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009-976X
  • 国内刊号:44-1510/R
  • 影响因子:0.61
  • 创刊:200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外科学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3期文献
  • 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状况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治的46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标准腋窝淋巴结清扫,所有前哨淋巴结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非前哨淋巴结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成功率、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性、精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3.5%,3.7%,96.3%,100%,97.7%,100%,94.1%。结论 前哨淋巴结活检结合超声可以较准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状态,对于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黄朝光;辛付莹;鲁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Bassini法结合腹横筋膜修补和联合腱下移治疗腹股沟疝51例

    目的 总结Bassini法结合腹横筋膜修补和腹直肌前鞘切开减张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在采用Bassini方法 修复腹股沟疝的手术中,首先小跨距间断折叠缝合腹横筋膜以缩小内环口;然后在腹直肌前鞘下段作一弧形减张切口,使联合腱向下、外侧移位,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后方在无张力状态下将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间断缝合。结果 采用该方法 治疗腹股沟疝51例,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无明显牵拉不适感,阴囊或腹股沟区无水肿发生。平均住院时间6.8天。术后获得随访42例,随访率为82.4%;随访时间5个月至3年,中位随访时间为1.5年,无疝复发病例。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单,疗效好、复发率低,是较好的疝修补方法 之一。

    作者:袁阳春;林嘉瑜;罗育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或不联合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1~57岁,平均37.5岁。根据术前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评定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10例,E级18例,术前Cobb角为23.40±1.64°,椎体平均高度前缘32.02±2.99%和后缘78.27±1.65%。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9 h(3~5 h),平均出血量为495 mL(200~800mL),术后发生未伤口感染、血肿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经术后X线照片检查,未发现内固定材料断裂、松动以及胸腰椎骨折、移位。随访6~24个月,术后Cobb角为3.15±1.64°,椎体平均高度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0.15±1.72)%和后缘(98.09±1.14)%。神经功能恢复:A级1例,B级0例,C级1例,D级2例,E级29例。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手术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是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作者:何钢;黄建荣;高梁斌;欧阳振华;向绪金;郑沛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儿童严重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附Gartland Ⅳ型8例报告)

    目的 探讨严重移位的,而且在屈曲及伸直位置均不稳定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Ⅳ型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2008年3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8例儿童严重的GartlandⅣ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进行评价,并分析此类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的原因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 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接受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术,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总体效果良好。随访1~3年,无一例发生骨不连,肘内翻,神经损伤。结论 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同时,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本种类型骨折治疗疗效、防止肘内翻畸形发生的关键。

    作者:李楠竹;何毅琪;尤元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附18例报告)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科在2007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18例乳糜尿患者施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5~125(95±22)min,术中出血量50~120(75±12)ml,术中术后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16例单侧乳糜尿患者出院时尿液清亮,尿乙醚试验为阴性。随访3~26月无复发。结论 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特点,淋巴管结扎更加完全,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陶勇;余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PLK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极样激酶1(Polo-1ike kinase 1,PLK1)在原发性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且探索其与肝癌病人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PLK1在4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表达情况。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癌栓、包膜侵犯、肿瘤直径大小、BCLC分期等因素和PLK1的阳性表达呈明显相关性(P<0.05);PLK1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在术前AFP数值上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29):通过生存分析,发现PLK1的表达情况和患者的生存时间没有明显关联;Kaplan-Meier法分析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的单因素相关因子显示与包膜侵犯、TNM分期、癌栓及转移与生存期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乙肝、肝硬化、肿瘤数目BCLC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PLK1的表达在肝癌的发展及其生物学行为方面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是重要的分子标记物,PLK1可能在肝癌早期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文滨;彭耀荣;林青;王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乳腺托架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使用Thorawedge乳腺托架作体位固定的临床摆位误差。方法 选取10例在我院进行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均使用Thorawedge乳腺托架作体位固定的,每天技术员根据患者体表标记线完成摆位后,使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进行拍片,拍摄正侧位片共100幅图像,所获得的图像在MOSAIQ系统利用Image Review与治疗计划标准射野数字重建(Digitally ReconstructedRadiograph,DRR)图像进行比较,测出患者在左右、头脚、前后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该10例患者的摆位误差在左右方向、头脚方向和前后方向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3.29±1.58 mm,2.38±1.36 mm,3.51±3.05mm,三个方向上摆位误差大于5 mm的百分率分别为18.8%,12.5%,31.3%。结论 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使用Thorawedge乳腺托架,摆位时应使用EPID系统进行实时摆位误差纠正,提高摆位精度。

