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 国际刊号:1001-165X
  • 国内刊号:44-1153/R
  • 影响因子:0.70
  • 创刊:198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0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基础医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0年3期文献
  • 骨粒羟基磷灰石加粘合剂植入后骨生长过程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以骨粒羟基磷灰石为粉碎性骨折及骨肿瘤切除术后作为骨质缺损的填充和固定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骨粒羟基磷灰石加粘合剂,填入钻孔后的兔胫骨孔内,每月一次,分四批处死兔子,取出填入处胫骨作组织学切片,观察新生骨形成过程.结果:发现单纯羟基磷灰石填入处的羟基磷灰石周围,形成紧密包裹的骨膜样组织,新生骨细胞不能长入到羟基磷灰石内;而加入骨粒后的羟基磷灰石的材料,能见到新生骨组织长入到羟基磷灰石内,形成网状结构与受体骨组织牢固紧密结合.结论:骨粒羟基磷灰石加粘合剂作为填充材料,能使骨粒吸收,新生骨组织通过被破坏、吸收的骨粒的通道长入新生骨,从而使受体骨组织和羟基磷灰石紧密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施长友;崔功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胆管Boyden括约肌在胆汁排出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胆管Boyden括约肌在胆汁排出中的作用、机理及调控作用.方法:16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胆囊切除组).采用电影摄影,灌注法测压,对内源性缩胆素的反应,免疫组化定量分析及超微结构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胆管Boyden括约肌为低压管腔,压力为(1.33±0.27)kPa,明显低于Oddi括约肌高压区基础压(2.25±0.06)kPa(P<0.01).Boyden括约肌具有自主收缩、舒张功能,但似不受内源性缩胆素的调控.胆囊切除后Boyden括约肌α-Actin和Myosin含量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超微结构的改变主要为细胞骨架的三维空间结构排列紊乱,同时伴有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和分布异常.结论:在禁食期间,胆管Boyden括约肌是胆汁排泄的主要动力源.Boyden括约肌运动功能以植物神经调节为主,完整存在的胆囊是保证Boyden括约肌和Oddi括约肌之间功能统一的基础.

    作者:魏经国;王耀程;孟庆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完整成熟肽基因的克隆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完整成熟肽基因.方法:依据Genbank中hBMP-2的序列化学合成两条引物,从人胎儿骨组织中提取得到的总RNA中,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得到hBMP-2完整成熟肽基因.将所得的基因片段插入克隆载体pUC-19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提取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PCR产物为一长约400 bp的带,阳性克隆质粒经双酶切可切出约400bp的片段.全自动DNA测序表明与Genbank中的序列完全相符.结论: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人胎儿骨组织中成功地克隆了人BMP-2完整成熟肽基因,基因序列完全正确.

    作者:熊绍虎;刘大庸;余磊;蒋立新;王朝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犬肋骨膜肌瓣食管成型术的应用解剖及实验研究

    目的:为带血供的骨膜肋间肌瓣食管成型术提供解剖学和形态学基础.方法:取10条犬的肋骨膜肌瓣标本,将其上的第7肋间血管灌注后观察分布情况.手术先切除部分第7肋骨,然后将保留的骨膜和上下肋间肌修整成一个带血管蒂的骨膜肌瓣.瓣长8.5~12.5 cm,宽4.5 cm,以此肌瓣修复1/2直径4 cm长的食管缺损.结果:带蒂的骨膜肌瓣由肋间动脉的两条主干分支供血,具有良好的血运.尽管处死犬检查手术修复部位轻度狭窄,但术后实验犬与正常犬在进食与活动上相同.结论:带血供的肋骨膜肌瓣是胸段食管成型的良好组织材料.

