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097
  • 国内刊号:44-1217/R
  • 影响因子:1.18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0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泌尿科学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3年2期文献
  • 厄贝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慢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手术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将健康成年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和厄贝沙坦组(n=10).后者术前2d开始给厄贝沙坦,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第2周肾功能、24 h尿蛋白量和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原位杂交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IF-1α、CTGF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UN、Scr及24 h尿蛋白量增高(均P<0.05),肾组织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亦显著增高(均P<0.05),主要分布在小管间质细胞的胞质;HIF-1α mRNA的表达与CTGF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97,P<0.01).与模型组比较,厄贝沙坦组大鼠尿蛋白量减少[(103.44±8.76) mg/24 h比(278.23±26.15) mg/24 h,P<0.01],Scr下降[(109.15±3.93) μmol/L比(185.04±13.45) μmol/L,P<0.01],肾小管间质病变面积减少(0.28±0.02比0.51 ±0.05,P<0.01),肾小管间质细胞的HIF-1 αmRNA和蛋白、CT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均P< 0.01).结论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HIF-1α和CTGF表达明显增高,厄贝沙坦可能通过下调HIF-1α和CTGF的表达来改善肾脏纤维化.

    作者:袁静;杨霞;龙艳君;沈燕;胡英;林鑫;余芳芳;赵盈葶;查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大鼠肾病模型与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经典的大鼠肾病模型的制模方法及评价指标,为肾病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组(PAN组)和阿霉素组(ADR组).比较3组大鼠的制模方法,评价指标(包括不同时间点大鼠体质量,蛋白尿水平,血清白蛋白浓度,胆固醇浓度,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电镜下足突融合程度等),制模药品不良反应及实验费用等指标,评价两种模型的优缺点.结果 (1)成模后PAN组大鼠体质量,毛色等均无明显变化;ADR组表现为脱毛、毛色差、大便稀,且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PAN组制模第10天起24 h尿蛋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持续至第15天(P<0.01);ADR组制模第15天始24 h尿蛋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持续至第21天(P<0.01).(3)PAN组制模第10天起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制模第15天恢复;血清胆固醇水平在制模第1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15天恢复;ADR组血清白蛋白浓度在制模第1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制模第21天恢复;两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肌酐和尿素氮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PAN组在制模第10天足突宽度显著宽于对照组(P<0.01);ADR组在第21天时足突宽度显著宽于对照组(P<0.05);(5)PAN组成功诱导1只大鼠(100 g)肾病模型费用为ADR组的3.1倍(578.10元比186.94元).结论 两种药物均可成功诱导大鼠肾病模型.PAN有制模方便、不良反应小、组间差异小、急性期发病快、周期短等优点,但价格昂贵;ADR给药途径较困难,不良反应及组间差异大,价格相对便宜.

    作者:李小艳;丁洁;王学晶;徐国兵;王素霞;冯泉城;姜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长期低剂量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尿毒症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长期低剂量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尿毒症模型大鼠肾脏浓缩功能及水通道蛋白(AQP)2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1,25(OH)2D3组和对照组.采用5/6肾切除方法制备大鼠尿毒症模型,1,25(OH)2D3组于术后给予1,25(OH)2D3(3 ng· 100 g-1·d-1,腹腔给药),共24周.术后每4周留取大鼠血清及24 h尿,检测血肌酐、精氨酸加压素(AVP)及尿蛋白量水平.24周后处死大鼠取肾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髓质AQP2、磷酸化(p)-AQP2表达改变,分析其与肾髓质病理改变的相关关系.结果 术后24周1,25(OH)2D3组血肌酐、尿量、尿蛋白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 0.05),模型组和1,25 (OH)2D3组大鼠血清AV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1.1)、(9.1±1.3)比(3.6±1.0) ng/L,均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1,25(OH)2D3组肾髓质纤维化与炎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 0.01,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25(OH)2D3组AQP2上调,p-AQP2在细胞顶膜的分布增加.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1,25(OH)2D3组AQP2及p-AQP2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不,p-AQP2表达与尿量、髓质纤维化、炎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1,25(OH)2D3可导致集合管AQP2及磷酸化AQP2表达增加,导致集合管对AVP的反应性增强,这可能是1,25(OH)2D3减轻尿毒症大鼠多尿症状的重要机制.

