病,也可与其他病邪合并致病.故在辨证时应根据其证候分为湿热、湿毒、寒湿、痰湿、湿瘀等不同的证型,其中湿毒、痰湿、湿瘀致不孕症为常见.常用治法总体上是化湿除浊,扶正祛邪,以调补脏腑、调理冲任、健固督带而达到助孕的目的.
作者:李丽芸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益气健脾中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糖耐量减低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1例,给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33例,除给卡托普利外另加健脾益气中药.结果:2组药物均能显著降低血压(P<0.01),治疗组血压降得更好,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代谢及血脂代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脾益气中药能有效干预高血压病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糖代谢及脂代谢.
作者:李洪波;徐志新;凌励峰;胡展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甘某,男,67岁,2001年5月8日入院.反复胸闷11年,加重1月.患者1989年出现反复胸闷,多于活动后发作,休息数分钟可缓解.经某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二叶型主动脉瓣;轻度主动脉狭窄.用营养心肌药物果糖、极化液等后好转.其后症状反复.1月前胸闷加重,伴有胸痛,多于夜间休息时及体力活动时发作,持续数分钟缓解.经某人民医院检查示:重度主动脉狭窄、轻度主动脉关闭不全.经用万爽力、复方丹参滴丸,症状略缓解.建议患者行手术换瓣而遭拒绝,转我院治疗.
作者:郭力恒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