    作者:张旭;王笑茹;张朝满;李汝弘;侯继申;薛景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骶神经根对盆底器官的选择性支配电刺激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骶神经根对盆底器官逼出肌和括约肌的功能支配,为临床从骶神经根角度重建脊髓损伤(SCI)后的排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对T10截瘫犬进行硬膜外L7~S3神经根电刺激,16只犬同时记录膀胱和尿道压力变化;7只犬同时记录直肠和肛门压力变化.结果:犬逼尿肌的神经支配以S2为主,S1次之;S2单独提供了膀胱压力增高值的45.2%,S1+S2提供了80.7%.尿道括约肌的神经支配以S1为主,S2次之;S1单独提供了尿道压力增高值的43.4%,S1+S2提供了76.7%.犬直肠的运动支配以S2为主,S1、S3次之;肛门的运动支配以S3为主,S1、S2次之.对盆底器官的运动神经支配效能,均存在着右侧骶神经根大于左侧的特点.结论:盆底器官的逼出肌与括约肌具有不同的主要支配神经根.这种功能支配的侧重和交叉,对SCI后排泄功能的重建有一定意义.

    作者:侯春林;张世民;徐瑞生;傅晓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bFGF复合膜对自体神经移植的影响

    目的:探讨bFGF复合膜对自体神经移植的影响.方法:在自体神经缝接缺损神经处,分别置入含bFGF复合剂的非降解膜和仅含bFGF的非降解膜,并通过组织学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对兔的正中神经缺损后的再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①实验侧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多于对照侧且有显著性差异.②实验侧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的平均直径大于对照侧,但没有显著性差异.③再生神经纤维的髓鞘较薄、着色较淡,但结构清晰;其中实验侧的比对照侧的形态结构更清楚.④实验侧桥接段的再生神经纤维间的胶原纤维比对照侧的少.结论:在自体神经移植处置入含有bFGF复合剂的非降解膜,对缺损神经再生不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其作用明显大于仅含bFGF的非降解膜.

    作者:张庭深;辛畅泰;安贵林;李崇杰;苏秋香;王素华;郑桂芬;魏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耳廓再造形态欠佳的原因分析

    耳廓是面部的主要器官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收集声波.耳廓对人的容貌、社交活动和精神方面起重要作用.先天性耳廓畸形和外伤性的耳廓缺损可通过成形术进行再造,再造耳廓的形态好坏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作者自1993年10月至1999年10月间共开展耳廓再造17例,其中11例病人及术者均感满意,6例形态欠佳,另有3例为院外手术后形态欠佳而要求再次手术.本文就耳廓的应用解剖与9例耳廓再造形态欠佳的原因报道如下.

    作者:郭震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井字形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自1990年以来,作者根据髌骨解剖学及髌骨粉碎骨折的特点,采用井字形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15 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群伟;区品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带血供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韧带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目的:报道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大收肌腱转位重建膝关节韧带断裂缺损的应用解剖及术式设计.方法: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标本,解剖观测大收肌腱的形态及其血供,2侧新鲜下肢标本模拟手术设计.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韧带断裂缺损.结果:应用带血供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30例,胫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8例,胫侧副韧带和后交叉韧带4例,多韧带损伤1例,经随访疗效较为满意.结论:大收肌腱与膝关节毗邻,与膝关节韧带形态近似,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转位修复重建胫侧副韧带尤为理想.

    作者:钟桂午;高建明;徐达传;王国文;戴平均;胡万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不同贮存及处理方法对人骨拉力螺钉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贮存及处理方法对人骨拉力螺钉(Lag-screw of Human Bone,LHB)的剪切和扭转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取新鲜青壮年尸体股骨干15根,制成56枚直径为5 mm的LHB,随机等分成7组.在生物材料测试系统上分别对LHB的光杆部及螺纹部行剪切强度测试和扭转破坏测试.结果:光杆部D组与A、B、E、F、G组,螺纹部A、B组分别与C~G组、D组与E组间剪切强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P<0.05);E组与A、B、D、F组,G与A、B、D组间的大扭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低温冷冻对LHB剪切强度及扭转性能影响不大;②深冻LHB螺纹部的剪切强度明显降低;③冻干LHB光杆部的剪切强度升高、螺纹部的剪切强度明显下降,但对其扭转性能影响不大;而重新水合后却使其螺纹部的剪切强度及扭转性能降低更明显;④深冻后脱脂使LHB螺纹部的剪切强度明显降低;⑤深冻后经75%酒精及脱脂处理使LHB螺纹部的剪切强度及扭转性能明显降低.

