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009-976X
  • 国内刊号:44-1510/R
  • 影响因子:0.61
  • 创刊:200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外科学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5期文献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癌根治术中应用疗效.方法 对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癌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本组共施行肺叶切除101例,全肺切除27例,全肺切除+肺动脉成形2例.结果 手术时间90~230 min,术中出血平均为130 ml,术后胸腔引流液平均为150 ml,胸腔引流时间2.5 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9 d.本组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手术后并发症发生5例,其中胸腔内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1例及偶发室早1例.随访长5年,术后复发5例.术后Ⅰ期患者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46.2%和92.5%,Ⅱ期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2%和42%.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加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其具有电视胸腔镜手术优点如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且其费用及五生存率与传统开胸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该术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姜海明;王得坤;凌飞海;梁毅;郑俊猛;吴颖猛;叶红雨;苏建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肾上腺大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

    目的 总结肾上腺大腺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对2001年12月~2006年]2月16例肾上腺大腺瘤的CT表现并结合病理学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肾上腺大腺瘤瘤体较大,形态不规则.病理检查细胞构成为透明细胞和致密细胞,其中7例囊变,7例合并出血.结论 肾上腺大腺瘤具有较为典型的CT表现,CT是诊断病的较好的方法.

    作者:陈锦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TURP治疗57例前列腺增生并梗阻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梗阻性肾病TURP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57例合并梗阻性肾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通过留置尿管或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尿液,在肾功能改善后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有效率100%,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为8.1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平均为1.4分.结论 尿液引流为手术创造条件,TURP是前列腺增生合并梗阻性肾病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晓松;郭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开胸食管剥脱术在颈段食管癌中的治疗价值

    目的 探讨不开胸食管剥脱术治疗颈段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自1995年7月至2004年12月对21例颈段食管癌患者行不开胸食管剥脱术并Ⅰ期行胃咽吻合或胃食管端侧吻合术.结果 本组病人的手术切除率100%.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8例,其中吻合口瘘3例,肺部感染3例,伤口裂开1例,气胸1例.18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胃液反流.1例住院期间因胃大出血死亡.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获得随访27个月~12年,13例存活超过1年,6例存活超过3年,3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 不开胸食管剥脱术手术简单,效果满意,适用于颈段食管癌.食管剥脱术后行胃代食管者胃液反流严重,手术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作者:李佳;王铭辉;张华;杨艳旗;陈炬;张惠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阑尾炎全血细胞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全血细胞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我院收治的8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行实验室检查对比术中所见(术后病理)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两样本等方差t检验.结果 急性阑尾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白细胞参数各指标及红细胞参数RBC、HGB和HCT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相比,除白细胞参数中的LYM%和红细胞参数RBC、HGB及HCT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外,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阑尾炎发作时,白细胞及红细胞参数的变化有助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作者:王惠英;林向华;刘晓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6年间收治的35例妊娠阑尾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5例均治愈出院,其中14例睡手术切除阑尾,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流产及早产等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为单纯性阑尾炎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例及急性坏疽性阑尾炎5例,21例行保守治疗,仅1例在保守治疗痊愈后2个月阑尾炎复发,经行阑尾切除术后治愈出院.结论 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处理本病的关键.对于诊断明确,症状、体征严重的患者,不论妊娠周期如何,手术治疗为首道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洋;林珣珣;张祖威;汤地;彭宝岗;梁力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附312例报告)

    目的 探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12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94例,中、下段结石218例.结果 碎石成功率为92.6%(289/312),其中上段结石成功粉碎率为81.9%(77/94),中下段结石为96.3%(210/218).患者手术时间10~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53.4±23.6)min,住院天数3~8 d,平均住院(5.4±1.5)d.3例因输尿管严重扭曲无法进镜而中转开放,5例出现泌尿系感染.无1例出现输尿管穿孔、撕裂等较为严重并发症.结论 钬激光碎石是治0疗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腔道泌尿外科碎石方法.

