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122X
  • 国内刊号:44-1459/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217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7期文献
  • 腰大池引流加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加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动脉瘤性SAH病人的临床资料,常规行开颅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后,随机分为腰大池引流加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组(研究组)和腰椎穿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9例,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总有效率58.6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平均头痛缓解时间及脑梗死、脑积水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引流加尼莫地平静脉泵人治疗动脉瘤性SAH,其疗效优于腰椎穿刺治疗.

    作者:袁军辉;冀军玲;马国峡;卢榜良;石东付;卢国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新型Solitaire ab型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目的 观察Solitaire ab型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共发现颅内动脉狭窄16处,其中位于前循环11处,位于后循环5处;均应用Solitaireab支架治疗.结果 术前血管狭窄度为60%~99%,平均(78.2±13.8)%,Gateway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度为(31.1±13.5)%,Solitire ab支架植入后残余狭窄度为(25.2±11.6)%,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Solitaire ab型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短期临床疗效,但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贵福;古振云;罗望池;李铁林;朱吉祥;马朝晖;石尧;陈发军;黄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配合踝足矫形器治疗脑瘫伴踝痉挛的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结合踝足矫形器(AFO)治疗脑瘫伴踝痉挛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痉挛型脑瘫伴严重踝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SPR治疗,术后2~3周佩戴AFO进行康复训练.根据Ashworth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评估病人踝痉挛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24.6±10.5)个月.Ashworth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术前(4.0±0.5)分和(2.5±0.7)分,术后2周(2.5±0.7)分和(3.0±0.8)分,术后6个月(1.9±0.4)分和(3.7±0.8)分,术后12个月(1.8±0.2)分和(4.2±0.6)分;手术前后Ashworth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R可明显改善脑瘫病人的踝痉挛症状,术后采用AFO进行康复治疗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且效果稳定.

    作者:马凯;李勇杰;庄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痉挛型脑瘫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长期随访

    目的 探讨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痉挛型脑瘫合并TCS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即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硬脊膜囊尾端松解术及内外终丝切断术.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36~130个月,平均65个月.下肢痉挛缓解率为100%,步态功能改善率为92%,小便功能改善率为77.4%,大便功能改善率为73.7%,生活质量提高率为100%.术后并发症:下肢感觉障碍18侧,肌无力15侧,长期腰痛5例,随访期间均好转;大小便功能障碍加重2例,随访期间稍改善.结论 显微外科Ⅰ期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合并TCS,可同时缓解下肢痉挛状态和改善大小便功能,是安全、有效的术式.

    作者:刘江;于炎冰;李锐;徐晓利;许骏;刘红举;张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特征性MRI序列检查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不同成像序列在诊断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压迫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前均行MRTA检查,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成像序列(3D-TOF)、超快平衡场回波序列(B-TFE)、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THRIVE)及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观察血管神经走行关系,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MRTA检查共发现责任血管115例,三叉神经无血管压迫13例;术中观察发现责任血管122例,三叉神经无血管压迫6例.MRTA检查与术中观察情况一致121例(95%).本组治愈106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结论 MRTA检查对发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与神经关系具有重要价值,3D-TOF、B-TFE、THRIVE及MIP序列扫描可显示责任血管,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术前评估和指导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晓辉;颜剑豪;罗唯师;王墨;林劲芝;张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丘脑底核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

    目的 观察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双侧STN-DBS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3、6个月进行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分(BFMDRS)和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计算两项评分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BFMDRS和UPDRS评分的改善率:术后1个月其均值分别为47%和48%,术后3个月为69%和73%,术后6个月为75%和79%.结论 STN-DBS可有效改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病人的症状,术后疗效稳定.STN是DBS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理想靶点.