    作者:石瑾;欧阳钧;傅群武;赵卫东;王兴海;原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应力松驰接骨板对固定段骨结构及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应力松驰接骨板固定对固定段骨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将应力松驰接骨板(实验组)和坚硬接骨板(对照组)固定于兔胫骨干中段,采用CT扫描及CT值测定和力学测试,观察固定段骨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固定后8~12周,两组板下皮质骨厚度均逐渐变薄,伴CT值和固定骨段力学强度下降,以对照组为明显.24~36周,实验组板上皮质骨厚度、CT值和固定骨段力学强度逐渐恢复,接近正常;而对照组呈现松质骨化,36周时大三点弯曲强度仅为正值53.9%.结论:应力松驰接骨板减轻了板下骨骨质疏松的发生,在不去除接骨板的情况下,可使疏松板下骨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逐渐恢复.

    作者:张先龙;戴克戎;汤亭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屈肌支持带不同比例切开对屈肌腱功能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索腕部手术时,屈肌支持带切开对屈肌腱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尸体手标本,共分5种状态:即为屈肌支持带完整,从近侧中点按不同比例纵行切开屈肌支持带的部分(近1/3、近1/2、近2/3和全切);测量腕关节由0°到屈曲50°时,腕管内各肌腱的滑动距离,分析比较不同比例切开与完整状态的百分比变化.结果:在屈肌支持带切开近侧1/3时,肌腱滑动距离增大4%~7%;切开近侧1/2时,肌腱滑动距离增大7%~9%;切开近侧2/3时,肌腱滑动距离增大12%~14%;全部切开后,肌腱滑动距离增大20%~70%.结论:腕管内手术时,将屈肌支持带切开1/2~2/3,可基本保持屈肌腱的功能.

    作者:谢仁国;汤锦波;于晓巍;侍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腕关节韧带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腕关节韧带是一个高度分化的复杂连接体系,不但具有限制过度活动、稳定腕关节的作用,而且还有传导应力,协调腕骨运动的功能.近年来,腕关节不稳定已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对腕关节韧带解剖和功能的研究也受到重视.以往的研究对腕关节韧带的起止、走行及命名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现将近年来对腕关节韧带解剖及生物力学特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徐永清;钟世镇;徐达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纹状体血管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极大的危害人类的健康.我国是脑血管病高发区,脑血管病在我国是第2位的死亡原因[1].

    作者:张春燕;朱星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乳房下皱襞解剖和临床研究进展

    乳房下皱襞(inframammary fold)是乳房外科的一个重要的解剖标志,是乳房整形外科手术测量的一个重要参考点.保持乳房下皱襞自然轮廓是整形手术的整个美容效果的一个关键.解剖学家和整形外科医生已经认识到乳房下区域的这一连接结构的解剖和美学的重要性,有不少学者对乳房下皱襞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乳房下皱襞的解剖和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陈兵;徐达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前颅底手术入路应用解剖

    目的:为前颅底手术的前方入路和眶外侧入路提供相关的解剖依据.方法:通过对40例颅骨的测量,确定鼻根点和眶额颧点至前颅底上下方各结构的距离和夹角.结果:鼻根点至视交叉沟前缘、视神经管颅口、颈内动脉沟前端、蝶骨小翼后缘、筛前孔和筛后孔的距离分别为(49.7±2.7)mm、(49.9±2.6)mm、(53.5±2.3)mm、(51.3±3.0)mm、(25.3±2.2)mm、(33.0±2.2)mm;眶额颧点至盲孔、视神经管颅口、眶上裂内、外端和眶下裂内、外端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分别为(48.0±2.2)mm和91.0°±3.0°、(52.5±2.9)mm和43.6°±3.5°、(51.0±2.2)mm和40.4°±4.2°、(34.5±2.7)mm和36.6°±5.7°、(50.3±2.3)mm和37.8°±4.3°、(25.8±2.3)mm和24.7°±3.3°.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有关测量结果,有助于手术入路设计,并可为术中准确定位有关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夏寅;王天铎;蔡晓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经鼻腔内窥镜蝶窦鞍区手术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为经鼻内窥镜蝶窦鞍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和临床经验.方法:在20个尸头标本上观测蝶窦及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结果:77.5%的蝶窦口内窥镜直接窥见,窦口距离蝶窦顶壁、外壁、蝶腭动脉孔、鞍前壁、鼻中隔后端分别为8.6±3.1 mm、9.2±1.8 mm、11.1±1.6 mm、14.7±3.6 mm、3.6±0.5 mm,距离鼻小柱根部前缘61.6±3.7 mm,与鼻底夹角31.8°±5.2°.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在蝶窦外侧上隆起率分别为25%和72.5%.69%蝶窦中隔非正中位.海绵窦前、下、后间窦出现率分别是80%、55%、35%.结论:进行内窥镜蝶窦鞍区手术时注意蝶窦口、蝶窦外侧壁和蝶鞍底壁与周围结构关系,避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

