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澜客,来源:云平文化编辑部,时间:2025-09-26 10:34:55
你是不是一心想升副高,却只知道一门心思埋头写论文?快醒醒吧,如今科普作品早就成了晋升副高的“硬通货”。可真正动起手来,才发现处处是难题:选题就像相亲,得精挑细选、看对眼才行;投稿如同摇号,全凭运气,结果难测;材料审核好似政审,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过别慌,今天这篇可不是官方冷冰冰的通知,也不是领导一本正经的讲话,而是一个刚在科普投稿和材料准备上踩完一堆坑、此刻还喘着粗气的“过来人”,给你递的一份“湿纸巾”——赶紧擦擦汗,然后接着往前冲。
各省对于科普作品的要求在表述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要点就一句话:科普作品要面向公众,发表在正规载体上,有明确的作者,并且能在网上查到链接。用更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要让老百姓能看懂,在网上能轻松搜到,而且落款得是你的名字”。
你是不是觉得在科室公众号、个人小红书上发布科普内容,或者抖音视频有10w+的播放量就很厉害?很遗憾,多数省份并不认可这些。人家认可的是发表在卫健委官网、健康中国、省级党报、科技期刊等这些“带编号的亲儿子”平台上的科普作品。
夏天到了,“热射病”成了热门话题;冬天来临,“煤气中毒”需要警惕;开学季,“脊柱侧弯”备受关注。热点就像地铁,只要你能挤上去,就能省一半的力气。但一定要记住,医护科普可不是微博热搜,医学表述首先要经过循证医学的验证,确保科学准确,然后才能考虑如何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
在确定选题之前,先问问自己:如果把这个科普内容发到家族群里,我妈会不会转发?如果她连标题都懒得点开,那就直接pass掉这个选题。一个好的选题,应该能让60岁的大妈看得懂,同时30岁的同事也愿意转发。
副高评委可不是来查文献的,他们更关注的是科普作品的“传播效果”。如果你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OR值直接放在正文里,阅读量肯定高不了;但如果你换成“老张吃了三年阿司匹林,结果胃穿孔那天……”这样的故事,流量密码立刻就被你解锁了。不过别忘了,故事讲完之后一定要补上一句“具体情况请就医”,这可是保命的提醒。
打开本省卫健委的文件,把“指定媒体”复制到Excel表格里,然后按照影响力进行标色:深红色代表中华预防学会、省级党报等高影响力媒体;浅红色代表三甲医院公众号等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灰色代表科室内刊等影响力较小的媒体。只向深红色和浅红色这两档媒体投稿,别浪费时间在灰色媒体上。
如果你没有编辑的微信,那就在邮件标题上直接写:【副高科普投稿+单位+选题】。在邮件正文里,用150字左右介绍清楚你是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亮点,以及配了什么图。附件要带上word文档和高清插图(横版1920×1080,别发5M的自拍照)。邮件的第一句别写“尊敬的编辑”,这样太像群发邮件了,直接写“老师好,我是××医院××科××”,这样通过率能提高15%。
很多官网的科普栏目都设有“通讯员通道”,你可以先注册单位账号,把作者名、单位、科室等信息一次性填好。以后每投稿一篇科普作品,都能选择“历史作者”,这样就省得每次投稿都要来回盖章了。
封面要选择带标题、带logo的那张;全文要导出为PDF格式,防止网页出现404错误;访问量截图要截取电脑端右下角的数据或者后台数据,然后用红色框和箭头圈出来,因为评委懒得去自己找这些信息。
医院宣传统战部负责开具“媒体证明”,科教科负责开具“第一作者证明”,人事科负责开具“无学术不端证明”。你可以提前打印好三份证明,日期空着,让对方当场填写,这样可以省得来回跑。这里有个血泪提醒:周五下午别去盖章,人家要接孩子呢。
在准备佐证材料时,只放关键页:目录、有你名字的那一栏以及访问量,尽量把这些内容打印在一页A4纸上。千万别把整本杂志扫描成50M的PDF文件,评委的手机可能打不开,这样会直接导致你的材料降档。
节点 | 任务 | 活人提示 |
---|---|---|
6月前 | 定选题、写完稿 | 避开中高考、两会期间投稿,因为这段时间编辑比较忙,没空处理你的稿件。 |
7 - 8月 | 投出去、拿到录用 | 暑假期间流量比较高,科普版面比较缺稿,这时候投稿更容易被录用。 |
9月 | 开证明、截图、盖章 | 开学季时,宣传统战部的工作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候去办理相关证明会更顺利。 |
10月 | 上传系统、备份光盘 | 系统网卡在最后一天可能会出现崩溃的情况,所以别抱着侥幸心理等到最后一天才上传,以免耽误事。 |
我专门问了三位去年参与打分的主任,他们给出了以下原话:
① “标题里如果出现‘浅谈’‘之我见’这样的字眼,直接降档。”
② “配图是百度截图,而且水印还在,直接pass掉。”
③ “文末没有写‘审稿专家’,可信度会减一半。”
科普在评委眼里,其实就是一项“良心活”——你有没有用心去做,三秒钟就能看出来。别嫌准备科普作品麻烦,当你看到那些老头老太太因为你写的那篇“低血糖急救”科普文章,少挨了一针葡萄糖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不仅仅是你晋升副高的跳板,更是作为医生的一份隐藏福利。总之,本文围绕医护升副高时科普作品的选题、投稿、材料准备等方面,给出了详细且实用的避坑与通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