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097
  • 国内刊号:44-1217/R
  • 影响因子:1.18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0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泌尿科学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9年12期文献
  • 后肾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慢性阿霉素肾病

    目的 探讨大鼠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MMC)尾静脉移植对慢性阿霉素(ADR)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90只雌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阿霉素.肾病组(n=40,间隔3周2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0.25 mg/100 g)、MMC移植组(n:40,于第2次阿霉素注射后8周,尾静脉注射5×10~6-7×10~6 MMC)、对照组(n=10).于细胞移植后第8周杀鼠,留取肾组织行病理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Western印迹及RT-PCR分别对MMP-2、MMP-9的蛋门及基因表达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MMC移植组和阿霉素肾病组肾小管损伤指数及肾小球硬化而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霉素肾病且比较,细胞移植组肾组织Ⅳ型胶原沉积减少,MMP-2蛋白及基因表达下调,MMP-9蛋白及基因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MC 移植对阿霉素大鼠肾组织纤维化有潜在的治疗作用,MMP降解途径的激活可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作者:焦玉清;易著文;何小解;刘喜红;何庆南;黄丹琳;党西强;吴小川;曹艳;莫双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贫血发生的机制

    目的 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 贫血的发牛机制.方法 用62只SD大鼠筛查血红蛋白(Hb),求正常值.随机选择24只Hb正常的大鼠,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各12只,后者予关木通浸膏水溶液fRJ断灌胃制作CAAN模型.在给药前及8周末,分别检测两组各6只大鼠体质量、Hb、尿蛋白量(24 h)及肌酐清除率(Ccr),然后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做 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中红细胞生成素(EPO) 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组织中I型胶原(Col I)、氨基肽酶P(APP)、低氧诱导因子(HIF)lα及2α的蛋白表达.结果 大鼠的正常Hb值为(155.9±16.5)g/L,低于123.6 g/L为贫血.给药前,对照组与模型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周末时,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b和Ccr显著下降(121.66±15.68)g/L比(169.00±12.89)g/L,(0.63±0.13)ml/min 比(1.27±0.18)ml/minl;尿蛋白量(24 h)显著增多l(27.04±9.40)mg/d比(6.11±0.84)mg/d];肾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及Coll相对面积显著增加[(12.89±2.33)%比(0.55±0.10)%,(13.92± 2.92)%比(1.32±0.84)%];肾组织APP蛋白表达和EPO mRNA表达显著下调[(0.55±0.23)% 比(3.77±1.06)%.0.005±0.001比0.032±0.013];HIF-1α和 HIF-2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2.55±0.16比1.12±0.46,2.33±0.33比1.15±0.27)(均P<0.01).结论 CAAN的贫血发生可能与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毁坏所导致的EPO产生减少有关,虽然HIF表达已代偿性增强,但仍未能 阻止贫血发生.

    作者:乔颖进;谌贻璞;芮宏亮;董鸿瑞;刘章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肾小球滤过率测量值分布对估计公式中种族系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估计公式中种族系数是否会受到不同研究中GFR测量值分布不同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包括MDRD研究中的1405例白种美籍患者,321例非洲裔美国患者和中国eGFR调查研究中的684例中国CKD患者.首先,白种美籍患者和中国CKD患者的数据库合并,将GFR、年龄(age)、血肌酐(Pcr)进行log转换.令log[GFR]为应变量,log[Pcr]、log[age]、性别和种族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小加权的种族系数(uRC);然后按照白种美籍患者的CKD各期比例子中国CKD患者GFR测量值进行加权,使之与白种美籍患者的CKD分期分布一致.计算加权后的种族系数(wRC).白种美籍患者和非裔美籍患者的数据合库,使非裔美籍患者的CKD分期分布分别与中国患者和向种美籍患者一致.计算相应的种族系数.结果 中国患者的uRC为1.197(1.180~1.211),wRC为1.130(1.117-1.143).与中国患者和白种美籍患者CKD分期一致后,非裔美籍患者的种族系数则分别为1.205(1.191~1.219)和1.233(1.219-1.247).结论 用于开发GFR公式的人群的GFR测量值的分布不同可以导致种族系数的差异.为得到真正的种族系数需要国际合作,应用相同的GFR测量方法和Pcr测量方法,同时也需要GFR测量值分布一致.

