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097
  • 国内刊号:44-1217/R
  • 影响因子:1.18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0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泌尿科学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年8期文献
  • 青藤碱对白介素1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骨架变化和明胶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藤碱干预炎症介质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方法 用IL-1β(10 ng/ml)刺激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MCT)和原代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并用青藤碱(10、100、500μmol/L)进行干预.应用四唑盐(MTT)法测定青藤碱的细胞毒性.用免疫细胞化学法、Western印迹和RT-PCR分别测定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蛋白和基因表达;明胶酶谱法测定明胶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类活性.结果 IL-1β能够使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蛋白质合成和基因表达显著上调,明胶酶活性亦同时增强;各个浓度的青藤碱均可显著降低α-SMA、Vim蛋白质和基因的表达以及明胶酶活性.结论 青藤碱可抑制免疫炎症因子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和降低明胶酶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肾小管上皮细胞迁移,防止肾小管萎缩,从而在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发挥其作用.

    作者:杨汝春;王永钧;林京莲;周大为;朱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β-连环素酪氨酸磷酸化调控E-钙黏蛋白表达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目的 观察β-连环素(catenin)在TGF-β1诱导的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过程中对E-钙黏蛋白(cadherin)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穿透性多肽技术构建表达底物模仿多肽和对照多肽.以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模型组予10ng/mlTGF-β1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72 h,底物模仿多肽组和对照多肽组同时分别予2 μmol/L的底物模仿多肽或对照多肽干预TGF-β1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E-cadherin、α-SMA蛋白的表达及各组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β-catenin的分布.结果 正常对照组表达E-cadherin,几乎不表达α-SMA,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低,主要表达于细胞连接间的细胞膜上.模型组几乎不表达E-cadherin,α-SMA的表达上调,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上调,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内.底物模仿多肽组与正常组的结果相似;对照多肽组与模型组结果相似.结论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β-caten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上调,使β-catenin向核转移,E-cadherin/β-catenin复合体解离,E-cadherin功能丧失,表达α-SMA,参与TGF-β1诱导的EMT.

    作者:韩敏;徐钢;曾锐;刘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醛固酮可通过钠氢交换子1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增生

    目的 探讨醛固酮能否在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激活钠氢交换子1(NHE1),以及能否通过NHE1诱导GMC细胞外基质增生.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GMC,并按如下分组:对照组(Con,普通培养液);醛固酮组(Aldo,10-7 moL/L);醛固酮+安体舒通组(Aldo+Spir 10-9 moL/L);醛固酮+NHE1抑制剂DMA组(Aldo+DMA 25 μmol/L).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和各组细胞,抽提总RNA.用酸负荷后钠依赖的pHi(细胞内pH值)的变化来检测NHE1活性,同时采用实时PCR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NHE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PCR和ELISA方法检测纤连蛋白(F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ldo组肾小球系膜细胞NHE1的活性(△pHi/100S)显著增高[Con(4.48±0.25)%,Aldo(5.29±0.11)%,P<0.05].加入安体舒通和DMA后,上述NHE1活性均有所降低[Aldo+Spir(4.92±0.35)%,Aldo+DMA(4.07±0.23)%,与Aldo组比较,P<0.05].实时PCR结果显示Aldo组NHE1 mRNA水平有所增高,是对照组的1.16倍(P<0.05),而Aldo+Spir组NHE1 mRNA水平明显下降,是Aldo组的81.9%(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ldo组NHE1蛋白水平显著增高,是对照组的2.9倍(P<0.01),而Aldo+Spir组NHE1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仅为Aldo组的52.3%(P<0.05),安体舒通本身对NHE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没有显著影响.实时PCR结果显示Aldo组FN mRNA水平有所增高,是对照组的1.03倍(P<0.05);Aldo+Spir组和Aldo+DMA组FN mRNA水平有所下降,分别是Aldo组的91.21%(P<0.01)和92.30%(P<0.01).ELISA结果显示培养上清液中分泌的FN(ng/ml)也表现为相同的趋势[Con(17.84±3.77),Aldo(51.66±1.40),P<0.01;Aldo+Spir(29.60±1.99),Aldo+DMA(25.75±4.66),与Aldo组比较,P<0.01].结论 醛固酮能够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成分FN,其作用可能是由于醛固酮激活系膜细胞NHE1活性、上调其基因和蛋白表达所致.

