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6-7415
  • 国内刊号:44-1231/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1969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38
  • 全年订价:7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 中医学
新中医杂志   2008年1期文献
  • 秦杏蕊教授治疗麻痹性斜视经验介绍

    秦杏蕊是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河北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委员,河北省眼科学会委员.从事中医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尤擅长治疗麻痹性斜视等眼病,并有独到见解.现将其以脾为本辨治麻痹性斜视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雪娟;陈小华;李彦超;肖汇颖;兰婷;马建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邓晋丰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经验介绍

    邓晋丰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东省名中医,从事临床诊疗工作40余年,经验丰富,尤其对颈性眩晕症的辨治,造诣颇深.现将其诊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君鳌;邓晋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李平教授以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小儿脑瘫经验介绍

    李平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南开医院)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李教授长期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擅长以针灸治疗老年病、坐骨神经痛、面瘫及儿科疾病.现将其治疗小儿脑瘫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莹;杨晓琳;杨冬东;李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卢永兵主任医师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介绍

    卢永兵是揭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原任揭阳市中医院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分会副主任委员、科学技术奖评委专家、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作者:卢灿辉;林汉平;卢友祥;吴春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颜德馨教授从血辨证治疗中风经验介绍

    颜德馨是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市名老中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颜教授长期潜心活血化瘀的研究,根据气血理论对中风从血论治,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吕立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卢传坚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介绍

    卢传坚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临床根据中医脏腑和气血辨证理论,擅长应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皮肤疾病,尤其治疗黄褐斑,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殷新;刘凤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俞尚德教授临证应用甘草经验介绍

    俞尚德是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名中医.俞教授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擅长应用脾胃学说治疗消化系疾病,并喜用甘草,自拟方中几乎无不用之,对应用甘草多有创见.现将俞教授应用甘草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李涛;陈洪宇;王永钧;朱彩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余杨桂教授治疗消渴目病经验介绍

    余杨桂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0余年,精于眼底病的研究,尤其是消渴目病的诊治,医术精湛,学验俱丰.现将余教授诊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求红;易细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张代钊教授治疗肿瘤学术思想介绍

    张代钊是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师带徒中医药专家.张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研究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作者:袁雪莲;王振家;张代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赵健雄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介绍

    赵健雄是兰州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敦煌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作者:李上;祈永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邓中甲教授论治肺癌经验介绍

    邓中甲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邓教授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尤其对治疗恶性肿瘤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辨治肺癌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舟;叶俏波;刘兴隆;吴施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金水六君煎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55例

    近年来,笔者运用金水六君煎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取得一定疗效,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诊断参照《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1].中医辨证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咳嗽、喘病标准,辨证属肺肾阴虚、水泛为痰者.症见:咳嗽,痰多,气喘、或口中有咸味.

    作者:壮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加味苍耳子散治疗鼻窦炎合并抑郁症65例

    近年来,笔者以加味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窦炎合并抑郁症,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抑郁症诊断参照(CCMD-3)标准.共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15~53岁;病程1年以内20例,1~3年30例,3年以上15例.

    作者:于天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养阴泻火方治疗脑梗死后膀胱过度活动症70例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系脑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之一.笔者以养阴泻火方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立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五倍龙牡散敷脐治疗汗证68例

    汗证临床常见,但部分患者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1997~2006年,采用自拟五倍龙牡散敷脐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酒精依赖综合征30例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酒精依赖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17例,好转8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83.3%.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酒精依赖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瞿金鸿;王子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疏肝健脾汤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3例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患者以疏肝健脾汤内服,配合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4%.结论:疏肝健脾汤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振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六味地黄汤为主治疗泌尿系结石106例

    近年来,笔者以六味地黄汤为主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取得显著疗效,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经B超或X线摄片检查确诊,临床均有腰部不适或持续性隐痛等表现,并排除肾功能损害和肾盂输尿管畸形等病变.

    作者:王海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安胎降逆汤治疗妊娠恶阻50例

    目的:观察自拟安胎降逆汤治疗妊娠恶阻的疗效.方法:对50例患者给予自拟安胎降逆汤治疗.结果:痊愈41例,显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自拟安胎降逆汤治疗妊娠恶阻疗效确切.

