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097
  • 国内刊号:44-1217/R
  • 影响因子:1.18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0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泌尿科学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0年2期文献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抑制足细胞增殖

    目的 通过构建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将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即HBx基因)导入足细胞株,探讨HBx蛋白对足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pAdxsi系统构建携带HBx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以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以MTT检测和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DA-SE)荧光染料示踪细胞增殖的方法,对细胞增殖进行定量评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采用cyclin/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和基因测序鉴定证实,Ad.HBx构建成功.Western印迹显示,足细胞感染Ad.HBx(感染复数MOI=100)后第3、5天均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17 000的HBx蛋白,表明HBx可在足细胞株稳定表达.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腺病毒感染后第5天Ad.HBx组细胞呈现明显的有丝分裂障碍特征,双核、多核和多形核细胞比例明显增加.MT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组和Ad组足细胞的生长曲线基本吻合,而Ad.HBx组细胞的生长曲线自第4天起较前两组偏低,至第5天时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CFDA-SE细胞增殖示踪实验也证实,于腺病毒感染后第3天Ad.HBx组细胞的增殖速度已明显低于空白组和Ad组(增殖指数11.2比15.4、13.3),且随时间推移进一步减慢(增殖指数32.5比61.6、54.0),表明HBx可显著抑制足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析和细胞周期凋控蛋白检测的结果显示,HBx可诱导足细胞周期G2/M阻滞,同时伴有cyclin B1、p21的表达上调及cyclin A的下调.结论 乙肝病毒基囚编码的HBx蛋白可使cyclin B1降解受阻,同时下调cyclin A和上调细胞周期负调蛋白p21的表达,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从而抑制足细胞增殖.这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肾小球足细胞缺失,肾脏病变慢性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张瑜;周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通过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诱导活性氧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目的 探讨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NRK-52E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 mg/L)的ox-LDL刺激24 h.LOX-1阻滞剂多聚肌苷酸(poly I,250 mg/L)和爱兰苔胶(carrageenan,250 mg/L)及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5 mmol/L)预处理后与50 mg/L ox-LDL共同孵育.用实时定量PCR测定LOX-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测定LOX-1、E钙黏蛋白(cadherin)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蛋白表达;油红O榆测细胞内脂质;激光共聚焦检测ROS.结果 (1)0~100 mg/L 范围内ox-LDL以浓度依赖方式增加LO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着LOX-1表达增加,细胞内脂质增多,活性氧产生增加,α-SMA表达增加,E-cadherin降低.(2)polyl或爱兰苔胶预处理组LOX-1 mRNA和蛋白表达被显著抑制,同时细胞内脂质和ROS减少,α-SMA表达减少,E-cadherin增加,与对照组筹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NAC预处理2 h后,细胞内ROS减少,α-SMA减少.E-cadherin增加,LOX-1表达下调(均P<0.05).(4)α-SMA表达与ROS水平呈正相关(r=0.87,P<0.05),E-cadherin表达与ROS水平旱负相关(r=-0.82,P<0.05).结论 ox-LDL可能结合LOX-1促进ROS产生而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作者:王瑞;丁国华;梁伟;陈铖;杨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PARγ配体对高糖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天然配体15d-PGJ2及人工合成配体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对高糖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PAI-1)的影响.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RPMC,经鉴定分组:(1)0.1%、1.5%、2.5%、4.25%葡萄糖作用24 h组;(2)2.5%葡萄糖作用0、6、12、24、36、48、72 h组;(3)0.1%、1.5%、2.5%、4.25%甘露醇作用24 h组;(4)15d-PGJ2(5、15 μmol/L)及吡格列酮(5、15 μmol/L)分别预孵育2 h,加2.5%葡萄糖再作用24 h.RT-PCR检测CTGF和PAI-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PARγ、CTGF及PAI-1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RPMC有PPARγ表达.1.5%葡萄糖使RPMC的PPARγ蛋白表达减少(P<0.05),而4.25%葡萄糖作用大(P<0.01);2.5%葡萄糖作用6 h,RPMC的PPARγ蛋白表达减少(P<0.05),而72 h达高峰(P<0.01).各种浓度的甘露醇作用24 h,RPMC的PPARγ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2.5%葡萄糖作用后RPMC的CTGF和PAI-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5 μmol/L的吡格列酮显著降低CTGF和PAI-1 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5),而15 μmol/L作用更强(P<0.01).5 μmol/L的15d-PGJ2显著降低RPMC的CTGF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PAI-1 mRNA的表达(均P<0.05),但不影响PAI-1蛋白表达(P>0.05),15 μmol/L的15d-PGJ2对CTGF和PAI-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 葡萄糖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调节RPMC PPARγ的表达,其作用与高渗透浓度无关.PPARγ配体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CTGF和PAI-1的表达,提示激活PPARγ可能成为防治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纤维化的新途径之一.