    作者:李红芬;林珊;贾俊亚;闫铁昆;姚瑶;袁鲁晓;商文雅;韦丽;毕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鹅脱氧胆酸对高果糖饮食致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利用鹅脱氧胆酸对高果糖喂养大鼠的干预,探讨鹅脱氧胆酸在脂质肾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6)、高果糖组(n=16)及鹅脱氧胆酸组(CACD组,n=16),8周及16周时各组分别随机处死8只,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24 h尿白蛋白量、肾皮质三酰甘油含量;PAS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学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法尼醇X受体(FXR)、小异源二聚体伴侣(SHP)、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NADPH氧化酶(N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果糖组大鼠左肾质量/体质量、血中三酰甘油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24 h尿白蛋白量、肾皮质中三酰甘油水平较高,肾脏病理改变加重,基底膜增厚,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均P< 0.05);FXR和SHP基因及蛋白表达较低(P<0.01),且随时间延长其表达更少;SREBP-1c和SCD-1基因及蛋白表达较高(P<0.01),且随时间延长其表达更多;PPARα和ACO基因及蛋白表达较低(P<0.01),且随时间延长其表达更少;TGF-β1、PAI-1、TNF-α、IL-6和Nox2基因及蛋白表达较高(P<0.01),且随时间延长其表达更高.而鹅脱氧胆酸能显著抑制高果糖的上述效应(均P< 0.05).结论 高果糖饮食可导致大鼠肾脏损伤.鹅脱氧胆酸通过激动FXR,下调SREBP-1c和SCD-1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PPARα和ACO基因及蛋白表达,减少脂质合成,促进脂质分解,进而减轻纤维化、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减轻脂质肾损伤作用.

    作者:胡志娟;任路平;王超;李芳;董春霞;李刚;刘冰;宋光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舒拉明对高糖作用下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拉明(suramin)对高糖作用下人腹膜间皮细胞(PMC)上皮细胞转分化(EMT)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分泌的影响.方法 人PMC常规细胞培养、传代后用于实验.细胞分组:(1)正常对照组;(2)高糖组:不同浓度葡萄糖(GS)(1.5%、2.5%、4.25%)分别作用于人PMC 12、24、48 h;(3)舒拉明组:高糖(4.25% GS)作用于人PMC,不同浓度舒拉明(25、50、100 μmol/L)处理细胞48 h.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α-SMA、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诱导PMC中α-SMA表达明显上调,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均P< 0.05).高糖可促进PMC分泌TGF-β1(P<0.05).舒拉明可抑制高糖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α-SMA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及TGF-β1分泌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结论 高糖可诱导人PMC的EMT效应.舒拉明以浓度依赖性效应抑制人PMC的EMT,这种效应可能与舒拉明抑制人PMC的TGF-β1分泌有关,提示舒拉明可能成为治疗腹膜纤维化的潜在新型药物.