    作者:赵新菊;陈江华;罗琼;余学清;李英;徐金生;黄颂敏;王力宁;黄雯;王梅;马迎春;左力;许国宾;王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补体C1q基因调节区多态性与武汉地区人群狼疮肾炎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C1q基因调节区多态件与武汉地区人群狼疮肾炎(LN)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方法检测30例LN患者、20例非LN肾病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中C1q基因调节区Aexon2、Bexonl、Bexon2、Cexon2的多态性,对发现突变位点的序列进行直接测序.利用χ~2检验探讨其与LN易感的关系.结果 LN患者和非LN肾病患者的C1q基因调节区未发现国外已报道的C1q基因调节区突变位点,即C1qAexon2的C→T、C1qBexonl的G→A、C1qBexon2的G→A、C1qCexon2的C缺失.结论 未发现C1q基因调节区多态性位点与武汉地区人群LN易感性有关,但小排除样本量较少对结果的影响.

    作者:付玲;潘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膜透析初透剂量对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腹透)初透剂对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追踪观察我院3个月内连续门诊随访的178例开始腹透的患者,测定24 h尿量.根据透析第1、3个月尿量的变化分为少尿组(LU,97例)、尿量减少组(DU,19例)、尿量正常组(NU,62例),记录并分析其透析剂量、腹透液葡萄糖含量、超滤量、尿素清除指数(Kt/v)、体质量、水肿程度及尿量,变化等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1个月后,DU组的体质量和水肿程度大于LU和NU组(P<0.05);腹透液总入量、腹透液葡萄糖含量、超滤量、残余肾尿素清除指数Kt/V(rKt/V)高于LU组,与NU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3个月后,DU组的体质量和水肿程度有所下降(P<0.05),但仍高于LU和NU组(P<0.05);腹透液总入量、超滤量、尿量下降速度比LU组和NU组高(P<0.05);rKt/v比腹透前显著下降(P<0.05).3组的血清白蛋白和t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始腹透患者过度超滤可引起残余肾功能下降.对于有一定残余肾功能的患者要注意避免快速或过多超滤.

    作者:蒋红樱;黄旭;曹颖;赵云珠;和海玉;白奕华;张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循环内皮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维持件血液透析(MHD)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选取MHD患者65例、慢性肾脏病4~5期非透析患者(CKD-non-HD)25例和健康对照者24例为研究对象.抽取外周血,多参数流式细胞仪计数CEC数目.用CD3-PerCP和CDl46-PE进行标记,确定CD3-CDl46+的细胞为CEC.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及有关临床参数.对CEC与IMT及有关参数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MHD组透前和CKD-non-HD组CEC数目[(151.52±98.24)和(183.00±81.38)个/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6.50±24.14)个/ml](分别为P<0.05和P<0.01),但MHD组和CKD-non-HD组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D组和CKD-non-HD组CCA-IMT [(0.94±0.36)和(1.02±0.37)mm]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75±0.15)mm](分别为P<0.05和P<0.01).MHD组透前血CEC 数目和CCA.IMT呈正相关(r=0.328,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HD组CEC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EC是MHD患者AS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MHD患者 血管内皮损伤程度的新指标.