    作者:周光宇;马健飞;李德天;李丽燕;李志明;王力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山西省右玉县城镇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研究山西省右玉县城镇成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右玉县城18岁以上的居民3603名进行CKD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测.结果 (1)资料完整的为3502名,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白蛋白尿患病率为6.8%(95%CI:6.5%~7.1%);血尿患病率为7.1%(95%CI:6.8%~7.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患病率为2.0%(95%CI:1.8%~2.2%).该人群CKD患病率为15.1%(95%CI:14.5%~15.5%),知晓率为6.9%.(2)女性白蛋白尿、血尿和eGFR下降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男性(均P<0.01).(3)白蛋白尿、eGFR下降和CKD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男女均有同样趋势(均P<0.01),而总体血尿与年龄无关.(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尿与性别、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肾病史及心血管疾病史独立相关;eGFR下降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肾病史、肾病家族史及白蛋白尿独立相关;血尿与性别相关.结论 山西省右玉县城镇成人的CKD患病率较高,危险因素与国内发达城市和西方国家类似.在经济不太发达地区开展CKD防治工作更为迫切.

    作者:温继兰;王凤仙;李秉程;李荣山;石媛媛;王素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在人腹膜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腹膜毛细血管新生的关系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抑素(ES)在人腹膜组织表达,探讨两者与腹膜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健康对照者、尿毒症非透析患者以及腹透患者的腹膜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和ES mRNA的表达: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和ES蛋白质水平的表达;CD34染色计数腹膜组织毛细血管密度(MVD).结果 各组腹膜均有VEGF及ES表达;健康对照组、尿毒症非透析组、腹透组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47±0.01、0.62±0.02、0.74±0.02.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区平均灰度值依次为95.673±2.01、117.126±2.07、140.184±2.25.ES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区平均灰度值依次为94.902±2.38、113.380±2.33、145.489±3.05.尿毒症非透析组、腹透组VE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ES蛋白表达水平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腹透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ES在mRNA水平表达量依次为0.42±0.02、0.43±0.03、0.43±0.02,各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腹膜MVD依次为3.05±0.45、5.98±0.47、9.62±0.49,尿毒症非透析组、腹透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腹透组增高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组织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ES蛋白表达水平也升高,这可能在长期透析所致腹膜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高丹;刘章锁;赵占正;梁献慧;李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容量超负荷指标overhydration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overhydration(OH)作为新的容鼍超负荷无创指标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6月复诊于北京大学第i医院腹透中心的80例持续性非卧床腹透患者,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连续测定OH值6个月,在末次进行OH测定时,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将OH值与UCG判断容量超负荷的心脏间接指标、长期容量超负荷状态下心脏结构改变的相关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再按OH值将患者分为两组:OH<2 L组(容量正常组)及OH≥2 L组(容量超负荷组),比较两组间心脏形态结构、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差异.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80例腹透患者OH值与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左室质量(LVM)、体表面积标化左窜质量指数(LVMI_(BSA))、身高标化LVMI(LVMI_(身高))均呈正相关(均P<0.01),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21、0.27、0.14、0.12、0.26、0.25、0.20.两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尿素清除指数(Kt/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H≥2 L组O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大于OH<2 L组(均P<0.01).两组间心脏收缩功能指标及舒张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H≥2 L组的心脏结构形态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高于OH<2 L组(P<0.01或P<0.05).OH≥2 L组ESV高于OH<2 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两组间总外周阻力(TPR)、总外周阻力指数(TP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H≥2 L组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LVM、LVMI_(BSA)、LVMI_(身高)、左室肥厚(体表面积标化)(LVH_(BSA))和LVH_(身高)均高于OH<2 L组(P<0.01或P<0.05).结论 腹透患者OH与UCG指标显著相关,且OH值升高对心血管状况的影响与临床容量超负荷状态下的心脏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相一致,因此,OH作为新的容量超负荷评价指标在腹透患者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江岚;刘泉颖;程李涛;朱向明;汪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肾功能及钙磷代谢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随着肾功能的变化,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初诊CKD患者72例,按照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5组,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抽取受试者静脉血并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法检测FGF23、25(OH)VitD_3、1,25(OH)2VitD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钙(Ca)、磷(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水平;免疫放射法测定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结果 CKD患者血清FGF23水平随GFR降低逐渐升高,在CKD4期和5期时,血FGF23、P、iPTH上升明显.1,25(OH)2VitD3显著下降,与CKD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KD2~3期与CKD1期的FGF23、P、Ca、iPTH、活性维生素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Ca、25(OH)VitD_3随着肾功能下降有降低趋势,但各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KD1~5期logFGF23与P、logiPTH呈正相关(r=0.653,P<0.01;r=0.800.P<0.01).与GFR、1,25(OH)_2VitD_3呈负相关(r=-0.753,P<0.01;r=-0.265,P<0.05),与Ca、25(OH)VitD_3无相关.CKD1~3期logFGF23与logiPTH呈正相关(r=0.374,P<0.05),而与Ca、P、25(OH)VitD3、1,25(OH)2VitD3、GFR均无相关.CKD4~5期log FGF23与P、logiPTH呈正相关(r=0.381,P<0.05;r=0.515,P<0.01),与GFR呈负相关(r=-0.654,P<0.01),与Ca、25(OH)VitD3、1,25(OH)2VitD3无相关.结论 随着肾功能减退,血清FGF23、P、iPTH水平逐渐升高,活性维生素D水平逐渐下降,尤以CKD4~5期明显.在肾脏病早期阶段(CKD1~3期)血iPTH水平与FGF23有关.当GFR<30 ml/min时,肾功能状态、血磷、血iPTH均可影响血FGF23水平.

