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122X
  • 国内刊号:44-1459/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217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出版地方:广东
期刊标签:外科学
国际刊号:1009-122X
国内刊号:44-1459/R
邮发代号:46-217
创刊时间:1996
发行周期:月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简介

               本杂志介绍国内最新神经外科进展和一般情况。可在邮局订阅,也可邮寄汇款至本编辑部。                

栏目设置

学科园地、诊疗指南、临床研究、消息、实验研究、病例报告、综述

杂志收录/荣誉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社征稿要求

  1 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1.1 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逻辑性和实用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文通字顺。论著、综述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 (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经验类文稿、短篇及病例报告等不超过2000字。

  1.2 “时讯”栏目: 本刊对重大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的创立及罕见病例的报道使用“时讯”栏目,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发表,确保创新成果不失时效。凡要求以“时讯”栏目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省级查新报告。经审核同意后我刊将在收到稿件后2个月内刊出。

  1.3 争鸣与讨论: 本刊希望持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稿能在本刊进行争鸣与讨论,使某些问题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同时也欢迎对本刊已发表过的文稿进行追踪、讨论,提出读者的不同研究结果或看法。

  1.4 来稿需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无一稿二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使用其他医院资料者需提供该医院的投稿证明材料。

  1.5 基金项目: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基金或属攻关项目,请在文稿首页脚注中注明,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项目 (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如已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请将获奖证书复印件邮寄本部。本部收到获奖证书后将根据获奖的等级奖励人民币200~500元,并赠送全年杂志一套。

  1.6 本刊对稿件的处理权限: 根据 《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在接到本刊收稿回复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意见者,系论文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按照 《著作权法》 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3个月不寄回者,按自动撤稿处理。

  1.7 版权: 来件一经接受刊登,第一作者需征得全部作者同意并在 《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和独家代理授权书》 上签名,该论文的专有使用权即归本刊编辑部所有。本刊编辑部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已刊登的论文,未经本刊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1.8 稿酬: 稿件刊出后本刊均付一次性稿酬 (含电子与网络版稿酬),并赠送当期杂志2册。述评、综述、讲座、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文稿作者本刊赠抽印本10册。样刊、稿酬均寄发给第一作者。

  1.9 临床试验注册号: 为增加临床试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的质量及公众信任度,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于2004年9月在美国 《内科学纪事》 发表述评,提出从2005年7月1日开始,其成员期刊只发表经公共试验注册机构注册的临床试验结果报告。中国医药卫生期刊协作组2006年4月发表 《成都宣言》,也承诺从2009年1月起逐步实施只发表经注册的临床试验报告。 本刊作为“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和发表协作网”成员单位,优先发表经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研究报告。

  1.10 投稿方式: 本刊现已全面采用网上投稿,请作者登录本刊网站 (http://zwqx.cbpt.cnki.net/),按页面相关说明操作投稿。

  2 撰稿要求

  2.1 文题: 文题应具体、确切,高度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而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中文文题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题。

  2.2 署名: 作者单位要写全称 (著录到科室),并注明城市和邮政编码。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右上角用数字标明以示区别。作者单位按作者标注序号排列。 英文摘要中,中国作者的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汉族作者姓名姓在前,复姓连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名不缩写,姓与名之间空1个字距。对于复姓或双名的汉语拼音音节界限易混淆者,应加隔音号“′”。

  2.3 摘要: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要用第三人称进行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一般不分段落。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等需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 (公知公认者除外)。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 (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临床试验研究论文结构式摘要的小标题也可以扩展,例如背景可包括背景资料和研究目的,方法可包括研究设计、试验机构、研究对象、干预措施、主要测量指标等,结论可包括最终结论、应用前景和优缺点等。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对译,并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2.4 关键词: 文稿应选取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需标引3~5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相互对应。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MeSH数据库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 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 《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 如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 (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

  2.5 前言 (引言): 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字数不超过150字,有关未尽内容可放在讨论第一段。

  2.6 对象与方法: 需描述研究对象 (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 的选择、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观察指标。临床试验研究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或其亲属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对象为患者时,须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病例纳入标准及一般情况等,必要时还应说明剔除标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交代干预方法的设计 (随机方法) 和所采用的盲法。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时,须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 (月) 龄、体质量、饲养条件、健康状况以及实验动物合格证号等。创新的方法应详细说明“方法”的细节,以备他人重复。改进的方法应详述其改进之处,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原封不动使用他人的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详述。

  2.7 结果: 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若有图表,正文中必须简述插图的主要特征或表格的重要数据,不必复述全部数据。应着重总结重要的研究结果。对研究结果应进行必要的统计学推断,并报告相应的检验统计量和精确的P值。

