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53/R
  • 国内刊号:11-4453/R
  • 影响因子:0.92
  • 创刊:198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18-95
  • 全年订价:5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期刊标签:外科学
国际刊号:11-4453/R
国内刊号:11-4453/R
邮发代号:18-95
创刊时间:1985
发行周期:双月刊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简介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研究所出版的整形外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整形外科、烧伤外科、显微外科、骨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泌尿外科、皮肤科等学科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刊登对整形外科发展具有导向性、指导性的评论和文件,报道整形外科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和诊疗经验,以及对整形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与整形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栏目有:论著、工作研究、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技术改进、综述、讲座、警钟等。本刊被多家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医学文摘所收录。

栏目设置

述评、烧伤后晚期治疗、颅颌面外科、组织工程学、综述、经验介绍、病例报告、皮瓣研究、烧伤后晚期治疗、美容外科、手外科、显微外科、唇腭裂

杂志收录/荣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投稿要求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5 000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等不超过1 500字。

  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3作者所列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4摘要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考虑到我国读者可参考中文原著资料,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全部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国名及邮政编码。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

  5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以“;”分开。

  6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文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的中文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7图表每幅图表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为便于表格的排版和版式的美观,表格中注释用的角码符号一律采用单个角码的形式,按下列顺序选用:*、#、△、☆、▲、★;在标注中依先纵后横的顺序依次标出。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左右。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8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9数字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2。

  10统计学处理

  10·1统计学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10·2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10·3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10·4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卫生统计学》第5版,报告统计学检验的结论时,对P值小于或等于检验水准(一般为0.05)的情况,一律描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写明P的具体数值或相应的不等式。不再采用将P<0.05描述为“差异有显著意义(或差异有显著性)”、将P<0.01描述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表达方法。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选用P>0.05、P<0.05和P<0.01三种表达方式即可满足需要,无须再细分为P<0.001或P<0.0001。

  10·5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用斜体。

  11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12参考文献仅列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引公开发表的最新研究原著,勿引译文、文摘、转载、内部资料(可在文中用脚注说明),尽量不引教科书。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号排于文末,并在文中引用处作者姓名后或最末一个字的右上角用方括弧标注其编号。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核对原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按GB/T 317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各种参考文献作者的著录,3名以下者全写出,中间加逗号“,”;超过3名的,只注前3名,再加“,等.”。专著或连续出版物(如期刊)中析出文献,其页次应标出起止页。举例如下:

  专著: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1]宋儒耀·唇裂与腭裂的修复·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204-208.

  [2]Eissen HN.Immunology:an introduction to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inciples of the immune response.5th ed.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4:40.

  专著中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专著作者.专著题名.版本(第1版本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页-止页.

  [1]程国良,潘达德.小儿断指再植//朱盛修.现代显微外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16-919.

  [2]Weinstein L,Swartz MN.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a//Sodeman WA Jr,Sodeman WA.Pathologic physi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e.Philadephia:Saunders,1974:457-472.

  期刊:作者.题名.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1]赵宇,乔群,寇星灿,等.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美容的临床与组织学评估.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4):345-348.

  [2]Ghavami A,Nutt MP,Hardy SP.Heat shock protein and high dose aspirin:effect s on random skin flap survival in a rat model.Ann Plast Surg,2002,48(1):60-67.

  1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发文量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NiTi-SMA缝牵张器腭部插植的组织反应和镍含量测定

    近年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NiTi-SMA)以其超弹、形状记忆、可塑等独特性能而引起医学界广泛兴趣,并被应用于腔道重建,骨折复位固定,畸形矫治等[1].根据颅颌面外科需要,我们设计了NiTi-SMA缝牵张器,插入腭骨组织内[2],为探讨其应用安全性,对其局部组织反应和体内镍含量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航空部航空材料研究所形状记忆合金研究室提供的NiTi-SMA丝材,直径为1.0~1.2mm,镍含量为50.8%,钛49.2%.按应用需要弯制成环形或弓形缝牵张器门.,体内插入部分为丝材的一段,与软组织和骨接触表面积估计为19~23mm2,暴露在口腔内部分为56~68mm2.

