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713X
  • 国内刊号:11-5512/R
  • 影响因子:0.36
  • 创刊:200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62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期刊标签:生物医学工程
国际刊号:1673-713X
国内刊号:11-5512/R
邮发代号:80-622
创刊时间:2006
发行周期:双月刊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简介

本刊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刊,是面向全国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应用、产业化、市场管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CN 11-5512/R,ISSN 1673-713X)。办刊宗旨是及时全面地反映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研发成果和行业动态,积极推进医药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法规与标准、研发/质量管理与控制、产业/企业家论坛、会议纪要、综述、讲座、继续教育园地、争鸣园地等。欢迎踊跃投稿和订阅。

栏目设置

论著、综述、调查与研究、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团体标准

杂志收录/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社征稿要求

  1 题名 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除公知公认者外,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每篇文稿均应同时提供英文题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2 作者署名 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右下方。作者应是:⑴对研究的构想和设计,或数据的收集,或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做出了实质性贡献;⑵起草论文或对论文中的重要学术内容做出了关键性的修改;⑶最终确认可以交付发表的版本。以上3 条均需具备。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 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讯作者,通讯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和邮政编码脚注于论文首页右下方;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协作组成员名单在正文后、参考文献前列出。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

  3 论著类文稿

  3.1 摘要

  ⑴采用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为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结果”部分应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

  ⑵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等,除了公知公认者外,首次出现时须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括号中注明原文。

  ⑶中文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使用“我们”、“本文”、“本研究”等主语。

  ⑷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

  ⑸英文摘要列于全文之后,在英文题名下列出。全部作者的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摘要结构与中文摘要相同。摘要下方在“Author Affiliation”字样后列出全部作者的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通讯作者姓名列在单位名称下方。

  3.2 关键词 需标引2~5 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MeSH 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 entrez/query.fcgi?db=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但应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关键词各词汇之间用分号“;”分隔,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

  3.3 前言 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等。仅需提供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切忌写成文献综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不超过250 个汉字。

  3.4 方法 描述研究设计的类型、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临床试验研究还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⑴研究设计:应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例如,调查设计应交代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围绕“随机、对照、均衡”三个基本原则作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⑵对象:临床研究需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动物实验研究需注明动物的来源、合格证号、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⑶方法:详述创新的方法及改良方法的改进之处,以备他人重复。采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详细描述。

  ⑷材料:药品及化学试剂必须使用通用名称,并注明剂量和单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例如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应在其通用名称后的括号内注明商品名及生产厂家。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无须描述工作原理。

  ⑸以药材研究为主题的论文,应注明药材的拉丁学名、鉴定人姓名及其工作单位。

  ⑹统计学处理:①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 检验等), 并说明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②尽量给出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 = 3.45,χ2 = 4.68,F = 6.79 等),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 值(如:P = 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应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给出95% 可信区间,以使有专业知识的读者能够通过原始数据检验所报告的结果。③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3.5 结果 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介绍结果无须夹叙夹议,以免与讨论内容重复。应着重总结重要的研究结果。以数据反映结果时,不能只描述导数(如百分数),应同时给出据以计算导数的绝对数。

  3.6 讨论 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应将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比较,并将本研究结论与目的联系起来讨论。不必重述已在前言和结果部分详述过的数据或资料。不应列入图或表。

  4 层次标题

  4.1 层次标题是对本段、本条主题内容的高度概括。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同一层次标题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

  4.2 层次标题的分级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即1,1.1,1.1.1,1.1.1.1。一般不超过4 级。

  4.3 文内接排的序号可用圆括号数码“⑴”、“1)”或圈码“①”。

  5 名词术语

  5.1 医学名词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

  5.2 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5.3 已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 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不超过4 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可读性。

  6 图与表

  6.1 每幅图、表单占1 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序号。只有1 幅图或表时应标注“图 1”或“表1”。每幅图、表应有简明确切的题目。

  6.2 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表)、图(表)题和图(表)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表)意。图、表的内容不应与正文文字内容重复,图、表的内容也不应重复。

  6.3 图、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与正文中所写一致。为保持图、表的自明性,对图、表中使用的缩略语应予注释。

  6.4 曲线图大小、比例应适中,高度与宽度之比一般以5:7 左右为宜,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例如连续性资料宜应用线图表达,而间断性资料宜应用条图表达。纵、横坐标轴上刻度值的标法应符合数学原则。纵、横坐标名称及其计量单位符号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居中排列。