    作者:马姝琛;刘娜;兰洋;庄守纲;严海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白藜芦醇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SV)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5/6肾切除组(Nx组,n=20)和5/6肾切除+RSV治疗组(Nx+ RSV组,n=20),术后1周开始每天给予生理盐水或RSV(20 mg/kg)灌胃.建模后每4周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蛋白含量,12周后处死大鼠,收集血和肾组织标本观察血肌酐和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连蛋白(FN)和Ⅰ型胶原(Col Ⅰ)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Smad3、磷酸化和乙酰化Smad3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Sirt1与Smad3的相互结合.结果 Nx组在术后12周尿蛋白量[(152.14±30.49) mg/24 h比(25.34±7.54) mg/24 h]、血肌酐[(111.60±21.50) μmol/L比(53.90± 11.59) μmol/L]和肾小球硬化指数(1.56±0.34比0.35±0.08)均显著高于Sham组(均P<0.01),RSV治疗可显著抑制上述改变(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x组大鼠FN、Col Ⅰ、TGF-β和CTGF的表达高于Sham组(均P< 0.01),RSV治疗能显著抑制上述改变.Western印迹显示,Nx组大鼠磷酸化Smad3和乙酰化Smad3的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均P<0.05),RSV治疗可显著降低乙酰化Smad3的表达(P<0.05),但并未显著降低磷酸化Smad3的表达.免疫共沉淀研究显示Sirt1与Smad3相互作用.结论 RSV可改善肾切除大鼠蛋白尿、肾功能和纤维化等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降低乙酰化Smad3的表达有关,提示Sirt1可能是慢性肾脏病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黄新忠;温东海;张敏;谢琼虹;马乐婷;任月衡;关熠;陈靖;林善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清可溶性Klotho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相关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与可溶性Klotho(sKL)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29例MHD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KL浓度.应用腹部侧位平片评判患者腹主动脉钙化情况,计算腹主动脉钙化积分(AAC).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HD患者发生腹主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KL诊断腹主动脉钙化的准确性与特异性.结果 129例MHD患者中87例存在腹主动脉钙化,中位AAC为4.00(0.00,11.00).中位血清sKL浓度为616.29(378.19,821.61) ng/L,sKL浓度与AAC积分呈负相关(r=-0.255,P<0.05).血清sKL小于P25(下四分位数)的患者发生腹主动脉中、重度钙化的危险度显著高于大于P75(上四分位数)的患者(OR=4.004,95%CI 1.350~ 11.826,P< 0.05).校正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后结果相同(OR=4.542,95%CI1.368~ 15.08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KL浓度降低和吸烟是MHD患者腹主动脉重度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sKL诊断腹主动脉重度钙化的AUC为0.746(截点为265.39 ng/L,其准确性为88.5%,特异性为56.2%).结论 低水平血清sKL MHD患者具有较高发生腹主动脉钙化的危险度,血清sKL浓度测定可能有助于诊断腹主动脉重度钙化.

    作者:蔡宏;严玉澄;陆任华;张敏芳;庞慧华;朱铭力;张伟明;倪兆慧;钱家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05例肾脏淀粉样变性病患者的分型诊断研究

    目的 通过应用多种方法对肾脏淀粉样变性病进行分型诊断,以明确我国肾脏淀粉样变性病的分型特点.方法 选择199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诊断的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共205例,应用常见淀粉样变前体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血清淀粉样蛋白A,纤维蛋白原,转甲状腺素蛋白,溶菌酶和载脂蛋白A1)的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阴性或不确定的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轻链的免疫电镜标记和遗传性淀粉样变性病的基因突变筛查.结果 205例患者中,190例(92.7%)诊断为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其中165例(80.5%)来源于轻链λ,25例(12.2%)来源于轻链κ;1例(0.5%)诊断为淀粉样蛋白A淀粉样变;1例(0.5%)诊断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淀粉样变;其余13例(6.3%)分型不明确.结论 在我国,肾脏淀粉样变性病的主要类型是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占绝大多数,其中致病轻链类型以λ为主.

    作者:姚英;王素霞;章友康;曲贞;刘刚;邹万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植管后两周内开始腹膜透析与规律开始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比较

    目的 比较腹膜透析(腹透)植管后2周内开始腹透的患者与规律开始腹透患者的预后.方法 入选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腹透中心植入腹透管并开始腹透的所有年龄超过18岁的患者.所有患者随访至患者死亡、退出腹透、转其他中心、失访或至研究终止日期(2011年3月31日).植管后2周内开始透析的患者定义为紧急透析组,超过2周开始透析的患者为规律透析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技术生存率、无腹膜炎生存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 研究期间共657例入选,其中紧急透析组469例(71.4%),植管至开始透析的中位时间为6d;规律透析组188例(28.6%),植管至开始透析的中位时间为26 d.与规律透析组相比,紧急透析组患者较年轻[(52.6±17.3)比(56.1±15.3)岁,P=0.017];残肾功能较差[(5.36±2.03)比(6.50±2.50) ml· min-1·(1.73 m2)-1,P<0.01];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低[(34.0±5.7)比(36.2±5.9) g/L,P<0.01;(76.9±18.8)比(80.8±17.9) g/L,P=0.018];血磷较高[(2.19±0.67)比(1.98±0.52) mmol/L,P<0.01].紧急透析患者因导管功能障碍转血透的比例高于规律透析患者(2.1%比0%,P=0.044).紧急透析组和规律透析组的1、2、3、5年的技术生存率分别是94%和98%、92%和94%、90%和92%、86%和85%,两组各年技术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1.536,P=0.22).两组的无腹膜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0.035,P=0.85).紧急透析组和规律透析组的1、2、3、5年的患者生存率分别是90%和95%、81%和90%、74%和79%、67%和74%,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2.364,P=0.12).结论 虽然在腹透植管两周内开始透析的患者一般情况较规律透析患者差,但其预后与规律透析组患者相似.对转诊晚等原因需要紧急透析的患者,临床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在腹透植管后短期内开始腹透治疗.

