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4453/R
  • 国内刊号:11-4453/R
  • 影响因子:0.92
  • 创刊:198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18-95
  • 全年订价:5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9年2期文献
  • 口腔黏膜微粒在尿道和阴道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微粒在尿道和阴道重建中的应用方法.方法 自2004年始,我们采用明胶海绵承托黏膜游离移植加硅胶模具支撑的方法,将口腔黏膜微粒应用于尿道重建12例和阴道重建14例,共治疗26例患者.同期选取相同例数同种类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用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尿道下裂采用口腔黏膜耦合包皮瓣的方法重建尿道,阴道缺失采用多孔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的方法进行阴道重建).结果 实验组26例患者中24例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例用于进行尿道重建的患者出现了并发症,1例出现了尿瘘,1例出现了尿道外口狭窄,均经二次手术治愈.对照组14例阴道再造患者中13例患者顺利治愈,1例因剥离阴道腔穴时出现直肠瘘,未能完成再造手术;对照组12例尿道下裂患者中11例治愈,1例出现轻微尿瘘,6个月后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口腔黏膜微粒是补充黏膜缺损的良好材料,成活容易、生长迅速,术后收缩较小,可以应用于部分尿道重建和阴道重建等被覆黏膜结构器官的再造.

    作者:李森恺;李强;李鹏程;赵穆欣;周传德;李峰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下颌升支牵引成骨矫治半侧颜面发育不全

    目的 探讨下颌升支牵引成骨在矫治半侧颜面发育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至2006年采用下颌升支牵引成骨矫治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畸形患者15例,其中幼儿及青少年患者12例,成年患者3例,部分患者一期或二期采用了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健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颏成形术及游离肩胛皮瓣移植修复术等.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完成牵引治疗,平均牵引距离21.25舢(15~40 mm).临床及影像学观察新骨形成良好后去除牵引器.术后患侧面部丰满度和面部对称性均得到明显提高,咬合关系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咬合平面基本摆正.无一例出现感染或成骨不良等并发症.未出现永久性下牙槽神经功能损伤症状.结论 下颌升支牵引成骨技术是矫治严重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的较好方法,且矫治效果优于传统正颌外科.

    作者:杨志诚;王兴;伊彪;李自力;梁成;王晓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胸腔镜辅助下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

    目的 总结分析胸腔镜辅助下Nuss术式治疗120例漏斗胸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经验教训.方法 运用胸腔镜辅助下的Nuss手术方法和不同的麻醉方式对120例漏斗胸患者进行矫治,包括73例胸部凹陷基本对称的漏斗胸患者及47例不对称患者,其中6例为传统手术方式术后复发患者,1例为Nuss术后复发患者.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选择合适的Nuss矫形钢板制备成弧形或双弧形支架,在双侧腋前线至腋中线间各做一1.5~2.5 cm横切口,胸腔镜监视下自右胸切口将导向穿通器由右侧凹陷边缘刺入胸腔,通过胸骨下陷处越过纵隔至左侧凹陷边缘穿出,再将支撑钢板引出后翻转将凹陷的胸廓撑起,达到预期的形状.结果 12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平均用时58 min,平均失血量30 ml,无严重手术并发症;103例患者术中植入1根支撑钢板即可较好地纠正凹陷的胸廓,17例严重广泛凹陷的漏斗胸患者植入2~3根支撑钢板后亦取得比较满意的矫形效果;对于不对称性的漏斗胸患者通过调整支架固定点,调整支架形状和局部截骨等方法加以矫治后亦使胸廓畸形得到较好的矫正.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方便快捷,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

    作者:陈刚;贲晓松;唐继鸣;周海榆;谢亮;肖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重度下睑凹陷性畸形的修复

    目的 探讨颞浅筋膜瓣在重度下睑凹陷性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以颞浅动脉为蒂的颞浅筋膜瓣,转移矫正下睑凹陷性畸形.结果 9例患者,术后组织瓣成活良好,凹陷处填充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至1年,8例下睑外形好,1例复发下睑凹陷.所有病例头、面部瘢痕不明显,颞部供区毛发生长良好.结论 应用颞浅筋膜瓣转移矫正重度下睑凹陷性畸形具有操作简便、供区隐蔽、矫形效果好等优点,是修复重度下睑凹陷性畸形的理想方法.

