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材料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性.方法 将66 只日本大耳兔随机为3 组,每组22 只.其中2 组分别于股骨髁间植入PDLLA/HA 复合材料圆柱棒(PDLLA/HA 组)和PDLLA 圆柱棒(PDLLA 组),1 组仅手术而不植入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3、6 周植入部位摄X 线片观察植入材料的变化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结合情况;术后3、6、12、24 周每组各处死5 只兔,进行植入部位大体解剖学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术后X线观察显示PDLLA/HA 组植入材料显影良好,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而PDLLA 组可以看到明显的孔道.大体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PDLLA/HA组术后早期局部炎症反应明显轻于PDLLA 组,材料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膜外有少许新骨生成;6 周时膜外新骨增多;12 周时复合螺钉周围有少量新生骨小梁形成,边缘附有大量的成骨细胞;24 周时可见纤维组织长入材料,材料色、形、质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近.而PDLLA 组材料降解明显,12 周后已不能维持棒体形状.结论 PDLLA/HA 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体内成骨性.
作者:李建华;单学智;李世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99Tcm 标记二乙三胺五乙酸葡糖胺(99Tcm-DTPA-DG)在恶性肿瘤化疗早期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体外培养肺癌细胞A549、结肠癌细胞HT-29 和乳腺癌细胞MCF-7 各分为加入化疗药物的化疗组和不加化疗药物的阴性对照组,所选化疗药物分别为顺铂、5-氟尿嘧啶、紫杉醇.化疗药作用6 h 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化疗组和对照组细胞形态变化,并行磷脂结合蛋白Ⅴ(AV)/ 碘化丙啶(PI)双标记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化疗药作用4 h 后,各化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37 MBq/L 的99Tcm-DTPA-DG 各0.1 ml,反应2 h,用γ测量仪检测99Tcm-DTPA-DG 摄取率.结果 经单用化疗药作用后,3 种肿瘤细胞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均可见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也均出现凋亡峰.化疗组和对照组的凋亡率肺癌细胞分别为43.60% ± 2.82% 和1.21% ± 0.15%,结肠癌细胞分别为32.42% ± 2.02% 和2.04% ± 0.23%,乳腺癌细胞分别为52.33% ± 2.72% 和1.31% ± 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γ测量仪检测显示3 种肿瘤细胞化疗组9 9Tcm-DTPA-DG 摄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癌细胞分别为0.44% ± 0.02%、0.79% ± 0.12%,结肠癌细胞分别为0.35% ± 0.13%、0.58% ± 0.23%,乳腺癌细胞分别为0.28% ± 0.05%、0.65% ± 0.18%,均P < 0.01).结论 99Tcm-DTPA-DG 是一种可望用于肿瘤化疗效果早期评估的靶向分子显像剂.
作者:梁杰;陈跃;黄占文;何菱;赵燕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简便、快速定量检测氯霉素(CA)全抗原结合比的方法.方法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载体蛋白,采用混合酸酐法将之与氯霉素琥珀酸酯(CA-HS)偶联,合成CA-BSA全抗原.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CA-BSA 全抗原进行定性鉴定;分别采用自行改进的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CA-BSA 全抗原结合比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显示CA-BSA 的大吸收峰高于相同蛋白浓度的BSA 大吸收峰,表明CA-BSA 全抗原偶联成功.TNBS 法测得的CA-BSA 全抗原结合比为26,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CA-BSA 全抗原结合比为23,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TNBS 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氯霉素全抗原结合比的定量检测均具有快速、灵敏、方便和可靠的特点.TNBS 法对半抗原在紫外区无吸收的全抗原结合比测定也可以胜任,因此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作者:王文佳;董斌;田素娟;袁茵;黄树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可表达力达霉素(LDM)辅基蛋白基因与抗Ⅳ型胶原酶单链抗体(scFv)融合蛋白的重组菌株,获得既具有靶向性、又具有抗肿瘤活性的scFV-LDM.方法 以大肠埃希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BS03 为基础构建同源双交换质粒pBS-scFv,利用接合转移将该质粒转入球孢链霉菌(S. Globisporus)C-1027,根据抗性差异筛选获得重组菌株.用PCR、DNA 印迹法对重组菌株进行验证.用SDS-PAGE 检测重组菌株中目的融合蛋白的表达.用抑菌圈试验检测重组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 经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菌株S. Globisporus C-1027-scFv.PCR 显示重组菌株扩增产物与预期一致,DNA 印迹分析显示重组菌株得到与预期吻合的杂交片段,表明scFv-LDM 融合蛋白基因已经成功取代LDM 辅基蛋白基因.SDS-PAGE 结果显示重组菌株不再产生辅基蛋白.抑菌圈试验显示重组菌株发酵液在第5 天能够检测到抑菌活性.初步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可产生scFv-LDM 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可产生scFv-LDM 融合蛋白且具有分泌活性的重组菌株.这对改造和研发新型单抗导向药物有实际意义.
