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神经元核心抗原(neuronal nuclear antigen,Neu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在人胚胎小肠发育阶段的分布规律及其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4月龄段共16例人胚胎小肠壁细胞NeuN和NSE的表达、分布状况.结果:第2~4月胎龄段,NSE在人胚胎小肠肌间神经丛内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均呈强阳性表达,在黏膜下层,随着胎龄的增大,NSE阳性表达细胞和纤维数量逐渐增多,在肠腺内均有少量散在分布的NSE阳性细胞;在黏膜层的腺体和上皮组织内均有散在的NeuN阳性细胞分布,随着胎龄的增大,NeuN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在肌间神经丛,第3月龄段开始,有少量NeuN阳性细胞,随着胎龄的增大,NeuN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在黏膜下层,未见NeuN阳性细胞分布.结论:人胚胎小肠发育阶段,NeuN和NSE在小肠壁的阳性表达和分布不一致,均参与小肠壁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发育过程.
作者:刘学红;张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e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基因转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内皮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MSCs,携带CGRP的慢病毒载体转染MSCs,未转染MSCs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CGRP蛋白表达;实验分为转染Lenti-CGRP的MSCs (CGRP)组、转染Lenti-CGRP的MSCs+ 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组(CGRP+CGRP8-37)及未经转染的对照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CD3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以鉴定其分化能力;细胞计数法观察转染CGRP后MSCs增殖的影响;Matrigel实验观察转染CGRP对MSCs形成管腔样结构能力的影响.结果:MSCs转染CGRP基因经诱导分化后的CD3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转染CGRP组细胞数量增长较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trigel实验显示转染CGRP组细胞微血管新生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GRP+ CGRP8-37组上述作用明显被抑制.结论:转染CGRP基因能促进MSCs向内皮分化,并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促进微血管新生.
作者:龙仙萍;汪松;赵然尊;石蓓;敖竹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脓毒症血浆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脓毒症患者血浆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健康对照者血浆作为阴性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的核移位,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结果:脓毒症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yon Willebrand因子(vWF)明显高于正常人.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脓毒症血浆刺激HUVECs释放vWF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应用NF-κB拮抗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阻断后,vWF降低.脓毒症血浆刺激HUVECs时,NF-κB活化,从胞浆移位入胞核.脓毒症血浆引起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加入NF-κB拮抗剂PDTC后HUVECs凋亡明显增加.结论:NF-κB参与了脓毒症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抑制了内皮细胞凋亡.
作者:梁英健;李鑫;张晓娟;刘志永;马晓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作者:余小艳;张艳林;曹勇军;刘春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作者:胡帅帅;仉红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为了迸一步阐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有必要建立CML动物模型.方法:首先改进逆转录病毒包装技术,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改变以下条件之一,如质粒的质量、包装细胞的状态、转染当天包装细胞的密度等,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优化实验条件后进行后续实验.实验组为BCR/ABL(含BCR/ABL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组小鼠.供体小鼠经5-氟尿嘧啶(5-FU)预处理后,骨髓细胞经p210 BCR/ABL逆转录病毒上清感染,感染的骨髓细胞经尾静脉注射给经致死剂量X光照射的受体小鼠.观察移植后BCR/ABL组小鼠的活动情况、发病鼠外周血和骨髓的细胞形态、肝脾病理改变等.同时观察MigR1(逆转录病毒空载体)组小鼠.结果:通过提高质粒的质量、改善包装细胞的状态、优化转染当天包装细胞的密度等,提高了病毒的滴度,用于小鼠移植模型实验.BCR/ABL组小鼠均于移植后19 ~25 d发病死亡.发病时外周血及骨髓均见中晚幼及成熟粒细胞大量增生,肝脾肿大伴正常结构破坏及大量粒细胞浸润.MigR1组小鼠均无发病.结论:通过改进逆转录病毒包装技术,提高包装病毒的滴度,我们在体外将BCR/ABL转入小鼠骨髓细胞并移植入受体小鼠,成功建立了类人CML小鼠模型.
作者:潘勤;金红;李婧;姜支农;姚云斌;胡金飞;李达;金梅;潘宏铭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