    作者:孙敬武;汪银凤;陈晓虹;金自仓;王明善;叶非常;刘认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髂结节处髂骨瓣移植修复跖趾关节缺损的应用解剖

    目的:研究应用髂结节处髂骨瓣修复第1跖趾关节和第2、3跖趾关节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测量了44例成人干燥髂骨的髂骨结节内收角,髂骨结节前方2 cm和后方1.5 cm处髂骨板的厚度.44例成人干燥足骨第1、2、3跖骨和1、2、3趾的近节趾骨长度,测量距跖趾关节2 cm,上述跖骨的宽度和厚度;距跖趾关节1.5 cm上述趾骨的宽度和厚度.结果:髂结节的内收角平均为19.6°,97.7%的髂结节内收角在15°~25°,髂结节前方2 cm和后方1.5 cm的厚度平均为1.5 cm和1.1 cm,分别与第1跖骨厚度1.4 cm以及第1趾的近节趾骨厚度1.1 cm相近似.结论:髂结节处髂骨瓣移植修复第1跖趾关节缺损,或修复第2、3跖趾关节的同时缺损具有可行性.

    作者:徐永清;钟世镇;徐达传;李主一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改良Steffee钢板在腰骶椎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解剖学

    目的:为改良Steffee钢板在腰骶椎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8具成人尸体标本上摹拟L5脊椎滑脱的Steffee手术治疗.在L4~S1脊椎上分别安放Steffee钢板和改良Steffee钢板,比较2种内固定器械固定位置的解剖差异,并对15副腰骶椎干燥骨标本做了经椎弓根内固定相关的数据测量.结果:传统的Steffee钢板固定S1椎弓根螺钉安放困难,且进入椎管的机会多,或者是上2枚螺钉易套入钢板槽孔,而下面的螺钉难以套入钢板槽孔.改良Steffee钢板可克服上述弊端,更符合局部解剖形态要求.结论:改良Steffee钢板有科学的形态学依据,可临床试用.

    作者:李主江;黄继锋;梁锦;徐达传;何建忖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肾门前后唇的不对称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调查前后唇不对称类型肾门的出现率,针对此种肾门类型的解剖学特点,探索经肾盂腹侧切开取石术的术式设计及临床应用.方法:观测了1224个肾门CT片,对肾门前后唇是否对称进行了分类.结果:将肾门前唇短于后唇10 mm者列为肾门前后唇不对称型,出现率为6.13%.对32例肾门前后唇不对称类型肾盂结石患者,施行了腹侧切开取石术,效果满意.结论:对肾门前后唇不对称类型肾盂结石患者,宜首选肾盂腹侧切开取石术.