    作者:张增强;黄海;许可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0例老年食管癌晚期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在2005年2月至2007年7月30例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术后感到胸骨后不适及疼痛,在1-2周后均可缓解.术后16例能较正常地食.所有患者均可进食半流.本组有3例发生支架滑脱,经胃镜下调整后完全复位.术后30例均获得随访,其中6例分别手术后4-25个月死亡.死亡原因是肝转移3例,支气管食管瘘并发肺炎及败血症1例,脑血管意外1例及癌肿胃转移后恶液质全身衰竭1例.其余24例术后至今仍生存,生存长者达23个月;支架仍然保持通畅.结论 老年晚期食管癌行支架置入术能明显改善梗阻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

    作者:张广云;吴小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2年5月至2006年2月,应用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及韧带修复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16例和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11例的患者.结果 2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5个月,平均18个月.按照Lazzcano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6例.术后无伤口感染、钢板断裂、螺钉松动,骨折全部愈合,无肩锁关节再脱位.结论 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和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赵庆淞;严振泉;丁悦;邱植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对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附64例报告)

    目的 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05年5月吉林省梅河口市医院及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上腺肿瘤病人64例临床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结果 B超和CT及MRI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率分别为85%和96%及92%.在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皮质癌等不同的组织类型间,CT和MRI具有相对特异的表现;肿瘤直径<6 cm的通过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肿瘤直径大于6 cm的和诊断为恶性肿瘤的采取开放手术成功切除.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和部分定性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良好依据.腹腔镜手术是目前肾上腺良性肿瘤切除的金标准.直径大于6 cm的肿瘤和考虑恶性的肿瘤好采用开放手术.

    作者:周明君;姚友生;李星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6例孤立性肺结节CT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观察CT平扫上结节的形态学特点,对穿刺活检术的诊断正确率与病灶的大小、位置、进针深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 56例孤立性肺结节中,41例为恶性,7例为良性,8例活检未获明确诊断.恶性结节较良性结节多见,CT恶性结节表现有空泡征、分叶征、短细毛刺、嵴突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正确率为86%,气胸的发生率为3.6%.Logistic回归发现,病灶的大小是影响穿刺活检正确率的主要因素(Wald=2.903,P=0.038,OR=0.935).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病灶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临床价值大,准确率较高,而病灶的大小影响穿刺活检的正确率.

    作者:王海彦;庄一平;陈梅;张晋;冯勇;张晓;许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附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用二级脾蒂血管离断法对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行腹腔镜脾切除.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10~310min(平均250 min),术中失血250~650ml(平均350 ml),术后平均住院7.5 d,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行是安全、可行、微创的方法.

    作者:王卫东;陈小伍;冯剑平;刘清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可溶性P-选择素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可溶性P-选择素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检测乙肝肝硬化患者在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血小板的数量及反映血小板功能的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比较其在有门静脉血栓形成组患者及无血栓形成组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血栓形成组患者及无血栓形成组患者间,血小板数量无显著差异,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在术后第4~6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在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对门静脉血栓形成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邓鹏;邓美海;汤照峰;钟跃思;胡昆鹏;许瑞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胆管癌患者胆汁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和p53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胆汁中端粒酶活性和P53基因突变在胆管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和PCR-SSCP-银染法检测、分析30例胆管癌患者及10例良性胆道疾病患者胆汁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P5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胆管癌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60%,P53基因突变率50%,良性胆道疾病组无端粒酶活性表达及P53基因突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胆管癌组胆汁细胞学检查分级和端粒酶活性及p53基因突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胆管癌组胆汁端粒酶活性和p53基因突变之间有正相关关系(P<O.05).结论 胆汁中端粒酶活性和P53基因联合检测有助于胆管癌的诊断.

    作者:郑强;薛平;卢海武;胡以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肝移植中使用受体脾动脉行肝动脉重建

    目的 探讨在肝移植中受体肝动脉存在病变的情况下肝动脉重建的方法.方法 在二例肝移植病人中,选用受体脾动脉与供体肝动脉端端吻合以重建肝动脉.结果 术后分别随访5个月和2年,肝动脉通畅,肝功能正常,无胆管并发症,无脾梗塞和脾功能异常.结论 肝移植中受体的脾动脉可以用来行肝动脉重建.

    作者:刘超;林浩铭;万云乐;刘建平;陈涛;区庆嘉;王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11例临床资料小结

    目的 探讨肝移植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6年7月11例肝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手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时间长40个月,短12个月,其中1例因乙肝复发,爆发性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症,于术后16个月死亡.1例在术后2个月因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其余健康成活,1-3个月复查一次,无肿瘤复发,肝脏功能正常,α-FP<8 ng/ml,HBV-DNA<103拷贝/毫升.结论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仍要严格控制适应症;早期预防感染和长期治疗乙肝也是提高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刘东;郑克立;朱春丽;唐斌;吴家清;周结学;蒙善东;黎程;焦石;王建富;李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ytokeratin-18(CK-18)免疫组织化学在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转移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3年5月至2004年3月采用CK-18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9例SLN组织微转移癌.结果 常规病理检测发现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45例,未转移54例.99例SLN常规病理癌转移阴性81例,其中CK-1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微转移31例.CK-18染色将15%(8/54)常规病理Dukes'A及B期患者肿瘤分期提升为Dukes'C期.CK-18免疫组织化学判定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96%,准确度为97%.结论 cK-1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直肠癌SLN有助于提高Dukes'A及B期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