    作者:吴文艺;姜平;王朝阳;朱世泽;高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眼睑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即时修复

    目的 探讨肿瘤切除后眼睑缺损即时修复的方法.方法 对因肿瘤切除后造成的眼睑及周围组织缺损患者,应用一种或多种、一个或多个局部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自1994年以来,于临床应用216例224侧.眼睑良性肿瘤切除所致眼睑缺损者147例152侧,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所致者69例72侧.术后所有皮瓣均全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149例得到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10年.患者对修复后眼睑形态满意,劝能正常.眼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2例,均为鳞状细胞癌,并再次以局部皮瓣修复,术后无复发.结论 灵活应用局部皮瓣是眼睑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即时修复的一种安全、可靠、易行的方法.

    作者:杨超;张敬德;李军辉;陈江萍;刘军;薛春雨;张明利;邢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口腔黏膜管及阴囊皮瓣分期修复成年人严重型尿道下裂

    目的 总结口腔黏膜卷管游离移植及阴囊皮瓣修复成年人严重型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应用口腔黏膜卷管游离移植预制远段尿道,二期进行吻接,同时应用以阴囊动脉为蒂的阴囊中隔皮瓣或阴囊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宽3 cm,长6.5 cm.结果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治疗成年人严重型尿道下裂患者76例,除4例并发感染、2例出现阴囊皮瓣远端血运障碍而形成尿漏,术后2~4周内自行愈合外,其余患者均一期愈合.结论 应用口腔黏膜卷管游离移植预制远段尿道,二期尿道吻接、应用阴囊皮瓣修复阴茎创面,是治疗成年人严重型尿道下裂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养群;李森恺;唐勇;陈文;周传德;李强;杨喆;李锋永;刘晓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骨间背侧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手腕部热压伤八例

    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我们应用骨问背侧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手、腕部热压伤8例.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梁钢;孙建平;谢丽英;王永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逆行大鱼际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肌肌皮瓣修复重度拇指指腹缺损

    单纯以皮瓣修复重度拇指指腹缺损,常嫌丰满度不足,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我们应用逆行大鱼际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肌肌皮瓣修复此类患者共11例,疗效较好.

    作者:陶圣祥;喻爱喜;余国荣;胡祥;刘兴邦;刘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胸外侧皮瓣移位修复胸大肌皮瓣供区缺损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们利用胸外侧皮瓣移位修复胸大肌皮瓣供区缺损6例,效果满意.

    作者:王光辉;吴宇平;吕杨成;朱江;刘劲松;马杰科;李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应用bFGF结合早期皮瓣夹压训练对断蒂时间的影响

    在临床工作时常有一些损伤、畸形等需要用带蒂皮瓣修复,以往断蒂时间多在3周左右.2005年开始,我们对9例带蒂皮瓣术中应用bFGF,术后早期皮瓣夹压训练提早了断蒂时间,皮瓣全部成活良好.

    作者:李红卫;冯世海;赵永健;谢宇钢;刘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保留同侧面动脉和唇动脉的扇形瓣修复下唇组织缺损

    对于唇部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国内外学者均主张尽量利用残余的唇组织或对侧唇组织即刻修复,以恢复唇的外形和功能[1-4].2003年2月至2005年11月我们对扇形瓣进行了改良,共完成了7例9侧唇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

    作者:李彬;李超;唐梓轩;王少新;陈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颈肩胸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一例

