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里发病率居于第1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中的一大热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是 EGFR 敏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近几年国外有临床研究显示吉非替尼对乳腺癌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目前国内此类相关临床研究较少。现将我科诊治的一例吉非替尼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病例报告如下并做文献复习。
作者:林潇;丁林潇潇;丁林;姚和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学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拟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 组,n=25)和对照组(C 组,n=25)。 D 组在麻醉诱导前经15 min 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随后以0.5μg·kg-1·h-1速率泵注至阻断主动脉。C组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手术前(T0),主动脉阻断30 min(T1)、主动脉开放1 h(T2),术毕(T3)和术后24小时(T4)抽血测定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观察自动复跳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 C 组相比,D 组的cTnI 浓度、CK 和 CK-MB 的活性、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用量低于 C 组;两组自动复跳率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D 组术后LVEF 值高于C 组。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减轻瓣膜置换患者的心肌损伤。
作者:何江;张斌;李恒;邵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高热的诊断,治疗。方法查阅文献,结合病例,报道恶性高热的处理,预后。结果患儿抢救成功,并且完成手术。结论早发现,早处理,科室合作可以提高恶性高热抢救成功率。
作者:曾剑锋;李礼;王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CD8+CD28-T细胞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2例接受根治术的肾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手术前后外周血 CD8+CD28-T 细胞、白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分析三者含量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并以肾错构瘤患者及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肾癌患者 CD8+CD28-T 细胞、IL-10及 TGF-β1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但肾错构瘤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 III 期患者CD8+CD28-T 细胞、IL-10及TGF-β1显著高于 I 及 II 期(P<0.05);术后各期肾癌患者 CD8+CD28-T细胞及TGF-β1含量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IL-10却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术后 III 期患者CD8+CD28-T细胞、IL-10及TGF-β1显著高于Ⅰ及Ⅱ期患者(P<0.05),但术前及术后 I 及 II 期患者上述三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CD8+CD28-T细胞、IL-10及TGF-β1与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其相关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 CD8+CD28-T 细胞>TGF-β1>IL-10。结论 CD8+CD28-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表达含量增多可能是肾癌的一个新免疫机制,前者可在一定程度上鉴别肾癌与良性肿瘤,且可以评价手术效果。
作者:李华强;袁坚;唐云峰;陈少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与传统开腹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根据完成的手术分为腹腔镜穿孔修补治疗组与传统开腹修补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腔镜组完成35例,开腹组完成31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愈出院,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手术的病例。开腹组在手术时间低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在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较开腹手术有明显优势,术后疼痛轻、腹部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美泰;陈焕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道镜引导下钬激光碎石在治疗胰管结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例胰管结石病人行胰管切开、胰管空肠 Roux-en-Y 吻合手术,术中采取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胰管结石,评价其效果。结果10例碎石成功,取石时间30~70 min ,平均45 min。术后恢复顺利,无腹腔感染、出血、胰漏及死亡病人。随访4~36月,B超、上腹部 CT 及 MRCP 检查,主胰管未发现结石复发及残留,无胰管狭窄。结论胆道镜钬激光治疗胰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碎石确切、操作容易、安全有效等优点。
作者:彭艳斌;胡雄;郭俊;李泽平;李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胸内消化道瘘发生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427例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术后26例发生胸内消化道瘘,其中 7例行二次开胸手术,其余19例采用保守治疗。26例患者均常规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进行充分脓腔及胃液引流,以及持续的胸腔冲洗治疗。结果胸内消化道瘘发生率为6.09%(26/427),其中胃壁瘘6例,吻合口瘘20例。二次开胸手术 7例患者全部临床治愈,无死亡病例。保守治疗19例患者中,治愈14例,死亡5例。二次开胸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及瘘口愈合时间均低于本组平均水平。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3天以内发生的早期瘘,应争取二次开胸手术。胸内消化道瘘须进行充分脓腔及胃液引流、胸腔冲洗以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魏崴;李勇生;钟标;黎佩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应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38例肝炎后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38.42±75.25 min,术中出血量200.53±90.81 mL,总住院时间22.71±7.19 d,术后住院时间12.18±4.49 d,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时间3.45±0.89 d。手术前后肝功能结果无明显差异,而PLT 术后明显升高(48.2±19.7 vs.术前227.5±80.5,P<0.001)。随访过程中有6例发生再出血,3例发生肝性脑病,12例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胰尾脓肿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创伤小的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手段。
