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母乳喂养过程中,哺乳期女性期望得到配偶支持的具体内容,为母乳喂养指导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质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19名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的哺乳期女性配偶给予支持的真实体验.结果 哺乳期女性配偶认可母乳喂养的观点,并参与母乳喂养的行为,给予情感和心理支持.结论 护士要重视产妇配偶在母乳喂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应针对母亲需求,纳入配偶为主要参与者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健康教育和技巧指导,提高母乳喂养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作者:杨怀洁;刘晓云;易晓玉;周立琼;万小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状况.方法 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个重症监护室的121名护士进行患者身体约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 重症监护室护士身体约束知识得分为(12.69±1.84)分,答对率为79.29%,态度得分为(33.46±3.05)分,行为得分为(49.33±6.46)分.不同性别、科室及监护室工作年限的护士在身体约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护士身体约束知识整体呈中等偏上水平,但身体约束适应知识存在不足;对身体约束呈中性态度,且有较恰当的身体约束行为.
作者:许萍;路潜;夏莹;邢宝坤;金颖;张安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儿科护士对尿布皮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态度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贵州省9所综合医院362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护士尿布皮炎知识得分为(8.24±1.51)分,尿布皮炎护理态度得分为(20.93±3.22)分;科室、高学历、本科室工作年限、职务是影响儿科护士尿布皮炎知识和态度的重要因素(P<0.01).结论 儿科护士尿布皮炎态度属于偏积极水平,但尿布皮炎认知现状不容乐观,建议开展规范化培训,逐步建立尿布皮炎标准化护理流程及风险评估工具,充分发挥儿科护士在尿布皮炎预防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唐炜;李亚玲;时利群;凌文静;彭娟;张芸;王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新护士核心能力状况,为新护士早期职业规划及规范化培训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258名新护士运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2.89±0.50)分,伦理/法律实践维度得分高,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维度得分低;本科及以上学历、轮转科室数多、已婚的新护士核心能力相对更佳.结论 新护士核心能力水平相比高年资护士有待提高,评判性思维、教育咨询、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培养和积累有待加强.
作者:郭红艳;张大双;王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老年呼吸科实施健康管理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影响的效果.方法 成立健康管理小组,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家庭护理等措施,运用埃普沃斯嗜睡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在控制烟酒、体质指数、避免使用安眠药、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疾病监测方面与对照组比较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白天嗜睡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症状.
作者:孙小燕;宗峰;吴金凤;沈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肿瘤术后灌注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6例膀胱肿瘤术后灌注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包括讲解相关知识、发现不良认知、认知重建、健康行为塑造.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膀胱肿瘤术后灌注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且成本低廉,值得推广.
作者:王美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评估及个体化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16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膀胱功能分类评估结果,针对协调性痉挛性膀胱、失协调性痉挛性膀胱、协调性驰缓性膀胱、失协调性弛缓性膀胱、近似生理性膀胱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儿尿动力学指标改善,尿路感染阳性率降低,生命质量评分降低(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根据膀胱功能分类评估结果,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儿尿动力学指标,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作者:陈年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唐山市护士离职倾向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护士离职率,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方法 随机抽取唐山市二级医院675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离职倾向量表调查护士的离职倾向.结果 唐山市二级医院护士离职倾向较高,得分为(13.18±3.69)分,其影响因素为学历、职务、用工性质及工作年限.结论 唐山市二级医院护士离职倾向较高,医院管理者应该通过采取岗前培训、职业规划、提高薪酬等措施,有力降低护士的离职率,稳定护理队伍,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肖玉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感知组织氛围与工作投入的状况,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护理组织氛围量表和护士工作投入量表对68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感知组织氛围总均分为(3.67±0.46)分;工作投入总均分为(3.43±1.12)分;临床护士感知组织氛围与工作投入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 临床护士工作投入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认识到营造良好组织氛围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临床护士感知的组织氛围,提高其工作投入,促使其以积极状态投入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焦春红;蒋维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护理大专生专业选择动机,为护理教育者实施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8名护理大专生进行深度访谈,将所得资料使用Colaizzit七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大专生专业选择的动机被提炼出4个主题:追求安全感的需要、受尊重需要、追求家庭健康的需要、自我实现需求.结论 护理大专生专业选择动机呈现与以往不同的心理动机,护理院校应加强新入校护理大专生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提升其对职业价值感的认知.