    作者:王天宝;邓美海;董文广;汪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肠癌肝转移诊断和治疗体会(附69例报告)

    目的 总结大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9例大肠癌肝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同时性肝转移癌61例(88.4%),异时性肝转移癌8例(11.6%).血CEA增高59例(72.5%),B超检查阳性率59.4%(19/32),CT检查阳性率95.2%(40/42).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17.4%.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2%、65.2%、加.1%.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外科手术+化疗是大肠癌肝转移的重要治疗方法.

    作者:温学文;张彤;罗劲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肠癌的靶向治疗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亦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目前对大肠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局部或全身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早期大肠癌手术治疗效果明确,但有20~25%左右的患者在首诊时已有其它器官的转移给治疗带来了困难.而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晚期大肠癌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孙小娟;詹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射频消融在肝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肝癌手术切除为代表的外科治疗仍是目前肝癌治疗的首选[1].但由于我国肝癌90%以上有HBV感染背景,多数合并肝硬化[2],患者就诊时晚期癌多、肝功能差,仅有20%~37%能获得手术根治性切除[3],并且术后复发率较高[4].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意大利学者Rossi首次利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以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射频消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临床上也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其原理是通过射频发生器发出的电磁波进人组织,引起局部组织中的离子振荡,相互间摩擦产生热量,使局部组织的温度迅速升高到80~110℃,产生凝固性坏死,从而杀死肿瘤[5].随着射频技术的不断进步,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显示了很好的前景.

    作者:高恒军;陈敏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药敷脐治疗胸腰椎术后腹胀便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使用大黄厚朴煎剂热敷脐部治疗胸腰椎术后患者腹胀、便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第二医院骨外科胸腰椎术后出现腹胀便秘的患者8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用大黄厚朴煎剂热敷脐部;对照组使用开塞露塞肛.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腹胀消除及停药复结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停药复结情况:治疗组5%,对照组42.5%;腹胀减轻情况:治疗组95%,对照组52.5%.结论 大黄厚朴煎剂热敷脐能有效减轻肠胀气,软化大便,对于消除胸腰椎术后患者腹胀便秘明显优于使用开塞露塞肛效果.

    作者:吴桂霞;丘雪梅;李兰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位肝移植术后的呼吸道管理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呼吸道的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2月~2007年3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6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呼吸道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6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肺部胸腔积液52例,感染27例,肺不张4例.全部病人实施严格呼吸道保护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措施.除1例患者术后31天死于术后多器官衰竭外,其余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术后呼吸道管理非常重要,关键要做好严密保护性隔离,重视物理性预防及使用呼吸装置的护理,严格遵守吸痰方法及无菌操作原则,使患者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洪丽霞;陈涛;吴海华;卢玉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46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5月间46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2.0±9.6 min(20~90min).住院时间2.8±0.8 d(2~9 d).术后6 h可离床活动.术后仅有轻微疼痛,并发症6例,其中尿潴留3例,阴囊水肿2例,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1例.术后随访3~40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降低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顺芝;谭颖媚;李燕;刘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560例乳腺良性肿块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B超引导下应用Mammotome系统对560例病人896个乳房良性肿块施行微创旋切术.结果 所有肿块均被准确、完全切除.每个肿块的切除时间平均为25 min,旋切次数加次,皮肤切口0.2~.0.3 cm无不良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房良性肿块,操作简易、准确、安全、创伤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乳腺微创技术.

    作者:何劲松;王敏;陈伟财;王先明;朱国献;刘跃华;张家庭;李征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ER、PR、HER-2/neu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ER、PR、HER-2/neu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关系及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60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人化疗前后ER、PR、HER-2/neu的表达情况,并评估其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关系.结果 160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例中,ER、PR阴性率、HER-2/neu过度表达率分别为35.63%,24.38%,33.13%,ER(+)组与ER(-)组、PR(+)组与PR(-)组及HER-2/neu过度表达组与非过度表达组化疗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75,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的阳性率和HER-2/neu过度表达率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或PR阴性的乳腺癌病人对化疗更敏感,化疗后获益更多,而HER-2/neu过度表达的病人化疗不敏感,ER、PR和HER-2/neu可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新辅助化疗不改变ER、PR及HER-2/neu的表达水平.