作者:李保卫;胡云峰;王丽非;崔智慧;洪斌;邵荣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离子交换膜层析方法纯化CHO 细胞表达的重组HBsAg 的效果以及该方法替代传统超速离心方法和离子交换柱层析方法的潜力.方法 取3 种不同纯化阶段的CHO 细胞C28 株表达的重组HBsAg 样品进行试验,样品1 为重组HBsAg 经疏水层析柱纯化而成,样品2 为样品1 再经超速离心而成,样品3 为样品2 再经凝胶过滤层析而成.分别采用小试级别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SartobindQ MA75 down scale units 和中试级别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Sartobind MultiSep ion exchange modules 对HBsAg 样品1 进行纯化,以HBsAg、总蛋白回收率及CHO 细胞残留蛋白含量评价纯化效果,并观察不同膜层析洗脱流速(60、120、180、240 cm/h)对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HBsAg 载量和纯化效果的影响.采用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SartobindQ MA75 down scale units 对3种不同纯化阶段的HBsAg 样品进行层析并比较纯化效果.每个批次样品的试验均重复3 次.结果 HBsAg 样品1 经两种SartobindQ 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进行纯化的效果无明显区别,均可有效去除杂蛋白,CHO 细胞残留蛋白含量均低于0.05%,且HBsAg 的回收率均大于80%.在洗脱流速60 ~ 240 cm/h 范围内离子交换膜HBsAg 载量保持恒定,未见流速对纯化结果产生明显影响.3 种不同纯化阶段的HBsAg 样品经离子交换膜层析系统SartobindQ MA75 down scale units 纯化后均能达到满意的纯化效果,HBsAg 回收率分别为89.7%、92.3% 和94.1%,CHO 细胞残留蛋白含量分别为0.03%、0.02% 和0.01%.结论 离子交换膜层析方法对CHO 细胞表达的重组HBsAg 纯化效果良好,有望替代传统的超速离心方法和离子交换柱层析方法.
作者:姚伟;段丽娟;张岩锐;张英;任雅平;崔铁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为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联合基因芯片在肿瘤差异表达基因研究中应用摸索可行的技术方法.方法 采用LCM 技术分别自原发性膀胱移行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冻存标本获取细胞,提取RNA,用Agilent 2100 Bioanalyzer 芯片分析系统进行RNA完整度(RIN)检测.取总RNA 100 ng 进行线性扩增和荧光标记,获得aRNA 探针.取等量的癌组织探针与癌旁正常组织探针,与Agilent 人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自身比较实验分析芯片的假阳性基因数,计算假阳性率(FPR).通过数据分析寻找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LCM 所获微量RNA 的RIN 都在8.0 以上,表明LCM 后RNA 完整度较高.100 ng RNA 经过线性扩增与荧光标记,获aRNA 产量约16 μg,片段大小0.5 ~ 2.5 kb.芯片自身比较实验结果良好,FPR < 1%,验证了实验系统的可靠性.相对于癌旁正常组织,癌组织发生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86 条,下调的基因112 条.结论 以LCM 技术获得的细胞提取RNA 用于制备基因芯片探针,获得了可信的芯片杂交结果,为肿瘤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法.