    作者:张敏敏;顾勇;赖凌云;陈靖;杨海春;郝传明;林善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醛固酮抑制Akt活性诱导大鼠足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醛固酮(ALD)能否诱导培养大鼠足细胞凋亡及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ALD诱导的足细胞凋亡.方法 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足细胞.无血清同步化处理24 h,分别给予终浓度为0(对照组)、10-9~10-5 mol/L ALD,伴或不伴螺内酯(10-7mol/L)共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指数,Hoechst-33342染色检测足细胞凋亡.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足细胞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mRNA表达.Akt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Akt活性表达.结果 ALD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诱导足细胞凋亡.螺内酯可明显抑制ALD诱导的足细胞凋亡[ALD+螺内酯组(5.61%±0.72%)比ALD组(15.10%±1.46%),P<0.05].RT-PCR结果证实足细胞表达MR和11β-HSD2 mRNA.螺内酯可部分阻断ALD对Akt活性的抑制作用.ALD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率与Akt活性呈明显负相关(r=-0.77,P<0.05).结论 ALD可诱导大鼠足细胞凋亡,Akt活性下降可能参与ALD诱导的足细胞凋亡.

    作者:陈铖;丁国华;梁伟;贾俊亚;杨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虫草菌液拮抗马兜铃酸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

    目的 探讨虫草菌液能否拮抗马兜铃酸诱发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的促纤维化效应.方法 马兜铃酸钠盐(AA-Na,40 mg/L)加或不加虫草菌液(10 mg/L)与HKC孵育(孵育12 h检测mRNA表达,孵育36 h检测蛋白质表达),然后检测HK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物(TIMP-1)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mRNA(RT-PCR法)和相应蛋白质(CTGF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其余采用ELISA方法)表达.结果 AA-Na能显著上调HKC对TGF-β1、CTGF、TIMP-1、PAI-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mRNA表达分别上调1.24、1.31、1.27及1.36倍,蛋白质表达分别上调2.50、1.75、2.13及1.46倍,P均<0.05.加虫草菌液后,上述TGF-β1、CTGF及TIMP-1的高表达被显著抑制,与AA-Na组比较,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12%、20%及17%;蛋白质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25%、20%及37%,P均<0.05,但未能抑制PAI-1的高表达(P>0.05).结论 虫草菌液可下调AA-Na刺激的HKC促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因子(TGF-β1、CTGF)及抗ECM降解因子(TIMP-1)的表达.

    作者:张媺;唐功耀;芮宏亮;谌贻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次氯酸对人血清白蛋白的氧化修饰影响及与高级氧化蛋白产物的关系

    目的 研究次氯酸对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氧化修饰影响及与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s)之间的关系.方法 有氧条件下在恒定浓度的HSA(60mg/ml)内加入不同浓度次氯酸(0、1、5、10、20、30、40、50、60mmol/L,终浓度),观察氧化剂对HSA的修饰作用.凝胶排阻色谱法检验HSA氧化修饰结果,在线光谱扫描(190nm~400nm)分析修饰产物的光谱特性.结果 次氯酸可氧化修饰人血清白蛋白,其修饰产物主要为二聚体HSA和六聚体HSA.发现次氯酸对HSA单体和HSA二聚体的氧化修饰为一级反应;对诱导生成的AOPPs为准一级反应;而对诱导生成的HSA六聚体则为二级修饰反应.同时发现白蛋白对AOPPs的主要贡献者是六聚体形式的HSA,光谱分析表明HSA聚集体的大吸收峰发生红移,提示HSA聚集体是由于蛋白中的酪氨酸残基通过氧化交联方式而聚集形成的.结论 HSA经次氯酸处理后主要发生了蛋白聚集.而对AOPPs的主要贡献者是六聚体形式的HSA.