    作者:柳春明;宋儒耀;宋业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应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复合脱钙骨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裸大鼠颅骨标准缺损.方法 体外扩增培养、成骨诱导人UCB-MSCs,采用Alizarin Red染色和钙离子半定量的方法测定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将第2代细胞接种在脱钙骨支架材料上继续诱导培养,扫描电镜检测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制备裸大鼠双侧颅骨全层标准缺损(直径5 mm),一侧以细胞材料复合物修复作为实验侧(n=8);另一侧以单纯脱钙骨材料修复作为对照侧(n=8).术后6、12周取材,分别通过大体形态观察、显微CT(Micro-CT)、组织学方法检测颅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UCB-MSCs体外能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且在脱钙骨支架材料上生长良好.Micro-CT检测显示术后6周实验侧有部分新生骨组织形成,12周时骨缺损修复率达(78.19±6.45)%,脱钙骨材料降解完全;对照侧6周时无明显新骨生成,12周时材料完全降解,骨缺损未修复.组织学检测显示12周时实验侧有较多成熟骨生成,为骨性愈合;对照侧骨缺损为纤维愈合.结论 成骨诱导的人UCB.MSCs复合脱钙骨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修复裸大鼠颅骨全层标准缺损,有望成为新的组织工程骨种子细胞来源.

    作者:刘广鹏;李宇琳;孙剑;崔磊;张文杰;曹谊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胸腹型联体婴分离手术胸廓及心包腔缺损的修复

    目的探讨对胸腹型联体婴分离手术造成胸廓及心包膜缺损、心脏外露的整复手术方法.方法①分为腹腔组、胸心组、整形外科组进行分离手术.②分体后,A婴胸部及心包膜缺损采用非生物修复材料重建胸廓,再造心包腔,保护心脏;术中重点保护B婴,胸腹部保留组织较多,利用直接拉拢缝合,一期修复.③设计多个舌形大皮瓣修复胸-腹壁巨大缺损创面,创口期愈合.结果联体分离后的两婴均已成活,其中A婴前胸廓和腹壁严重缺损、心脏外露,经长期住院治疗,术后3年治愈出院.结论应用现代整形外科技术,对联体婴分离后的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一项高难度手术,同时也是一项较为可靠、有效的保存生命的手术方法.

    作者:庄福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罕见的巨大神经纤维瘤一例

    病例男,42岁.出生后,头面、躯干、四肢逐渐出现突出皮肤表面的大小不等的结节,尤以右下肢及臀部肿瘤增长为快,近6年来,肿瘤增长加速,瘤体巨大,以致完全不能离床活动,生活不能自理,2000年5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全身皮肤可见密集、深褐色、大小不等的结节,突出皮肤表面,无蒂.右臀部及右下肢肿瘤巨大,无触痛,质地硬韧.皮肤表面可见粗大的静脉.大腿根部周径80cm,膝部83cm,踝部82cm,大腿大周径85cm,小腿大周径133cm.胸背部可见数个牛奶咖啡色素斑.X线片:骨盆倾斜,右股骨、胫腓骨弯曲变形,右股骨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右股动脉流速增快.甲状腺系列检查正常.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项均正常.诊断:神经纤维瘤病(图1).

    作者:翟舒娅;侯彦伟;王力军;王国胜;李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眶隔前脂肪联合眶上缘上外侧轮匝肌深面脂肪部分切除矫正上睑臃肿

    目的 探讨眶隔前脂肪联合眶上缘上外侧轮匝肌深面脂肪(retro-orbicularis oculusfat,ROOF)部分切除,矫正上睑臃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眶隔前脂肪位于上睑眼轮匝肌深面,ROOF位于眶上缘上外侧轮匝肌深面,与眶隔前脂肪相延续.对术前评估为眶隔前脂肪和ROOF肥厚的病例,实施眶隔前脂肪联合ROOF部分切除术,并随访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对38例患者实施该术式,术后随访3~ 28个月,平均8.6个月,所有患者上睑臃肿改善;1例术后出现血肿,10d自行完全吸收;1例患者眉外侧上方区域局部麻木,2个月后完全恢复.37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眶隔前脂肪联合ROOF部分切除可有效改善上睑臃肿,并发症轻微,满意度高,可作为上睑整形手术的重要补充.

