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的国内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内的专业性期刊(CN 10-1042/R,ISSN 2095-3097),双月刊,每双月20日出刊。本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主办,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任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田光主任担任本刊主编,采用同行评议评审论文,面向全国各级医务工作者。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等收录。
办刊宗旨:遵循国家和军队出版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适时追踪医学热点,着重介绍转化医学领域的新进展。突出反映基础医学、药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军事医学领域的应用,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以提高军地伤病员的医疗救治、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水平为目的。
稿件录用范围主要为:着眼当前基础医学和临床技术的发展,研究新条件下转化医学建设的理论,国内外转化医学发展动态、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具体包括:基础-临床-预防转化整合;临床-康复-预防转化整合;药学-临床-预防转化整合;军事医学的应用;中医-西医相互转化整合等。
1《转化医学杂志》来稿须知文稿要求简洁精练,重点突出,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论点鲜明、数据可靠、结论明确、文字精练、通顺、表达准确。论著类一般不超过4 500字,文献综述不超过5 000字,短篇报道以2 500字为宜,病例报告1 200字左右。文中外文字母应区分大、小写,正体、斜体。准确应用希腊文,罗马字母等国际符号。用于上角标或下角标的字母、数码或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确,必要时请用铅笔旁注。
1.1《转化医学杂志》题名 文章的题名应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的特定内容。中心词语均须符合编制题录和索引,以及选定关键词等所应遵循的原则。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题名中的外国人名用原文。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设副题名,如必要时可用冒号将副题名与主题分开。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且实词首字母大写。
1.2《转化医学杂志》作者与单位 作者署名应按贡献大小顺序排列,申明无任何形式的利益冲突。排序应由全体作者同意后在投稿前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作者单姓名者,姓与名之间空1个字距,多位作者之间应用“,”隔开。在论文首页的左下用[作者单位]标志著录:邮政编码、城市名,单位名称。不同单位应分别加以标注。英文摘要中的作者署名、单位著录应与中文一致,并应在邮政编码后加注国别。作者的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姓在前,复姓连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名不缩写,姓与名之间空1个字距。对于复姓或双名的汉语拼音音节界限易混淆者,应加隔音号“′”。
1.3《转化医学杂志》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一般不分段落。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等须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公知公认者除外)。对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括号中注明原文。选用结构式(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摘要,篇幅一般260~400字。综述类文章的可用指示性或报道性摘要。并同时提供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的英文摘要。 每篇论文选取2~5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须相互对应,名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
1.4正文 正文主体的格式、结构应根据文章的内容、栏目,参照GB/T 7713.1-2006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排列,一般分为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标题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4级。如:1、1.1、1.1.1、1.1.1.1,2、2.1、2.1.1、2.1.1.1。 层次标题要醒目。文内接排的序号可用圆括号数码“(1)”或卷码“①”。
1.5名词术语 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药品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的法定名称,常用商品名只可置于其后的括号内。按照国家标准 GB33582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统计符号。
1.6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一条,例如:mg/kg/d应改为mg/(kg·d)。各种量和单位除在无数值的叙述性文字均应使用国际符号。
1.7数字 按照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处理数字。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不表示科学计量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一位数可以使用汉字。
1.8缩略语 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且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缩略语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
1.9图、表 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内容不应相互重复或与正文重复。照片应反差鲜明、清晰,病理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必要时标出长度标尺。用箭头在图背面标出上、下方位。图、表中量、单位和符号、缩略词文字等必须与正文一致。表格采用三线表, 表的主、谓语位置合理,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表中不设“备注”栏;如有需要说明的事项(例如P值等),以简练文字排印在表的下方,表内用星号“*”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表内数据位次对齐、精确度一致。不用“同上”、“同左”、“″”等替代词或符号,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无数据项用“…”填充,结果为零用“0”。
1.10参考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是反映论文科学性及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并可向读者进一步提供有关信息。文章均应附参考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于正式出版物上的原始文献,并应以近5年文献为主,文献按顺序编码制著录,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中文期刊使用全称,外文刊名按照《Index Medicus》格式缩写,不用缩写点。文献作者未超过3人者,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加“等”或“et al”;姓名著录一律姓在前、名在后;作者名间用逗号,不用“and”、“和”等连接词。著录格按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志,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左顶格排列于文末。格式:
(1)期刊:著者.题名[文献类别标志].刊名,年,卷(期):起止页.