    作者:卢燕雯;朱秋毓;丁峰;顾勇;林善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阻断IgG-FcγR结合短肽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利用阻断IgG-FcγR结合的短肽,观察FcγR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人工合成短肽tg9320并鉴定其与人IgG的结合,玫瑰花环形成试验鉴定其阻断IgG-FcγR间的作用.提纯ANCA IgG并鉴定,体外分离健康人中性粒细胞.tg19320预处理经TNF-α预激的粒细胞1.5 h后,ANCA(200μg/ml)刺激粒细胞,分别在3、6、9、12和18 h收获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细胞之SubG1峰变化,结合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观察tg19320对ANCA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果 (1)tg19320剂量依赖性与人IgG结合(P<0.01),并显著阻断IgG与FcγR的相互作用(玫瑰花环形成率20.3%比53.2%,P<0.01).(2)正常粒细胞凋亡率随孵育时间增加,TNF-α在6 h前促进粒细胞凋亡而之后抑制粒细胞的凋亡;ANCA进行性促进经TNF-α预处理的粒细胞凋亡(P<0.01).tg19320处理组粒细胞凋亡率在各时间点均低于ANCA作用组(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分支短肽tg19320可干预ANCA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促进,FcγR在ANCA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作者:王湘玲;陈楠;俞海瑾;王伟铭;倪莉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转染Megsin基因对体外系膜细胞增殖和Ⅳ型胶原分泌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了解Megsin基因高表达对体外系膜细胞增殖和Ⅳ型胶原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Megs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系膜细胞.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检测系膜细胞增殖情况.RT-PCR方法检测系膜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IL-1β、IL-6、IL-10、TGF-β1和TNF-α mRNA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PDGF-BB、TGF-β1和Ⅳ型胶原浓度.观察PDGF-BB中和抗体对大鼠系膜细胞转染Megsin基因后细胞增殖和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大鼠系膜细胞转染Megsin基因后,细胞内3H-TdR掺入量显著增加,PDGF-BB和TGF-β1 mRNA表达显著上调,细胞培养上清PDGF-BB、TGF-β1和Ⅳ型胶原的浓度显著升高,3者与转染Megsin基因呈明显时间依赖性关系.PDGF-BB中和抗体显著抑制系膜细胞转染Megsin基因后细胞内3H-TdR的掺入,并下调稳定表达Megsin基因的大鼠系膜细胞TGF-β1 mRNA表达.结论 Megsin基因高表达在体外可促进系膜细胞PDGF-BB和TGF-β1的表达和分泌,进而促进系膜细胞增生和Ⅳ型胶原分泌.

    作者:夏运风;张益民;聂静;李嵘;董秀清;彭文兴;余学清;李幼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患者动脉形态学、力学与部分功能性参数研究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检测肾功能正常不同血压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肱动脉与颈动脉形态学、力学与功能性部分参数,探讨ADPKD患者是否早期即存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分别探测ADPKD高血压、ADPKD正常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及正常对照4组人群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扩张性.结果 (1)ADPKD高血压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显著小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和ADPKD正常血压组,而ADPKD正常血压组显著小于正常对照.(2)ADPKD高血压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IMT均显著高于ADPKD正常血压组和正常对照,而ADPKD正常血压组IMT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ADPKD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组与ADPKD正常血压组、正常对照组比较,横断面扩张性(CD)和弹性模量增值(Ein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DPKD正常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功能正常的ADPKD高血压和正常血压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功能受损、IMT增加和颈动脉扩张性降低,提示ADPKD早期就可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戎殳;梅长林;金修才;姜红;牛晓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动态监测尿微量蛋白对危重患者预后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作为危重患者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动态监测ICU危重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并与目前临床常用的预后评估系统APACHEⅡ、SOFA进行比较.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MA、α1-MG、NAG、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SOFA与死亡呈正相关.尿MA、α1-MG、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SOFA升高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呈正相关.尿MA(r=0.397)、α1-MG(r=0.448)和RBP(r=0.465)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α1-MG、RBP、NAG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75(P<0.05)、0.825(P<0.05)、0.820(P<0.05)、0.730、0.530、0.620.结论 动态监测尿MA、α1-MG、RBP可作为危重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