作者:张云飞;张华;张保群;王海涛;陈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调控人羊膜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8(AQP8)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 方法 以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Forskolin 处理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株WISH 细胞,将WISH 细胞随机分为不同浓度Forskolin 作用24 h 组和单一浓度Forskolin 作用不同时间组.前者培养基中分别加入Forskolin 0(对照组)、5、10、20、40、100、200 μmol/L,培养24 h;后者培养基中加入Forskolin 100 μmol/L 后分别培养4、8、16、24、48 h.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各组细胞AQP8 蛋白表达水平;RT-PCR 技术检测Forskolin 处理不同时间组细胞AQP8 mRNA 表达水平;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Forskolin 100 μmol/L 作用24 h 组细胞AQP8 蛋白的分布.结果 对照组WISH 细胞AQP8 蛋白表达水平为0.027± 0.003,AQP8 mRNA 表达水平为0.026 ± 0.003.不同浓度Forskolin 处理组中,除了5 μmol/L 组外,其余各组AQP8 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高峰值出现在100 μmol/L 组(0.157 ± 0.006).Forskolin 处理不同时间的各组WISH 细胞,其AQP8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AQP8 mRNA 表达水平在16 h组达峰值(0.087 ± 0.007),AQP8 蛋白表达水平在24 h 组达峰值(0.158 ± 0.007).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Forskolin 100 μmol/L 作用24 h 组细胞膜上的黄绿色免疫荧光信号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 Forskolin 可上调WISH 细胞AQP8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使细胞膜上AQP8 蛋白的分布增加,提示细胞内cAMP-蛋白激酶A 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在人羊膜上皮细胞AQP8 表达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路炜;漆洪波;黄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细胞人基因组DNA 对荧光实时定量PCR(FQ-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 含量的可能干扰影响,提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 定量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取HBV DNA 阳性血清,以DMEM 培养基分别配制出HBV DNA 拷贝数为5×107/ml(高拷贝组)、5×105/ml(中拷贝组)、5×103/ml(低拷贝组)的不同样本组;各组内再分5 个亚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对照组)、12.5、25、50、100 μg/ml 的细胞人基因组DNA(提取自人肝癌细胞系HepG2).以不含HBV DNA 阳性血清的DMEM 培养基加入上述浓度细胞人基因组DNA 为空白组.采用基于TaqMan 技术的FQ-PCR 检测各组样本的HBV DNA 拷贝数并绘制HBV DNA 定量曲线.每组均重复检测10 次.根据HBV DNA 定量检测结果确定受干扰样本和未受干扰样本,分别计算其定量曲线线性期斜率和平均扩增效率.结果 高拷贝组中加入不同浓度细胞人基因组DNA 的各个亚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HBV DNA 拷贝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拷贝组中加入细胞人基因组DNA 浓度为50和100 μg/ml 的2个亚组,其HBV DNA 拷贝数结果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增高可达50~100倍,且重复性差.低拷贝组中只有加入细胞人基因组DNA 浓度为12.5μg/ml的亚组可通过提高基线值取得与相应对照组接近的定量检测结果,而其他亚组HBV DNA 定量曲线指数扩增期斜率明显异常,无法确定其定量检测结果.空白组各亚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HBV DNA 指数扩增期.受干扰样本线性期斜率(-1.01±0.06)和平均扩增效率(90.0%±2.1%)与对照组样本(分别为-1.52±0.06,97.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细胞人基因组DNA 对应用FQ-PCR 技术进行的HBV DNA 定量检测可产生非特异性干扰,尤其在HBVDNA 拷贝水平较低时.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作HBV DNA 定量检测时应尽量去除细胞人基因组DNA.
作者:潘孝本;韩进超;朱凌;高燕;魏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大豆的生物活性成分已经成为世人注目的研究焦点.1999年10月FDA发布了第11个健康声明:每人每天食用25g黄豆,可以减少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而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大豆及豆制品具有更加广泛的生物功效,如抗肿瘤、防治骨质疏松和增强记忆等,这些功能均与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有关.因此,大豆异黄酮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基于此,笔者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及其分离检测方法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郝青南;马超;马兵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多肽作为药物,具有生理活性强、免疫原性低、疗效高等诸多优点,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目前已成为国际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多肽类物质自身固有的特点,如口服利用率较低、酶降解性高以及半衰期极短等,使其作为药物开发应用受到诸多的局限.而导致多肽类药物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肽特殊的分子结构,其中多肽主链氨基酸的降解和侧链氨基酸残基的结构变化是多肽结构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因此从多肽类药物本身的分子结构进行改造,是改变其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的根本.本文拟重点从分子结构改造方面对多肽类药物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高德民;刘金锋;王凤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病是以循环中抗GBM 抗体阳性和(或)抗GBM抗体在肺和(或)肾脏中沉积为特征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早于1919年由Ernest Goodpasture 报道,1958年Stanton 和Tang 报告了9例出现肺出血和肾炎的病例,并将其命名为Goodpasture 综合征.以后,人们又发现部分病人不发生肺出血而仅有肾炎表现,由于其与Goodpasture综合征共同的特点是均出现抗GBM 抗体,因此统称为抗GBM 病[1].抗GBM 病是预后差的肾脏病之一.
作者:杨瑞;赵明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正确识别淋巴瘤的组织学类型是临床选择正确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但淋巴瘤组织学类型的鉴定一直是临床病理诊断的难题.随着分子诊断研究的逐步深入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遗传学基础被揭示,人们对淋巴瘤组织形态学亚型的认知也不断深入.2001年WHO 发表的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标准中,将肿瘤的形态学表征、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构架为淋巴瘤诊断标准的完整体系,与此同时,国外血液病学实验室也逐步建立起了新的诊断程序[1],将遗传学分析确立为平行于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和免疫表型特征的鉴别诊断依据,其中通过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肿瘤的遗传学改变是重要的更新内容.