  6.5 照片图的主要显示部分轮廓要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无杂乱的背景。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使用特定染色方法的显微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显微照片中标注的符号、箭头、字母要明显。涉及尺寸的照片应附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标度。

  6.6 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及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 值、P 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要合理安排表的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有效位数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或按标准差的1/3 确定。

  6.7 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

  6.8 论著类文稿的图、表(图题、表题及图表内的文字)一律采用中、英文双语形式表达。

  7 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 ~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使用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 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年出版)。人体压力值(如血压、眼压、中心静脉压等)的计量单位仍使用mm Hg 或cm H2O,首次使用时需要注明与kPa(千帕斯卡)的换算系数。

  8 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9 志谢 置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用于对参与部分工作、提供技术性帮助、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但尚达不到作者资格者以及提供资助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须征得被感谢人的书面同意后,方可提名感谢。

  10 参考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于正式出版物上的原始文献,须与其原文核对无误。著录格式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 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对中文参考文献一律采用中、英文双语著录,文献序号后先列出完整的中文文献的英文,并在该参考文献末注明“(in Chinese)”字样,另起行齐头列出中文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列出第1~ 3 名,超过3 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Medline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举例:

  [1] Liang F, Luo WD, Liu N, et al. Linkage disequilibrium between HLA-DR and -DQ loci in Chinese Han patients with leukemia and their related donors. Chin Med Biotechnol, 2006, 1(1):23-27. (in Chinese)

  梁飞, 罗卫东,刘楠, 等. 中国汉族白血病患者及其相关人群罕见的HLA-DR/DQ连锁不平衡研究.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06, 1(1):23-27.

  [2] Lim LP, Lau NC, Garrett-Engele P, et al. Microarray analysis shows that some microRNAs downregulate large numbers of target mRNAs. Nature, 2005, 433(7027):769-773.

  [3] Li JZ. Hematuria//Wang HY. Nephrology. 2nd ed.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6:282-287. (in Chinese)

  李惊子. 血尿//王海燕. 肾脏病学.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82-287.

  [4] Ockner RK. Acute viral hepatitis//Wyngaarden JB, Smith Jr LH, Bennett JC. 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19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1992:763-770.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发文量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向卫生部刘谦副部长汇报工作并听取指示

    为了做好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的换届工作,更好地推动协会的发展,协会领导班子主要成员于今年1月24日向卫生部刘谦副部长以及相关司局的领导进行了工作汇报,并听取了卫生部领导的重要指示.

    作者:文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肝脏特异HPPCn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及表型分析

    目的 建立高表达 HPPCn 转基因小鼠,为研究该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提供研究模型.方法 显微注射外源基因 pGEM-A1b/his-HPPCn 至FVB/N 小鼠原核,注射受精卵移植到假孕受体出生个体.PCR 和 Southern blot 鉴定转基因小鼠基因型,Western blot和 Realtime-PCR 检测转基因阳性和阴性小鼠肝脏 HPPCn蛋白表达情况,HE 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经检测,显微注射共产生 2 只首建鼠,转入的重组HPPCn 基因能在肝脏中特异表达,并能够稳定遗传.转基因小鼠肝脏内 HPPCn 含量明显增高.转基因后并未对小鼠造成不良影响.结论 HPPCn 参与了肝癌发生发展的过程,其在体内的高水平表达,为在体内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工具.

    作者:文川;赛岩;白纪民;刘勇;常菁;王智;崔春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小板促进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肿瘤难以治疗的关键所在.肿瘤转移过程包括肿瘤细胞穿越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从原发部位迁出、肿瘤细胞随血液运行以及肿瘤细胞在转移部位的植入三个主要环节,转移过程涉及多种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以及其他血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血小板能够促进肿瘤转移,血小板数目增多与肿瘤转移具有正相关性[1-2],而降低血小板数目或者抑制其功能可以明显抑制肿瘤转移[3-4].

    作者:张娜;娄晋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014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于9月10日开幕

    9月10日,由我会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4深圳国际 BT领袖峰会和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峰会为期三天,主题为“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美好生活”,宗旨为“致力于加速全球生物资源、科技、产业、资本大融合、大发展”,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多名院士及全球知名生物技术公司负责人、专家等近60名重要嘉宾齐聚鹏城,对话BT。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第八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召开第二次筹备会

    由我会与十九家兄弟学/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每年一届,2014年第八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将于6月在天津举行。1月6日,大会的第二次筹备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马树恒秘书长主持,会上讨论了此次生物产业大会的主题、总体方案和新闻发布会方案。协会吴朝晖秘书长、胡泽斌博士和田洪鉴同志参加了筹备会。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组织工程骨牛血清白蛋白残余量的实验研究