    作者:高丽娟;吴裕起;李扬成;黄峻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两种荷包缝合技术在PPH治疗重度痔病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缝合方法 对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病的疗效。方法 对162例Ⅲ、Ⅳ度痔病行PPH术,随机采用单荷包缝合组(A组,n=92)与双荷包缝合组(B组,n=70),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环切直肠粘膜内出血情况、环切直肠粘膜宽度、环切粘膜完整性、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住院时间。结果 单荷包缝合法(A组)手术时间较双荷包缝合法(B组)缩短,环切直肠粘膜内出血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例数等A组均少于B组,以上对比数据均有显著差异(P<0.05)。环切直肠粘膜宽度、环切粘膜完整性、住院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荷包缝合在PPH术中的应用具有手术时间短,减少粘膜内出血,能有效切除一定厚度的粘膜,是治疗重度痔病的好方法 。

    作者:陈锐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9例LC胆管损伤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管损伤发生的原因,预防胆道损伤,促进LC普级应用。方法 对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3年9月~2010年4月收治的29例胆道损伤病例进行研究,分析LC发生胆管损伤的原因,研究预防胆管损伤的措施。结果 LC胆道损伤在各级医院,各级医师都有发生,而以基层医院和初学者发生率高,并且多在手术后发现。损伤性质中以胆管横伤常见,而解剖变异和三角区炎症粘连是LC胆管损伤常见因素。结论 胆道解剖变异、病理因素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能与胆道损伤关系密切,了解胆道组织生理构建、LC技术特点有利于预防胆道损伤。手术医师提高综合素质,合理处理可能导致LC胆道损伤的不利因素,提高对胆管损伤的警觉性,适时中转。

    作者:王得胜;刘莉;黄擎雄;冯平;曾海峰;马德奎;郑小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肩关节镜下Bankar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Bankar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适应症、手术要点和疗效。方法 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15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均为肩关节单方向不稳定,左侧4例,右侧11例,术前脱位次数为2-30次,平均为11.7次。所有患者均采用锚钉进行关节镜下Bankart术,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法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关节腔积血等并发症。终末随访时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79.3±4.0对术后95.0±2.2,P<0.01)。终末随访时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再脱位,术后无残存恐惧试验阳性。结论 关节镜下Bankart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王宗允;郭秋菊;郭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脱出并肉芽组织增生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RI对椎间盘脱出并肉芽组织增生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T2WI示脱出髓核周围和其内高信号影27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分析其表现及特点。结果 27例共30个腰椎间盘脱出,脱出髓核与硬脊膜分界模糊9个,部分分界清楚21个,增强扫描髓核周围线样强化6个,带状强化24个,17个与患侧神经根粘连。6个脱出髓核内信号稍减低,8个信号稍增高,5个明显增高,11个呈等信号,增强扫描髓核无强化26个,斑片状强化4个。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腰椎间盘脱出及肉芽组织增生。

    作者:彭炜;胡伟民;张应和;平国兴;彭继红;潘小舟;覃智颖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联合耻骨小切口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并膀胱多发结石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联合小切口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并膀胱多发结石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4例重度前列腺增生并膀胱多发结石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联合小切口取出前列腺剜除标本与多发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为52~93分钟,术后患者血尿持续时间3.5 d(1~5 d),术中出血量30~110ml,均未输血,无水中毒及循环负荷过重。术后膀胱冲洗时间3.1 d(1~5 d),耻骨后引流管48~72小时拔除,术后7~9天拔除尿管,切口均甲级愈合。拔除尿管后,患者无明显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路感染,无永久性尿失禁。结论 采取经尿道前列腺剜除联合小切口取出剜除前列腺与多发结石的方法 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并膀胱多发结石患者,手术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

    作者:陈卫红;朱建国;王元林;孙兆林;何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胰管塑料支架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胰管塑料支架预防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1月期间37例胆管炎或胆管结石患者在ERCP术中胆管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均采用胰管括约肌小切口,并置入胰管塑料支架,观察是否并发术后胰腺炎或其他并发症。结果 在接受ERCP的37例患者中,3例出现高淀粉酶及高脂肪酶血症,其中1例淀粉酶高于正常值的3倍,余两例淀粉酶值分别为132和312 IU/1,脂肪酶324和523 IU/1。72小时后复查,上述结果 均恢复正常。患者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胰腺周围无渗出或假性囊肿的出现。术后3~4周,电子胃镜下取出支架。除2例支架轻度外移1.0 cm外,其余均放置良好,未见堵塞。结论 ERCP胆管插管困难患者放置胰管塑料支架可以预防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作者:区卫林;尹合坤;李启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胸骨后甲状腺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胸骨后甲状腺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50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胸骨上1 cm低位领形切口,2例行颈部低位领形切口+胸骨切开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结节性甲状腺肿41例,滤泡性甲状腺腺瘤7例,桥本病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4例短暂的低钙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结论 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采用颈部低位领形切口是可行的,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全程对于减少喉返神经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剑峰;陈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82例肝胆外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肝胆外科医院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所有住院患者,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进行研究。结果 肝胆外科医院感染共82人次,105例次,感染率2.54%,例次感染率3.25%;感染类型以手术部位感染(41.90%)、下呼吸道感染(26.67%)和菌血症(16.19%)为主;病原菌依次为革兰氏阴性菌(62.61%),革兰氏阳性菌(30.43%),真菌(6.96%);肝肿瘤切除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患者感染率高,分别占术后感染的35.39%和15.49%。结论 肝胆外科医院感染以手术部位感染为主,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肝脏和胰腺肿瘤手术是肝胆外科疾病医院感染增高的重要因素,应针对其特点,采取更积极及合理的治疗措施,同时也应重点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测。

