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及满意度情况,并与护士的认同状况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抽取北京市3所综合性医院的182名住院患者家属和21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住院患者家属的需求广泛且需求程度较高,患者家属的需求排序与护理人员认可情况基本一致,而护理人员对家属需求的认同程度低于家属的评价.住院患者家属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而护理人员对家属满意度的认可程度低于家属的满意度.结论护士应正确评价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与满意度,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杨莘;赵迎;张亚荣;刘均娥;邵文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按照便利抽样的原则对门诊接受结肠镜检查的95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普遍较高,对结肠镜检查后的需求强烈.患者的检查次数和学历对健康教育需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检查后的健康教育给予更多的重视,对于第1次行结肠镜检查和学历较高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健康教育.
作者:徐广屏;李玉玲;李琳;陆秋香;刘莎;张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军队与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军队和地方各3所综合性医院的19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程度高于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在灾害救治经验方面较地方医院护士缺乏;军队和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接受急救技术培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军队和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治知识培训和掌握知识程度均需加强,尤其应加大对军队医院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治知识的教育力度,重点进行技术培训和战伤知识学习,以提高其应对灾害的救护能力.
作者:刘钰;王玉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预防康复护理的认知情况.方法对我院10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认知程度、认知途径、求知态度、求知途径.结果临床护士对预防康复护理认知不足,不同学历、职称护士的认知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不同学历、职称临床护士求知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求知途径主要有院内学习、杂志、网络.结论要落实预防康复护理,必须更新护理观念,加强在职培训,充实护理教育内容,完善预防康复护理理论和技术.
作者:钱新毅;梅春莲;赵冬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121名初次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指压穴位法、分心法、放松训练法等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焦虑得分、血压、心率、呼吸及不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插入电子胃镜的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电子胃镜检查病人的痛苦,并有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
作者:马桂芳;杨清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酸性氧化电位水与1∶5000高锰酸钾对患儿阴茎头消毒效果进行比较,寻找更适合应用于患儿外生殖器手术术前准备的外用药物.方法于浸泡治疗前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计算菌落数,比较两种消毒液的细菌杀灭率及对皮肤黏膜的刺激程度.结果酸性氧化电位水对患儿阴茎头微生物的杀灭率高于1∶5 000高锰酸钾(P<0.01).两种消毒液对患儿皮肤黏膜刺激程度的疼痛评分均为0级.结论酸性氧化电位水是一种杀菌作用强、对皮肤黏膜无刺激、价格低廉、安全环保的高效低毒消毒剂,可替代1∶5 000高锰酸钾应用于患儿外生殖器手术的术前准备中.
作者:刘静;钱培芬;张齐放;李和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寻找影响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原因以及改进工作的佳方法,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方法收集静脉输液的相关因素.结果是否强制固定患儿、患儿血管显现程度、充盈度、家长陪伴人数对穿刺一次成功率有影响(P<0.01或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安抚和诱导,使患儿配合护士操作,对血管显现不清楚及充盈度差的患儿,要从技术角度重视和处理,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张齐放;倪颖;李秀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年资护士职业疲惫感的原因,为管理者制定人性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探索高年资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体验,以半结构式的深入会谈法对我院各临床科室的60名高年资护士进行访谈,对访谈资料采用阅读、分析、反思、分类、提练5个步骤分析其疲惫感产生的原因.结果高年资护士工作疲惫感原因包括5个方面,即工作无成就感、心理负荷过重、身体健康问题、自我追求受限、情感受挫.结论管理者应关注高年资护士的身心健康,加强与高年资护士的沟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其工作热情,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陈建春;梁圣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量化管理对嗓音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门诊就诊的嗓音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于就诊时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健康教育内容中增加遵医行为的干预.结果实验组遵医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嗓音病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量化管理,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姜晓丽;刘玮琳;张慧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个体化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个体化教育组和集体教育组,集体教育组每周定时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个体化教育组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化指导方式.观察教育前、教育后3个月和教育后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等方面的变化.结果①个体化教育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明显好于集体教育组(P<0.05).且教育后6个月,个体化教育组患者3项指标仍在继续改善,而集体教育组患者则无进一步改善.②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个体化教育组较集体教育组效果明显(P<0.01).教育后6个月,个体化教育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仍维持良好,与教育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集体教育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则明显降低,与教育后3个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教育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较传统的集体化教育模式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王国华;崔丽娟;杨红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用药安全性,建立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应急流程.方法医务部委托药剂科联合护理部,建立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应急流程.结果经过4年的实践,使临床护士能迅速地发现、报告和降低因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提高用药安全.结论建立合理、可行的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应急流程,不断提高药品监管和报告水平,从而保障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赵志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针对我院身份不明病人的医疗救治探讨一套适合基层医院的管理模式.方法对59例身份不明病人启动急救绿色通道,规范救治流程,合理施治,完善各种记录,建立身份不明病人救治档案.结果身份不明病人这一弱势群体在我院得到及时医疗救治,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增强了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结论此管理模式适合基层医院身份不明病人的医疗救治.
