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开发人源抗huIFN-α的基因工程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抗体药物.方法 本研究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纯化的人干扰素α1b(huIFN-αlb)和人干扰素α2b(huIFN-α2b)蛋白为抗原从人源全合成抗体库中筛选抗huIFN-α的基因工程单链(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抗体,通过phage-ELISA对噬菌体单链抗体的结合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将单链抗体基因克隆到原核分泌表达载体pET22b上在大肠杆菌BL21(DE 3)中表达,通过Westem blot检测单链抗体的分泌表达,并通过ELISA对单链抗体的结合特异性进行验证.通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单链抗体,并用Western Blot对单链抗体的结合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 经过3轮富集筛选,获得100株对huIFN-α1b有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单链抗体.对得到的86株克隆的测序分析表明,共有9株带有不同的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序列及其组合的抗体,有7株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序列分类在VH3和VL3家族,有2株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序列分类在VH3和VL1家族.获得了5株稳定且特异针对huIFN-α1b而与huIFN-α2b和huIFN-γ无交叉反应的人源单抗.这5株抗体在BL21(DE3)中分泌表达,有3株单链抗体能特异性结合huIFN-α1b而与无关抗原无交叉反应.结论 通过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从人源全合成抗体库中筛选得到3株稳定且特异结合huIFN-α1b的人源治疗用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
作者:龚斌;王双;李川;王颖;张全福;陈哲;孙丽娜;梁米芳;孙志伟;李德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抗菌肽类霉肽素(AF)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通过抑菌圈法和二倍稀释法检测AF的抗菌谱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通过检测在AF中传代菌的敏感性确定细菌是否容易对AF产生抗药菌;将AF和细菌在不同温度和pH环境作用后检测抑菌活性,明确AF发挥活性的适温度和pH值.结果 AF对大部分供试细菌和抗药菌有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8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在AF中传代200代后敏感性不变.在14℃到30℃之间AF的抑菌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pH 3到pH 10之间AF的活性随pH值升高而降低.结论 AF是一种对抗性菌有效的广谱抗菌肽,而且不容易诱导细菌产生抗药性.
作者:杨炜华;高培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基因芯片聚类分析前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是否有助于提高聚类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3组包含大量被生物学家人为分类基因的芯片数据集Budding yeast、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entralnervous system作为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对原数据直接聚类和提取主成分后聚类的结果,并以信息变化量为指标衡量这些结果与人为分类的匹配度.采用启发式算法搜寻优主成分组合,比较欧几里德距离和相似系数2种距离度量方法以及层次聚类和K-重心聚类2种聚类算法的结果.结果 在3组数据集中,层次聚类算法相比K-重心聚类算法效果均略好,且以主成分代替原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都没有显著提高聚类的准确性,有些情况下甚至不如后者.仅在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数据集中,当主成分个数足以覆盖原数据中90%~95%方差时,特定的主成分组合才展现出一定优势,但这种组合与主成分大小顺序并无规律可循.结论 在基因芯片数据模型不清时,应避免盲目地使用数据中提取的主成分作为聚类分析的输入.
