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微RNA?21(miR?21)对脯氨酸羟化酶2(proline hydroxylase domain 2, PHD2)的调控作用,及其对肾脏晚期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小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 建立肾脏晚期缺血预适应小鼠模型,分为两组:(1)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假手术后第4天双侧肾蒂夹闭35 min后恢复灌注;(2)缺血预适应组(IPC组):第1天双侧肾蒂夹闭15 min ,手术第4天处理同IR组.于术后第5天处死所有小鼠,留取血液及肾脏标本.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常规生化检测血肌酐(Scr)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脏miR?21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PHD2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变化.体外给予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1% O2处理6 h ,采用Lipofectamine 2000法转染锁核酸(LNA)修饰的anti?miR?21寡核苷酸抑制miR?2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miR?21、PHD2以及HIF?1α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PHD2与HIF?1α蛋白表达. 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发现,与IR组相比,IPC组小鼠血肌酐和肾组织病理损伤有明显改善(均P<0.01);与IR组相比,IPC组小鼠肾组织miR?21表达上调(P<0.01);PHD2蛋白表达下调(P<0.05),HIF?1α蛋白表达上调(P<0.05).体外HK?2细胞低氧模型实验结果提示,抑制细胞miR?21表达可致PHD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miR?21对PHD2具有负向调控作用.晚期IPC可能通过诱导miR?21表达,减少PHD2表达,间接上调HIF?1α,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焦晓燕;徐夏莲;方艺;张慧;张冰莹;丁小强;滕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 ,ATF6)在棕榈酸(palmitic acid ,PA)诱导的足细胞(MPC5细胞)凋亡和增殖中的作用. 方法 不同浓度PA刺激足细胞24 h ,检测ATF6和激活型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及足细胞凋亡情况.腺病毒siATF6转染沉默ATF6后,比较PA诱导的足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Cleaved?caspase3和ATF6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免疫荧光观察ATF6在足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诱导组足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细胞Cleaved?caspase3和ATF6蛋白水平随PA浓度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增高(均P<0.05).采用腺病毒siATF6转染足细胞后,P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较空载体转染组减少,细胞增殖增加,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多,Cleaved?caspase3的表达降低(均P<0.05);空载体转染组与PA诱导组在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ATF6介导棕榈酸诱导的足细胞凋亡.
作者:万姜敏;杜晓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抑制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磷酸二酯酶5(phosphodiesterase 5,PDE5)基因表达对缺血?复氧(ischemia/reoxygenation,I/R)损伤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ADSCs自身分泌功能和上皮转化功能的改变. 方法 分离纯化大鼠ADSCs ,传代培养及鉴定;构建PDE5?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及阴性对照(NCshRNA),采用慢病毒包装系统介导建立稳定PDE5低表达的ADSCs , Western印迹法检测PDE5蛋白表达;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I/R模型,并建立ADSCs和NRK?52E细胞的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Edu法检测各组NRK?52E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 ,CK18)的表达. 结果 成功构建PDE5?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筛选并成功建立PDE5稳定低表达的ADSCs细胞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I/R组NRK?52E细胞增殖率受到显著抑制,总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ADSCs共培养上清液中HGF及FGF水平升高(均P<0.05);而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与PDE5?shRNA转染组ADSCs共培养的NRK?52E细胞增殖显著增加,凋亡率明显下降,且HGF、FGF水平进一步升高,ADSCs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及CK18均表达显著增加,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本研究应用慢病毒载体介导ADSCs稳定低表达PDE5 ,可能通过促进干细胞分泌多种生长因子,有效改善肾小管细胞I/R状态下增殖及凋亡,同时促进自身向上皮细胞分化,为干细胞体内移植治疗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生存活力、提升干细胞治疗效能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
作者:黄昭;陈伟明;于晓春;刘继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受体3亚型(EP3)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损伤及可能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野生型系膜细胞,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化学合成法将siRNA转染至系膜细胞中沉默EP3受体,筛选干扰效率大的EP3?siRNA片段.实验分组:(1)正常对照组;(2)TGF?β1(10 μg/L)组;(3)NC?siRNA+TGF?β1(10μg/L)组;(4)EP3?siRNA组;(5)EP3?siRNA+TGF?β1(10μg/L)组.CCK?8法检测TGF?β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PGE2和cAM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环氧化酶2(COX2)、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FN、CTGF、COX2、mPGES1蛋白表达及ERK1/2、p38 MAPK活性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组系膜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5),PGE2和cAMP表达增加(均P<0.05),FN、CTGF、COX2、mPGES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调(均P<0.05);与TGF?β1组相比,EP3?siRNA+TGF?β1组系膜细胞增殖减少(P<0.05),FN、CTGF、COX2、mPGES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下调(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TGF?β1组ERK1/2、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强(均P<0.05);而EP3?siRNA+TGF?β1组的ERK1/2、p38 MAPK磷酸化水平较TGF?β1组明显下调(均P<0.05). 结论 EP3?siRNA可能通过增加cAMP的产生,抑制ERK1/2、p38 MAPK磷酸化,反馈抑制COX2及PGE2 ,从而下调FN、CTGF的表达,减轻TGF?β1诱导的小鼠系膜细胞损伤.