    作者:张坤英;刘惠兰;李国刚;段晓峰;徐丰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SHPT)中的作用.方法 (1)收集38例维持件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用ELISA法检测FGF23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伞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2)6例行甲状旁腺全切除(PTX)加自体前臂移植术的SHPT患者,取其甲状旁腺组织行细胞培养.培养24 h后用0.1 mg/L的FGF23分别刺激0、6、12、24、48 h时收集上清液检测iPTH.(3)取33例严重SHFF患 者和3例健康人的甲状旁腺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FGFR3、转录因子GATA-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V法检测Klotho的表达,计算阳性细胞率或积分吸光度.结果 (1)MHD患者血清FGF23[(3901.85±2618.11)ng/L]与iPTH [(460.00±489.77)ng/L]呈正相关(r~2=0.3009.P=0.0004).(2)FGF23仪在刺激24 h时,才有 抑制iPTH的作用(P<0.05),其它时段均无抑制作用.(3)SHPT患者甲状旁腺PCNA、GATA-3、FGFR3、Klotho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人,而FGFR1表达显著低于健康人.(4)GATA-3阳性细胞 率与血清iPTH水平及PCNA阳性细胞率均呈正相关(r~2=0.1901,P=0.0425;r~2=0.2584,P=0.0025).Klotho表达与FGFRl和FGFR3 表达呈正相关(r~2=0.2046,P=0.0082;r~2=0.2833, P=0.0014).PCNA表达与FGFRl表达呈负相关(r~2=0.1292,P=0.0399);与FGFR3表达呈正相关(r~2=0.1226,P=0.0457).FGFR1表达和血清磷水平呈负相关(r~2=0.2329,P=0.0044);与血清钙水平呈正相关(r~2=0.1422,P=0.0305).结论 MHD患者iPTH水平与 FGF23水平呈正相关.FGF23能抑制iPTH分泌,但作用弱且短.这可能与GATA-3、甲状旁腺细胞增殖、FGFR3表达增多,FGRFI表达下降有关.

    作者:张秋花;汤婷;张巧娣;赵秀芬;钱军;孙彬;王宁宁;王涛;潘成林;邢昌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水平对术后6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AR)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1998年12月至2003年8月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并存有血标本的495例受者纳入研究.回顾总结术后6个月内AR发生情况及相关资料.健康对照(阴性对照)40例.采用细胞-ELISA法,以EA.hy926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为底物检测血清AECA水平,结果采用比值表示,P(患者)/N(阴性对照)=(A_(患者标本)-A_(空白对照)/(A_(阴性对照)-A_(空白对照)).P/N大于健康对照组均值加2个标准差者为阳性.结果 495例患者血清中,AECA阳性93例(18.8%).维持血透时间大于12个月患者血清AECA水平(1.43±0.37)显著高于末透析患者(1.27±0.32,P=0.013)及维持血透时间≤12个月患者(1.31±O.32.P=0.029).血清AECA水平与透析时间呈正相关(r=0.218,P=0.018).AECA阴性、阳性患者术后6个月内AR发牛率分别为23.4%、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ECA阳性患者细胞性AR、体液性AR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35,P=0.0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ECA阳性、群体反应性抗体(PRA)≥10%、高淋巴毒反应为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2.056、1.751、1.764(P值分别为0.004、0.029、0.050).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AECA阳性预示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增加.术前血清AECA水平随透析时间延长而升高.

    作者:韩飞;吕蓉;金娟;吴建永;陈莹;王慧萍;陈江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及相关影响因素

    血液透析技术近20余年来飞速发展,而与透析相关的心血管疾病(CVD)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10-20倍.其中动脉粥样硬化(AS)在CVD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

    作者:刘德慧;李宓;李杰;杜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终末期肾衰竭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相关性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是新近发现的一种 重要调磷因子[1].研究已明确,FGF23通过抑制近端肾小 管上2型钠磷转运蛋白活性,抑制磷的重吸收[1-3],在维生素D代谢调节系统中充当1,25(OH)_2D_3 的反调节因子,对抗1,25(OH)_2D_3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抑制及肠道磷重 吸收的促进作用,维持体内磷平衡[2].

    作者:汤婷;邢昌赢;毛慧娟;张秋花;赵秀芬;钱军;赵瑾娜;冯曦;何雪晴;冯丽萍;王凤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表面活性蛋白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成年女性尿路感染易感性的关系

    在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UTI)患者中,只有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易感或诱发因素.目前尿路上皮细胞的天然免疫功能在UTI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了关注[1].表面活性蛋白A(SP-A)是早发现于肺组织的一种天然免疫分子,在肺部的宿主免疫和炎性反应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基因的遗传变异导致了人群对多种肺部疾病不同的易感性[2].