    患者女,42岁,左颈、肩、胸部肿物逐渐长大30余年,近20年生长增快.患者2岁时左胸前发现无痛性肿块,初始约鸡蛋大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并累及左颈肩部.患者20岁结婚生子后肿物生长速度加快并突出松弛下垂,全身其他部位亦出现大小不等的类似肿块,大者约拳头大小,小者约花生米大小,逐渐生长至今形成巨大瘤体,近1个月生长加快,约向下生长4 cm.患者形体较瘦,身体较弱.生活行动受到严重影响,需托负巨大瘤体生活劳动.2007年7月27日以神经纤维瘤病收入我院.入院检查:身体瘦弱,头颈、躯体、四肢散在大小不等肿物,左颈胸肩部肿物巨大,站立位肿瘤下垂长约94 cm,上起耳后发际边缘,内起颈中胸骨中线,外至肩峰部,后抵斜方肌前缘,远端悬垂至膝关节下.

    作者:曹景敏;丛国辉;陈明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改良(足母)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末节背侧软组织缺损一例

    患者男,40岁,于2005年8月因重物砸伤致右<足母>趾末节背侧损伤3 h急诊入院.检查:右<足母>趾末节背侧软组织、趾甲与甲床缺损,创面大小1.8 cm x 2.0 cm.末节趾骨骨折并外露,局部组织损伤较重(图1).

    作者:张功林;章鸣;何继华;王干生;杨德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扩张器植入术后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一例

    患者女,27岁,未婚,因面部烧伤后瘢痕27年要求治疗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时检查可见右侧面颊内侧及鼻背部增生性瘢痕,术前血常规(血红蛋白118g/L,血小板217×109/L)及PT+APTT等项检查结果均正常.

    作者:杨艳清;孙家明;李琼;张兆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射频技术在除皱中的应用

    射频(radiofrequency,RF)是近5年来才被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型除皱技术.1996年,美国Thermage公司率先发明了具有专利技术的ThermaCoolTM射频除皱系统.2002年,Esparza在美国皮肤学会议上报道了第一组射频除皱的病例.

    作者:陈辉;林晓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Monobloc牵引成骨术在颅面成骨发育不全治疗中的应用

    1 Monobloc牵引成骨术应用概况颅面成骨发育不全是由颅骨、颅底及中面部多条骨缝过早闭合而引起的颅面部发育畸形,包括Crouzon、Apert、Pfeiffer和Carpenter等综合征,其中以Crouzon和Apert综合征为常见[1,2].1978年,Ortiz-Monasterio应用额面部整块前移手术对Crouzon综合征畸形进行了矫正,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3],但也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4],有文献报道术后颅内感染率可高达30%[3,5].ressier[7]认为Monobloc手术较IJe Fort Ⅲ手术操作简单,且可以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和矫正效果,但大多数的医生都因为其严重的并发症从而选择了更加安全的手术方式.

    作者:臧梦青;归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自行膨胀复合植入材料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水凝胶与硅橡胶共混,形成可自行膨胀的复合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植入24只新西兰白兔背部及鼻背皮下,与硅胶假体比较观察膨胀状况,和机体的反应及复合材料自行软组织扩张的效果.结果 通过200 d的连续观察,植入兔子皮下的复合材料按照设计膨胀量膨胀,与硅胶材料对比有明显的膨胀性,在一定的时间内终达到平衡静止;通过组织切片检查,复合材料的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和排斥反应与硅胶相同,上皮基底细胞的有丝分裂活跃.结论 可自行膨胀的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硅橡胶复合材料具有优于硅胶的自行扩张膨胀性能,从而达到扩张软组织的目的 .

    作者:尹卫民;高建华;杨青芳;鲁峰;叶佳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方向的中位牵引作用下颅面部的生物力学变化

    目的 探讨颅面复合体在不同方向的中位前牵引作用下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测量以梨状孔底骨性承力,不同方向中位前牵引的生物力学变化.结果 随牵拉的角度增大,各观察点的矢向位移逐渐减小.垂直向移位由向上逐渐转为向下,前下20°~30°牵引可整体前移上颌,且各骨缝区应力一致,可避免上颌骨的逆时针旋转.结论 以梨状孔底承力骨性前牵引,牵引方向为前下20°~30°时,可有效地前移上颌复合体.