    作者:彭燕;张威;郝静;徐琦;罗美萍;袁伟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霉酚酸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荟萃分析

    目的 评价霉酚酸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检索了Pub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电子数据库的霉酚酸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疗效使用优势比(OR)进行计算评估;不良反应用相对危险度(RR)进行计算评估.结果 3个随机对照试验和1个临床对照试验,共计141例被纳入本次研究.3个随机对照试验分别比较了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非免疫抑制剂的保守治疗和苯丁酸氮芥的疗效.1个临床对照试验比较了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霉酚酸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总缓解率的OR(95%CI)分别为0.74(0.32~1.75)、0.56(0.28~1.11)和0.46(0.23~0.92).表明霉酚酸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而总缓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霉酚酸酯与其他免疫抑制剂在感染、胃肠道症状和贫血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霉酚酸酯可以降低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其RR(95%CI)为0.06(0.01~0.41).结论 不推荐霉酚酸酯作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首选用药.

    作者:王小琴;王长江;袁军;尹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抗生素初始治疗方案探讨

    目的 探讨头孢唑啉联合头孢他啶与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作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初始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合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患者90例.其中37例次采用头孢唑啉+头孢他啶治疗,97例次采用万古霉素+头孢他啶治疗.比较其初始治疗的有效率、终转归、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情况.结果 头孢唑啉+头孢他啶组患者腹膜炎的初始治疗有效率为81.1%,万古霉素+头孢他啶组为86.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G+细菌感染分别为56.8%和5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病3周后治愈率分别为91.9%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唑啉联合头孢他啶与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均可以作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初始治疗方案,且疗效相当.

    作者:周晓玲;韩庆烽;付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二肽基肽酶Ⅳ酶活性对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重要和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发展涉及许多因素,其中高血糖是DN发生的主要机制.CD26是白细胞分化抗原之一,具有独特的二肽基肽酶Ⅳ(DPPⅣ)酶活性,可以分解N端第2位为脯氨酸的多肽物质生成一段两肽~([1]).DPPⅣ对含有脯氨酸的多肽在肾脏的转运以及肠道中的消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DPPⅣ能够通过抑制胰升糖样肽(GLP)和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活性导致血糖升高.本研究探讨DPPⅣ在DN进展中的作用.

    作者:李文斌;崔美玉;许冬梅;关广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STAT1基因在外周血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的相关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众多致病相关基因在自身免疫反应的诱导、活化或效应阶段起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干扰素(IFN)家族及其免疫调控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基因芯片技术发现,在人SLE外周血细胞中有多个干扰素诱导基因(IFIG)的高表达~([1,2]),在SLE患者的滑膜组织中IFIC也呈高表达而细胞外基质稳态相关基因呈低表达~([3]).

    作者:汤建平;陈晓翔;沈南;顾越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脂联素受体1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组织的表达及相关因素分析

    脂联素(AD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抗纤维化等作用,与肾脏疾病密切相关.ADPN是通过与其受体(AdipoR)AdipoR1或AdipoR2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的~([1]),我们旨在探讨不同程度蛋白尿患者肾组织AdipoR1表达的变化及相关因素.