    作者:刘曜蓉;方炜;张琳;林爱武;倪兆慧;钱家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诊间血压变异性对肾功能中度受损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慢性肾脏病(CKD)3~4期高血压患者的诊间血压变异性对肾功能下降的影响.方法 152例研究对象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CKD专科门诊,每月测量患者血压,随访18个月,随访期间无降压药物的调整.计算每例研究对象随访期间的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及其标准差.依据SBP、DBP标准差中位数分为高SBP、高DBP标准差组和低SBP、低DBP标准差组,比较基线人口学特征及用药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SBP、DBP标准差对CKD 3~4期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影响.结果 患者SBP、DBP标准差与肾功能下降显著相关;基线eGFR、基线尿微量白蛋白(LnACR)和随访平均SBP也对肾功能下降有影响(均P<0.05).低SBP标准差组患者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物比例显著高于高SBP标准差组(76.1%比58.2%,P<0.05).结论 血压变异性与CKD3~4期患者肾功能下降显著相关,提示诊间血压变异性应受到更多关注,减少血压变异性的药物应作为降压治疗的首选.

    作者:尹道馨;张东亮;徐睿;冷雪飞;崔文英;刘文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清肌钙蛋白T与C反应蛋白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预后的意义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C反应蛋白(CRP)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期间本院76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随后10年间死亡患者的死亡时间及原因;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Cox回归分析cTnT、CRP及其他因素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76例患者中CRP阳性28例(36.8%),cTnT阳性22例(28.9%);中位生存时间为37.9个月;2年生存率为65.9%,10年生存率为2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P阳性、cTnT阳性、老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贫血、低血清白蛋白(Alb)、Kt/V下降与长期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P=0.010)、心脑血管疾病(P=0.048)、cTnT阳性(P=0.036)、CRP阳性(P=0.009)是影响透析患者10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cTnT阳性组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比35.4%,P=0.248),但2年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显著高于阴性组(40.9%比14.6%,P=0.015).CRP阳性组患者2年及10年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均高于阴性组(48.1%比7.0%,P=0.000;66.7%比23.3%,P=0.000).与血清cTnT及CRP双阴性组患者相比,双阳性组全因死亡率(92.9%比55.6%,P=0.030)、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64.3%比25.0%,P=0.009)及2年内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57.1%比5.6%,P=0.000)均较高.结论 老龄、心脑血管疾病、cTnT阳性及CRP阳性是影响MHD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TnT阳性可以预测MHD患者2年内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而CRP阳性则同时可预测近期及远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cTnT与CRP双阳性对于预测MHD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不良更有意义.

    作者:毛永辉;王海涛;徐冷楠;陈献广;汪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效果比较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显著升高,可导致血管钙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是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2].有效地清除MHD患者血清FGF-23是血液净化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目前相关研究报道甚少.为此,我们比较了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和血液灌流(HP)3种方法对MHD患者血清FGF-23的清除效果.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88例为对象.88例患者均无严重心脏、肝脏及感染性疾病,其中男49例,女39例,分为HD组(30例)、HDF组(30例)和HP组(28例).2.方法:HD组用德国贝朗低通量聚砜膜透析器(Diacap LOPS15),4h/次,血流速度200~250 ml/min.HDF组用德国贝朗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Diacap HIPS 15),4h/次,血流速度200~ 250 ml/min,采用后置换,置换液量按超滤血流比30%计算.HP组用珠海丽珠的HA-130型树脂血液灌流器和德国贝朗低通量聚砜膜透析器(Diacap LOPS15),灌流器串联在透析器之前,联合治疗2h后除去灌流器,再单独血液透析治疗2h,血流速度180~ 250 ml/min.上述治疗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速500 ml/min.患者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送检,包括BUN、Scr、钙、磷、甲状旁腺素(iPTH)和FGF-23.

