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管理杂志

护理管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1-315X
  • 国内刊号:11-4716/C
  • 影响因子:2.38
  • 创刊:200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2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管理杂志   2001年1期文献
  • 上海市10所医院开展导医服务情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目前开展门诊导医服务的现状、任务、工作范围、效果、人选及其影响因素,以更好开展门诊导医服务,满足病人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10所开展导医服务的医院(三级甲等和二级甲等各5所医院)的168例病人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用百分率、x2处理.结果:导医服务能使病人在门诊就诊中的困难得到及时解决;导医服务的效果与导医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关,受过高等专业教育者高于中等专业.但各医院领导对门诊导医工作的认识有差异,因而在配置门诊导医人员数以及导医人员的护龄、学历等方面的差异较大.还需扩大开展特需服务.结论:专业学历人员导医服务能满足病人需求,导医服务的效果与导医人员学历层次有关.

    作者:邹建华;叶莲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潍坊市医护人员针刺伤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针刺伤的特点、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增强防护意识,减少或防止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对潍坊市33所医院的9168名医护人员针刺伤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Fox-base数据库,所得资料和数据运用686-PC机和SPLM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医生、护士、技工人员针刺发生率分别为33.80%、63.47%、19.57%,显著高于行管后勤人员的2.80%,x2=4281.46 P<0.000;护理人员及工作年限短的人员为针刺伤的高危人群P<0.000;防护措施、防护意识等12项变量与针刺伤明显相关.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针刺伤的必要措施;积极防治针刺伤是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根本.

    作者:戴青梅;李法云;王志萍;王立英;刘素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护士长如何适应护理改革发展的需要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学科的发展亦有更广泛的前景,人们主动参与意识、创新能力增强,求知欲望增大,勇于实践探索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增强,更加注重效果、效率和效益.护士长如何适应护理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健康服务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每一个护理管理者应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重点阐述的问题为:(1)充分认识变革时期护理工作的特点;(2)护理改革需要转变观念;(3)护士长如何树立管理者的新形象;(4)如何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5)做好培训工作;(6)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等.

    作者:史建莉;周荣慧;刘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临床路径实施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如何既能节省医疗费用,又能提高服务质量,是对医疗管理者提出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本文以人工关节置换术为例,讨论了临床路径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实施的意义.临床路径在临床的实施对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临床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宁宁;成翼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护理人员专科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专科教育是继续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和拓宽护理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几年来我们根据专科的独特性及人员结构特点,采取长期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更好的适应了护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学与用、拓宽与提高技能的良性循环.

    作者:刘志敏;王卫霞;万晓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用于临床护理教学

    目的:为适应形势的需要,进一步抓好在职学习,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公共卫生理论、基本技能、专科护理理论、抢救技能.方法: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在职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分别采用的以问题为基础进行个人理论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利用晨间交班后全体护士学习讨论相关的理论知识,小教员指导操作训练,并进行现场考核.结果:参加训练的护士均反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训练灵活新颖、印象深刻,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结论: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改变了传统课堂讲授方式,使讲解、讨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运用PBL模式学习与训练是非常合适的.

    作者:刘晓联;靳晓玉;刘春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采取跨越式方法培养新护士的探索

    目的:探索迅速提高新护士综合素质的途径.方法:将在职培训与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密切结合,使护士职业道德培养、基础护理基本功训练与本科护理理论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结果:新护士综合知识和技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全面提高.结论:采取科学、快捷的方法对新护士加以强化培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有了飞速的发展,正在逐步地缩小同发达国家护理教育水平的差距,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就.

    作者:沈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今后十年我国护理管理发展趋势

    今后10年,我国的医疗服务在管理和质量上将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护理工作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和发展,其趋势是:(1)护理管理将以研究为基础,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管理转变,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是研究的特点.(2)由健康服务文化延伸出的多元文化护理将成为管理中的新概念,使护理服务充满人文关怀,护理将成为知识密集、技术精良的充满爱心的受社会尊重的职业.(3)伴随全程护理职业教育,经验型管理者将遭淘汰,护理管理者逐渐在专业政策和发展计划制定及护理实践立法方面起作用,并逐步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护理管理专家队伍.

