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循环研究杂志

中国循环研究杂志

(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9-7163
  • 国内刊号:11-4557/G0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6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 还需要咨询该刊物的详情?->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出版地方:
期刊标签: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刊号:1009-7163
国内刊号:11-4557/G0
邮发代号:
创刊时间:2006
发行周期:

中国循环研究杂志简介

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心血管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成果,交流心血管诊疗的新技术,为心血管病学的医疗、教学、科研、交流园地。

栏目设置

杂志收录/荣誉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循环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循环研究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请勿一稿多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审查。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国循环研究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循环研究杂志发文量
中国循环研究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高血压心室重构与心肌细胞凋亡

    心血管重构在高血压患者和动物模型中普遍存在,是高血压维持、恶化的结构基础,同时又是某些高血压相关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机制复杂多样.心血管重构以及心肌细胞凋亡与高血压的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就高血压心室重构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林乐迎;张红旗;王庆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Tei指数评价老年人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Tei指数对评价老年人心功能的临床价值以及年龄对Tei指数的影响.方法:年龄≥75岁的老年人39例,根据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分为冠心病组(A组)及非冠心病组(B组),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脱机计算Tei指数,并与年龄<75岁正常者(C组)比较.结果:①A组Tei指数较B组和C组都有显著性延长(P<0.01),B组和C组之间Tei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②A组LVEF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B组和C组LVEF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各组Tei指数与LVEF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ei指数能简便地综合评价老年人心脏的整体收缩舒张功能,不受年龄的影响.

    作者:陆文良;朱毅;舒先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胰岛素抵抗与内皮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就是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实际应有水平,即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减低.IR是2型糖尿病、肥胖、血脂障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一系列代谢性和心血管疾病同时并存和共同联系的基础,同时这些疾病也有内皮功能障碍这一特性.

    作者:朱乃训;冯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DNA甲基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现状

    DNA甲基化是哺乳动物基因组的显著特征,在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胞嘧啶的5'位置上.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对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哺乳动物DNA甲基化的修饰对胚胎发育、X染色体失活和基因印记等起重要调节作用.DNA甲基化异常可导致一些疾病如肿瘤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作者:陈晓春;葛均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冠心病(CAD)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患病率,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关系.方法:82例可疑CA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造影结果分为CAD组(51例),冠脉造影阴性即对照组(31例),两组均行多导睡眠仪(PSG)监测,依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将51例CAD患者分为两组,CAD合并有OSAS组(36例),单纯CAD组(15例).结果:CAD组中OSAS的患病率为70%,对照组中OSAS患病率为19%.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CA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8.91±14.23比7.05±9.32),有统计学差异(P=0.000).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SPO2)CAD合并OSAS组低于单纯CAD组(95.72±1.61比97.07±1.49),有统计学差异(P=0.008),平均低血氧饱和度(MINISPO2)CAD合并OSAS组低于单纯CAD组(81.42±9.39比88.47±4.42),有统计学差异(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出,OSAS(OR5.66;95%CI1.74-18.38;P=0.004)高血压(OR3.79;95%CI1.20-11.98;P=0.023)以及LP(a)(OR1.01;95%CI1.00-1.02;P=0.014)与CAD独立相关.结论:在冠脉造影证实的CAD患者中OSAS的患病率较高,多因素回归发现OSAS与CAD独立相关.