作者:毕蕊;吕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疼痛药物的研发一直是全球性的热点和难点.阿片类药物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它们在起到镇痛作用的同时往往伴随很多副作用.20世纪70年代起,多个阿片受体亚型被相继克隆出来,并且相应的内源性配体不断发现,但是μ阿片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内吗啡肽(endomorphins) 的发现却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直到1997年,Zadina 等[1]于牛脑中发现了2个四肽,分别命名为endomorphin-1 (EM-1)和endomorphin-2(EM-2).之后韩济生等[2]建议它们的中文译名为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
作者:高艳锋;翟明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纳米粒子是指尺度在1 ~ 100nm 之间的微粒[1],这类粒子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与协同效应等性质,表现为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表面反应活性高、吸附能力强、催化能力高、毒性低及不易被体内和细胞内各种酶降解等.纳米粒子载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对癌组织的靶向性,还可以高选择性地作用于癌细胞内外的小分子或基因物质,对原发恶性肿瘤和转移性恶性肿瘤都有很好的疗效[2-4].
作者:赵君贤;张英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C-Jun 氨基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又称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APK),是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第3类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家族成员之一[1].JNK 广泛参与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凋亡、免疫反应以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JNK 蛋白可由Jnk1 、Jnk2 、Jnk3 等3个基因编码,其中Jnk1 基因和Jnk2 基因在全身各组织中广泛表达,Jnk3 基因则选择性地在脑、心脏、睾丸组织中表达.
作者:郭红辉;凌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7年9月9日在青岛召开,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彭玉理事长、刘海林、肖梓仁副理事长和来自全国各地的47名编委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杂志主编赵铠院士主持,肖梓仁副理事长致欢迎词,刘海林副理事长宣读了《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全体委员名单,彭玉理事长、肖梓仁副理事长向到会编委颁发了聘书.
作者:边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7年9月7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第3届第10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青岛召开.
作者:文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论坛于2007年9月7-10日在青岛市举行.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海林教授主持,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彭玉理事致开幕词.卫生部蒋作君副部长、山东省卫生厅刘玉琴副厅长、青岛市臧爱民副市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王玉民部长、青岛大学夏临华校长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苗志敏院长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作者:文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生物技术产业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萌芽以来,已历30余载.全球生物技术产业从无到有,逐步成为具活力的现代新型产业.近几年,生物技术产业无论在技术创新、企业融资与并购、企业营收等方面均表现突出,在众多的生物产业中,尤以生物制药业发展快.
作者:张仕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发现,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不仅取决于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更重要的因素是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特别是不稳定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和(或)血栓栓塞[1-2].
作者:张挽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编者按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The Human Genome Organisation,HUGO)是从事人类遗传学研究科学家的国际性组织.创立于1989年,其宗旨是促进该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伦理委员会是HUGO 四个委员会之一,该委员会关注进行人类基因组研究和应用人类基因组知识时提出的社会,法律和伦理问题,其使命是促进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理解.该委员会定期发表声明,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指导准则.
作者: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伦理委员会;王春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高血压和冠心病多以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表现,常伴随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雷米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 AT 1 型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均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活性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联合应用这2 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能要比单一用药效果更好.
作者:刘新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凌沛学,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院长,山东省药学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兼任山东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化工大学兼职教授;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分会副理事长.他以锲而不舍的毅力和敢为人先的魄力,为我国生化药物尤其是玻璃酸的研究与产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学者与企业家的双重精彩.
作者:张天民;于静;边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与苏格兰生命科学产业的管理、研究和生产部门有过很多接触,从而对苏格兰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有所了解.苏格兰拥有欧洲具规模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群,至2006年拥有590多家研发机构,生命科学产业营业总额超过25亿英镑,创造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0亿多英镑.该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7%~8%,高出全国平均经济水平(1.7%)达4倍之多.
作者:卢刚;凌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生物统计学越来越受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医学科研中已经普遍应用统计学方法.与此同时,众多的统计学书籍也不断涌现,其中不乏一些构思缜密、结构严谨的佳作.《生物医学研究的统计方法》(2007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由方积乾教授主编,胡良平、赵耐青、宇传华等6位教授共同编写的一本对医学科研统计分析有较大指导作用的统计学教材.
作者:柳伟伟;周诗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