    作者:缪立英;何小舟;邢昌赢;刘金凤;李秀荣;金丽娜;薛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铅、镉、锶、铝水平研究

    血液透析(HD)患者血液长期与透析液进行交换,易造成重金属的蓄积.有研究表明HD患者铅、镉、锶和铝易于蓄积,并与炎性反应、贫血、肾性骨病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1-2].我们通过研究长期HD患者外周血铝、锶、铅、镉的水平,探讨其与临床和个体因素的关系,以期为防治重金属蓄积提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56例HD患者来自3个HD中心.入选标准:透析时间≥6个月,每周规律透析2~3次.全血和血清标本于透析前取样.各HD中心分别收集3份自来水和反渗水样本及5份透析液样本,并同时收集患者个人情况、临床资料和饮食情况的调查问卷及每个中心透析方式.另设126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年龄、性别与HD患者相匹配.所有患者均已知情同意.

    作者:陈兵;赵婷婷;王海萍;周艳;于克洲;林建功;张虹;王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活性维生素D3对白蛋白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是目前公认的导致肾间质纤维化(RIF)的主要原因,其主要标志有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上调,产生纤连蛋白(FN)等细胞外基质(ECM)成分[1].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参与了EMT过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整合素连接激酶(ILK)通路是其中之一.研究发现,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具有肾保护作用.白蛋白超负荷重吸收能促进RIF的发生发展[2].本研究旨在探讨1,25(OH)2D3对人白蛋白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为延缓RIF的进展寻找新的靶点及途径.

    作者:秦晓华;邹宏昌;周娲;涂卫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β痕迹蛋白在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β痕迹蛋白(β-TP)又称前列腺素D2合成酶,属脂质运载蛋白(lipocalin)超家族成员,是人脑脊液中的主要蛋白质.研究发现尿中β-TP含量变化可敏感反映肾小管功能损伤,是新的肾损伤标志物.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不同时段尿β-TP水平变化,探讨其对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的价值.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在本院接受心脏手术的符合研究标准住院病患者63例为对象,以Scr比基础值增加≥50%为AKI诊断标准,其中发生AKI 18例,余45例未发生AKI患者中选择临床资料匹配的25例作对照.2.方法:收集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尿液及血液标本,所有标本采用胶乳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β-TP含量.BN-Ⅱ特定蛋白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由德国Siemens生产.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1/4,3/4)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金媛;刘锦屏;秦良光;于波;李小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五酯胶囊联合他克莫司对膜性肾病的疗效

    他克莫司对膜性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但费用高、生物利用度差异性大.我们用五酯胶囊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膜性肾病,观察其疗效及费用.一、对象与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经肾活检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Ⅱ~Ⅳ期),服用他克莫司及激素3d后血药浓度<4.0 μg/L,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60例为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39.30±11.73)岁,体质量(59.86±10.27) kg,病程(11.00±4.50)月,病理Ⅱ期8例,Ⅲ期13例,Ⅳ期9例.试验组:年龄(40.10±10.05)岁,体质量(61.25±8.83) kg,病程(12.50±5.00)月,病理Ⅱ期8例,Ⅲ期14例,Ⅳ期8例.两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他克莫司起始剂量0.05 mg· kg-1·d-1,分2次于餐前1h服用.试验组加用五酯胶囊1粒,tid,并视病情调整五酯胶囊量.对照组加大他克莫司剂量,维持血药浓度谷值为4~8 μg/L.观察患者的缓解率、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计算他克莫司剂量及费用.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差异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