作者:姚月荣;肖靖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学实训模式在中高职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7月选取420名中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基础护理学实训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对两组中高职护生进行成绩考核,并采用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护生成绩考核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效果评价中,试验组课堂注意力、接收知识能力、与教师互动、课堂气氛、时间合理性、与同学交流、参与主动性7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础护理学实训模式有利于提高中高职护生的考核成绩,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何海艳;段艮芳;吴学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回顾、分析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来源、主要原因、国内外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防范的途径与措施,旨在为避免或减少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稳定护理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陶玉秀;梁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文章综述了共享治理的概念、原则、实施模式及应用现状,并提出共享治理对国内护理管理的启示,以期为我国护理管理提供新思路,也为进一步实施共享治理提供意见和建议.
作者:胡凯利;汪晖;官小莉;杨纯子;王冰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文章指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机制,综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能量型方案、宏量营养素方案及微量营养素方案等营养支持方案,以及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影响,以期为营养支持方案具体细节的制订提供参考.
作者:吴振云;钮美娥;陈奕;张媛媛;林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于精细化管理理论制作岗位核查清单,及应用岗位核查清单对病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应用精细化管理制作、修订和试行岗位核查清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应用岗位核查清单对临床护理质量过程控制并评价效果.结果 应用精细化管理制作的岗位核查清单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投诉明显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结论 岗位核查清单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护理质量的过程控制与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主动和激励的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李玉梅;黄瑛;张贵芬;俞瑛;侯黎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护士排班是护士长的工作职责之一,科学合理的排班能激励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士满意度,确保护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目前,常用的护士工作周排班表模式已运行多年,具有简单、随机的优点,但需要护士长每周调配班次,存在效率低下、计划性差、与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脱节等不足.我科自2015年1月起取消护士周排班表,参考国外护理排班经验[1],使用自行设计的月排班表,护士长能够根据科室工作及护士休假需求简便快捷完成排班工作,当月班次一目了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士满意度.
作者:向军琳;朱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前,临床上肠内营养有营养泵持续泵入、间歇重力滴注和注射器推注3种方法.营养泵泵入法、重力滴注法适合于疾病早期或危重患者,其泵入速度恒定,能量供应精确,并发症发生率少.但只能注入规定的营养液体,且需要购买鼻饲泵等,因此不适合长期肠内营养和居家患者.推注法指用一次性50 ml注射、注食器人工注入营养液.此法间断注入营养,可随病情变化而改变所注食物性状,不需额外配置设备、管道.这种方法的弊端在推注营养成分均衡的半流食与糊状食物时,由于黏稠度较高,注食者经胃管推注食物时非常费力,单次喂食量有限,增加了喂食者时间与劳动强度.结合临床需要,我科自主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助力式注食器,经临床使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纪婕;赵继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通过分析当前建设良性护理安全文化面临的3个主要问题,即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功能不健全、管理者在建设安全文化方面的领导力不足、人力资源储备不足且人力配置不合理.建议在建设护理安全文化过程中应突出重点进行护理安全教育、转变护理安全管理理念、营造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环境,同时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作者:李雪华;卢天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方法 以护士长工作重点、难点、创新点为主题,综合专科、人员、自身,结合日常管理工作进行20 min汇报,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归纳及分类统计.结果 护士长报告的管理重点前两位为保障安全管理(55.38%)和保障护理质量(47.69%);积极团队文化建设(43.08%)与护士专业能力提升(35.38%)是护士长面临多的管理难点;创新点体现在积极团队文化的建设(30.77%)和护士专业能力的培养(24.62%)等.结论 护理部管理者应进一步加强护士长对重点问题的管理,帮助护士长积极克服管理难点,搭建平台促进护士长分享管理创新点,对于创建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梯度,提升高效科学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扬;宋林燕;高凤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服药训练对提高初始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对39例初始服药治疗艾滋病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训练,在治疗第4周、12周、24周和48周后进行服药依从性问卷调查及HIV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治疗第4周、12周、24周、48周时服药依从性≥95%的患者占97.43%~ 100%.治疗24周及治疗48周时所有患者病毒均完全抑制.结论 服药训练可以提高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
作者:宋晓璟;李雁凌;赵霞;赵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住院患者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成立艾滋病专科护理小组,建立患者信息档案并制订艾滋病住院患者管理方法,包括建立艾滋病患者诊疗绿色通道、尊重患者保护隐私、促进患者与家属沟通、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用药管理等.结果 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率比入院时降低,会诊时间与住院日均缩短,口服药依从性提高.结论 艾滋病住院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焦虑/抑郁发生率,缩短会诊时间与住院日,提高服药依从性.