    作者:徐卓文;杨志健;陆甘;张玉林;朱铁兵;王连生;陈波;曹克将;马文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缺氧诱导离体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凋亡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SD乳鼠心肌细胞的缺氧模型,探讨心肌细胞缺氧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分子变化及其时序分布特点.方法:SD乳鼠的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缺氧12 h组(I12)、缺氧24 h组(I24)、缺氧48 h组(I48)和缺氧72 h组(I72).应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透射电镜手段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在本实验的心肌细胞缺氧模型中,TUNEL法检测发现,对照组各时间点培养的心肌细胞未见或偶见TUNEL阳性细胞;心肌细胞缺氧12h即有少量的TUNEL阳性细胞,随着缺氧、缺血时间的延长,TUNEL阳性凋亡细胞数目和密度逐渐增高,当培养心肌细胞在本实验模型中缺氧72h可见大量的TUNEL阳性凋亡细胞.透射电镜检查发现,正常对照组、缺氧12h组心肌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凋亡的心肌细胞在本实验模型中缺氧24h即出现,但不典型,缺氧48 h心肌细胞出现了典型的早期凋亡特征,并以缺氧72 h多见.结论:本实验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凋亡程度和心肌细胞缺氧时间有关,并可导致和在体心肌缺血相似的心肌损伤.细胞凋亡在心肌缺氧心肌细胞死亡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煜;焦青萍;张维;陈阳;邱朝晖;徐红;石文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住院慢性心衰患者贫血患病率及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了解住院慢性心衰患者贫血患病率与NYHA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估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对于慢性心衰住院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和解放军第123中心医院1993年1月1日~2005年9月30日期间出院的慢性心衰患者临床资料,共1 415例,其中男性742例,女性673例,平均年龄为64±13岁.排除继发性贫血患者.结果1 415例患者中心功能Ⅰ级28例(2%),Ⅱ级507例(35.8%),Ⅲ级574例(40.6%),Ⅳ级306例(21.6%),严重心衰(心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平均年龄(65±13岁)较比轻度心衰(心功能Ⅰ级和Ⅱ级)患者平均年龄(62±13岁)大(P<0.001).心衰的基础病因:缺血性心脏病730例(51.6%),心脏瓣膜病321例(22.7%),高血压心脏病186例(13.1%),扩张型心肌病112例(7.9%),其它病因66例(4.7%).血红蛋白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心功能Ⅰ级为(13.6±1.4)g/dl、Ⅱ级为(13.2±1.8)g/dl、Ⅲ级为(13.1±2.0)g/dl、Ⅳ级为(12.2±2.3)g/dl(Ⅳ级比Ⅰ、Ⅱ、Ⅲ级有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压积在心功能Ⅳ级亦有明显下降(P<0.05).贫血患病率为29.2%,贫血患病率与患者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正相关(心功能Ⅰ级17.9%,Ⅱ级24.7%,Ⅲ级26.3%,Ⅳ级43.1%).严重心衰(Ⅲ级和Ⅳ级)的贫血患病率(32.2%)与轻度心衰(Ⅰ级和Ⅱ级)贫血患病率(24.3%)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心功能分级增高,血清肌酐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分别为(84±25)μmol/L、(85±37)μmol/L、(95±46)μmol/L、(103±51)μmol/L(Ⅰ比Ⅳ级和Ⅱ比Ⅲ、Ⅳ级,P<0.05).比较严重心衰(Ⅲ/Ⅳ级)和轻度心衰(Ⅰ/Ⅱ级)的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肌酐及贫血患病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对于不同血红蛋白水平住院病死率分析,呈U形曲线关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血红蛋白小于16.0g/dl的心衰患者,调整了年龄、性别、基础病因、糖尿病、住院日等因素的影响后,血红蛋白浓度对于住院死亡率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危险预测因子(每增加1 g/dl优势比为0.816,95%的可信区间为0.721~0.923).结论:住院慢性心衰患者中贫血相对普遍,贫血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红蛋白浓度显著影响慢性心衰患者的住院病死率,血红蛋白(小于16.0 g/dl)是慢性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率独立的危险预测因子.

    作者:叶长青;郑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内科住院病人肾动脉开口部狭窄检出率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中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ial stenosis,RAS)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肾动脉影象学检查的重要性.方法:以心内科同期住院患者存在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和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共247例为入选对象,其中男性151例,女性96例,年龄57~89岁,平均(69.3±7.03)岁.对其中197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后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renal artery angiography,RAG),另50例患者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分析RAS患者与无RA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检出肾动脉开口部狭窄程度≥50%的患者40例,87.5%患者缺乏特异临床表现,RAS局部血管杂音发生率低.其中42.5%患有顽固性高血压,35.0%伴有冠心病,57.5%的患者住院B超检查有颈动脉狭窄,RAS的发病随年龄增加.结论:同无RAS的患者相比,RAS患者在高血压、冠心病,高龄,特别是颈动脉狭窄人群中的比例高.应对这些人群行肾动脉造影和(或)MRA,提高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以免肾功能的恶化.

    作者:邓中龙;罗海明;姚望;丁永生;倪肖卫;袁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清脂蛋白谱研究平台的构建和应用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治血脂异常成为医药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1].我国血脂研究正不断发展,但内容大多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血脂实验室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40余年来致力于推行血脂异常的防治、城乡居民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2,3],以及系列课题研究等工作.基于科学发展观和建设我国创新型国家的思想,近来我们构建了血清脂蛋白谱(SLPG)研究平台,进行技术开发和初步应用于开展学术研究.本文对这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陈灏珠;陈允钦;陈斌;潘柏申;金雪娟;周俊;吴卫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同步辐射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同步辐射光源的特性,比较DEI和单色光两种方法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不同成像机理及效果,评价同步辐射方法在冠状动脉成像上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在BSRF的4W1A束线上,利用DEI装置及单色光成像装置,分别对大鼠心脏进行成像,在DEI成像时,采用离体心脏样品;在单色光成像时,采用活体大鼠,并静注60%碘造影剂1 ml,迅速采集图像,以图像衬度和空间分辨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显示大鼠的冠状动脉,通过显微放大法获得的图像分辨率达到微米量级.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的显示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色光技术和DEI技术均能显示冠脉结构,但受成像条件和方法的限制,在BSRF进行的冠状动脉成像实验仍是初步的,因而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

    作者:彭屹峰;陈绍亮;汤光宇;陈云燕;陈岳声;程爱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春风沉醉de早上** 的反馈: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姓名保密** 的反馈: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nblove** 的反馈:

9月中旬在投中国循环研究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迷途风雨** 的反馈:

中国循环研究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一江春水** 的反馈: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中国循环研究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谢飞明** 的反馈:

尊敬的中国循环研究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steven0281** 的反馈: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小荷** 的反馈: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国循环研究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康新隆** 的反馈: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