    作者:吴志坚;李晓刚;曹阳;龙秀官;陈亚光;熊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喉切除发音管重建术中环咽肌与喉下神经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提高全喉切除术后用发音管发音重建的成功率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0具(男30,女10)成人标本环咽肌进行解剖,观测左右侧喉下神经入喉处与甲状软骨下角的距离、喉下神经和环咽肌的关系.结果:喉下神经入喉点距甲状软骨下角的距离,左侧(5.5±1.4) mm;右侧(5.3±1.3) mm.75%(60侧)喉下神经在环咽肌的下方穿入喉部;25%(20侧)喉下神经在环咽肌纤维之间穿入喉部.结论:本研究对于指导环咽肌切断术,诊治环咽肌失驰缓症,探讨喉下神经和环咽肌的关系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玉成;叶青;党瑞山;纪荣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改良肘关节内侧入路尺侧副韧带手术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肘关节经肌肉入路尺侧副韧带(UCL)修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肘关节标本35侧,解剖观察尺侧副韧带前束、肘部屈肌总腱及尺、正中神经分支的解剖关系,并行摹拟手术.结果:UCL前束起于肱骨内侧髁的前下方,止于尺骨冠突内侧的小结节,UCL前束位于尺侧腕屈肌肱头、尺头之间的深层;尺神经在肘管中部与尺侧副韧带前束的平均距离为(0.9±0.1)cm,在肘管的远侧出口,距尺侧副韧带的尺骨止点(0.6±0.3)cm;尺神经至尺侧腕屈肌尺头肌支的入肌点距肱骨内侧髁的距离为(3.7±0.8)cm;正中神经靠近切口的分支距切口的距离,在肱骨内侧髁和尺骨结节水平分别为(1.6±0.5)cm和(0.9±0.4)cm.结论:经尺侧腕屈肌的肱头和尺头之间、自肱骨内侧髁向前外侧至UCL尺骨止点以远约2 cm为一损伤较小的安全手术入路.

    作者:杨运平;徐达传;石瑾;傅群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桡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桡动脉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7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其中左侧27侧;右侧25侧),分别进行解剖观察及测量,可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桡动脉长度、外径.结果:①桡动脉左侧长(10.3±1.2)cm;右侧长(10.2±1.2)cm.②左侧上、中、下段外径分别为:(4.2±0.8)mm;(4.1±0.8)mm;(4.0±0.8)mm.右侧上、中、下段外径分别为:(4.2±0.9)mm;(4.1±0.9)mm;(4.5±0.8)mm.结论:桡动脉下2/3段位置浅表,并有足够的长度和管径,可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供体.

    作者:施长友;崔功浩;陈小囡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的解剖学基础

    目的:为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骨骼标本上,对腓骨上段及第1跖骨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上段、第1跖骨形态比较,横径:腓骨头为(2.1±0.3)cm,跖骨头为(2.1±0.2)cm;腓骨颈为(1.1±0.1)cm,跖骨体为(1.4±0.1)cm.长度:腓骨头为(2.2±0.3)cm,跖骨头为(1.5±0.2)cm.矢状径:腓骨头为(2.6±0.3)cm,跖骨头为(1.9±0.2)cm.跖骨长度为(5.8±0.3)cm.结论:腓骨上段与第1跖骨形态相似,设计带血管的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具有可行性,临床已应用42例,效果满意.

    作者:张发惠;刘经南;王珊;吴水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腕骨角的X线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国人腕骨角的正常值和腕骨征的出现率.方法:在174名16~23岁大学生,双手后前位X线片上测量腕骨角,用SPSS软件统计全部数据.结果:腕骨角平均值,男为136.96°±8.83°,女为134.20°±9.61°.侧别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1).阳性腕骨征出现率为2.59%±0.85%,没有性别差异.结论:国人阳性腕骨征出现率远远低于美国白人和日本人,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作者:龚少兰;王守彪;丁士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以串连血管为蒂的股骨外侧髁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治疗股骨干骨不连、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膝上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吻合类型.结果:膝上外侧动脉于股骨外侧髁上方(2.5±0.5)cm处起自于动脉外侧壁,分出升支、横支和降支.升支和/或横支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有3种类型的吻合,吻合率为92%(46侧),吻合处外径为(1.3±0.3)mm.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上外侧动脉升支和/或横支串连为蒂可截取股骨外侧髁骨(膜)瓣用于修复股骨干骨不连及骨缺损.