    作者:侯敏;柳春明;张海钟;梁立民;高全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骨髓基质细胞膜片复合聚乳乙醇酸支撑体体外构建管状软骨

    目的 研究利用骨髓基质细胞膜片复合聚乳乙醇酸(ploy of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支撑体,在生物反应器条件下体外构建管状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兔骨髓基质细胞,高密度连续培养,转化生长因子-1诱导构建成干细胞膜片,制作圆柱状PLGA支撑体,将细胞膜片均匀缠绕在表面.静置孵育14 d,使细胞膜片与PLGA相互贴附后,进入生物反应器动态培养8周后,取出标本.从大体形态、组织学结构、蛋白多糖含量以及生物力学性能等方面评价形成软骨的理化特性.结果 通过此策略构建的软骨外观与天然软骨组织非常相似,保持着良好的管状外形,颜色呈乳白色,有光泽,质地均匀,弹性好,具有中等偏软的硬度.组织学结果显示总体结构呈现软骨样结构,HE染色可见软骨样细胞分布于细胞陷窝之中,周围是均匀的细胞外基质,番红-0染色可见细胞外基质着色为鲜红色,提示蛋白多糖含量丰富,有大量软骨基质物产生.结论 细胞膜片复合支撑体策略能形成管状形态的软骨组织,为气管软骨的再造提供了新的方法,有可能解决气管缺损的临床难题.

    作者:张浚睿;陈富林;吴炜;魏建华;封兴华;毛天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HIF-1α与VEGF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HIF-1α与VEGF分别在32例恶性黑色素瘤标本与11例健康皮肤标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32例恶性黑色素瘤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为62.5%(20/32),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4.8%(27/32);11例健康皮肤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为9.1%(1/11),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18.2%(2/11).健康皮肤组与恶性黑色素瘤组间比较,HIF-1α与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恶性黑色素瘤组的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①HIF-1α、VEGF在恶性黑色素瘤中呈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和发展.②HIF-1α、VEGF在恶性黑色素瘤组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恶性黑色素瘤中的HIF-1α可能参与了对VEGF的调控.

    作者:程勇;罗艳;周永生;吴海燕;谢志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脂质体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不同时间断蒂大鼠随意型皮瓣的影响

    目的 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大鼠随意型皮瓣的转染,探讨基因治疗对不同时间断蒂的大鼠随意型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以SD大鼠为实验模型制作背部随意型皮瓣,实验组注入脂质体包裹的PcDNAVEGF165(目的 基因组),对照组分别注入PcDNA(空白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于用药后1、3、5、7 d,每组每时相点分别随机选取10只断蒂,断蒂后7 d处死大鼠,观察下述指标:①皮瓣成活率.②皮瓣组织标本行常规HE染色检测平均微血管数目及内径.③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表达情况.④取皮瓣组织标本在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 ①皮瓣成活率:1、3、5、7 d断蒂实验组皮瓣成活率分别为(45.45±12.24)%、(82.95±3.81)%、(85.00±3.38)%、(85.96±3.25)%.1 d断蒂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7 d断蒂各实验组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3、5、7 d断蒂各实验组则随着断蒂时间的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平均微血管数目及内径:各实验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实验组VEGF染色深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超微结构:实验组内有新生血管形成,内皮细胞内可见较多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结构,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多,细胞合成代谢旺盛.结论 皮下注射脂质体介导VEGF基因可提高皮瓣成活率,促进早期断蒂,是一种简单,高效,经济,相对安全的基因治疗方法.