    作者:陈伯宁;肖秀红;徐凤琴;陈丽容;丘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腹膜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35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肾囊肿的疗效,并讨论手术适应症和手术要点。方法 对我科在2005年10月~2010年9月采用经腹膜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手术成功,术中出血量50~250 ml(平均80ml),平均住院时间为7d。在手术开展早期有3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膈肌损伤,2例腹膜损伤,技术熟练后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仅有1例复发。术后恢复快。结论 经腹膜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具有安全、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宜作为单纯性肾囊肿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

    作者:李辉华;陈宁;邓助朋;刘东彪;周晓凡;陈结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9月的2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2例患者,存活19例,存活率86.4%。死亡3例,死于严重肺炎并发脑水肿,脑疝和脑干功能衰竭。存活者经综合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本组无失访病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Barthel评分:>60分11例,<60分8例。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措施,早期手术以及防治并发症,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为进一步康复治疗争取机会,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孔凡根;颜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胰腺损伤的诊断及治疗(附29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胰腺外伤的诊断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胰腺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CT诊断准确率达76.2%。非手术治疗5例,其中Ⅰ级3例,Ⅱ级2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2例,3个月后行囊肿内引流术治愈。手术患者24例,术后死亡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22例病人治愈出院,术后并发胰瘘及不同程度腹腔感染9例,腹腔出血2例,经治疗止血,3例并发假性胰腺囊肿2例经非手术治疗后消失,1例6个月后行囊肿空肠内引流术治愈。无腹腔脓肿。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剖腹探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有效充分腹腔引流及综合处理合并伤可提高胰腺损伤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杨清水;廖信芳;肖玉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5-FU植入剂联合静脉化疗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CAF方案与植入型5-氟尿嘧啶(5-FU)替代CAF方案治疗Ⅱ-Ⅲ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与毒性反应。方法 将63名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5-FU植入剂联合环磷环胺+阿霉素为试验组,CAF(静脉给药)方案为对照组。结果 (1)对照组有效率为56.3%,试验组为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消化道反应及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 植入型5-FU可以提高Ⅱ-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且毒性反应较低。肿瘤药物局部植入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给药途径。

    作者:周毅;关键华;林启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三联疗法治疗高龄嵌顿痔6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联疗法(口服、外洗、塞肛)对高龄嵌顿痔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我科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三联疗法地奥斯明片口服,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坐浴和肛管塞人马应龙痔疮膏治疗高龄嵌顿痔患者61例,疗程14天,分别于治疗的第七天和第十五天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第七天测得总有效率为96.72%,第十五天测得的总有效率为100%,使用时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三联疗法治疗高龄嵌顿痔使用方便,作用迅速,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刘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腹腔镜辅助式结直肠癌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式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予以开腹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OEEN组)、腹腔镜辅助式术后早期肠内营养(LEEN组)和腹腔镜辅助式术后胃肠外营养(LPN组)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检测检测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的变化和术后胃肠道症状、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LEEN组在ALT、TP和Alb改变较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EEN组首次排气时间为50.7±18.3 h,少于0EEN组72.4±24.8 h和LPN组68.2±26.5 h,P<0.05有统计学差异;LEEN组术后住院时间(8±1.9 d)明显较OEEN组(11.3±3.6 d)缩短(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式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于患者具有增强术后营养状态、加快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作用,值得使用和推广。

    作者:王强;曹杰;陈熙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3例

    目的 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的手术经验及适应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43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成功,l例中转为3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2例平均手术时间28~115(58.5±2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70(15.3±8.6)mL,术后平均住院2.3(2~4)d,l例术后出现切口疝,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外,其余病例伤口愈合良好,瘢痕隐蔽不易发现,美容效果满意。随访5~19个月,无胆漏、出血、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无瘢痕”、恢复快等优势,但是对技术要求较高,必须严格选择病例,设备不断改进,对病人有选择的进行。