作者:马雯;陈晓岚;徐玉音;陆飞;范亚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初步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是否参与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发生. 方法 新生小鼠经基因型鉴定得到Angptl3基因敲除鼠(Angptl3-/-)及对照组野生型鼠(WT)各60只,随机将对照组鼠分为盐酸阿霉素组(WT?ADR组)和生理盐水组(WT?Saline组),Angptl3-/-鼠(KO鼠)分为盐酸阿霉素组(KO?ADR组)和生理盐水组(KO?Saline组),每组各分为造模前、造模1周、造模2周、造模4周和造模8周5个时间组,各时间组均6只小鼠.实验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25 mg/kg ,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指标(胆固醇、三酰甘油),ELISA法检测小鼠尿液中尿蛋白和尿肌酐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野生型小鼠阿霉素造模后肾组织中Angptl3 mRNA表达变化. 结果 (1)与WT小鼠比较,Angptl3-/-小鼠体质量、肾、肝重量及功能均无明显改变;胆固醇(Cho)和三酰甘油(TG)均较低(P<0.01).(2)与WT?Saline组比较,WT?ADR组造模第1周出现尿蛋白升高(P<0.05),血白蛋白降低(P<0.05),血脂Cho、TG升高(P<0.05),且血Cho和TG随着造模时间持续升高;Angptl3 mRNA水平在造模第1周起显著高于WT?Saline组(P<0.05),并持续至第8周(P<0.01).肾病模型中,Angptl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血Cho、TG呈正相关(r=0.885 , P<0.01;r=0.788 ,P<0.01).(3)Angptl3-/-小鼠ADR造模后,不同造模时间点血脂(Cho、TG)升高程度均显著低于WT?ADR水平(P<0.05). 结论 Angptl3参与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发生,敲除Angptl3能一定程度缓解肾病模型血脂紊乱的发生.
作者:刘娇娇;徐虹;戴如凤;刘俊朝;沈茜;孙利;刘海梅;方晓燕;翟亦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影响腹膜透析(腹透)相关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发生的腹透相关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腹透龄、残肾功能、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状态、腹透液交换次数、腹膜葡萄糖暴露量等,记录患者腹膜炎发生时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根据腹膜炎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治愈组(治疗后完全缓解且无复发、再发或重现)、拔管/死亡组(结局为拔管或死亡)、复发组(含治疗后复发、再发或重现).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腹透相关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 187例腹透患者腹膜炎发生时的中位腹透龄为27.15(11.15,53.13)个月,共发生347例次细菌性腹膜炎,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130例次,阴性菌71例次,多种微生物感染15例次,培养阴性131例次.与治愈组和复发组相比,拔管/死亡组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发生率较高;腹透龄较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高(均P﹤0.01).与治愈组相比,拔管/死亡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P﹤0.01),复发组患者Kt/V值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非革兰阳性菌感染、hs?CRP升高是影响腹膜炎患者拔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非革兰阳性菌感染、全身炎性反应状态是影响腹透相关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拔管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珍;姜娜;方炜;严豪;黄佳颖;顾爱萍;庞慧华;张敏芳;牟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发生主动脉弓钙化的危险因素,及主动脉弓钙化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177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被纳入研究.按照是否合并主动脉弓钙化将患者分为钙化组(66例)和无钙化组(11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采用胸部X线检查评估主动脉弓钙化程度.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法分析主动脉弓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变量Cox回归法分析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77例腹膜透析患者主动脉弓钙化的发生率为37.29%(66/177).血磷升高是主动脉弓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54.69 ,95%CI:10.01~298.65 ,P<0.01).轻度与中度+重度钙化组患者的生存率均低于无钙化组.中度+重度主动脉弓钙化是腹透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为无钙化组患者的3.779倍和5.636倍. 结论 高磷血症是主动脉弓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轻度与中度+重度主动脉弓钙化患者的生存率均低于无钙化患者;中度+重度主动脉弓钙化是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洪雯霞;俞岗;崔勇平;赵黎;盛晓华;汪年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患者,记录患者入组时基线及每年度变化的透析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及相关用药情况,随访至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或死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和依时协变量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入组2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53.2±16.4)岁,男性138例(56.8%).经混杂因素调整后,入组基线年龄增长(HR=1.040 ,95%CI:1.015~1.065 , P=0.002)、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减少(HR=0.914 ,95%CI:0.846~0.987 ,P=0.022)以及透析治疗开始前合并心脑血管病史(HR=4.045 ,95%CI:2.074~7.890 ,P<0.001)是患者心脑血管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经过基线独立影响因素调整后,血磷升高(HR=1.722 ,95%CI:1.034~2.866 ,P=0.037)是患者心脑血管预后的独立依时影响因素. 