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作为生物治疗手段的一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传统疗法相比,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不仅可以直接杀灭肿瘤,而且能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来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作者就肿瘤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姬广辉;杨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炎症反应失控是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Toll 样受体4介导生成的炎症介质是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中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作者就 Toll 样受体4的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付玉梅;陈旭昕;韩志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药物治疗一直是内耳病的首选方法,由于内耳与全身血液循环之间存在血-迷路屏障,药物进入内耳的剂量极为有限。内耳局部给药可以减小用药剂量与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在内耳的作用效力也会提高。关于内耳局部给药的临床应用有鼓膜穿刺/经咽鼓管给药、经圆窗膜缓释/控释给药、内耳开窗给药,实验研究包括缓释药物制剂和控释给药装置的研究。作者对内耳局部给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为更加微创、有效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刘娅;孙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了解肝包虫病治疗的现状和新进展。收集当前有关肝包虫病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肝囊型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案,并有较好的效果。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切除术及微创治疗在治疗肝包虫病方面有了新进展。近年来药物治疗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应当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临床状况来选择治疗手段和制订治疗方案,以达到减小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率的目的。
作者:高强;张生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药源性肝损害是临床常见问题,在我国发生率为0.46%~1.08%,其中由中药引起的占30%左右。作者检索了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梳理了中药相关性肝损害的基本情况,以期为中药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易引发肝损害的单味中药主要有黄药子、雷公藤、铅丹等,复方中药主要有青黛丸、克银丸、消核片等,以及中药汤剂小柴胡汤等;造成肝损害的中药有毒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类、萜类、内酯类及毒性植物蛋白类等;肝损害的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肝区不适、肝大、黄疸、转氨酶升高,损害程度与剂量及疗程密切相关。中药引起的肝损害多为可逆性,但严重者亦可致死。因此,中医临床医生应与时俱进,及时了解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慎用、少用肝毒性中药,必要时定期监测患者肝功能的变化,以提高中药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李秀玉;李超群;张志敏;王晓静;腰向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ydrosis,CIPA)是一种遗传性的罕见疾病,常被误诊。作者从 CIPA 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防护措施方面综述目前有关 CIPA 的研究进展,以期对 CIPA 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启示。
作者:王英杰;刘静静;于乐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梁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张依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经全军医学科委会批准,2015年全军医学编辑学术交流会于2015年5月25—27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全军医学编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和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联合承办。会上,第二军医大学科研部贺祥部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会议主要有4项议程:①进行工作总结和任务部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人民军医出版社余化刚社长作工作报告。②进行专题报告和论文交流。共邀请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总编辑石朝云编审等3位军地专家作专题报告,遴选10篇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③进行优秀论文评选和颁奖。从会议征集的论文中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并在会上向作者颁发了优秀论文荣誉证书。④进行现地参观见学。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和大学校园,代表们进行了实地学习。来自全军各医学出版社、期刊社的11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作者:王敏;陆小新;张林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器(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术后大面积脑水肿。通过 MRI 观察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收治的1例 DBS 术后大面积脑水肿现象。对该例术后45 d 的观察,发生大面积脑水肿可能是患者个体差异或者是批次产品的差异有关。
作者:闫瑞姝;谭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成人肠套叠较少见,多为继发性。作者报道1例成人肠套叠继发肠扭转及梗阻,经超声诊断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贠婷;张云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血管性痴呆是指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导致老年痴呆的第2位原因,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进一步明确与血管性痴呆病因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深入探讨其分子机制和遗传机制,以转化医学为突破口,推进对脑血管病的研究和发展,对该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汝佳;陶定波;乐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个体化治疗和转化医学的发展,生物样本库作为临床与科研转化间的桥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至越来越多的单位投入到了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大潮中。但在众多的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隐患,包括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求量忘了质)、资源利用率不足(求存不求用)。在消化系疾病生物样本库建设过程中建立了严格可行的质量体系,质量控制方案贯穿于样本的收集、整理、入库、应用以及有计划地随机抽检等各个环节,以保证样本的质量;同时,消化系疾病生物样本库也把样本的信息建设作为重要建设内容,除了让样本具备完整的临床信息,还重视随访信息与科研数据信息的更新完善与反馈收集。西京消化病医院初步建立了较高“综合质量”的消化系疾病生物样本库,满足了临床、科学研究的许多需求,发挥了消化系疾病临床与科研转化的桥梁作用。