    作者:卢书文;靳安民;唐茂林;石瑾;蒋力莉;谢五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面肌痉挛与有关血管关系的显微外科解剖

    目的:了解面听神经和有关血管的解剖关系;正确理解面肌痉挛的原因;为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手术显微镜下对15例成人尸体头部标本进行面听神经和有关血管的观察,并测量有关数据.结果:面听神经和小脑前下动脉关系密切,89.7%的小脑前下动脉在面听神经的不同部位穿过;13.3%的面听神经起始部被血管压迫.结论:血管压迫可能是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尤永平;申长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以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臂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带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来自尺侧上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肱动脉肌间隔皮支和尺侧下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0 mm、0.6 mm和0.7 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5 cm、1.1 cm和1.2 cm.其神经支在神经束间或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以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形成臂内侧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作者:廖进民;王绥江;黄群武;钟桂午;林炎生;欧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经锁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长度的自身比例及临床意义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到上腔静脉用于长期输入高渗营养液、测定中心静脉压、放置心内起搏导管等,已广泛被临床使用[1~4].经锁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首先要估计插管长度.本文在30具成人尸体上,以胸骨颈静脉切迹到剑突根部长、胸骨颈静脉切迹到耻骨联合上缘长为体表标志线,然后测出锁骨下静脉到静脉角、锁骨下静脉到上腔静脉长度,两者作相关回归分析,供临床参考.

    作者:邵大宝;金兴来;钱金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人类睾丸下降的胚胎学研究及隐睾病因探索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人类胚胎睾丸下降机理以及隐睾的发生原因.方法:解剖22周以上流产死胎15具以及成人尸体标本14具,观察鞘突、鞘膜囊开放、充盈状态,测量内环口与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对照20例隐睾手术时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胚胎期睾丸鞘膜囊均为积水膨大状态,鞘突开放,内环口全部位于腹膜腔生理性积水之下,隐睾病人的内环位置偏高或偏内,与胚胎和尸检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睾丸的下降过程可能与开放的鞘突和鞘膜囊、腹压有关,而腹膜腔内的生理性积水则有可能起到了传导压力推动睾丸下降的重要作用.隐睾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内环口的位置异常,胎儿腹腔生理性积水过少,睾丸引带缺如或异位附着有关.

    作者:曲金龙;姜立新;于文涛;周致红;岳军正;王新明;唐可欣;张丽华;蔡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联合阻滞治疗肩周炎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观察其走行位置及分支分布,拟定穿刺点及体表定位.结果:①肩胛上神经主要分支有冈上肌支和冈下肌支.肩胛上神经在肩胛横韧带处距皮肤的距离和冈上肌支起始段距皮肤的距离均为4.0~4.5 cm,冈下肌支起始段距皮肤的距离为4.0 cm.②腋神经主要分支有前支和后支.腋神经穿四边孔处距皮肤的距离为5.0 cm,前支在四边孔中点外旁开3 cm处,距皮肤的距离为3.5~4.0 cm.后支在三角肌后缘中、下1/3交点处距皮肤的距离为3.0 cm.结论:对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及其分支选择6个穿刺点进行正确的体表定位和熟练掌握穿刺阻滞的深度,可成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窦忠新;茆怀海;陈秀清;阮国辉;王文富;邹开军;汪爱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不同透视角度下股骨颈前倾角测量值的变化

    目的:研究不同透视角度下股骨颈前倾角测量值的变化,为临床一次摄片测量股骨颈前倾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条股骨,左右各半,先使股骨与X光片垂直且位于X线管球正中摄片,测量前倾角标准值.再使股骨外展,与X线成30°、45°、60°、75°时摄片,测量在X光片上股骨颈纵轴投影与经过两髁间连线投影的夹角.同时用张怀韬方法重复测量.结果:两组股骨外展30°、45°时测量值相近,均小于股骨颈前倾角标准值,随着外展角度的增大,前倾角测量值逐渐增大,75°时测量值与股骨颈前倾角标准值相差小.并根据三角函数推导得出结果一致.结论:当股骨干外展75°时,股骨颈前倾角测量值与实际值相近.