    作者:任苗苗;吴琼;杜玄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以单侧肾盂输尿管积水和假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我科近期收治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肾炎(LN)并发单侧肾盂、输尿管梗阻患者,报道如下.患者,女,67岁,已婚,因少尿、腹胀、双下肢水肿伴恶心、呕吐1周于2012年8月6日入院.既往体健.入院体检:BP:122/76 mm Hg,轻度贫血貌,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水肿,余无特殊.辅助检查:红细胞3.09×1012/L,血红蛋白93.0 g/L,血小板166×109/L,尿常规潜血3+,蛋白3+,24 h尿蛋白量1.68g,总蛋白46.3 g/L,白蛋白22.1 g/L,球蛋白24.2 g/L,BUN 11.47 mmol/L,Scr 217.1μmol/L,钾4.48 mmol/L,中段尿培养阴性,ANA阳性1∶640,抗RNP-Sm阳性,抗核糖体P阳性,C3 0.27 g/L,余无异常.B超:左侧肾盂积水,左侧输尿管扩张;左侧胸腔肩胛线第10~11肋间见液性暗区,深1.7 cm.X线腹部平片:麻痹性肠梗阻.CT: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全程增粗扩张.磁共振泌尿系统水造影成像(MRU):左侧输尿管、肾盂、肾盏明显扩张、积水伴输尿管管壁增厚.泌尿外科会诊膀胱镜检查:左侧输尿管膀胱开口处炎性狭窄,膀胱壁毛糙.肾活检病理:LN(Ⅴ+Ⅳ型).诊断:SLE,LN(Ⅴ+Ⅳ型),尿路梗阻,肠梗阻.

    作者:余堂宏;胡宏;张耀全;姚霞娟;张英姿;陆文良;陈燕;刘金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Gitelman综合征二例

    Gitelman综合征(GS)是由SLC12A3基因失活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肾小管疾病,又称家族性低钾低镁血症.我们对2例GS患者进行基因测序,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例1男,2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7年多,加重3个月余入院.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血压115/71 mm Hg,无异常体征.辅助检查:血钾2.0 mmol/L,血镁0.62 mmol/L,24 h尿钾147.8 mmol,24 h尿镁:365mmol,24 h尿钙1.8 mmol,血pH 7.387,BE 0.6 mmol/L,血浆肾素活性2.96 U· L-1·h-1,醛固酮(Ald)立位172 ng/L,卧位143 ng/L.CT:双肾多发囊肿.肾脏病理:肾小球旁器肥大.基因测序: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3号和23号外显子错义突变,8号外显子读码框位移突变.

    作者:陈清石;温俊平;李连涛;张小凯;林纬;蔡清颜;陈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补体H因子家族与肾小球疾病

    补体的激活途径主要有3条:经典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途径和旁路途径.补体旁路途径中的调节因子包括补体H因子(CFH)、CFH相关蛋白1-5(CFHR1-5)、Ⅰ因子、膜辅助因子[膜辅助因子蛋白(MCP)、CD46]等.其中CFH是旁路途径的重要因子,通过与C3b结合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形成,并作为Ⅰ因子的辅助因子促进C3b降解,避免旁路途径过度活化.近来发现,补体旁路途径调节异常与多种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及其进展相关,包括C3肾小球病、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IgA肾病(IgAN)等,本文将就该方面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章晓炎;陈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肾损伤:全球健康警钟

    急性肾损伤(AKI)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越来越常见,与高发病率及病死率相关.大多数AKI的致病因素可通过个人、社区、地区及医院内多层次来干预.有效预防AKI的措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增强对AKI巨大危害性的认识,并提供AKI预防策略以及早期识别和管理方面的指导.预防的重点在于尽量减少AKI的发生,加强对高危患者血肌酐水平连续测量重要性的认识,详细记录急性起病患者的尿量进而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然而目前尚缺乏其他明确的能诊断AKI的生物标志物.AKI的防治需要系统地管理肾前状态以及特定感染.有关AKI真实发病率及其临床影响的精确数据有助于提升社区对该疾病重要性的认识,并可通过政府、公众、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及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努力增强对AKI的认识,预防AKI发生.预防AKI是避免其发病和死亡带来沉重负担的关键.

    作者:Philip Kam Tao Li;Emmanuel A Burdmann;Ravindra L Mehta;2013年世界肾脏日指导委员会;艾珍;张望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