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122X
  • 国内刊号:44-1459/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217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出版地方:广东
期刊标签:外科学
国际刊号:1009-122X
国内刊号:44-1459/R
邮发代号:46-217
创刊时间:1996
发行周期:月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简介

               本杂志介绍国内最新神经外科进展和一般情况。可在邮局订阅,也可邮寄汇款至本编辑部。                

栏目设置

学科园地、诊疗指南、临床研究、消息、实验研究、病例报告、综述

杂志收录/荣誉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社征稿要求

  1 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1.1 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逻辑性和实用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文通字顺。论著、综述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 (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经验类文稿、短篇及病例报告等不超过2000字。

  1.2 “时讯”栏目: 本刊对重大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的创立及罕见病例的报道使用“时讯”栏目,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发表,确保创新成果不失时效。凡要求以“时讯”栏目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省级查新报告。经审核同意后我刊将在收到稿件后2个月内刊出。

  1.3 争鸣与讨论: 本刊希望持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稿能在本刊进行争鸣与讨论,使某些问题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同时也欢迎对本刊已发表过的文稿进行追踪、讨论,提出读者的不同研究结果或看法。

  1.4 来稿需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无一稿二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使用其他医院资料者需提供该医院的投稿证明材料。

  1.5 基金项目: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基金或属攻关项目,请在文稿首页脚注中注明,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项目 (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如已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请将获奖证书复印件邮寄本部。本部收到获奖证书后将根据获奖的等级奖励人民币200~500元,并赠送全年杂志一套。

  1.6 本刊对稿件的处理权限: 根据 《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在接到本刊收稿回复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意见者,系论文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按照 《著作权法》 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3个月不寄回者,按自动撤稿处理。

  1.7 版权: 来件一经接受刊登,第一作者需征得全部作者同意并在 《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和独家代理授权书》 上签名,该论文的专有使用权即归本刊编辑部所有。本刊编辑部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已刊登的论文,未经本刊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1.8 稿酬: 稿件刊出后本刊均付一次性稿酬 (含电子与网络版稿酬),并赠送当期杂志2册。述评、综述、讲座、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文稿作者本刊赠抽印本10册。样刊、稿酬均寄发给第一作者。

  1.9 临床试验注册号: 为增加临床试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的质量及公众信任度,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于2004年9月在美国 《内科学纪事》 发表述评,提出从2005年7月1日开始,其成员期刊只发表经公共试验注册机构注册的临床试验结果报告。中国医药卫生期刊协作组2006年4月发表 《成都宣言》,也承诺从2009年1月起逐步实施只发表经注册的临床试验报告。 本刊作为“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和发表协作网”成员单位,优先发表经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研究报告。

  1.10 投稿方式: 本刊现已全面采用网上投稿,请作者登录本刊网站 (http://zwqx.cbpt.cnki.net/),按页面相关说明操作投稿。

  2 撰稿要求

  2.1 文题: 文题应具体、确切,高度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而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中文文题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题。

  2.2 署名: 作者单位要写全称 (著录到科室),并注明城市和邮政编码。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右上角用数字标明以示区别。作者单位按作者标注序号排列。 英文摘要中,中国作者的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汉族作者姓名姓在前,复姓连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名不缩写,姓与名之间空1个字距。对于复姓或双名的汉语拼音音节界限易混淆者,应加隔音号“′”。

  2.3 摘要: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要用第三人称进行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一般不分段落。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等需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 (公知公认者除外)。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 (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临床试验研究论文结构式摘要的小标题也可以扩展,例如背景可包括背景资料和研究目的,方法可包括研究设计、试验机构、研究对象、干预措施、主要测量指标等,结论可包括最终结论、应用前景和优缺点等。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对译,并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2.4 关键词: 文稿应选取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需标引3~5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相互对应。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MeSH数据库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 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 《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 如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 (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

  2.5 前言 (引言): 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字数不超过150字,有关未尽内容可放在讨论第一段。

  2.6 对象与方法: 需描述研究对象 (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 的选择、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观察指标。临床试验研究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或其亲属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对象为患者时,须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病例纳入标准及一般情况等,必要时还应说明剔除标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交代干预方法的设计 (随机方法) 和所采用的盲法。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时,须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 (月) 龄、体质量、饲养条件、健康状况以及实验动物合格证号等。创新的方法应详细说明“方法”的细节,以备他人重复。改进的方法应详述其改进之处,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原封不动使用他人的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详述。

  2.7 结果: 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若有图表,正文中必须简述插图的主要特征或表格的重要数据,不必复述全部数据。应着重总结重要的研究结果。对研究结果应进行必要的统计学推断,并报告相应的检验统计量和精确的P值。

  2.8 讨论: 着重讨论创新的研究结果及重要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启迪作用。如果不能得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并应注意与其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尽量避免重复前言和结果部分的叙述。

  2.9 医学名词: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 《医学主题词表 (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 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和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 (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 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2.10 图表: 凡可用简单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同一内容不宜文字、图和表重复表述。每幅图表应冠有图 (表) 题及图 (表) 序。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 (表) 的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一律采用三横线表 (顶线、表头线、底线),一般来说表的纵栏部分是主语,横栏部分是谓语。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的标示符合数学原则。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同时在正文中要标示图位。除Word中的图片外,请务必提供原始图片或“*.jpg”格式图片 (勿作任何标记),以利排版时统一标注。数码相机图片象素要求在400万dpi以上。