作者:李柳生;蔡伟晖;陈斌;陈健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技术在指导危重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CU)95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实验组采用腹内压监测+常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肠内营养实施天数、ICU住院天数、MODS 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实验组胃潴留、腹胀、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内营养实施天数及ICU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3例发展为MODS,2例死亡;对照组有10例MODS,8例死亡。结论腹内压水平可作为指导危重患者合理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指标,对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作者:伍丽霞;容永璋;曾金莺;余金活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比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与开腹脾切除术(OS)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LS 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4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S 组)和开腹组(OS 组)。LS 组18例,OS 组27例,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S 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OS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O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在临床上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作者:罗晓峰;王振龙;何涛;余勇;李荣;陈博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单孔置双管外引流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4年3月收治6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钻单孔置双管引流手术治疗后的情况。结果58例临床症状体征消失,11例改善,无症状加重及死亡病例。经术后1~7天复查CT提示,69例血肿均大部份减少或基本消失,10例并发颅内血肿腔少量积气、积液,随访3个月全部恢复,无复发病例。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选择钻单孔置双管外引流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作者:蒙文杰;覃桦荣;黄永鹏;吴杰;区桂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 K-L 入路配合移动窗技术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本院18例复杂型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 K-L 入路配合移动窗技术行重建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应用Matta 法评定骨折复位情况,D’Aubigine 法评定髋关节功能,Brooker 法评价异位骨化的发生,同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解剖复位12例,满意复位6例,无不满意复位;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4.4%;并发异位骨化1例(1级);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1例,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采用前后联合入路配合“移动窗”技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可尽可能全面暴露术野,提高复位固定的效果,促进患者髋关节的稳定性提升和髋关节功能的改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曾庆平;黄健斌;张敏;雷学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条件下上尿路结石术后双 J 管后形成管壳结石的发生率,进一步了解双J 管壳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指导预防术后结石形成。方法分组统计不同留置时间、尿酸碱值、感染指标下双 J 管壳结石的发生率,利用红外光谱法对我院560例留置双 J 管的尿结石行结石成分分析,统计双J 管壳形成结石的尿石成分比例。结果138例双 J 管留置1个月内,出现14例,占10.1%;258例留置1个月到3个月,出现31例,占12%;102例留置3个月到半年,出现32例,占31%;62例留置半年以上,出现26例,占41.9%。含草酸钙成分的有432例,发生管壳结石56例,占13.0%;含尿酸成分的有89例,发生管壳结石56例,占62.9%。 PH<6.5、尿白细胞升高的双 J 管壳结石发生率高。结论双 J 管停留时间过长、酸性环境、合并泌尿系感染是双J 管壳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缩短留管时间、碱化尿液可能是预防双 J 管表面结石形成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