    作者:赵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医内外兼施疗法治疗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5例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兼施疗法治疗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应用中医疗法内外兼施治疗,对照组69例口服脉通胶丸、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0%,对照组为56.5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内外兼施疗法治疗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效果理想.

    作者:蔡俊刚;韩书明;刘芳;赵玲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从肝论治面肌抽搐20例

    面肌抽搐又称单侧颜面痉挛或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单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笔者从肝论治面肌抽搐,取得了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少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桂枝茯苓汤加味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54例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笔者于2006年4月~2007年2月,运用桂枝茯苓汤加味治疗BPH,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荣伟;岳宗相;王久源;张永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消瘀化石合剂加哈乐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35例

    目的:观察消瘀化石合剂加哈乐(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单服哈乐治疗;治疗组35例,采用哈乐加消瘀化石合剂治疗.观察排石率、结石排出时间、强止痛药使用率.结果:排石率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排石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强止痛药使用率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瘀化石合剂加哈乐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能明显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减少肾绞痛再发.

    作者:肖玮琳;陈铭;潘恩山;刘步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托里消毒散治疗慢性溶水性上颌窦炎46例

    目的:观察托里消毒散治疗慢性溶水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以托里消毒散加减口服,配合上颌窦冲洗后灌注庆大霉素治疗;对照组47例口服罗红霉素,配合上颌窦冲洗后灌注庆大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18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23例,未愈16例,总有效率为65.9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托里消毒散加减,配合上颌窦冲洗后灌注庆大霉素治疗慢性溶水性上颌窦炎,疗效肯定.

    作者:汪宁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漱口液治疗慢性咽喉炎30例

    目的:观察漱口液治疗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以漱口液治疗;对照组24例以复方硼砂溶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9.1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漱口液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李国云;沈文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健脾益气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病变30例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以健脾益气法组方,并结合眼底病变局部辨证,兼以凉血止血、祛湿化痰、活血化瘀治疗.结果:视力提高10例12眼;视力稳定14例18眼;视力下降6例7眼.结论:健脾益气法结合眼底局部辨证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病变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吉洁;丁淑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柴茵三金汤治疗胆囊炎58例

    目的:观察柴茵三金汤治疗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患者以柴茵三金汤治疗.结果:治愈23例,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1%.结论:柴茵三金汤是治疗胆囊炎有效方剂.

    作者:何秀明;林汉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柴胡系列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体会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手术后幽门缺失,导致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反流入胃而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现代医学主要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胃动力药治疗.笔者采用柴胡系列方治疗该病,疗效满意.

    作者:贾元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谈埋针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优势与特色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由于常用抗抑郁药多有成瘾性、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及禁忌症,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和依从性.

    作者:王天俊;王玲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从毒论治小儿病毒性肺炎

    小儿病毒性肺炎属中医学肺炎喘嗽、外感热病范畴,由外感风温邪毒而起,以热、咳、痰、喘为主要表现,重者可发生心阳虚衰、邪陷厥阴的变证,危及生命.笔者认为,毒邪存在于该病始终,故治疗应以解毒为主,试探讨如下.

    作者:白凌军;汪受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对当前中药炮制行业的几点看法

    中药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剂和制剂的需要,将中药材进行整理加工,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1].炮制可使中药材在防病、治病上取得更好疗效,并能保障其安全性,也可为进一步制药加工提供良好的材料.

    作者:段颖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虚湿痰瘀为消渴病病机的四大关键

    人多以阴虚内热为消渴病病机的基本特点.然笔者认为,该病是以虚为主,又兼夹有水湿、痰浊、瘀血等的本虚标实之证,虚、湿、痰、瘀是消渴病病机的四大关键.而其治疗也应首先确立补虚的治则,在此基础上再衡量湿、痰、瘀的轻重缓急而用药.

    作者:王永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次髎穴考

    次髎是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位于骶部,归属八髎之一.对虚者,用补法施术能益其不足;对实者,用泻法操作能损其有余,是临床上常用穴位之一.但是该穴的定位、出处却模糊不清,操作、应用也庞杂混乱.为规范该穴的应用,笔者对该穴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笑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鬼哭穴刍议

    鬼哭穴临床报道极为少见,但临床实践证明,该穴治疗深夜神志异常、哭闹惊惧的患者,疗效甚佳.笔者经查阅文献及结合多年临床应用,对该穴有一定认识,探讨如下.