作者:杨咏梅;肖玲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提高本科护生的临床毕业实习效果,实施自我授课.该方法对传统授课模式进行了改革,更加注重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激发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知识面,使其主动学习、沟通交流等多方面能力得以锻炼与提高,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马玉容;王玉玲;张欣红;孙秀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适应培养护理人才的需要.方法对护理实习生实施目标教学法,制定科目标、周目标,进行一对一带教,分3个阶段进行,第1周为适应期,第2~3周为学习实践期,第4周为评价期.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后护理实习生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实习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采用目标教学法改变以往教学的随意性,较好地满足了护理人才的需求,为护理临床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易华容;王霞;吴晓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院自2004年开始对符合要求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培训,每2年1次,经考试合格后授予临床带教资格证书,继续从事临床带教工作.通过培训,实现了带教老师的知识更新,丰富了她们的理论知识,规范了护理技能操作标准,提高了带教意识和自身素质,增加了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学能力.实施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持续培训是适应护理教育发展,提高临床带教水平的有效方法.
作者:邢娟青;付凤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我国临床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现状进行综述,护理人员被污染锐器损伤发生率较高;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血源性传染病病人已出现在普通病房内和急诊或手术过程中;而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薄弱,缺乏防护知识和防护能力;职业暴露现场处理存在缺陷,同时有严重低报告现象.说明目前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尚未建立相关强制性管理制度、医院上报体系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够.因此,护理管理者必须重视标准预防并完善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大限度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
作者:刘秋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转换型领导方式是一种优秀、有效的领导方式,具有领导魅力(理想化领导)、感召力、智力激发和个体化关怀4个方面的特征;具有此领导方式的护理管理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具有很多优点.这种领导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护士的组织承诺、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降低护士的离职率,而且可预测护士的工作业绩,从而使护理管理者更好地进行领导工作.就国内外关于转换型领导在护理领域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涂海霞;王艳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医疗环境和健康的关系、国内外医疗废物处理的研究概况、医疗废物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统一的监管体系,职业防护教育不健全,管理者对医疗废物处理不重视,护理人员认识不足等是影响医疗废物处理的重要因素.
作者:白彩锋;李新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讨论腰椎穿刺术后头痛的影响因素,对护理常规规定的腰椎穿刺后采取去枕平卧4~6 h提出质疑.许多研究表明,腰椎穿刺术后垫枕、侧卧或俯卧位均不会增加头痛的发生率,卧床时间长短对头痛也无明显影响,而采取去枕平卧可导致压疮、腰背痛等不适.因此,腰椎穿刺术后去枕平卧可能并非必需.
作者:米凯;米传芳;孟风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如何通过实施护理应急预案演练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制订完善的护理应急预案,成立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设置科学、灵活的演练场景及方法,坚持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护士能够自觉、有效地掌握并执行护理应急预案,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使护理应急预案得到持续改进.结论实施护理应急预案演练能够有效地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作者:王燕;张海林;吴继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手术前器械准备的完好率和物品的适用性.方法从人、物、方法3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流程重组.结果手术器械差错率由改革前的16.07%下降至改革后的3.00%,所备物品的不适用率由10.00%下降到2.00%,手术医护人员对器械班工作的满意度由77.14%提高到95.71%.结论责任到位,制定明确的工作内容指引,进行工作流程重组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惠琼;郑三女;吴佩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正性暗示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运用语言暗示、行为暗示、自我暗示及榜样暗示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结果正性暗示实施前后比较,护士自我满意度、病人满意度、护士自我成就感、管理规范性、工作业绩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正性暗示可减轻护士的压力,提升护士的自信心、责任心、护士自我满意度和自我成就感,使护理管理趋于科学性、规范性,病人满意度提高,完善护理质量控制.
作者:沈春玲;吕雪丽;徐小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护士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形式轮流组织护士参与处理医疗纠纷.结果医疗纠纷减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护士参与医疗纠纷的处理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胡保红;翟红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护士长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培养护士长树立注重细节管理的新理念,从细微处改善护理工作流程,将护理工作内容及制度细化,并提出具体要求,加强各个环节的细节管理.结果科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均得到提高,护理安全得到充分保证.结论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强调细节管理,可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其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及科室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管丽红;黄菊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在日常生活中,患儿服药对家长、护士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简单而又方便的技巧,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护理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救死扶伤、服务人民、促进人类健康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的形势任务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人们不断提高的医疗保健需求和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作者:程齐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