    作者:王军华;苏树英;许卓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改良经皮肝胆道镜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

    目的 探讨改良经皮肝胆道镜(mPTCS)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改良经皮肝胆道镜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为45-87岁。18例患者术前有胆道或腹部手术病史。结石位于肝内胆管和或胆总管。结果 平均每例PTCS操作为1-3次。总体胆管结石清除率为90%。手术后发生轻度并发症:窦道损伤1例和胆管炎1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总住院时间为14天。结论 PTCS在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方面具有安全,有效,微创易重复操作优点。mPTCS较传统PTCS操作相比,结石清除率高,操作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少,而且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温子龙;薛平;卢海武;郑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miR-2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iR-27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7例乳腺癌组织中miR-2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在复发转移组并与无复发转移组的差异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及月经状况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miR-27在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1);miR-27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雌孕激素受体、Her2及月经状况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iR-27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有关,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新的预后指标及治疗靶点。

    作者:崔秀英;李晓薇;唐炜;于风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乳腺癌中HER-2基因的扩增及意义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2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期、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以及该基因蛋白表达等的关系。结果 FISH检测到254例乳腺癌中有175例发生HER-2基因高扩增,该基因高扩增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雌孕激素受体表达、HER-2蛋白表达均有关(P均<0.05),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结论 乳腺癌中HER-2基因的高扩增导致其蛋白过度表达,HER-2基因高扩增与乳腺癌的生长、恶性程度有关,是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及其他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并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韩静静;李海刚;曾韵洁;沈溪明;范苗静;郑娜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与进展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发展到晚期大多导致心力衰竭,严重影响着心脏病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近年来,虽然药物治疗、介入技术和外科手术水平不断提高,使急性心梗的早期病死率下降,然而循证医学表明,在成功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中,仍有超过30%的患者经历着心梗后室壁变薄、室腔扩大的心室重构过程。因为早期血管重建只能挽救冬眠缺血的心肌,而己经坏死心肌必将被纤维结缔组织替代,形成疤痕,终发展为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骨髓干细胞因具有在体外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可以在心肌内微环境下分化为损伤组织所需要的心肌细胞,以及其自分泌、旁分泌等作用且无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利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越来越多。现就骨髓干细胞的分类、途径、作用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前景等作简要介绍。

    作者:王友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原癌基因Bmi-1在消化道肿瘤研究进展

    原癌基因Bmi-1(B-cell-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tegration site 1)是多梳基因家族(polycomb group genes,PcG)中的成员之一,其编码蛋白是一种广泛表达的核蛋白,调节同源盒基因(homeobox-containing genes,Hox)的转录。Bmi-1可以通过INK4a/ARF阻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16Ink4a和P19Arf(人类为P14Arf)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并与C-myc起协同作用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成为成体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所必需。Bmi-1在肿瘤细胞表达普遍上调,在肿瘤启始和进展阶段发挥重要作用。近来针对Bmi-1基因的研究已越来越多,本文就Bmi-1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邓辉;黄开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miRNA-21在肿瘤中线性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micro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们能够通过与靶mRNA特异性结合引起靶mRNA的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译而在动植物基因表达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大量实验证据表明,miRNA-21亚群可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发挥着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本文以全新角度展示了miRNA-21亚群在肿瘤中从上游调控因素到下游负性调节肿瘤抑制因子的线性调控机制,以期加深对肿瘤发展机制的理解,并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刘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肿瘤侵袭转移的影响

    肿瘤的形成和演变依赖于机体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但肿瘤异常增殖和过度生长使瘤内出现严重缺氧,此时肿瘤细胞便通过调节自身代谢克服机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不足,保证存活、快速生长和转移。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近年来发现的广泛表达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调控缺氧应答的转录因子,与肿瘤细胞去分化、增殖、凋亡、新生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放化疗耐受等密切相关 [1-3]。大量的研究显示其在良性肿瘤中表达较低,恶性肿瘤中表达升高,而转移性肿瘤中的表达则更高,提示HIF-1α在肿瘤侵袭与转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导致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目前,HIF-1α关于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成了研究的热点,而对其阻断的研究可能使诊治上取得突破。现对HIF-1α关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锐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的护理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使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患者置管后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8例患者均在置管后24小时症状缓解,3-6天恢复排气排便。结论 留置肠梗阻导管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置管后应注重心理护理及导管的安全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

    作者:林燕青;朱柔蕊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