作者:崔学江;胡明;徐勋;关礼贤;杨云杰;赵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AC)治疗艾滋病病人感染创面的 Bax 和 Bcl-2蛋白变化。方法40例艾滋病人分为VAC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感染创面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方法,VAC 治疗组感染创面采用VAC 治疗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创面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检测感染创面细胞的Bax 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 VAC 治疗的病人创面愈合效果优于普通换药的病人,其中显效17例,有效2例,1例无效;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4例,3例无效,两组有效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Bcl-2蛋白阳性的细胞数接近(P>0.05),其干预治疗后第3、7、14天为6±1.5/HP、10±2.3/HP、14±2.7/HP、15±3.2/HP,高于对照组的5±1.2/HP,6±2.1/HP,6±1.8/HP,7±0.9/HP。同样,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Bax 蛋白阳性细胞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第3、7、14天,VAC 治疗组感染创面 Bax 蛋白阳性的细胞数分别14±3.2/HP,13±3.5/HP,10±3.1/HP,5±1.2/H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的13±2.8/HP、12±3.2/HP、11±3.1/HP、10±2.5/HP(P<0.05)。结论 VAC 能够促进艾滋病感染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下调 Bax 和 Bcl-2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朱郇荣;钟活麟;李宝金;胡波涌;孙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与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 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功能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1例老年Neer 三、四部分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肱骨近端解剖钢板组(A 组,65例)和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组(B 组,86例),在随访过程采用Constant 评分及Neer 评分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B 组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短于A 组(P<0.05)。两组的术后1年和术后2年功能比较:B 组Neer 评分的疼痛、功能、活动度及总分均显著优于 A 组(P<0.05);B 组 Constant 评分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主动活动及总分显著优于 A 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钢板与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均可用于老年Neer 三、四部分骨折,但解剖锁定钢板愈合更快,功能恢复更好,临床推荐优先使用。
作者:朱豪东;蔡新新;郭云峰;郑柏生;周卓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强化胰岛素治疗与常规胰岛素治疗两种方法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的预后差异。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且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配对分成两组,将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的58名患者为实验组,将常规胰岛素治疗的58例患者为对照组,并以死亡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院内感染率、低血糖发生率为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死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并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但需警惕其可能诱发患者低血糖的风险。
作者:冯建航;李建华;林球润;吴以艺;胡钜强;李惠仪;张远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快速康复外科流程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80例肺癌根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胸腔镜下快速康复外科流程模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胸腔镜下开胸手术治疗。采用VAS评分对术后1 d、3 d、7 d、14 d受试者疼痛进行评分;统计受试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胸管保留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检测受试者入院后1d、3d、7d、10d、14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留置尿管时间、胸管保留时间为、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时间(P 值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血管疾病、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率较低(P<0.05)。术后3 d、7 d 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后1 d改善,且观察组VAS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 d血清IL-6和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 d、7 d、10 d、14 d,观察组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对肺癌手术患者采取胸腔镜下快速康复外科流程治疗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损伤程度和疼痛感,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术后恢复快。
作者:张锡贵;李太东;倪武;毛岸云;林育超;梁国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降低经皮肾取石术后脓毒症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经皮肾取石术的9332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93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有无尿路感染以及经皮肾手术时间等一系列因素与脓毒症发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女性患者(P<0.05)、结石>20 mm(P<0.05)、有糖尿病史(P<0.05)、术前未使用抗生素(P<0.05)与经皮肾取石术后脓毒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女性患者(P<0.05)、有糖尿病史(P<0.05)为经皮肾取石术后脓毒症的危险因素;经过积极治疗之后,有82例患者终均痊愈出院,1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多个器官发生功能衰竭。结论女性和有糖尿病史为经皮肾取石术后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抗感染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经皮肾取石术后脓毒症的发生。