作者:侯秀凤;赵霞;李雁凌;宋晓璟;赵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已有30余年,从初可怕的致死性疾病到成为一种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推广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发展,艾滋病护理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导向,不断走向成熟,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文章就国内外艾滋病护理研究进程及国内护理面临的挑战,包括服药依从性的进一步提升,长期依从性随访的开展,对社会公众进行的艾滋病反歧视,提高护士专业能力促进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重视艾滋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深入开展相关的研究,提高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及在全社会进一步推动AIDS的防控寻找依据和提出建议.
作者:绳宇;徐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早期转介在基层医疗机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到患者信息1~3d进行随访,征得患者同意后进行早期转介治疗.运用转介机制和自行设计的转介流程将患者信息通过网络安全发送到专科医院治疗点指定邮箱,治疗点的对接医生或护士接收到信息后,及时安排对患者进行治疗前评估、身体检查并给予抗病毒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转介治疗率和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延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基层医疗机构早期转介管理,能提高患者转介治疗率、治疗依从性和降低治疗延迟率.
作者:蒋妙华;黎燕清;冯桂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对同伴支持在提升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研究中的开展形式、内容和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经过双人独立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文章信息进行描述、综合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综合文献的信息,同伴支持的内容包括:提供艾滋病和抗病毒治疗相关的知识;协助就医、直接督导服药和帮助取药寄药;传递正向信息,降低歧视和羞辱感,协助建立社会网络;鼓励患者增强其信心;开展形式包括小组活动、“一对一”面谈、家庭访视、电话访问、互联网论坛和聊天软件随访.另外,文献结果表明患者实际参与到同伴支持中的程度与同伴支持提升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相关.结论 在HIV/AIDS患者充分参与到干预当中时,同伴支持可有效提升其服药依从性.同时,建议后续的同伴支持加强对同伴的能力培训和医护人员的协助,使患者充分参与;同时探讨影响患者参与到同伴支持的原因以及同伴支持对服药依从性的长期效果,为同伴支持干预方案的改善和效果提升提供依据.
作者:徐晓华;王庆妍;蔡梦歆;绳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均接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及循证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责任护士每日按临床护理路径表严格执行护理计划工作,每个班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Barthel指数得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等级.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观察组Barthel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等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护理中,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住院满意并促进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作者:谢彩英;卢祥禅;谢朝琼;梁华萍;甘霖;韦宝绵;谢志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网络是HIV/MDS患者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就当前国内外针对HIV/AIDS患者开展网络社会支持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讨论该人群网络社会支持的需求、服务提供者与提供平台、支持形式与支持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网络社会支持的优势与不足,为加强艾滋病的防治、提高该人群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蔡梦歆;绳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艾滋病患者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为专业护理人员早期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140例感染科门诊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得分<26分的患者40例,占28.57%;认知障碍患者中延迟回忆、执行功能、抽象平均得分均较低,其次为语言功能及注意;其中以女性、老年等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较多.结论 护理人员应对所有艾滋病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尤其是对于老年、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时间较长的患者加以重视,对于主诉有近期记忆力下降、大脑执行功能方面障碍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检查及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并进行护理干预.
作者:李雁凌;宋晓璟;赵霞;李太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