    作者:张弨;张建国;张凯;马羽;葛明;孟凡刚;胡文瀚;杨岸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海绵状血管畸形伴静脉畸形的诊治

    目的 研究海绵状血管畸形(CM)伴静脉畸形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治疗的CM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观察和判断是否伴随静脉畸形,并将病例分为伴静脉畸形组和不伴静脉畸形组,分析两组病人的资料,对CM伴静脉畸形的诊断和外科处理策略提出建议.结果 术中显微镜下发现伴静脉畸形14例,术前MRI增强扫描检出伴静脉畸形12例,DSA检出伴静脉畸形1例,MRA未检出伴静脉畸形.伴静脉畸形组和不伴静脉畸形组病灶大小、病变部位、首发症状和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静脉畸形可能是CM病变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伴静脉畸形组因术中切断静脉畸形而出现严重脑肿胀2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 MPI增强扫描应列为CM的术前常规检查;伴静脉畸形的病例应在设计手术人路时,尽量避开静脉畸形血管,并在术中加以保护.

    作者:黄理金;冯文峰;漆松涛;李明洲;张国忠;文军;钟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后迟发性面瘫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MVD手术治疗,并总结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时间及预后.结果 本组术后出现迟发性同侧周围性面瘫6例,均发生于术后4~14d,发病率2.7%,经药物治疗均治愈.结论 掌握迟发性面瘫的可能病因、发生时间及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崔世忠;祖兴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枢性发热对脑室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枢性发热与脑室出血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脑室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以Barthel指数及GOS预后评分作为预后评估指标,比较病程中合并中枢性发热(发热组)与无合并中枢性发热(无发热组)的预后差异.结果 发热组平均Barthel指数为68.2±11.3,无发热组为75.3±10.2;发热组GOS预后评分的平均秩次为46.63,无发热组为34.91,两组平均Barthel指数、GO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中是否并发中枢性发热与脑室出血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无并发中枢性发热的病人具有较好的预后.

    作者:黄志研;周金良;江勇;何灵生;黄建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的治疗

    目的 总结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丘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丘脑局限-脑室型48例,采用双侧脑室引流:丘脑-内囊-脑室型22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和CT定位血肿穿刺引流,丘脑混合型10例,采用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术后3个月GOS评分结果:丘脑局限-脑室型48例中,预后良好(恢复良好和轻度残疾)45例,预后不良(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和死亡)3例:丘脑-内囊-脑室型22例中,预后良好15例,预后不良7例:丘脑混合型10例中,预后良好2例,预后不良8例.结论 丘脑出血应根据血肿量、脑室积血、脑组织受损范围等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张入丹;余政;王剑波;田劲;邓超;李中林;吴小波;张轶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6例脑瘫性下肢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SPR治疗和康复训练.并采用相应量表评估病人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 406例获随访6-36个月,平均28.8个月.随访期间,痉挛状态缓解378例(93.3%),维持术前水平28例(6.7%);肌张力缓解362例(89.2%),维持术前水平44例(10.8%);步态功能改善370例(91.3%),维持术前水平36例(8.7%);生活质量提高378例(93.3%),无明显改善28例(6.7%).术后发生下肢感觉障碍54例(13.3%),肌力下降72例(17.7%),一过性尿潴留9例(2.2%),一过性体温升高31例(7.6%).结论 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严格掌握适应证且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作者:桑林;马延山;郑重;周峰;解飞;葛留锁;于炎冰;张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AIP基因在国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中的突变及其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AIP基因在国人生长激素(GH)型垂体腺瘤中的突变及其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GH型垂体腺瘤病人(实验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取其外周血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并提取AIP基因6个Exon的DNA进行测序,对比分析两组样本中AIP基因的突变差异.结果 实验组出现突变5例(25%),突变位于Exon 4序列中一处C突变为T的位点,其基因型为CT杂合型;对照组20样本中无一例出现突变.两组样本的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人GH型垂体腺瘤中AIP基因突变率要显著高于健康人,AIP基因突变与国人GH型垂体腺瘤的发生有关.