  2.8 讨论: 着重讨论创新的研究结果及重要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启迪作用。如果不能得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并应注意与其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尽量避免重复前言和结果部分的叙述。

  2.9 医学名词: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 《医学主题词表 (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 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和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 (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 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2.10 图表: 凡可用简单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同一内容不宜文字、图和表重复表述。每幅图表应冠有图 (表) 题及图 (表) 序。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 (表) 的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一律采用三横线表 (顶线、表头线、底线),一般来说表的纵栏部分是主语,横栏部分是谓语。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的标示符合数学原则。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同时在正文中要标示图位。除Word中的图片外,请务必提供原始图片或“*.jpg”格式图片 (勿作任何标记),以利排版时统一标注。数码相机图片象素要求在400万dpi以上。

  2.11 统计符号: 统计名词和符号请按国家标准 《统计学名词和符号》 的规定书写:样本数n、算术平均数x、标准差s、标准误Sx、t检验、F检验、相关系数r、概率P采用英文斜体,卡方检验χ2、自由度υ采用希文斜体;P值前应给出检验值,如t值、F值、χ2值等。

  2.12 计量单位: 执行国务院1984年2月公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法案,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请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的 《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书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应多于1条,如mg/kg/d应写为mg/(kg·d),不写为mg·kg-1·d-1。

  2.13 数字: 执行GB/T15835-1995 《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时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为1/4个汉字空,如:“1,328.4763”应该写为“1 328.476 3”。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号不能省略,如:5%~95%不可写成5~95%,(50.2 ± 0.6) %不可写成50.2 ± 0.6%,但可写成50.2% ± 0.6%。幂次相同的参数范围,前一个参数的幂次不能省略。如:3 × 109~5 × 109不能写成3~5 × 109,但可以写成 (3~5) × 109。

  2.14 缩略语: 凡已被公认公知的可直接使用。如:IgM、ATP、DNA、ACTH、HBsAg等。未被公认公知 (不常用的),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在圆括号内写出全称加“,”后,再写出原词缩略形式。如: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缩略语不得移行。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2.15 致谢: 置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文字力求简练,并应征得被致谢者本人同意。

  2.16 参考文献: 应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尤应以近5年文献为主,追溯性文献除外。文内文献号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照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位,全部著录;超过3位,可以只著录前3位,后依文种加表示“, 等”的文字 (如西文加“, et al”,日文加“, 他”)。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用西文或汉语拼音字母书写的著者的姓,采用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的形式;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书写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 作者 (三位以内姓名全列;三位以上只写前三位,后加“等”或“et al”). 文题 [J]. 刊名, 年份, 卷(期): 起-止页.

  著作:作者. 书名 [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发文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策略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手术均采用翼点人路,床突旁动脉瘤病例预先暴露颈部颈内动脉以备临时阻断.从硬脑膜内磨除前床突、视神经管上壁以及外侧嵴,以显露动脉瘤的近侧角.术中采用逆向抽吸法使动脉瘤塌陷,如动脉瘤内含机化血栓,则在临时阻断后切开瘤体,用CUSA和取瘤镊去除瘤内血栓,再将动脉瘤夹闭并达到视神经减压的目的 .术中监测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并采用术中超声多普勒检查动脉血流.结果 46例动脉瘤直接夹闭,2例海绵窦段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并分别做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隐静脉移植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43例术后行DSA检查,绝大多数动脉瘤夹闭满意.按GOS评分术后良好为41例(85.4%),差为5例,死亡2例.结论 充分显露、合理应用临时阻断技术、有效的动脉瘤减压,以及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和超声多普勒检查等辅助措施,能够取得动脉瘤的满意夹闭.

    作者:姜金利;许百男;孙正辉;姜燕;余新光;周定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CT定位贴在脑脓肿穿刺引流术的应用体会

    1.1 临床资料2002年10月-2009年12月赣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对13例脑脓肿行脑CT定位贴穿刺引流术,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88岁.首发症状:头痛7例,发热3例,癫(痫)2例,肢体偏瘫1例.病史:中耳炎3例,外周感染2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头部外伤史2例.

    作者:涂勇;冯开明;温小华;刘维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髓周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髓周动静脉瘘(perimedull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s,PMAVF)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0例PMAVF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CTA检查在PMAVF中的应用价值及显微手术对脊髓功能的影响.结果 8例病人CTA与DSA诊断完全一致,且CTA在判定瘘口方面也与DSA相同,1例CTA检查阴性病例后经DSA检查明确诊断为PMAVF,1例病人术前仅行DSA检查.术后所有病人复查DSA示瘘口无再通,随访6个月~2年,症状改善7例,稳定2例,加重1例.术后6个月病人Aminoff-Logue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PMAVF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病人下肢运动及大小便功能的改善非常重要.