    作者:吴银生;沈江涌;姚明;李津宁;赵巍;苏荣;陆安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芳香化酶P450在肥大乳房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P450在肥大乳房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肥大乳房和12例正常体积乳房乳腺组织中芳香化酶P450的表达情况.并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 在肥大乳房组28例患者中有11例呈芳香化酶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39.29%;在正常体积乳房组12例患者中无芳香DOI:10.3760/cma.j.issn.1009-4598.2009.02.017化酶阳性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性肥大组与脂性肥大组的芳香化酶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别按哺乳史和乳房肥大及下垂的程度的分组中,芳香化酶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芳香化酶P450在肥大乳房乳腺组织中存在过表达,可能参与肥大乳房的形成.

    作者:张勇;孙家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后发育的近期观察

    目的 探讨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方法,并初步观察其对鼻部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27例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在婴儿期行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术后随访6~8年,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定量分析患者术后照片,对所定的各标志点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 27例患儿中,10例鼻外形远期效果为优,良14例,差3例.结论 在了解鼻部血供解剖的基础上,应用适宜的手术方法进行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对鼻部发育无明显影响,可以减轻或消除学龄前患儿的唇裂伴发鼻畸形.

    作者:邓细河;翟佳羽;徐达传;程宁新;向宇燕;熊清华;王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单侧完全性唇裂解剖功能修复

    目的 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同期矫正鼻、牙槽嵴裂畸形的方法.方法 运用唇裂胚胎发育理论与Carstens的手术设计方法.唇裂修复同时行鼻翼软骨畸形的矫正,并运用基因重组成骨蛋白(rhBMP-2)修复牙槽嵴裂.结果 2004至2008年在美国完成唇裂手术45例,随访3~5年;2007年至今在国内完成单侧唇裂手术10例,随访1年;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运用Carstens技术能够早期矫正完全性唇裂鼻畸形与牙槽嵴裂.

    作者:赵宇;Carstens Micheal;陈秋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单侧唇裂三叶瓣修复术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唇裂修复的手术方法,旨在减少术中组织损失,有效下降患侧唇峰,并使手术瘢痕更加符合人中嵴形态,且更有利于鼻尖的上抬和鼻底的成形.方法 唇裂修复分鼻尖、鼻底和唇部三个区域分别完成.健侧白唇区域设计三叶形皮瓣.上方二皮瓣梯次向鼻小柱外侧和鼻底旋转,分别用于修复鼻尖上抬后鼻小柱旁的组织缺损,并重建鼻底区鼻堤结构,剩余的下方皮瓣向患侧不加旋转而直接推进,与患侧皮瓣直接缝合,在下降唇峰并恢复患侧人中嵴形态的同时,使手术的切口瘢痕与健侧人中平行,形态更接近自然.结果 本组48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任何血运障碍.唇峰下降满意,鼻底丰满度良好,鼻堤结构成形满意,同时鼻尖形态恢复较好,鼻孔横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人中嵴形态良好.结论 应用三叶瓣术式可避免以往唇裂修复术唇峰下降不足或白唇附加切口的缺陷,无需三角瓣的补充.术中同时恢复鼻尖高度并得到足够的鼻底组织量和良好鼻堤形态,术后切口瘢痕与对侧人中嵴对称.

    作者:尹宁北;赵敏;黄金井;赵振民;熊斌;刘珍君;何媛璐;成挺;张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改良Mohler法同期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单侧唇裂鼻畸形同期修复的手术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改良的Mohler法修复唇裂,同期行鼻畸形的整复,术后6d开始佩带鼻部保持器至少半年,分别在术后3、12个月复诊.结果 1998年9月至2008年8月,共治疗103例,手术年龄为2.5~12个月.术后3个月随诊时,97例获得了良好的鼻唇形态,手术切口瘢痕不明显,与非裂隙侧人中嵴对称,双唇峰等高,双侧鼻孔对称,鼻小柱居中,鼻尖挺立,鼻翼塌陷不明显;6例鼻部形态满意,但存在裂隙侧唇峰上移,唇高不足.术后12个月随诊的89例鼻畸形并无明显加重,鼻软骨发育也未受到很大影响,存在唇高不足的3例上唇缩短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Mohler法同期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蕾;李增健;卢利;刘强;王绪凯;王玉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