    作者:胡业帅;杨军;常永凯;马顺昌;齐建发;陈素华;王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125I籽粒近距离照射对胶质瘤干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125I籽粒近距离照射对胶质瘤干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胶质瘤干细胞,按照射总剂量分为对照组、10Gy组、20 Gy组和30Gy组,应用125I籽粒近距离照射胶质瘤干细胞,台盼蓝染色鉴定照射后细胞死亡率,克隆形成实验鉴定照射后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细胞死亡率:对照组(7.05±0.21)%,10 Gy组(47.92±0.35)%,209组(60.77±0.41)%,30 Gy组(84.32±0.53)%;与对照组比较,10-30 Gy组细胞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分数:对照组为1,10Gy组为0.75±0.06,20Gy组0.52±0.04,30 Gy组0.25±0.02;与对照组比较,10~30 Gy组细胞生长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长分数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γ=-0.981,P<0.05).结论 125I籽粒近距离照射可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并导致细胞死亡.

    作者:宋晓斌;王向鹏;杨智勇;邓兴力;黄金;张胜平;杨德标;冯忠堂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3-硝基丙酸诱发肌张力障碍大鼠的相关脑区细胞外神经递质变化

    目的 研究3-硝基丙酸(3-NP)诱发肌张力障碍大鼠相关核团的神经递质变化.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实验组大鼠尾壳核注射3-NP4000 μmol,对照组尾壳核注射生理盐水4μl,3 d后对两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然后对尾壳核、苍白球内侧、苍白球外侧和丘脑底核行微透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中的神经递质含量.结果 实验组尾壳核天冬氨酸及谷氨酸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甘氨酸及γ-氨基丁酸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苍白球内侧细胞外神经递质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1);丘脑底核细胞外神经递质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苍白球外侧细胞外神经递质含量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NP可引起尾壳核神经递质变化,并通过直接和间接通路引起苍白球内侧及丘脑底核神经递质变化,从而诱发肌张力障碍.

    作者:刘焕光;马羽;杨岸超;孟大伟;张颖;张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Ki-67及TopoisomeraseⅡ在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目的 探讨人胶质母细胞瘤中Ki-67及TopoisomeraseⅡ(TopoⅡ)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胶质母细胞瘤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低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标本6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和TopoⅡ的表达,研究其相关性.结果 在MGMT低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中,Ki-67与TopoⅡ表达呈正相关(γ=0.83,P<0.05).对本组标本来源的60例胶质母细胞瘤病人随访12-23个月,其中死亡38例,肿瘤复发46例.结论 Ki-67和TopoⅡ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强度相对一致;其表达能客观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恶性程度,且可能影响胶质母细胞瘤病人的预后.

    作者:杨冬;赵奎明;于炎冰;袁越;张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结构与功能显像

    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结构和功能显像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传统主要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等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但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性疾病早期,该方法难以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其中诊断的偏差主要在于鉴别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上.近年来,医学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使临床医生能够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认识运动障碍性疾病,提高帕金森病的诊断准确度.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宇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在脑脊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MR相位对比电影成像(PC cine MRI)是一种非侵人性的流体定量技术,为研究脑脊液的循环动力学提供新的有效方法.本文复习文献,对PC cine MR1在脑积水、颅内囊性占位病变、ChiariⅠ型畸形等脑脊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黄生炫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脑性瘫痪:神经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类疾病的总称,指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的患病率通常以每1000名活产儿中脑瘫病儿的数目来表示:在西方国家其患病率为2‰~3‰,我国为1.2‰~2.7‰.保守估计:目前,国内有近150万病人等待及时、有效的救治,该数字还有持续上升的趋势,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作者:于炎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护理配合

    肌张力障碍是指由于肌肉过度收缩导致身体局部或全身出现持续性扭转或姿势异常的一组病症.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目前为肌张力障碍外科的首选治疗方法.2010年1月-12月,北京天坛医院开展DBS治疗肌张力障碍33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吕凤玲;朱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