    作者:杨军林;肖学军;孙鸿涛;邹忠;李锋;费志军;覃昱;蒋巧艺;石瑾;傅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心包横窦的范围、通连及其变异

    目的: 明确正常心包横窦的范围、通连及变异,为临床影像学及心脏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正常成人胸部连续断层标本40例及心包完整的离体心脏10例.对横窦的形态、通连关系、毗邻关系及变异进行观察.结果:50例标本中,2例可见前垂直部与主动脉上窦后部直接延续,未见中间水平部;48例可见中间水平部或/及后垂直部,其中24%(12例)中间水平部延续到右肺动脉前下方,30%(15例)延续到右肺动脉中点下方,16%(8例)延续到右肺动脉后下方,26%(13例)可见后垂直部,其中10例紧贴左房上部后方向下,3例向上贴于右肺动脉后下壁;70%(35例)可见主动脉上窦后部.结论:心包横窦的前垂直部及中央水平部前段解剖结构较固定,但横窦中央水平部中、后段变异较大,而主动脉上隐窝后部有30%的人不发育.

    作者:赵江民;王凡;李瑞祥;羊惠君;杨开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摘除术相关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目的:为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摘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血管乳胶灌注、显微解剖的方法对婴幼儿腮腺血供来源及其与面神经的关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颈外动脉直接分支及耳后动脉、颞浅动脉、面横动脉等的分支是腮腺主要的供血动脉;婴幼儿面神经分支类型与成人无明显差异,主干位置恒定,易寻找,各分支纤细.结论: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时,应先行颈外动脉中段结扎,然后寻找面神经主干,沿主干分离各分支,这样可降低手术难度,获得更好的术后效果.

    作者:刘维贤;林晓萍;王秋旭;管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狗和人的门静脉侧支循环的比较研究

    目的:明确狗和人的门静脉侧支循环之间的异同,为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分别结扎狗之内脏大、小循环血管,经过1周至3年8个月,用解剖的方法观察其侧支循环,与人之侧支循环进行比较.结果:两者均存在内脏大、小循环间以及内脏循环与体循环间相互沟通.不同之处:①狗之侧支循环并没有人的丰富、复杂;②狗有小肠系膜静脉→右肾囊静脉→右肾,而人则没有;③两者表浅侧支循环不同.结论:将狗的实验结果应用于临床时须考虑狗和人门脉系统之间异同的影响.

    作者:熊肇明;钟山;叶世会;姜殿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睾丸静脉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经皮穿刺股静脉介入栓塞睾丸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测量20具成年尸体的睾丸静脉和肾静脉等.结果:①髂总静脉汇合处至左、右肾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长度分别为12.0 cm和11.8 cm.②左、右肾静脉长度分别为7.5 cm、3.0 cm;其中点处外径分别为13.1 mm、11.7 mm.③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平均为77.9°,左侧睾丸静脉汇入点距下腔静脉的间距为3.4 cm,在此处其外径平均为3.5 mm,左侧睾丸静脉与左肾静脉间形成的夹角平均为105.6°,汇入点在左肾静脉下壁的占55%(11侧);前下壁的占35%(7侧);前壁的仅占10%(2侧).结论:本文为行睾丸静脉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术时提供髂总静脉的长度和下腔静脉与肾静脉的夹角,左睾丸静脉内侧肾静脉的长度、外径,左侧睾丸静脉与肾静脉之间的夹角以及汇入点在肾静脉壁的位置等应用解剖学资料.

    作者:纪荣明;章建全;姜宗来;冯皓;汪晓军;刘兵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应用自凝牙托材料加固串制骨架新法

    要串制一具高质量的整体骨架特别是胸廓部的串连确非易事,除受骨骼材料来源的限制外,所选用的连接材料是否坚固耐用,采取什么样的串接方法都直接影响到所串骨架的质量、外形和寿命.白永庆、李占国等采用合成粘合剂粘合肋骨[1,2],段坤昌应用脱钙后加钢丝贯穿肋骨的方法修补人体骨架胸廓部[3],张光旨采用铜丝捆扎的方法连接椎骨和肋骨[4]等,尚存在着某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合成粘合剂的寿命问题,椎骨和肋骨小头处骨松质较多而不能受力过大等.笔者在串制整体骨架的过程中,采用自凝牙托材料作粘合剂粘接椎骨和肋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畅;王兴海;付群武;洪辉文;石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穿刺标本的制作

    在临床上,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穿刺术是一种常用而又重要的操作技术,该项技术除了用于给长期不能进食的患者或丧失大量液体的病人提供急需帮助外,还常用于癌症病人的化疗或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及紧急放置心内起搏导管和测量中心静脉压等.