作者:马宁;张正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体外研究药物对人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野生型,WT)及其4个突变等位基因重组酶CYP3A4*3(M445T)、CYP3A4*4(1118V)、CYP3A4*17(F189S)和CYP3A4*18(L293P)的抑制程度.方法 采用荧光高通量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WT及其4个突变等位基因重组酶催化荧光底物--二甲基荧光素(DBF)脱烷基化和探针底物--硝苯地平氧化反应时的酶动力学参数;且通过测定大扶康、万络、西乐葆、酮康唑、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确定6种药物对酶的抑制程度.结果 除F189S外,其余4种重组酶均能催化DBF和硝苯地平反应生成相应的产物.各突变等位基因重组酶催化DBF反应的Km值(亲和力)与WT相当,M445T和L293P的内在清除率分别是WT的3.1和3.8倍(P<0.05),1118V是WT的1.3倍(P=0.1010).各重组酶催化硝苯地平氧化反应的Km值均比WT小,I118V和L293P的内在清除率分别是WT的0.7和2.6倍(P<0.05),M445T与WT相当(P=0.7676).6种药物对各重组酶的抑制程度强弱均为:酮康唑>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大扶康>西乐葆>万络;药物对各重组酶的IC50值大小为:WT
作者:李拴美;刘端;朱娟莉;陈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的ORF2蛋白,并对表达蛋白进行小鼠免疫效力评价,为猪圆环病毒病疫苗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从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死亡仔猪病料中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出ORF2去信号肽基因,将该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α,获得重组质粒,经PCR、酶切以及序列分析鉴定,表明插入的片段为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大小和阅读框均正确,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α-ORF2,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gold(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确定表达的佳条件,表达产物经纯化后,以每只小鼠0.2mg免疫5周龄的雌性小鼠,然后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的产生情况.结果 纯化的重组蛋白能使小鼠产生了抗猪圆环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从第7d开始产生抗体,第28d抗体水平达到高,抗体可维持7周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表达目的蛋白能在小鼠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为进一步研究猪圆环病毒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云龙;朱永喜;李玉林;霍雯;李恒思;王真;邓黎黎;黄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体外构建重组人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表达体系,且利用该体系研究药物对CYP2C9基因多态性酶抑制程度的差异性.方法 将CYF2C9*1(野生型)和通过定点突变PCR法获得的等位基因突变克隆CYP2C9*2(R144C突变体)和CYP2C9*3(1359L突变体)电穿孔转化酿酒酵母后,差速离心法制备酿酒酵母微粒体,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3种CYP2C9微粒体蛋白的表达;HPLC法检测CYP2C9*1与特异性底物双氯芬酸的反应,记录产物峰面积值,利用PrismDemo软件计算米氏常数(Km)值;利用荧光底物BOMCC对3个等位基因进行酶活性分析,分别计算Km、大酶促反应速度(Vmax)和内在清除率.采用荧光高通量方法测定5种药物(甲苯磺丁脲、磺胺苯比唑、酮康唑、氟西汀和泰洛平)对酶的抑制程度.结果 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3个等位基因均表达目的蛋白.CYP2C9*1代谢双氯芬酸的Km值为5.34±0.96μmol/L;以BOMCC为底物时,CYP2C9*1和CYP2C9*2的Km值分别为16.94±4.78、34.73±5.51 μmol/L,Vmax分别为0.21±0.10、0.12±0.01 pmobf(min·pmol P450),内在清除率分别为0.012±0.003、0.003±0.0001 μl/(min·pmolP450);CYP2C9*3无催化活性.5种药物对CYP2C9*1的抑制程度:磺胺苯比唑>酮康唑>氟西汀>甲苯磺丁脲>泰洛平;对CYP2C9*2的抑制程度:磺胺苯比唑>甲苯磺丁脲>酮康唑>氟西汀>泰洛平.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人细胞色素CYP2C9及其多态性等位基因(CYP2C9*2、CYP2C9*3)酿酒酵母表达系统;初步建立了药物对CYP2C9基因多态性酶的抑制作用体外检测体系,为指导临床联合用药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平平;王会娟;朱娟莉;陈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体内埋植组织工程材料方法获取成体干细胞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埋植经环氧乙烷灭菌的明胶海绵与聚乳酸,在植入后第3、7、14天时分别取出材料,HE染色观察细胞捕获情况.将埋植相同质量明胶海绵的小鼠随机分为成骨蛋白-1(OP-1)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和对照组,在植入后第3、6、9、12、15天时分别取出材料,称取质量并进行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12天时分离获得的各组细胞表面CD34和干细胞抗原-1(Sca-1)的阳性表达率.另取第12天时分离获得的对照组细胞,分为OP-1组、G-CSF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HE染色显示,明胶海绵与聚乳酸捕获的细胞数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各组植入的明胶海绵质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减少,而捕获细胞数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OP-1组第9、12、15天和G-CSF组第9天时捕获细胞数量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1组细胞表面CD34、Sca-1单阳性表达率和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07%±0.19%、3.98%±0.15%、17.02%±0.