  2.11 统计符号: 统计名词和符号请按国家标准 《统计学名词和符号》 的规定书写:样本数n、算术平均数x、标准差s、标准误Sx、t检验、F检验、相关系数r、概率P采用英文斜体,卡方检验χ2、自由度υ采用希文斜体;P值前应给出检验值,如t值、F值、χ2值等。

  2.12 计量单位: 执行国务院1984年2月公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法案,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请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的 《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书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应多于1条,如mg/kg/d应写为mg/(kg·d),不写为mg·kg-1·d-1。

  2.13 数字: 执行GB/T15835-1995 《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时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为1/4个汉字空,如:“1,328.4763”应该写为“1 328.476 3”。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号不能省略,如:5%~95%不可写成5~95%,(50.2 ± 0.6) %不可写成50.2 ± 0.6%,但可写成50.2% ± 0.6%。幂次相同的参数范围,前一个参数的幂次不能省略。如:3 × 109~5 × 109不能写成3~5 × 109,但可以写成 (3~5) × 109。

  2.14 缩略语: 凡已被公认公知的可直接使用。如:IgM、ATP、DNA、ACTH、HBsAg等。未被公认公知 (不常用的),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在圆括号内写出全称加“,”后,再写出原词缩略形式。如: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缩略语不得移行。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2.15 致谢: 置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文字力求简练,并应征得被致谢者本人同意。

  2.16 参考文献: 应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尤应以近5年文献为主,追溯性文献除外。文内文献号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照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位,全部著录;超过3位,可以只著录前3位,后依文种加表示“, 等”的文字 (如西文加“, et al”,日文加“, 他”)。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用西文或汉语拼音字母书写的著者的姓,采用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的形式;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书写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 作者 (三位以内姓名全列;三位以上只写前三位,后加“等”或“et al”). 文题 [J]. 刊名, 年份, 卷(期): 起-止页.

  著作:作者. 书名 [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发文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颅内皮样囊肿合并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合并动脉瘤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皮样囊肿合并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疗方式进行探讨。结果术前诊断明确,术中肿瘤全切及动脉瘤完全夹闭。随访3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合并动脉瘤极其罕见,术前容易漏诊动脉瘤,头颅 CTA 有助于诊断,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陈伏祥;康德智;吴赞艺;江常震;王芳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导航经颅磁刺激的研究进展

    导航经颅磁刺激(navig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nTMS)是一项能对大脑皮质功能进行定位的无创检查技术,通过颅外线圈产生的磁脉冲对大脑皮质进行刺激,使皮质内产生局部电场,致使运动皮质神经元去极化.在众多皮质功能定位检测技术中,nTMS对运动和语言功能测定的准确性高,能够使神经外科功能区手术病人获益.因此,本文对nTMS的历史、操作流程、安全性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nTMS的认识及临床应用.

    作者:方筱静;朱莎;路长宇;赵元立;刘献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神经内镜下经筛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相关解剖及影像学研究

    目的 提高神经内镜下经筛蝶入路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方法 选用6例(12侧)成人头颅干性标本,行眼眶三维CT扫描并重建,在CT图片上测量并利用公式计算相关参数;分别沿水平面和矢状面切开头颅标本,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对比CT影像与实体解剖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相关数据.选用6例(12侧)灌注头颅湿性标本,模拟神经内镜下经筛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内镜下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视神经管颅口、眶口、管中段处的周长分别为(16.42±1.56) mm、(17.32±1.60)mm和(13.58±1.42)mm.内镜下视神经管颅口、眶口及管中段可磨除内壁的大有效宽度分别为(7.82±2.63)mm、(8.05±2.77)mm和(6.92±2.01) mm.鞍结节隐窝中心点和视神经管颅口内侧壁中点连线与横坐标之间的角度为(17.23±1.34)..在视神经管眶口处,眼动脉位于视神经正下方2侧(16.7%)和外下方10侧(83.3%).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筛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是一种入路直接、减压充分的微创手术.术前仔细阅读CT影像资料并作相关测量,结合多种定位方法能提高手术准确性.

    作者:王杏东;张恒柱;严正村;王晓东;佘磊;董伦;李育平;魏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经蝶入路颅底脊索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15例分析)

    目的 总结经蝶入路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颅底脊索瘤病人的病例资料.肿瘤位于鞍区和中上斜坡13例,其中累及鞍内、鞍旁、蝶窦3例;呈侵袭性生长,累及中上斜坡和多组鼻窦2例.均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结果 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11例,无明显缓解4例;无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部分切除病例中.术后12个月复发2例,术后2年复发伴远隔部位转移1例.结论 对于局限于鞍区或中上斜坡及向鼻旁窦方向侵袭生长的颅底脊索瘤,经蝶窦入路可以很好地显露病变.该入路切除病变操作安全、省时,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良好.