    作者:黄东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析八法均不离乎调气

    清代医家程钟龄将历代治法归类总结为八法,即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然而,无论何种治法,其终目的都在于借助药物之作用,补不足、损有余,以恢复机体正常功能状态.

    作者:于收;杨在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耳穴疗法治疗扁平疣的取穴思路与疗效评价

    扁平疣是由乳头多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手背、上肢等部位,多见于青少年,故又称青年扁平疣,是影响青少年美观的常见疾病.

    作者:董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谈扶正固本法在治疗COPD中的运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引起的以慢性气流受限并进行性发展,逐渐导致肺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疗效显著,笔者就扶正固本法治疗COPD进行浅析.

    作者:刘兰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正交实验优选烘制法炮制苍术工艺的研究

    目的:探索优选烘制法炮制苍术的佳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法对烘制法炮制苍术的工艺条件进行优选,选用L9(33)正交实验表,以挥发油含量降低率为指标.结果:佳烘制工艺为药材含水量30%,烘制温度60℃,烘制时间5小时.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李子鸿;陈淑映;刘东文;李怀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强肌健力饮对脾虚大鼠脏器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强肌健力饮对脾虚模型大鼠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肌健力饮低剂量、强肌健力饮中剂量、强肌健力饮高剂量组、补中益气丸组.除空白组灌服蒸馏水外,其它各组大鼠均灌服大黄水煎液建立脾虚模型,并对各强肌健力饮组、补中益气丸组大鼠灌服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大鼠肾上腺、胸腺、脾脏、肾脏、睾丸脏器组织病理形态.结果:模型组大鼠肾上腺、胸腺、脾脏、肾脏、睾丸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各强肌健力饮组、补中益气丸组组织损伤较小,形态与空白组组织接近.结论:强肌健力饮对脾虚大鼠受损的肾上腺、胸腺、脾脏、肾脏、睾丸组织具有修复作用.

    作者:何赞厚;赵慧;李志强;陈津岩;匡忠生;陈芝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突触界面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后突触界面参数的影响.方法:45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小时组、1天组、3天组、1周组、3周组5个时间段小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缺血区大脑皮层突触后膜致密物质(PSD)厚度、间隙宽度、界面曲率的变化.结果:PSD厚度缺血组各时间段小组均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电针组各时间段小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电针组各时间段小组,与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突触间隙宽度缺血组1小时组、1天组、3天组下降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1周组、3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突触间隙宽度电针组1小时组下降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1天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周组、3周组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电针组3天组、1周组、3周组与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突触的界面曲率缺血组1小时组、电针组1小时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缺血组1天组、3天组、1周组、3周组均下降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电针组1天组、3天组、1周组、3周组也有下降,但1周组、3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已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阻止突触结构的进一步损坏,而在不同的时间段促进突触结构参数的恢复.

    作者:杜亦旭;许能贵;易玮;孙健;蔡通;黄真炎;吴玲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症6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采用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60例仅行电针治疗.2组均隔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3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41%,对照组为85.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PSQI总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刺血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作者:杨路;赖新生;冯淑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电针颞三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颞三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颞三针并口服赛乐特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赛乐特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8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SDS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颞三针配合口服赛乐特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作者:白伟杰;张志强;谭吉林;杨楠;张艳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电针配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6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对68例抑郁症患者,采用电针百会、印堂、神庭、四神聪、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配合认知心理治疗,10天为1疗程,共进行6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评定HAMD、SDS量表.结果:总有效率为80.88%,HAMD、SDS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沈莉;颜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650nm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650nm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650nm激光穴位照射会阴、关元、肾俞等穴;对照组口服西药保列治.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L)和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I-PSS症状评分、L指数、前列腺体积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I-PSS症状评分、L指数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650nm激光穴位照射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洪文;莫飞智;李建强;赵燕平;曾常春;刘颂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儿童哮喘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及尿白三烯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各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及尿白三烯E4(uLTE4)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哮喘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定量化指标.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等对各型哮喘患儿及健康儿童进行T细胞亚群及uLTE4的测定.结果:寒喘组、热喘组CD4+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D8+值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4+/CD8+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虚喘组CD4+较对照组升高、CD8+降低、CD4+/CD8+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哮喘3组的uLTE4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寒、热喘组外周血CD4+、CD4+/CD8+明显低于虚喘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CD8+、uLTE4明显高于虚喘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热喘组uLTE4明显高于寒喘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用T细胞亚群及尿白三烯定量化指标指导儿童哮喘辨证分型是可行的.