    作者:刘娇;梁伟;丁国华;王桂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PINCH-1和整合素连接激酶的相互作用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EMT)是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之一[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具有较强的促EMT作用[2].整合素莲接激酶(ILK) 是TGF-β1诱导EMT过程中的一个关健的调节因子[3],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间的作用;也是与PINCH-1(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new cysteine-histidine rich protein-1)有相互作用的锚定蛋白[4].

    作者:何凤;童俊容;罗正茂;张虹;王寅;张建林;喻陆;郑法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CD146在IgA肾病肾小管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肾小管问质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至肾衰竭的主要机制.黏附分子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CD146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类黏附分子,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IgA肾病是导致我国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

    作者:吴桂明;杨立川;付平;徐缓;李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101例病理为Ⅲ级的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及预后分析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期常见的血管炎性病变,肾脏是否受累则是影响HSP患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经肾活榆确诊的28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中病理分型为Ⅲ级的10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Ⅲa级与Ⅲb级的临床、病理、治疗、预后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顾金爱;夏永辉;毛建华;傅海东;王亚萍;方澄清;赵水爱;刘爱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低剂量激素方案在肾移植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皮质类固醇激素是肾移植术后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但长期使用激素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因此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移植中心都尝试在肾移植术后早期降低激素剂量以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1,2].

    作者:陈国栋;陈立中;陈白莉;邱江;李军;王长希;费继光;邓素雄;傅茜;黄刚;张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和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观察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影响, 从而探讨氯沙坦钾对DN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

    作者:陈还珍;郎晓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性反应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我们探讨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者微炎性反应及营养状态的影响.一、对象和方法选择106例MHD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非缬沙坦组,每组53例,并设53例健康对照组.治疗前及口服缬沙坦80 mg/d治疗6个月后,以ELISA 法检测研究对象的空腹IL-6、TNF-α、C 反应蛋白(CRP)、血抵抗素水平,观察其炎性反应状态;

    作者:徐燕;宋艳芳;张红;苏蓉;环文英;邱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液灌流治疗卡马西平中毒

    我们对1例因误服卡马西平100片(0.1 g/片)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HP)治疗,并监测血中卡马西平浓度 和炭肾吸附卡马西平量.

    作者:赖登攀;姚菊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联合疗法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本研究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药物、内皮素受体拈抗剂(ETRA)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观察其疗效.一、对象与方法1.病例: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本院肾内科与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DN患者60例为对象,均符合WHO 2型糖尿病诊断及Mogensen分期标准.

    作者:闫丰;朱蕴秋;宋丹;陈荣全;黄海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群蜂蜇伤致急性肾小管坏死伴间质性肾炎一例

    单蜂蜇伤人后多仅产生轻度的过敏反应,但群蜂蜇伤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其中急性肾损伤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罕见急性间质性肾炎(AIN),两者合并发生,国外仅1例报道[1].

    作者:陈发东;刘红;许迅辉;丁小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家族性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四例二家系报告

    根据临床表型和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家族性特发性肾病综合征可分为两种类型:激素抵抗件(FSRINS)和激素敏感性(FSSINS).后者在全世界各地、各种族均见报道, 但报道不多,其发病的遗传背景不详.

    作者:毛建华;夏永辉;方澄清;王大燕;曹璐;陈一芳;刘爱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慢性肾脏病定义和分期的研究进展

    一、慢性肾脏疾病定义和分期的简介及其意义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NKF-KDOQI)工作组发布了慢性肾脏疾病(CKD)临床实践指南,涵盖了CKD的临床评估、分级以及危险分层等各个方面.

    作者:弓孟春;李学旺;李航;胡蓉蓉;范思远;樊乐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慢性肾脏病分期的意义及争论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NKF)于2002年发表了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Evaluation,Classification and Stratification),对慢性肾脏病(CKD)进行了定义和分期.

    作者:梅长林;蔡彦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