    作者:金云波;林晓曦;陈辉;胡晓洁;马刚;常雷;仇雅璟;杨希;王天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富含血小板血浆对牵引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成骨细胞以及牵引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成骨细胞的培养及牵引成骨动物模型的制备,采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组织化学、四环素标记等方法观察骨组织新骨生成情况.结果 PRP可以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牵引成骨过程新骨的生成.结论 PRP可以加快牵引成骨过程的新骨生成,临床应用可能缩短牵引成骨的治疗过程.

    作者:骆泉丰;王兴;王晓霞;伊彪;李自力;梁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人脐血来源内皮祖细胞促进裸鼠皮瓣存活的实验研究

    目的 将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引入皮瓣缺血组织中,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在皮瓣缺血组织中促血管发生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CD133+内皮祖细胞,将体外扩增的EPC局部注射于裸鼠超长皮瓣模型中,观察EPC转归及参与皮瓣血管重建的情况;通过观察皮瓣坏死面积及微血管增生情况,评价EPC在皮瓣缺血组织中再血管化能力.结果 EPC组皮瓣坏死面积明显小于空白组(P<0.05)、真皮下层组织灌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荧光示踪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EPC参与皮瓣血管重建.结论 EPC参与血管重建,具有促进血管新生,加速缺血组织血管化的作用.

    作者:谢松涛;陈璧;陶克;韩军涛;王洪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松解及眼轮匝肌下脂肪垫转移充填矫正重睑术后睑粘连畸形

    目的矫正重睑成形术后的上睑粘连、重睑较宽、眼睑上抬受限等畸形.方法另设计重睑线,彻底松解眼睑内的组织粘连,释放眶隔内脂肪及转移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充填.结果两年来为32例重睑成形术后畸形者用此法治疗得到满意效果.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

    作者:王佳琦;王黔;赵作钧;梁伟中;张志宏;杨宇;王太玲;郭欣;胡守舵;李强;于丽;于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我院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十年回顾

    目的总结1991~2000年我院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334例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对334例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的治疗经验的回顾与总结,提出正确的抽吸、注射技术及原则.结果本组334例中,1例(0.29%)出现并发症,31例(9.38%)脂肪存活率较低.结论采用正确的抽吸及注射技术,遵循正确的规程,才能取得良好疗效.浇

    作者:王阳;戚可名;马越波;刘珍君;赵玉明;王友彬;霍孟华;石蕾;童成国;丁玉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颈侧扩张皮瓣联合乳突区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颈侧扩张皮瓣联合乳突区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一期手术:将1枚200~600 ml的扩张器埋置于颈侧皮下、颈阔肌浅层,经2~3个月注水扩张形成扩张皮瓣.二期手术:以颈前部为蒂形成颈侧扩张皮瓣与耳后乳突区皮瓣的联合皮瓣,旋转修复侧面部创面.结果 2009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临床应用12例,扩张皮瓣面积为6 cm×12 cm~7 cm×15 cm,蒂部宽度6~7 cm.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平均10个月,2例皮瓣尖端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积极换药1周,终对皮瓣成活无影响,其余皮瓣均一期愈合,修复区外观和功能得到矫正,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以颈前部为蒂的颈侧扩张皮瓣联合乳突区皮瓣,具有充足的皮肤软组织量和良好的血供,可以较好地修复侧面部皮肤缺损,且对供区影响小.

    作者:汪雨;李养群;杨喆;唐勇;陈文;马宁;王维新;许砾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罗羽明** 的反馈:

急急,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谢正勇** 的反馈:

请问一下,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小小小硕** 的反馈: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嘟噜噜~** 的反馈: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baiqian** 的反馈: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中华整形外科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迷途风雨** 的反馈: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王德平** 的反馈: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一江春水** 的反馈: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康新隆** 的反馈: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