    目的 检测常规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中牛血清白蛋白残余量,并探讨减少其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取第2代细胞(P2)接种于完全脱钙骨支架材料并成骨诱导培养2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成骨诱导液为含10%胎牛血清的条件培养液,并于检测前1天更换为无血清的条件培养液.待测组织工程骨先经1∶100 (v∶v)生理盐水浸洗3次,然后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37℃振荡浸提24 h,获取浸提液.同法获取未接种细胞的单纯支架材料的浸提液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样品浸提液中牛血清白蛋白的残余量,比较两者牛血清白蛋白残余量的差异.结果 经生理盐水洗涤3次后,洗涤液中的牛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降低.酶联免疫法测定的组织工程骨与单纯支架材料的牛血清白蛋白残余量分别为(15.57±5.82)ng和(14.85±5.06)ng,单位重量的牛血清白蛋白残余量分别为(0.254±0.088)ng/mg和(0.306±0.079)ng/mg,两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n=10).结论 酶联免疫法适用于组织工程骨中牛血清白蛋白残余量的检测.因为支架材料较细胞更易吸附牛血清白蛋白,现有条件下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牛血清白蛋白残余量仍然较高,需要继续探索降低其残余含量的新方法.

    作者:邹文焘;刘广鹏;孙剑;崔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效力实验动物模型致敏原的选择

    目的 针对目前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效力试验模型不稳定的现状,比较猪血清、牛血清白蛋白、鸡卵清蛋白3种不同致敏原对小鼠的致敏效果,探讨该动物模型致敏原的选择.方法 猪血清、冻干牛血清白蛋白、冻干鸡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小鼠,隔天1次,共3次,末次致敏后14 d,尾静脉攻击相同的致敏原,观察小鼠的全身发病情况,记录发病指数.结果 牛血清白蛋白的致敏效果差,猪血清和鸡卵清蛋白致敏效果好,但是反复冻融后的猪血清致敏效果较猪血清效果显著性降低(P<0.05).鸡卵清蛋白的致敏浓度选择结果,在5 mg/ml的攻击浓度下,动物的发病指数0.5 mg/ml致敏浓度组高于0.25 mg/ml剂量组和1 mg/ml剂量组.结论 鸡卵清蛋白更适合用于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效力试验的致敏原,佳的致敏浓度和攻击浓度分别为0.5mg/ml和5mg/ml.

    作者:赵爱华;贾淑珍;寇丽杰;乔来艳;王国治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蠕虫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模型优化及沃特曼内酯F 的活性评价

    目的 优化蠕虫 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及哺乳动物NADH 氧化酶的高通量筛选模型,评价沃特曼内酯 F 的活性及选择性.方法 提取猪蛔虫和猪心线粒体,对温度、pH、NADH 浓度和线粒体浓度等参数进行优化,确定适宜反应条件.在佳反应条件下测定沃特曼内酯 F 对猪蛔虫 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和猪心 NADH 氧化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猪蛔虫 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佳反应条件为37 ℃,pH 6.5,NADH 浓度为 0.18 mmol/L,线粒体浓度为0.025 g/L.沃特曼内酯 F 的 IC50 为 5.0 nmol/L;对于猪心NADH 氧化酶的 IC50 大于 6.2 μmol/L.结论 沃特曼内酯 F 是一种选择性猪蛔虫 NADH-延胡索酸还原酶的抑制剂,抑制活性达到了 nmol/L 级,具有成为新型抗蠕虫药物的潜力.

    作者:李原;刘文财;孙文龙;董悦生;阎浩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研究进展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I) 在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已获得广泛认可,尤其在目前疫苗免疫治疗还存在着不能有效抑制微小残留肿瘤生长等多种因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的前提下,ACI 在恶性实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作者:吴昀;窦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第七届中国生物样本库标准化建设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生物样本库院长高峰论坛首届中美临床转化医学论坛

    第七届中国生物样本库标准化建设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生物样本库院长高峰论坛、首届中美临床转化医学论坛将于3月26–28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样本库分会、全国生物样本库标准化委员会(筹)、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承办。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一江春水** 的反馈: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王德平** 的反馈: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小鲸** 的反馈: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迷途风雨** 的反馈: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rahimajoke** 的反馈:

你好,请问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康新隆** 的反馈: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nblove** 的反馈:

9月中旬在投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谢正勇** 的反馈:

请问一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江东宇** 的反馈:

请问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