    作者:李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门诊部实施ISO9004-2国际标准加强服务质量管理

    为了使护理服务质量尽快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在门诊部实施了ISO9004-2国际标准.按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编写了门诊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了服务质量监测系统.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病人对门诊护理工作的综合满意率达到99.5%,各项护理指标考评均为优秀,门诊病人增长率为8%,护理服务质量稳步上升.实践结果表明,按ISO9004-2国际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能为伤病员提供全面的、整体的、高质量的服务,还能满足他们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服务质量体系的运行,促进护理质量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先进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王云霞;张战地;陆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国病人教育模式研究

    系统论述了中国病人教育研究的背景、特点及主要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化病人教育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作者:黄津芳;李剑媛;王春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131碘治疗甲亢患者中的应用

    为更好地指导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接受131碘治疗,对96例患者开展了健康教育,并与152例接受一般性入院宣教的患者做比较,健康教育组明显优于一般入院宣教组,认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融洽护患关系.

    作者:侯彩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开展专病专护提高护理内涵

    为适应医疗发展和病人对护理专业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专科护理的内在质量,我院制定下发了<医院专病专护技术建设方案>,在医院内建立专科技术管理的组织系统,落实技术管理的责任制.带领全院各科室组织实施具有建设专科特色的专病专护研究,给护理专业的创新与发展带来生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护理科技含量得到提高,促进了护理学科的技术建设,收到显著效果.

    作者:陈欣怡;马继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在专病专护研究中培养护士的科研能力

    在专病专护研究中培养护士的科研能力.广泛阅读专病专护研究课题的相关文献,了解本专病治疗及护理现状,从而获得专病研究的大量信息及学术动态,通过撰写该专病护理研究的综述,了解护理研究前沿.同时把专病专护研究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与专科科研课题相结合.在专病护理中提高护士观察能力,使人人肩上有担子、有压力,激发每位护士的科研潜力和研究组织能力,收到一定效果.

    作者:牛艳萍;吴渭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国外临床护理专家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护理的启迪

    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为提高临床专科护理质量,适应专科护理学发展应运而生的.早在1910年,北美护理专家就提出要培养在某专科、专病上具有较高水平的护理人才,30-40年代美国开始培养这类人才,60年代将其正式称之为临床护理专家.CNS的主要职能作用有十余个方面,但主要体现在临床护理、研究、顾问、教育、管理和改革等方面,英、美国家护理界认为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履行职责的护士才能被称为CNS.CNS的出现有效地促进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科研、教学的发展,并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其存在价值与工作成效亦得到了同行及病人的认可.但是,CNS 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职能作用与其它高级护士的交叉混淆,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资格认可标准不尽相同等需要不断研究与完善的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护理专业化的发展,早日建立我国的CNS选拔标准与培训方案,明确其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模式,建立培训基地与管理机构,分析研究国外临床护理专家的发展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朱京慈;李涛;沈世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查房形式及方法探讨

    阐述了整体护理分级查房形式,并以护理行政管理查房、新业务新技术查房、个案护理查房、对比性护理查房、评价性护理查房等查房方式为例,探讨了整体护理查房的方式、方法和内容.

    作者:罗文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中加强病房巡视的做法及体会

    目的: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对巡视病房的时间、内容、方式及作用进行进一步探索.方法: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巡视;采用例行性巡视和检查性巡视两种形式;巡视中把看、问、讲、查相结合.内容:查找护理问题、检查病区秩序、回答病人的问题、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增强了对病人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加强了与病人的沟通、能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实施健康教育.结论:促进了整体护理工作的落实.

    作者:章晓莉;云月;何惠玲;沈小青;王頔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我国护理工作改革的任务

    1卫生改革的形势与任务1.1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国家卫生改革与逐步发展不断深入的历史时期,也逐步暴露出一些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作者:巩玉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我国护理学科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护理开始较早,它首先是随着西方宗教与医学传播到我国沿海一带城市的.1884年,美国护士密克奇尼(Mckechnie)来到中国上海妇孺医院开展护理工作.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Johnson)在福州开办第一所护士训练班.1900年后,中国许多大中城市先后建立起一些教会医院,外国护士陆续来华工作.在此期间,北京、南京、广州、长沙等城市陆续由医院或教会开办护士学校.1907年美国护士信宝珠(Simpson)来华,她是发起组织中国护士会的第一人.1909年中国护士会成立,1922年参加国际护士会,成为该会11名会员国之一,1936年改称为中华护士会.

    作者:林菊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