    作者:王岩;郑健;何顺勇;林瑞珍;王菊霞;林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宁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宁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内服自拟宁肠汤(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桔梗、薏苡仁、红藤、败酱草、当归、炒穿山甲、皂角刺、枳实、厚朴),对照组32例应用柳氮磺胺吡啶和强的松治疗.疗程均为6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90.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6例(20.00%),对照组复发18例(66.67%),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宁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少,1年内复发率低.

    作者:何志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安哮汤加减治疗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8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安哮汤对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以自拟安哮汤(炙麻黄、苦杏仁、紫苏子、白芥子、葶苈子、桃仁、地龙、山豆根、百部、川贝母、法半夏、竹茹、陈皮、露蜂房)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临控率75.6%、总有效率89.0%,对照组临控率76.2%、总有效率91.2%,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治疗组为7.3%,对照组为3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安哮汤治疗轻、中度哮喘病急性发作期疗效确切,与西医常规治疗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新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八段锦运动负荷对老年人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评定老年人进行八段锦定量运动负荷后的效果,为八段锦运用于提高老年人的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采用XXG-D型心血管功能测试仪和F-Ⅱ型肺活量计对48名老年人进行定量负荷的八段锦练习前、后进行测试.结果:练习八段锦1年后受试者每搏输出量(SV)、心搏指数(SI)、心输量(CO)、血管弹力扩张指数(FEK)和血管顺度(AC)等指标显著提高,而心耗氧量(HOV)、左心搏功指数(LVWI)、心耗氧指数(HOI)、收缩压(SP)、总周阻(TPR)和主动脉排空系数(BLK)等指标显著下降,肺活量(VC)明显增加.结论:八段锦练习能使心泵力代偿性增高,心肌收缩力增强,搏血量增多,缓解心脏的压力;能有效地改善血管的弹性状况,提高肺循环功能,增加血容量,改善血液的浓度和流动速度;对于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呼吸机能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潘华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除湿化瘀方对痛风患者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除湿化瘀方对痛风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样本开放性自身对照疗效观察的研究方法,对22例肾小球滤过功能无明显损害、间歇期1月以上的痛风患者单独连续服用除湿化瘀方(药物组成:土茯苓、草薢、薏苡仁、益母草、金钱草、车前草、丹参、黄芪、大黄、甘草)1月,比较治疗前后血尿酸(B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变化,以及早期肾小管损伤指标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溶菌酶(LYZ)的变化.另征集15例健康成人作为尿NAG和LYZ测定的正常参照.结果:患者服药前尿液NAG和LYZ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患者BUA、BUN、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尿NAG和LYZ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除湿化瘀方对痛风患者的高血尿酸水平无明显效果,但对其引发的肾小管损害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周汝云;谭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方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复方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SP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复方中药(处方:水牛角粉、黄芩、玄参、木贼、地龙、防风、土茯苓、牡丹皮、生地黄、紫草、赤芍、白芍、生石膏、金银花、蝉蜕、连翘、生甘草);对照组以西药激素常规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疗效、患者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改善情况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中药治疗HSP,能较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冯胜奎;赵文学;叶纯;刘正洁;陈艺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金荞麦水剂对COPD急性加重期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金荞麦水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氧疗、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等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金荞麦水剂治疗,对照组50例予氨溴索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9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控制率分别为68%和5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肺功能患者痰液IL-8浓度存在差异,并随COPD分级的增加而升高;治疗后2组IL-8浓度均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2组血清TNF-α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TNF-α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FEV1%和FEV1/FVC)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金荞麦水剂对COPD急性加重期细胞因子IL-8的抑制作用优于氨溴索.

    作者:唐艳芬;高想;陶志强;孙建;樊娟;章匀;尤菊松;喻海忠;倪卫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四物汤临证治验举隅

    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组成,具有补血调经功效,是临床常用滋阴养血之方.笔者辨证应用四物汤加味治疗多种杂病,均获满意疗效.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孙鸿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甘露消毒丹临床应用举隅

    甘露消毒丹出自《湿热经纬》,由黄芩、连翘、薄荷、射干、川贝母、藿香、白豆蔻、石菖蒲、茵陈、滑石、木通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淡渗利湿、芳香化浊功效.笔者在临床运用此方治疗小儿诸多疾病,疗效满意.现举验案4则如下.