[1] 胡运韬,马志中,张晓丽,等. 视网膜静脉微穿刺治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实验研究[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1,14(2):84−88.
(2)专著:著者.书名[文献类别标志].版次(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或著者.题(篇)名//专著的编者.书名[文献类别标志].卷次.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1] 房广才.临床高压氧医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5:63.
[2] 朱智明,瞿文生. 肥胖症[A]//朱智明,宾建平,高方,等.肥胖与心血管系统疾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14.
(3)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 [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1] 莫少强.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OL].情报学报1999, 18(4):1-6[2001-07-081.
1.11基金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及军队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篇首页左下角,注明基金名称及编号,以[基金项目]为标志排在[作者单位]下面。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其形成机制主要为血流动力学改变、气体交换障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是在A型血友病中发现的血浆蛋白,为巨核细胞和内皮细胞中合成的一种具有粘附功能的大分子糖蛋白;随着对vWF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出凝血疾病及凝血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作者就vWF与PE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贤;袁开芬;赵国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建立具有胰岛素抵抗、近似人2型糖尿病特征的SD大鼠模型.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即普通饲料组)6只、B组(高脂饲料组)6只、C组[普通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组]12只、D组(高脂饲料+小剂量STZ组)12只共4组.C组、D组大鼠分别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使用小剂量STZ(30 mg/kg)腹腔注射5 d.随机血糖>16.7 mmol/L且持续2周为建模成功.结果 C组、D组能建立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成模率分别为66.7%(8/12)、91.7%(11/12).结论高脂饲料+小剂量STZ发病过程接近自然,成模率更高,模型稳定,是值得推广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作者:吴瑛;张勇;姚合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体外培养过程中个细胞增殖情况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海军总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6月住院的肿瘤患者,共50例,根据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CIK细胞诱导培养,在第1、5、7、9、11、13、15天进行细胞活力检测并计数,第5、7、10、13、15天进行各细胞亚群的表达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CIK增殖情况单个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第15天的增殖倍数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280倍比180倍);细胞亚群分析中CD3+T细胞、CD8+T细胞、CD3+CD8+T细胞、CD3+ CD56+T细胞比例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CD4+T细胞、CD3+ CD4+T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阳性组更显著;其中CD8+T细胞和CD3+ CD4+T细胞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CIK细胞较阴性患者扩增能力更强,效应细胞表型表达更有利于杀伤作用的发挥.
作者:马学斌;马聪;邱伟;赵健灵;袁红霞;杨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南亚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4国老视就诊者配镜的分析,总结其老视配镜的规律,为今后进行南亚国家医疗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就诊者中配镜人员(818名)年龄分为2组,依托866医院船诊治平台、前出至当地医疗机构的眼科门诊对各个年龄段老视配镜情况及老视存在意识和态度进行分析,并随即询问。结果年龄32~44岁佩戴老视镜+1.0~+2.5 DS,45~54岁佩戴老视镜+2.0~+3.5 DS;818名中仅有52.1%的人认为老视是存在的,有31.2%的人认为老视即年老。结论南亚4国老视年龄出现较早,对低度数老视镜需求较大;中年人出现老视是人生自然生理过程,应当增强意识,及时佩戴老视镜。
作者:崔蓓;刘百臣;卢成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全面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颅脑MRI表现,进一步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立体定向活检或开颅手术病理证实的15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颅脑MRI表现,男性77例、女性73例,男∶女=1.05∶1,平均年龄53.2(28~87)岁,并复习相关临床及文献资料。结果15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单发病灶56例(37.3%),多发病灶94例(62.7%);幕上皮质下及深部脑白质为好发部位,小脑、脑膜、室管膜也可受累。平扫大部分病灶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148例病灶可见强化。增强病灶位于脑实质的93例、可见脑室播散病灶的42例、可见硬脑膜强化的5例、累及柔脑膜的7例、累及神经的1例。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大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发于中老年人,多发病灶多见,MRI表现各有特点,增强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及规律性。全面了解并掌握MRI表现特点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终确诊仍需依赖于病理诊断。