    作者:刘映红;余美春;许向青;袁芳;姜文玲;夏运成;刘伏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参芎注射液对腹膜纤维化大鼠腹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随着腹膜透析的普遍开展和透析时间的延长,腹膜纤维化导致的腹膜功能衰竭已成为阻碍腹膜透析长期进行的严重问题.参芎注射液主要由丹参和川芎组成,它们都具有抗组织纤维化的药理作用,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参芎对腹膜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作者:杨晓;于洁;聂祥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抗磷脂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22例临床分析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指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症,并伴有狼疮抗凝物(LA)和(或)抗磷脂抗体(APL)阳性的综合征~([1]).我们曾报道过91例APS患者的肾脏损害~([2]).APS引起急性肾衰竭(ARF)临床少见,其主要病因包括肾动脉或肾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微血管病~([3]),其他罕见情况包括肾皮质坏死~([4]).有关APS并发ARF的文献报道国内罕见.我们收集了本院22例APS并发AR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情况,以增进对该疾病诊治的认识.

    作者:高瑞通;俞文清;文煜冰;李雪梅;郑法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对氧磷酶2 C311S与对氧磷酶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糖尿病(DM)并发肾病,进而发展为肾衰竭,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中氧化应激和脂质代谢紊乱起着重要作用.对氧磷酶(PON)多基因家族成员PON1、PON2和PON3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糖尿病肾病(DN)和PON1 Q192R多态性无关,而与PON2 SC311多态性有密切关系~([2-5]).而对于DN是否与2种基因多态性相互作用有关,尚不清楚,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作者:钱书虹;钱庆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CD80和CD86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细胞免疫在IgA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发病早期表现为外周血T细胞过度活化.其中,CD80和CD86是两个重要的共刺激分子.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影响IgA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3]).因此,我们探讨CD80与CD86在IgA肾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隋满姝;解汝娟;贾西贝;那士平;刘晓刚;嵇颖;吴红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肾移植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重、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肾移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们回顾性分析以霉酚酸酯联合环抱素治疗的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ARDS的临床情况.

    作者:贾平;吴晓莉;何达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尿毒症并发剥脱性食管炎一例

    患者,男,27岁,因双下肢水肿、Scr升高2年,呕血、胸骨后疼痛3 h入院.患者2年前因双下肢水肿,Scr升高,在我院肾内科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入院前3 h进食梨后,呕吐暗红色血液约30 ml,内含灰白色管状组织,约1.5 cm×10 cm,伴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查体:BP 190/120 mm Hg,慢性病容,贫血貌,颜面及双眼睑水肿,睑结膜苍白,心率103次/min,上腹压痛,双下肢水肿.

    作者:刘晓燕;刘改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马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并发骨筋膜室高压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19岁,未婚,因全身多处被马蜂蛰伤1 h余入院.患者1 h前户外活动时不慎被马蜂蛰伤,当时即感头面、颈部及双上肢刺痛,伴伤处肢体麻木,恶心呕吐数次,吐出为胃内容物.查体:头面、颈部及卜肢散在多发斑丘疹,表面皮肤破溃,无活动性出血,压痛明显.

    作者:陈晓霞;楼季庄;杜新;杨江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薄基底膜肾病的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薄基底膜肾病(TBMN)又称良性家族性血尿(BFH),为编码Ⅳ型胶原α链的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较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脏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单纯性镜下血尿,可合并有轻度蛋白尿,通常预后良好~([1-3]).TBMN的诊断主要依靠电镜下见到弥漫性变薄的肾小球基底膜(GBM)~([4]).国外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McConville~([5])首先报道此病;国内1990年由章友康~([6])首先报道.

    作者:房秋园;章友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现在行动还是日后付出代价

    一、2010年3月11日世界肾脏日:我们必须对糖尿病肾病有所行动2003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发行了一本名为<糖尿病与肾脏:是时候开始行动了>的小册子~([1]),来强调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全球大流行状况.

    作者:Robert C.Atkins;Paul Zimmet;王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狼疮肾炎血性腹水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8岁,未婚,因颜面红斑、水肿1年,腹胀、尿少2个月,加重伴腹痛、发热2 d,于2003年12月9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红斑、乏力,继之逐渐出现颜面、双下肢水肿,无关节疼痛、怕光、口腔溃疡及发热.曾在福州某医院查尿蛋白3+,ANA阳性,ds-DNA阳性,肾功能正常,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给予泼尼松60 mg/d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

    作者:陈建;王丽萍;庄永泽;涂小煌;宋京翔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