    作者:张延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证应用举隅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温阳解表之功.为治疗伤寒少阴证之方.笔者宗其旨,师其法,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及食管炎,疗效满意.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谈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右归丸加减治疗胸痹证

    右归丸出自《景岳全书》,由熟地黄、肉桂、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当归、附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填补精血功效.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畏寒肢冷,久病气衰神疲,小便自遗,腰膝酸软等症.笔者临床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疗效满意.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杨雪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银杏叶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口服甲钴胺,肌肉注射B族维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30天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81%,对照组为43.7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潘启明;朱怀珍;何东亮;王伟明;李杏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扶正抑瘤法治疗前列腺癌1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扶正抑瘤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法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能机理.方法:对142例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基本方:生黄芪、西洋参、龟板、全蝎、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白术、茯苓、甘草)治疗,统计分析总生存率、总体中位生存期、总体无进展生存期、骨转移灶数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细胞分析、QLQ-C30量表、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扶正抑瘤法对前列腺癌的实际临床疗效.结果:142例患者随访时间1~50月,观察期间死亡16例,总生存率88.73%;总体中位生存期27.7月;总体无进展中位时间25.2月.其中T3~4NxM1c期患者21例总体无进展生存期24.3月;去势后PSA低值0,PSA复发时间(23.9±19.2)月,PSA倍增时间(24.1±20.4)月.T3~4NxM1b期110例患者总体无进展生存期24.3月;去势后PSA低值0,PSA复发时间(20.1±15.2)月,PSA倍增时间(22.3±17.4)月.142例患者ECT转移灶数目治疗前为(7.6±4.7)个,治疗12月后为(3.4±1.7)个,24月后为(2.6±1.4)个,36月后为(4.8±2.1)个.其中T3~4NxM1b期110例,骨转移灶消失4例,缩小、变淡79例,无扩散、无增多18例,出现新的转移灶9例.治疗第24、36月,白细胞(WB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第12、24、36月血红蛋白(Hb)、血小板(BPC)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按QLQ-C30量表标准分统计,治疗12月,症状改善有效率81.0%,潮热症状发生率22.4%,骨质疏松发生率13.8%,乳房肿痛发生率11.7%.结论:扶正抑瘤法能延缓前列腺癌的进展,减少骨转移灶数目,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吕立国;陈志强;王树声;古炽明;白遵光;张策;王昭辉;代睿欣;潘明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归脾汤抗晚期癌症慢性消耗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归脾汤抗晚期癌症慢性消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适合病例共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以归脾汤治疗,对照组以醋酸甲地孕酮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食欲、增加体重、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及治疗贫血、促进血清白蛋白合成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在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方面疗效相当.结论:归脾汤为临床上治疗晚期癌症慢性消耗的有效方剂之一.

    作者:罗定新;陈锐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归芍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119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归芍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9例,服用小归芍颗粒(组成:瓜蒌、白术、川芎、白芍、茯苓、半夏、当归、黄连、泽泻);对照组117例,服用胃复春片,2组均服药3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6%,对照组为71.79%,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胃镜下黏膜变白、血管透见以及胆汁反流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糜烂、颗粒增生疗效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对充血水肿疗效,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对萎缩、肠化等病理改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异型增生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归芍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能改善其临床症状,逆转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其疗效优于胃复春.

    作者:王志坤;刘启泉;杜艳茹;白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心舒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心舒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30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并口服降糖药及改善冠状动脉供血药物;治疗组1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舒丸(由黄芪、丹参、葛根、党参、水蛭、白芥子、黄精、麦冬、五味子等组成),均治疗2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52例,有效6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52例,无效67例,总有效率48.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舒丸能较好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三运;宋培瑚;张庆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肾炎康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肾炎康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CG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口服苯那普利片及常规西药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肾炎康汤(主要成分:八仙草、三七、薏苡仁、鹿衔草等).疗程3月.观察临床疗效;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排泄率、血肌酐(Cr);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ol-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42%,对照组60.4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尿蛋白定量、Cr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β1、LN、Col-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肾炎康汤治疗CGN,能提高临床疗效,保护肾功能,其机理可能与抗肾纤维化作用有关.