    作者:韩林;舒凯;徐钰;郭东生;董芳永;张华楸;李龄;雷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颅内动脉瘤COL3A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 检测与分析颅内动脉瘤中Ⅲ型胶原蛋白α1链(COL3A1)基因启动子区rs2138533、rs11887092、rs1040186位点的多态性.方法 利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法,比较298例颅内动脉瘤与488例对照病人之间COL3A1基因启动子区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构成.结果 颅内动脉瘤组与对照组中rs2138533位点TC+CC基因型频率差异显著(χ2=11.45,P=0.001),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χ2=30.93,P=0.000),采用Logistic回归纠正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及饮酒等因素后仍差异显著(均P<0.01):而两组rs11887092、rs1040186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L3A1基因启动子区rs2138533位点的CT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相关.

    作者:朱玉方;庞琦;路明;王秀华;赵玉娥;徐军;陶荣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哑铃形肿瘤而尽量保护脊柱稳定性的方法.方法 我科从2004年5月~2006年7月,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哑铃形肿瘤22例.其中颈段肿瘤16例,分别采用改良的极外侧入路、颈前入路、分次后正中和前路联合切除并行内固定加植骨融合,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加椎管成形或半椎板切除.胸段肿瘤2例采用半椎板切除,1例采用全椎板切除.3例腰段肿瘤采用半椎板切除,其中2例行钉棒固定.结果 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18例随访9~18个月,无复发或脊柱不稳定.结论 大部分椎管哑铃形肿瘤可采用半椎板切除手术,极外侧入路适用于微创切除体积较大的高颈段肿瘤,对骨质破坏严重的肿瘤和完全切除一侧小关节者需行内固定手术.

    作者:佟怀宇;张远征;潘隆盛;周涛;朱儒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3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34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受伤后均采用综合治疗.结果 本组死亡12例,植物生存9例,重度残废5例,中度残废4例,恢复良好4例.结论 DAI好发于轴索聚集区,如胼胝体、脑干上端背外侧、脑白质、小脑、内囊等处.DAI越重,损伤越趋于脑深部和中线结构,病灶位置越深,则意识障碍的程度越重,预后亦越差.临床治疗通常采用生命支持、神经营养药物、促醒药物、高压氧等综合性治疗,注意及时纠正并发症.

    作者:周春良;李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术中MRI导航外科及其进展

    1 神经外科的重要里程碑在神经外科发展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一个是20世纪50~60年代的显微神经外科,另一个则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微侵袭神经外科.前者使现代神经外科从大体(肉眼)外科进入显微外科,手术更精细和准确;后者则使现代神经外科从小侵袭提高到微侵袭,手术更趋个体化和微创.在微侵袭神经外科中,神经导航外科是一重大和划时代的进步,因为它实现了几代神经外科医生的梦想,改变了虽然有先进的影像学诊断设备和技术(如CT、MRI),但外科定位和寻找病灶的方法却仍然落后,病灶切除程度依赖于主观判断的局面.有了神经导航,外科医生可精确定位和寻找病灶,客观地判断病灶切除程度,不仅使外科手术微创和科学,而且显著地提高了疗效.

    作者:周良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9L/F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稳定的9L/F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方法15只近交系雄性F344大鼠,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在大鼠右侧额叶尾状核接种1×105个9L细胞,观察大鼠生存状态;接种后第10、20天行MRI检查,观测颅内肿瘤生长情况.大鼠死亡后,取脑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后观察肿瘤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蛋白.结果大鼠接种肿瘤细胞后30 d内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4.4±3.3)d.接种后10 d,MRI增强扫描即可见肿瘤生成;接种后20 d,MRI检查可见接种侧脑组织大片水肿,增强扫描肿瘤显像清晰.脑内均见肿瘤形成,未见肿瘤颅外生长;肿瘤周边界线较明显,但未见包膜;瘤内新生血管丰富,可见出出血、坏死;肿瘤免疫组织化学GFAP和S-100蛋白染色阴性.结论该方法建立的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稳定可靠,符合恶性胶质肉瘤生物学特性.该模型是理想的脑胶质瘤实验研究材料.

    作者:林健;王伟民;冼江;杨太成;詹纯列;王卓才;田野;吴迪;徐如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臂丛神经鞘瘤显微切除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臂丛神经鞘瘤显微切除术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臂丛神经鞘瘤,其中臂丛上干5例,中干3例,外侧束1例,C5~6神经根1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症状术后即刻缓解7例,术后3个月内缓解2例.1例巨大臂丛肿瘤病例术后出现肩关节上抬无力,术后6个月肌力恢复正常.本组病例均随访3~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在臂丛神经鞘瘤显微切除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大程度识别并保护神经纤维,减少医源性损伤,在大限度保留神经功能基础上彻底切除肿瘤.

    作者:张章;张文川;杨敏;应婷婷;刘鹏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rahimajoke** 的反馈:

你好,请问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小荷** 的反馈: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小小小硕** 的反馈: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王德平** 的反馈: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baiqian** 的反馈: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春风沉醉de早上** 的反馈: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江东宇** 的反馈:

请问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姓名保密** 的反馈: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haiyu** 的反馈: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