作者:吴国忠;孙忠凯;钟葆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级别胶质瘤术后辅助治疗(伽玛刀、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化疗以及同步放化疗)对其平均复发时间的影响。评估辅助治疗对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高级别脑胶质瘤复发患者64例。分为28例单纯手术治疗患者(A 组);36例行辅助治疗患者(B 组)包括:10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患者(Ⅰ组);4例术后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患者(Ⅱ组);3例术后行化疗患者(Ⅲ组);19例术后行同步放化疗患者(Ⅳ组)。分析不同组别平均复发时间。结果 A 组平均复发时间为7.804个月;B 组平均复发时间为13.431个月;Ⅰ组平均复查时间为11.450个月;Ⅱ组平均复发时间为8.000个月;Ⅲ组平均复发时间为13.167个月;Ⅳ组平均复发时间为15.659个月。A 组与B 组及Ⅳ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A 组与Ⅰ组、Ⅱ组及Ⅲ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对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复发时间有一定延缓作用。
作者:杨与敏;刘之一;龙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表皮生长因子(EGF)溶液纱条和生理盐水纱条用于痔术后创面治疗(换药),观察表皮生长因子用于痔术后创面治疗(换药)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150例Ⅲ度痔术后患者。把符合病例诊断标准、入选病例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50例Ⅲ度痔术后患者的创面随机分成2组,78例患者的创面使用表皮生长因子溶液纱条(实验组),72例患者的创面使用生理盐水纱条换药(对照组)。期间不曾使用其他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两组均以14天为观察期观察Ⅲ度痔术后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在14天为观察期观察Ⅲ度痔术后患者的创面愈合时,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28%(P<0.001)。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2.6±3.16天(10~16天),对照组为17.9±5.23天(12~23天),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应用有助于痔术后创面愈合,减少创面的愈合时间。
作者:钟雄东;林焕辉;褚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iRNA-144对肝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从广东省人民医院肝癌标本库中选取52例肝癌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iRNA-144在肝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行在线靶基因软件预测到miR-144的靶基因中有SRF。结果 miR-144在肝癌组织中相对癌旁组织高表达,并且 miR-144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量仅与肝癌病理分级和术后早期复发有关,三大在线靶基因软件预测到 miR-144的靶基因中都有SRF。结论筛选得到的肝癌早期复发的 miRNA 差异表达谱可能与肝癌的病理分级和早期复发有关。
作者:黄冠群;罗捷;周如建;周新科;简志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应用体会。方法2005年9月至2013年7月,冠心病患者共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均在电视胸腔镜下游离乳内动脉,行胸腔镜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8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1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行右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吻合。结果 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乳内动脉游离时间为31~47 min(39.3±5.9 min)。乳内动脉与冠状动脉的吻合时间为6~7 min(5.2±1.4 min)。术后ICU 停留时间为2~4 d。术后9~12 d 顺利出院。结论全胸腔镜下游离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陈海生;刘盛华;吴丽映;林秋伟;李彬;张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外一科2004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证为胃癌的老年患者57例,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57例行胃癌手术患者中,并发症发生1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6%,其中切口感染3例(5.3%),吻合口瘘2例(3.5%),切口开裂2例(3.5%),肺部感染3例(5.3%),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1.8%)。炎性肠梗阻3例,残胃无力1例,腹腔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1例。经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肿瘤直径、发病年龄及手术时间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因年龄和疾病因素,术后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基层医院应重视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和处理。
作者:贺家勇;王国良;张华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42例妇科恶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体重指数(BMI)、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与术后LDVT 形成有无相关性。结果全组共22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LDVT,发生率为9.09%。单因素及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3小时是影响LDVT 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后易发生LDVT ,临床上对合并易患因素的患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作者:邹果芳;胡红波;许红雁;罗萍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LY354740预先给药对氯胺酮暴露致老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PF 级C57BL/6小鼠36只,18月龄,体重20~30 g,随机分成3组(n=12);氯胺酮组(K 组),LY354740预处理组(L 组),空白对照组(C 组)。 K 组和 L 组均腹腔注射氯胺酮30 mg/kg,每隔30 min 重复注射一次,每天注射氯胺酮3 次,L 组注射氯胺酮前30分钟注射LY35474010 mg/kg,C 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2周后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包括Morris 水迷宫和旷场实验测试。