    作者:向少伟;向春来;石宏斌;唐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尿毒清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6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尿毒清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尿毒清胶囊(由黄芪、大黄、丹参、半夏、枳壳、竹茹、土茯苓组成).观察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和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RBC)、血白蛋白(Alb)、血脂等组成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9%,对照组66.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Cr、BUN、Hb、RBC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Cr、BUN、Hb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尿毒清胶囊具有显著降低CRF患者Cr、BUN水平,升高血Hb和RBC,明显改善主要临床症状,纠正血脂失调等作用,从而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衰进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汤水福;洪钦国;陈刚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扶正降逆法在肿瘤化疗期消化道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扶正降逆法防治肿瘤化疗期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肿瘤化疗期消化道反应的患者按胃阴不足、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湿内停与脾肾阳虚5型辨证用药,3天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结果:显效12例,有效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辨证应用扶正降逆法防治肿瘤化疗期消化道反应,能迅速改善消化道症状,减毒增效,保证化疗方案顺利施行.

    作者:赵远红;李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消痤Ⅱ号冲剂对阴虚内热型寻常痤疮患者皮肤雄激素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痤Ⅱ号冲剂治疗阴虚内热型寻常痤疮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阴虚内热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口服消痤Ⅱ号冲剂;对照组20例口服四环素、Vit B6.对治疗1月前后痤疮患者皮肤表皮层雄激素受体(AR)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R的阳性率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AR的阳性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痤Ⅱ号冲剂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皮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含量有关.

    作者:莫惠芳;汤勇军;钟卫红;罗文峰;许德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苦碟子注射液合外用康复新液加吹氧治疗糖尿病足3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合外用康复新液加吹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苦碟子注射液静脉滴注,康复新液外用湿敷,中流量吹氧.对照组34例,局部湿敷胰岛素和庆大霉素.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9%,对照组64.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agner分级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渍疡大小、脓性分泌物改善均较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溃疡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合外用康复新液加吹氧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肯定.

    作者:丘伟中;闵存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解毒疏络法对老年肺癌患者放疗后呼吸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解毒疏络法对老年肺癌患者放疗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治疗组55例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解毒疏络法治疗,观察放疗后4周呼吸频率、肺活量、血气分析、肺功能、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膈肌移动度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呼吸频率、肺活量、血气分析、肺功能、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膈肌移动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疏络法可一定程度地改善肺癌患者放疗后的呼吸功能,减轻放疗导致的呼吸功能损害.

    作者:张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析肝主疏泄功能在亚健康状态调节中的主体作用

    提出肝主疏泄功能在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中占主体地位.认为亚健康状态的基本病证内涵为情志失调,其核心病因病机在于情志致病与气机紊乱,故治疗强调以肝主疏泄功能为主体,注重情志的调畅、气机的调节和机体内环境的改善.

    作者:史亚飞;徐志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脂异常的中医病机与治疗

    从脾虚、肾虚、痰浊、血瘀方面探索血脂异常形成的病因病机,总结了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的单方、复方疗法,提示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不但有良好的降脂作用,还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表现出整体调节、毒副作用相对较少等优点.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昌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针药结合治疗视神经脊髓炎1例报告

    患者,女,40岁,2007年6月4日初诊.主诉:反复双眼视物不清4月余,伴手足感觉异常1月余.患者于2007年1月底无明显诱因而感双眼球转动疼痛,左眼视物不清.

    作者:朱丽莉;倪光夏;王和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少阳经证辨治1则

    刘某,女,70岁,2007年6月20日初诊.患者曾因胆囊结石并胆囊炎,2年前行胆囊切除术.1年前无明显诱因在夜间12点左右出现双足趾发痒,以小趾为著.

    作者:杨世勤;刘东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沈凤阁教授验案4则

    沈凤阁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温病学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沈教授行医、从教60余载,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临床疗效卓著.兹取其验案4则介绍如下.

    作者:许冠恒;马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脂肪肝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脂肪肝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变.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其肝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且约1.5%~8.0%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

    作者:冯丽娟;周本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的中医文献研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以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缺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及黑质和蓝斑存在Lewy小体为病理诊断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

    作者:王文武;何建成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