    作者:李桃;王汉东;杭春华;纪祥军;刘炎;茅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神经内镜下无功能垂体腺瘤切除术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切除无功能垂体腺瘤(NFPA)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的NFPA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肿瘤全切35例,次全切6例,大部分切除4例.4例大部分切除病人二期行手术治疗,4例次全切除病人行3D适型调强放疗.随访38例,时间3个月~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是NFPA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残余肿瘤是否行放疗需多学科综合考虑.

    作者:贾亮;张庆九;吕中强;焦保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报告223例中型、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208例(93%),近全切除6例(3%),次全切除9例(4%).面神经解剖保留20l例(90%),面神经功能H-BⅠ、Ⅱ级118例(53%);Ⅲ、Ⅳ级9l例(41%);Ⅴ、Ⅵ级14例(6%).耳蜗神经功能保留率9%.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显示98%的病人恢复良好,1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1%)死亡.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熟悉肿瘤与面神经的病理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于春江;王忠诚;江涛;关树森;姚宝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成人恶性胶质瘤术中脑室开放和肿瘤接近脑室系统与肿瘤脑脊液播散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成人恶性胶质瘤术中脑室开放和(或)肿瘤接近脑室系统与肿瘤脑脊液播散的相关性,并分析肿瘤脑脊液播散病人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幕上恶性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病人发生脑脊液播散,89例未发生播散.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Mantel-Cox检验评估术中脑室是否开放和肿瘤是否接近脑室两个因素单独及联合时对肿瘤脑脊液播散及生存率的影响.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评估脑脊液播散对生存率的影响.通过Mann-WhitneyU检验对比肿瘤脑脊液播散者与未播散者肿瘤残余程度的差异.结果 术中脑室开放(P=0.6445)、肿瘤接近脑室系统(P=0.1633)以及两者的变量组合(P=0.4044)对脑脊液播散无显著影响.术中脑室开放(P=0.9844)、肿瘤接近脑室系统(P=0.0528)以及两者的变量组合(P=0.5052)对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影响.肿瘤发生脑脊液播散后生存率显著下降(风险比值为1.181,95%置信区间为1.068~1.314,P=0.0421).播散组与未播散组间肿瘤残余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脑室开放和(或)肿瘤接近脑室系统对脑脊液播散的发生以及术后生存率均没有显著影响.然而,一旦发生脑脊液播散,生存率则显著下降.

    作者:韩武;郝淑煜;谢坚;李志东;于兰冰;王江飞;王磊;高之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EB病毒性脑炎并发慢性硬脑膜外血肿1例

    1病历摘要(图1)女,2岁;因突发高热、昏迷伴肢体抽搐3d于2010年11月入住当地医院.确诊为EB病毒性脑炎,头部MRI示双顶叶高信号.经对症处理后病儿肢体及语言功能部分恢复,双眼仅存光感(皮质盲).2011年6月入住八一脑科医院拟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查体:左侧肢体肌力Ⅲ级,右侧V级,左侧巴氏征(+).视觉诱发电位示:左侧P100潜伏期正常,波形分化及重复性尚可;右侧未引出稳定波形.头部CT发现右侧额顶部慢性硬脑膜外血肿,双侧顶枕颞叶皮质软化萎缩.病儿在全麻下行右侧脑室穿刺脐血神经干细胞移植术,血肿未予处理.术后口服脑血管扩张药物.术后1个月复查CT见血肿量较前明显减少.随访得知,现病儿能独立行走,但视觉症状无明显改善.

    作者:吴月奎;郭永坤;马灿;吕俊;梁春阳;戴宜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钻孔引流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近年来术式亦有各种创新,多种药物治疗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本文就CSDH发病机制、诊疗方法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新才;孙兆良;姜秀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早期微创手术+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1998年3月~2000年8月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其中31例重症病人术后配合亚低温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46例病人,平均年龄63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3例,以脑室为主者17例,脑叶6例.出血量:40~60ml17例、61~90ml 14例.中线移位12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为重症.发病后2~10h内手术.

    作者:陈汉民;张诚华;张银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尺神经肘段卡压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尺神经肘段卡压是较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发病率仅次于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由于该病临床表现不易引起重视,故早期诊断较困难.尺神经肘段卡压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又有多种术式可供术者根据病人情况选择,现就尺神经肘段卡压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钟文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nblove** 的反馈:

9月中旬在投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姓名保密** 的反馈: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一江春水** 的反馈: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flytoyou** 的反馈: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steven0281** 的反馈: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康新隆** 的反馈: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baiqian** 的反馈: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嘟噜噜~** 的反馈: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江东宇** 的反馈:

请问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小鲸** 的反馈: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