结果与C 组比较,K 组逃避潜伏期延长,原平台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旷场中心区停留时间缩短;与K 组比较,L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原平台停留时间和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多,旷场中心区停留时间延长。结论 LY354740预先给药可以改善氯胺酮暴露所致老年鼠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周礼生;刘婷;王寿平;彭书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前后血生化、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于我科住院部就诊、经骨密度测定证实为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148人。收集患者滴注唑来膦酸前及滴注24小时后血钙、血磷、血肌酐、骨代谢指标β胶原降解产物(S-CTX),总 I 型胶原氨基前肽(PINP)。结果女性患者年龄为65.98±9.53岁,注射密固达前血钙浓度为2.29±0.10 mmol/L,血磷浓度为1.13±0.15 mmol/L,血肌酐浓度为80.84±13.7μmol/L,肌酐清除率为53.94±13.96 mL/min,S-CTX 浓度为0.32±0.24 ng/mL,PINP浓度为44.98±27.89 ng/mL。注射密固达24小时血钙浓度为2.13±0.14 mmol/L,血磷浓度为1.11±0.15 mmol/L,血肌酐浓度为85.71±12.78μmol/L,肌酐清除率为50.78±12.98 mL/min,S-CTX 浓度为0.176±0.165 ng/mL,PINP 浓度为45.60±26.79 ng/mL。血钙较前降低(P<0.05),其中55例患者注射后出现血钙降低,12例患者肌酐清除率低于35 mL/min,但无临床症状。血磷、血肌酐浓度明显降低(P<0.05),但前后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注射唑来膦酸前后骨吸收标志物 S-CTX 明显降低(P<0.05),骨形成标志物PINP 变化不明显(P=0.65)。说明静脉滴注唑来膦酸能立刻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不能立即影响成骨细胞活性,可引起血钙降低,对血磷、肾功能影响不大。结论静脉滴注唑来膦酸能显著抑制骨吸收,安全有效。
作者:陈晋宸;李春海;朱海鹏;曾钢;王晓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滑液中 P 物质水平在骨性关节炎(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OA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2月~2014年4月选取在我医院住院治疗或者门诊治疗的膝 OA 患者212例,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制定的 OA 分类标准。骨关节的严重程度采用 Legusue 分级系统评估进行评估并分组。轻度组( A1)75例,中度组(A2)87例,重度组(A3)50例。疼痛严重程度按WOMAC)疼痛评分系统评估。另选择115例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滑液中 P 物质水平。结果滑液中P物质水平与骨关节炎患者WOMAC 疼痛评分正相关(r=0.265,P<0.05)。滑液中P物质水平与 Legusue 等级之间正相关(r=0.785,P<0.05)。结论关节液中 P 物质的变化可作为OA 病情活动的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周正茂;林浙龙;张光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 C 反应蛋白(CRP)作为全身及肿瘤局部炎症反应的参数,分析其与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乳腺外科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确诊并接受新辅助化疗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共215例。按不同的病理完全缓解(pCR)标准分组(包括原发灶和淋巴结及仅包括原发灶),统计学分析 CRP 与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完全缓解(pCR)之间的关系。结果达到 pCR 的患者较非 pCR 患者的 CRP 均值更低(P=0.035和 P=0.032),CRP 对pCR(仅包括原发灶)有良好的预测价值(P<0.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前 CRP 水平有助于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
作者:陈怡;管小凤;聂燕;龚畅;宋尔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结直肠癌为人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而结直肠癌肝转移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多方临床分析证实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较正常患者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目前仍无明确机制解释该临床现象,本文从临床分析结果出发,以肿瘤微环境、肿瘤免疫、表观遗传学为主,综述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结肠癌肝转移率低的相关可能机制,并作进一步机制讨论。
作者:蓝球生;褚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近十年研究热门的一个课题,它是一种具有促进组织损伤修复作用的自体来源血浆制品,其所含有的超生理浓度血小板和多种生长因子是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目前,PRP 已在口腔、美容整形、普通外科、骨科及运动医学等临床领域开展应用,其中骨科研究是现阶段数量多的。一些与骨科相关的体外细胞学实验、体内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 PRP 能有效地促进骨及软组织修复,对骨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好,但也有文献报道相反的结论或称目前临床证据不足以评价。因此,PRP 在骨科的研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进行探索。
作者:任绍东;马邦兴;屠永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查阅病历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使用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分析。结果635例应用紫杉醇化疗患者,脱发发生率高,占96.38%,其次是胃肠道反应,占72.44%。其余的不良反应发生为过敏反应,骨髓抑制,骨关节和肌肉痛等,有些患者同时出现几种不适症状。结论做好急救物品的准备,用药中加强观察,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基本保障。
作者:谭锦妹;夏梅芳;陈贵花;朱凤英;梁倩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4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实施风险管理,与2008年1月~2010年1月未实施风险管理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事件,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莫志红;黄菊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