    作者:李志华;苏逢锡;贾卫娟;姚和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P-糖蛋白(Pg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评估其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1993年1月~1994年12月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Pgp的表达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2%(20/62).(2)Pgp表达与月经状况、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个数、组织学分级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gp阴性表达组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均明显优于阳性表达组(P<0.05).(4)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TNM分期及Pgp表达与DFS及OS明显相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除了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与DFS及OS明显相关外,Pgp表达与OS缩短有关,但和DFS无关.结论 Pgp在乳腺癌组织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Pgp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缩短有关,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徐敏;王树滨;刘雅洁;陈亦欣;孙宇萍;陈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保留神经血管及淋巴管在腋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一种腋淋巴结清扫的新技术及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术前扪及腋淋巴结肿大的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腋窝注射脂肪溶解液及脂肪抽吸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术中病人均不用结扎血管,而且保留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结果 平均完成手术时间70 min,术中出血少,平均每例取出淋巴结16.2个,全部病人病理检查均有淋巴结转移,平均转移4.3个.所有病人术后均无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患者均无腋肿瘤复发、肩关节活动良好、上肢无水肿及麻痹等情况.结论 采用脂肪溶解液及脂肪缺吸方法在腋淋巴结清扫术具有操作简单、省时、淋巴结清扫较彻底、神经血管损伤少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李瑞华;吕晔;何慧君;曾智豪;李静;陈小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实施分析

    目的 评估乳腺癌围手术期临床路径实施对住院日、住院费用及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 制订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选择2004-2005年可手术的乳腺癌病人167例随机分为2组,临床路径组83例按路径表实施诊疗过程,对照组84例按传统方法完成治疗;同时筛选2003年符合临床路径纳入标准的病人74例,作为前后对照组,比较3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可降低住院费用(P<0.05),缩短住院天数(P<0.01),且3组间各项医疗质量指标均无差异(P>0.05).结论 乳腺癌临床路径可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确保医疗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鹏熙;李幸运;钟少文;陈前军;林毅;任黎萍;王一安;赖熙文;朱华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60例乳腺结节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结节的诊疗.方法 260例女性乳腺结节进行钼靶X线和彩超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检测乳腺结节的病理类型.结果 260例患者中144例确诊为乳腺增生症伴腺瘤样结节形成(占55.4%),58例为乳腺纤维腺瘤(占22.3%),28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占10.8%),25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占9.6%),5例为硬癌(占1.9%).结论 乳腺结节多为乳腺良性病变;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树平;邹燕鹏;郝素贞;邓素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75例乳管内镜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纤维乳管镜对乳头溢液的诊治作用.方法 应用MF2-707型乳管内镜对275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治.结果 275例病例中,乳腺导管内癌有10例,乳头状瘤病有1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有80例,乳腺导管炎有54例,乳管扩张症有113例,3例诊断为正常乳管.部分乳腺导管炎及乳管扩张症患者经药物冲洗后症状消失.结论 乳管内镜检查是一种对乳头溢液患者安全、有效的检查及治疗方法.

    作者:潘瑞琳;杨劼;廖富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赫赛汀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探讨赫赛汀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出现的毒副作用的观察及对其采取的护理.方法 使用赫赛汀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心功能状况),准确的用药疗程和计量,对所需药物的稀释液进行妥善保管,对用药过程中所产生不良反应作相应观察和积极护理.结果 全部6例病例中,2例有轻度恶心,头痛,乏力,腹泻不适;3例出现轻微乏力及血象降低予以对症处理后缓解;1例患者出现轻度的心慌,胸闷不适予以护心对症处理后缓解(患者用药前心功能三级).结论 赫赛汀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效果良好;通过严格遵循操作原则,确保准确的计量和疗程,妥善的药物保管,积极地观察和护理,可以明显地降低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使治疗的过程中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宋淑芬;龚敏;佘晓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布托啡诺复合曲马多用于乳腺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采用布托啡诺配伍曲马多与单独应用布托啡诺或曲马多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60例乳腺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曲马多组,B组为布托啡诺组,C组为曲马多配伍布托啡诺组,术毕拔管前各组分别静注氯诺昔康16 mg作为负荷量,接奥美电子泵行PCA治疗.结果 术后1 h、4 h、8 h,A、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12 h、24 h、48 h C组同A、B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B组恶心、呕吐、眩晕、嗜睡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 本研究三种方法中,C组具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乳腺癌术后镇痛的好方法.

    作者:黄芳;程平瑞;彭惠华;江伟航;陈汝福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