    作者:伊敏;马遂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四例脂蛋白肾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突变筛查

    目的 通过对4例脂蛋白肾病患者及家系成员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分析,研究脂蛋白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调查患者家系情况,对其中2例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尿常规筛查及血肌酐、血脂和血清脂蛋白的检测.PCR法扩增4例患者apoE基因的外显子,DNA测序,发现突变后,寻找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筛查正常对照及其家系成员.结果 4例脂蛋白肾病患者中有2例携带杂合的apoE基因缺失突变(142-144-0),2例患者携带杂合的apoE点突变(Arg25Cys),2种突变均可见于尿液检查正常的亲属,并均表现为apoE升高.结论 4例脂蛋白肾病的患者中发现两种apoE基因的突变,apoE Arg25Cys和apoE(142-144-0).结合既往的研究结果,apoE(142-144-0)同时见于5例(本研究2例,前期研究3例)患者,为中国脂蛋白肾病患者常见的致病性基因突变.患者家系成员中的携带者可以不表现出肾脏病.

    作者:潘永利;陈育青;张宏;李侠;邢广群;师军华;侯平;王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通量血透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有关[1].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并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2,3].有关高通量透析(HFD)对尿毒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及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不多.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HFD和普通血液透析(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t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氨基酸(AAs)浓度的影响,探讨HFD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朝生;徐玉兰;梅晓蓉;许菲菲;郑尘非;刘毅;王绿萍;黄朝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多球壳菌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肥大及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其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细胞(GMC)肥大以及系膜基质的积聚,并终导致肾小球硬化[1].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来阻滞肾脏病变的进展.临床观察表明虫草可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近年从虫草分离出多球壳菌素(ISP-1),该物质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活性,有可能是虫草治疗肾病的物质基础.

    作者:肖朝华;周建华;吴衡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清B-脑钠肽、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病变及病死率的关系

    心血管病变是引起慢性肾脏病(CKD)死亡的首位原因.B-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评价心衰及反映心脏功能较好指标[1,2].我们检测了61例CKD 3~5期患者血清BNP、Hcy,现报道如下.

    作者:梦雅平;侯晓艳;赵春梅;金立民;张军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肾病患者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临床上常用的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的BUN和Scr并不是理想的指标[1].研究发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是一种比Scr更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理想指标,且已推导出GFR公式:GFR(ml/min)=99.19×CysC-1.713(女性×0.823)[2].为此,我们分别用CysC-GFR公式、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GFR值并与实测GFR值相比较.

    作者:孙艳虹;曾智杰;姜傥;高玲;罗美如;范敏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两种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比较

    我们比较了不同抗排斥方案的肾移植患者在预后、术后各种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旨在探讨理想的免疫抑制方案.

    作者:贾平;蒋金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合并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好发于儿童,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且发病机制不明.临床分为腹泻后HUS(D+HUS)和无腹泻HUS,且以D+HUS多见.我院于2005年收治两例HUS合并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报告如下.

    作者:张瑄;张碧丽;李莉;刘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肾损害四例

    1972年Sharp等[1]将一组具有多种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且血清学上表现为高滴度斑点型抗核抗体(ANA)和抗核糖核蛋白抗体(RNP)抗体的结缔组织病,称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Kitridou等[2]认为MCTD的肾损害发生率为10%~50%;而国内相关的报道少见.我们分析了本院4例MCTD肾损害的临床病理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作者:高瑞通;文煜冰;李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接受长期激素治疗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一例

    我科近收治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长期接受激素治疗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宪花;胡昭;杨向东;江蓓;宋剑;郭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慢性肾脏疾病运动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运动康复治疗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脂质代谢异常方面的有效性已得到普遍认识.

    作者:季丽娜;曹力;陈大坤;吉田一德;上月正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维持性腹膜透析共识

    腹膜透析(腹透)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一种成功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它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生存提供了可能.为使腹膜透析治疗更合理、更规范,更经济,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必要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指南或共识.国外的K/DQQI腹透指南,即是根据循证医学的要求,在收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由专家们筛选、整理、讨论而形成的,对腹透临床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维持性腹膜透析》专家协作组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