作者:郑奎宏;马林;黄敏华;王亚明;夏德雨;王占宇;吴慧;戚晓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月住院的T2DM患者173例;其中,无大血管病变T2DM 36例[A组,年龄(55.7±5.9)岁],并发1种大血管病变59例[B组,年龄(56.7±9.7)岁],并发2种大血管病变58例[C组,年龄(58.3±7.4)岁],并发3种及3种以上大血管病变20例[D组,年龄(59.8±8.9)岁]及正常对照组41例健康人[N组,年龄(54.2±7.4)岁],采用气相色谱外标定法,进行血清FFA含量和成分的测定。结果 T2DM患者总脂肪酸( total fatty acid,TFA)、饱和脂肪酸( saturated fatty acid,SFA)、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均显著升高( P<0.05)。SFA中软脂酸(C16∶0)、硬脂酸(C18∶0)、二十四烷酸(C24∶0)在T2DM患者中明显升高(C16∶0、C18∶0 P<0.01,C24∶0 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中油酸( C18∶1)显著升高( P<0.05)。 PUFA中亚油酸( C18∶2)显著升高( P<0.01),二十二碳六烯酸下降明显( P<0.01)。大血管病变组组间脂肪酸成分比较,TFA、MUFA、SFA及C16∶0、C18∶0、C18∶1在A组、B组、C组、D组中随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显著升高。两两比较:C组和D组的C16∶0、C18∶0、C18∶1及SFA、MUFA、TFA均较A组显著升高( P<0.05);C组的C18∶0、D组C18∶1和MUFA较B组高( P<0.05)。结论 T2DM患者体内脂肪酸成分的改变是脂代谢紊乱早期指标之一,并参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作者:李哲;王瑞英;张志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儿科住院的RMPP 9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支原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小剂量甲泼尼龙2 mg/( kg·d)及大剂量甲泼尼龙10 mg/( kg·d),比较3组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胸部影像学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2个治疗组患儿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大剂量治疗组较小剂量治疗组缩短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周时复查胸部影像学,小剂量治疗组16例(53.3﹪)炎症大部分吸收,大剂量治疗组20例(66.7﹪)炎症大部分吸收,对照组5例(16.7﹪)炎症大部分吸收,2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RMPP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短期大剂量或小剂量甲泼尼龙均可缩短大部分患儿的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胸部影像学炎症吸收率,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而应用甲泼尼龙大剂量与小剂量相比,两者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在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胸部影像学炎症吸收率方面,前者较后者具有显著优势。
作者:冯孝强;高春燕;胡晓红;刘世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报道发生在右肘部的头静脉不全断裂行修复治疗的病例,解释采取静脉吻合的理由.患者高处坠物划伤右肘部出血2h来诊,检查发现头静脉不全断裂,损伤部位位于头静脉发出肘正中静脉分支的上方3mm处,而前臂正中静脉在肘正中静脉外下方汇入;为避免结扎对上述3根静脉的血液回流均造成影响,采取了静脉吻合;血管吻合成功,术后未发生前臂肿胀.肘部的头静脉损伤,如损伤部位附近有其他分支血管汇入,采取血管吻合修复为佳.
作者:侯黎升;白雪东;何勍;王静;文天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于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的90名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30例/组,A组给予利多卡因氧气加压口鼻面罩雾化,鼻腔喷药、气管内滴药进行表面麻醉;其余2组在A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B组)和右旋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C组),于检查前(T0)、气管镜进入声门前(T1)、进入声门后瞬间(T2)3个时间点观察受检者的呼吸频率、血压(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咳嗽、喘憋等不良反应,询问患者的遗忘情况及对下次检查是否可接受,并以Ram-say镇静分级评价B、C组患者的镇静程度.结果 T0点3组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具有可比性;T1点A组与B、C组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点A组与B、C组患者比较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仅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咳嗽、憋气等不良反应出现频率高(20/30),其余2组分别为B组(5/30)、C组(3/30);A组患者对操作的不良记忆多,仅33.3%的患者表示勉强可接受再次气管镜检查,明显低于B组(90%)、C组(94%);运用Ramsay镇静分级评价B、C组患者的镇静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的基础上联合静脉麻醉可以使支气管镜检查获得满意麻醉效果,舒适性、安全性更高.
作者:刘颖;谢美云;于素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标准化、高质量的生物样本库是实现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的重要源头与关键环节之一,制定标准化的样本库流程是将来如何正确使用与共享这个资源的根本保证.作者从样本的审查、采集、处理、保存、质量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生物样本库的标准化建设.
作者:杜莉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转化医学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转化医学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急急,转化医学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昨天联系了转化医学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请问转化医学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