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62%±0.44%、3.03%±0.11%、2.91%±0.14%,均P<0.05),G-CSF组细胞表面CD34、Sca-1单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79%±0.39%、4.52%±0.35%)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双阳性表达率(10.21%±0.1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OP-1组和G-CSF组各时间点测定的吸光度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结论 通过体内埋植复合OP-1明胶海绵的方法可增加干细胞的捕获数量,为建立一种简易提取自体干细胞的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作者:丁宁;王世立;韩金祥;张翠;葛鲁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高效诱导表达并纯化具有活性的重组PTP1B融合蛋白(rhPTP1B),进行酶活性及抑制剂的实验.方法 重组体pGEX-hPTP1B转化E.coliDH5a,诱导表达rhPTP1B并优化条件后,超声取细胞裂解上清液经GST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利用rhPTP1B水解特异性底物4-硝基苯基磷酸二钠盐(pNPP-Na2)的磷酸基团而产生颜色反应来测定rhPTP1B活性,并分析其与rhPTP1B浓度、底物浓度及反应温度的关系,钒酸钠(Na3VO4)抑制类型的研究,老鹰茶总黄酮(TFLC)对rhPTP1B的抑制性作用和浓度依赖关系.结果 rhPTP1B表达的适条件是在34℃和2.0 mmol/LIPTG下诱导表达10 h,可被GST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其活性随酶浓度及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5℃时rhPTP1B的活性大;钒酸钠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TFLC对rhPTP1B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诱导表达纯化的rhPTP1B融合蛋白可用于抑制剂的研究,TFLC对rhPT1B的强抑制作用可能是其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的机制之一.
作者:鲁云霞;孙玉秀;汪凌云;张吕钊;李丹丹;李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肿瘤难以治疗的关键所在.肿瘤转移过程包括肿瘤细胞穿越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从原发部位迁出、肿瘤细胞随血液运行以及肿瘤细胞在转移部位的植入三个主要环节,转移过程涉及多种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以及其他血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血小板能够促进肿瘤转移,血小板数目增多与肿瘤转移具有正相关性[1-2],而降低血小板数目或者抑制其功能可以明显抑制肿瘤转移[3-4].
作者:张娜;娄晋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已经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组研究等.蛋白质组学是对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大规模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对于寻找疾病的诊断标志物、筛选药物作用靶点及进行毒理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成为医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目前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用于研究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以及抗糖尿病药物的开发.
作者:雷培培;丛维涛;金利泰;李校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917年,Morgan及其同事在果蝇体内发现一种基因,因其功能部分缺失可导致果蝇翅缘出现缺口,故命名该基因为Notch.随后的研究发现,Notch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多个物种中表达,其家族成员的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在细胞分化、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迄今研究已阐明Notch信号通路的主要成员及核心转导过程,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该通路实际上处于十分复杂的调控网络之中,而这与其在发育过程中功能的多样性相符合.本文结合新进展,系统阐述Notch信号通路的组成,功能,作用机制及调控,并揭示该通路异常与疾病的联系.
作者:王利祥;华子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蛋白水解失调是机体许多病理过程的主要特征,例如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等.蛋白酶抑制剂在血液凝集、补体固定、纤维蛋白溶解、受精和胚胎形成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均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1].
作者:时辉宁;钟玉绪;丁日高;廖明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编者按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领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的今天,生物统计学更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石,是生物学研究者检验假说、寻找模式、建立生物学理论的有利工具,也是生物学研究者探索微观和宏观生物世界的必备基础知识.
作者:郭晋;胡良平;高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各种疾病都要以预防为主,这是人类多年来的追求.自200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宫颈癌疫苗上市以来,各种疾病基因疫苗的研究进展迅速.
作者:赵贵英;张树庸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具有分化全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其全能性的维持取决于多种转录因子、表观修饰因子等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在这其中Oct4、Sox2、Nanog被认为是核心调控因子.
作者:张文成;李艳华;裴雪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