作者:窦建华;唐光波;李曾;姜孟孟;陈铮;胡思隽;赵青川;吴开春;聂勇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转化医学、干细胞技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发展促使干细胞成为21世纪具发展前景的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在干细胞行业的广泛应用以及转化医学在临床研究的快速发展,干细胞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逐渐被广泛重视。该系统综合管理干细胞资源库的日常工作和临床应用,为转化医学的查询、治疗、反馈及总结提供了有效平台。
作者:杨旭巍;徐志国;刘超;闫铭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转化医学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新理念和科研管理新模式,如何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转化医学发展是医院科研成果转化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作者浅析转化医学概念、内涵以及发展现状,探讨在转化医学模式下的科研管理新思路;并以上海市东方医院为例,阐述近几年医院在探索转化医学背景下科研管理创新模式的实践及成效,展望转化医学的未来发展前景。
作者:钱成琳;徐增光;郑亮;汤红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选择性光刺激 NG2细胞对海马神经元内 Ca 2+活性和电活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纯化培养新生 SD 大鼠 NG2细胞,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在 NG2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光敏感通道(channelrhodopsin-2,ChR2)蛋白 DNA,并与体外培养7 d 的海马神经元共培养48 h,采用蓝光(470 nm、5 s、5 mW/cm2)选择性刺激表达 ChR2蛋白的 NG2细胞,利用 Ca2+成像和电生理的方法记录 NG2细胞周围海马神经元中的 Ca 2+浓度变化和电流改变情况,同时比较加入/未加入γ-氨基丁酸 A 型受体抑制剂情况下神经元的电流变化特点。结果当蓝光刺激表达 ChR2蛋白的 NG2细胞后,首先 NG2细胞内的 Ca 2+信号增强,随后其周围海马神经元内的 Ca2+升高约20%;Ca2+缓慢下降后再次出现一个 Ca2+峰,幅度较第1次小;NG2细胞周围海马神经元的电流频率增加,振幅增大。而当预先在细胞外液中加入50μmol/L γ-氨基丁酸 A 受体抑制剂后,海马神经元的电流频率和振幅较未加抑制剂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选择性光刺激表达 ChR2蛋白的 NG2细胞可使其兴奋,且可能通过释放γ-氨基丁酸来调节神经元活动。
作者:郭大志;刘怿君;潘树义;何成;段树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按志愿原则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24例),2组都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如针刺、静脉输液,治疗组另加用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10 d 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75.0%、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臭氧大自血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有效。
作者:贾杰海;吉佑华;张静;王东建;庞胜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的高压氧综合治疗,强调以基本医学治疗为基础,总结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收治的56例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在行高压氧治疗前及治疗期间,重点对肺部感染、血压控制、心理状态及康复锻炼进行全面综合治疗,同时给予2个疗程以上高压氧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Lovett 肌力分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判断意识、肌力及肺部感染的好转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高压氧治疗。56例中,意识障碍好转86.2%,治疗后格拉斯哥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肢体功能好转88.9%,治疗后 Lovett 肌力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肺部感染治疗总有效率100%,其中气管切开患者顺利拔除气管套管为82.5%;所有患者血压均达到控制目标;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压氧配合基础疗法治疗中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效果满意。高压氧治疗必须建立在对患者全身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感染的控制、血压的稳定、康复的介入以及心理的疏导等都为神经损伤的恢复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作者:范丹峰;孟祥恩;胡慧军;李娜;潘树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不同月龄大鼠神经细胞中表达变化,为探讨纹状体易卒中机制、揭示脑血管病发病机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免疫组化染色法观测1~2个月龄、6~7个月龄及>24个月龄3组共36只 Wistar 大鼠神经细胞 ET-1的表达。结果随大鼠月龄增加,ET-1在纹状体、颞叶皮质、海马区表达增加,>24个月龄组纹状体、颞叶皮质、海马区 ET-1阳性反应强度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月龄组纹状体、颞叶皮质、海马区的 ET-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1在神经系统的表达,可能与老年人易发生脑血管病有关。
作者:张春燕;丛梅;杨文;于晓红;徐洪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依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152个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分析比较2组间的常规超声特征与超声弹性成像特征。结果良性甲状腺结节104个,恶性甲状腺结节48个。与良性甲状腺结节相比,恶性甲状腺结节常规超声特征多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结节内有钙化、纵横比>1,而超声弹性成像分级多位于Ⅲ~Ⅳ级。超声弹性分级Ⅲ~Ⅳ级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57%和79.17%。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亮;俞伟男;柏凤;郝海荣;胡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和粗钙化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4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通过甲状腺高频超声检查,观察甲状腺结节内钙化表现,并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14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共152个结节,53个为甲状腺癌,钙化42个(79.25%),其中微钙化39个(73.58%)、粗钙化3个(5.66%);99个甲状腺良性结节中,钙化15个(15.15%),其中微钙化8个(8.08%)、粗钙化7个(7.07%)。微钙化对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73.58%、特异性为91.92%,粗钙化的敏感性为5.66%、特异性为92.93%。结论微钙化可作为筛查甲状腺癌的特异性指标,而粗钙化对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意义不大。
作者:管进;李进让;张云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