    作者:田顺亮;加生;范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微机控制大鼠肌力测试模型及意义

    肌力测试是医学生物力学实验的常用手段.以往由于设备技术所限,测试值数据采集不便.我们采用微机控制建立该测试模型,在技术手段上更进了一步.并且数据采集也更为精确方便.

    作者:武钢;徐达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胸大肌部分纤维止于肱骨内上髁1例

    在一具约60岁的男性尸体标本,见其左侧胸大肌下部从第6、7肋软骨发出的肌纤维在行至止点附近时,移行为一片状肌束转折下行.该肌束宽3 cm,向下逐渐收窄,然后形成肌腱,止于肱骨内上髁(附图).该变异肌肌腹长12 cm,腱长9 cm.

    作者:孟文件;初航;翟晶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第5颈神经前后根夹持右椎动脉1例

    关于椎动脉起始、行走的弯曲变异,国内、外均有详尽的报道;但椎动脉被脊神经前后根夹持,国内、外的参考文献未见报道.我们在做脊神经根标本时发现此变异一例,现将其报道如下:标本为男性,约50岁左右,体形稍瘦.

    作者:毕秀梅;代加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右位降结肠、乙状结肠1例

    在尸体解剖的过程中发现结肠异位1例,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给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建华;王艳梅;李克攻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腔干变异1例

    笔者在解剖一具老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腹腔干存在罕见变异现象,为积累资料,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毅浩;戴冀斌;王乔;潘伯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先天性孤立肾1例

    患者方××,男性,安微省定远县人,1976年8月23日出生,干部.因头昏,胸闷,恶心呕吐,血压高,蛋白尿2周于2000年4月12日来院门诊就医.

    作者:邱大学;施建辉;曹文建;蒋国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前臂外侧皮神经替代桡神经浅支1例

    前臂外侧皮神经替代桡神经浅支,根据中国人体质调查第一集统计216例中,此种变异有6例,占2.8%±1.1%,较少见.笔者在制做标本时,发现右侧桡神经浅支缺如,该神经所分布的区域被肌皮神经的前臂外侧皮神经所代替,为积累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柳;丛培颉;别业鸿;李明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赘生椎合并骶管后壁全裂1例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一书统计,骶管后壁全裂占1.4%~5.0%之间,作者在串一成年女性脊柱时,发现有13块胸椎合并骶管后壁全裂,报道如下:

    作者:应志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甲状腺下动脉起自颈总动脉1例

    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右颈总动脉发出甲状腺下动脉,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最素;应志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肝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1例

    患者,女,52岁.腹痛3个月就诊.查体:巩膜皮肤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右上腹叩击痛,心肺听诊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作者:高志友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双肾动脉伴副肾动脉1例

    作者在制作标本过程中,发现1例右侧双肾动脉伴左副肾动脉,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姜华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臂丛变异1例

    在解剖一例男性成年尸体标本时,见其左侧臂丛股、束编排异常,以及正中神经在臂部有分支,与以往资料报道均不同,报道如下:

    作者:苏军龙;李浩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胫前动脉缺如1例

    患者男,35岁.因左小腿被石块砸伤2 h于1998年12月5日入院.查体:左小腿中下1/3处不规则裂口,畸形,异常活动,有碎骨块外露,足远端血运良好.

    作者:洪勇平;李嗣生;陈思禄;高军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1999年第21卷第4期

    1 Anatomic bases for the compression and neurolysis of the deep branch of the radial nerve in the radial tunnel L.Riffaud, X.Morrandi, B.Godey, G.Brassier, Y.Guegan, P.Darnault and J.M.Scarabin桡骨隧道中桡神经深支压迫和神经松解术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黄美贤;王朝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更正

    作者:<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交流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新书预告和征稿通知

    作者:<脊柱弯曲与脊柱截骨术>编辑组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