结论 年龄增长、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减少和透析治疗开始前合并心脑血管病史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磷升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预后的依时协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马惠娟;唐骅;吕凛生;王燕妮;王彩霞;刘迅;娄探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中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病变(focal segmental lesion,FS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98例IMN ,将其分成不伴FSL组(FSL-组)、伴有早期局灶节段病变组(early focal segmental lesion,EFSL组)及伴有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组(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组),比较分析3组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间的差异. 结果 病理方面,FSGS组患者伴有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的比例以及肾小球球性硬化的比例较高,病理分期较晚,与FSL-组和EFS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方面,与FSL-组比较,EFSL组男性比例较高(P<0.01),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而FSGS组病程更长,血压、血肌酐水平较高(均P<0.05).3组间EFSL组缓解率较低,生存分析显示,FSGS组病变预后较差(FSGS组比FSL-组,P=0.005;FSGS组比EFSL组,P=0.008).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肾活检时的三酰甘油水平(OR=1.519 ,P=0.017)、肾小球球性硬化(OR=1.073 ,P=0.041)及FSGS病变(OR=5.960 ,P=0.009 )是IMN肾脏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EFSL有着不同于FSGS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伴FSGS病变是IMN肾脏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EFSL组缓解率低.
作者:贺红光;叶琨;冯海云;熊礼佳;刘园园;韦俏宇;彭小梅;龚智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心静脉狭窄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血管通路的功能及生活质量[1].中心静脉狭窄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经皮腔内治疗,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经皮腔内支架置入术(PTS).现总结本院PTA或PTS治疗的中心静脉狭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葛益飞;王宁宁;俞香宝;杨正强;毛慧娟;孙彬;曾鸣;张波;朱亚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C3肾小球病指发病与补体激活、沉积和降解异常有关,以突出的肾小球C3片段沉积和电镜下致密物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包括C3肾小球肾炎(C3GN)和致密物沉积病(DDD)两种亚型[1-2].目前国内外关于C3肾小球肾炎报道较少,现将我们确诊的一例C3肾小球肾炎报道如下.
作者:罗丽花;孟宇;管保章;董向楠;吴琼;邱创业;黄盛玲;闫冰;尹良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like receptors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是先天性免疫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NLRs)成员,受到刺激活化后招募含有CARD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ASC)与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 caspase?1)前体,形成炎症体.研究发现NLRP3炎症体参与多种炎性反应疾病,并与多种肾脏疾病相关.我们对新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沈剑箫;倪兆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是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与CKD患者骨折、心血管钙化、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紧密相关.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许多骨蛋白与CKD患者的血管钙化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包括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是骨重建过程中的重要蛋白之一,近来有学者发现SOST在CKD?MBD患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针对SOST在CKD?MBD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萍;陈晓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据统计,人群AKI的发病率约为2100/百万[1].关于住院患者AKI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为3.19%~11.60%[2-3],但约有10.8%~67.0%的ICU患者在救治期间出现过不同程度的AKI[4-5],且常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共存,合并AKI的MODS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可达60%~70%[6-7].随着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技术的发展和重症AKI 及 MODS 患者越来越多,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ICU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但是目前对RRT的治疗剂量、模式选择及治疗时机等问题争议很大,本文将对RRT治疗时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家昌;丁小强;滕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