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蛋白(nephroblastoma over-expressed protein,CCN3)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及微小RNA-29(miRNA-29)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观察外源给予不同浓度(5、50、500 μg/L)重组CCN3蛋白或内源转染pcDNA-3.1(+)-CCN3质粒对TGF-β1诱导的ECM和miRNA-29家族(a、b、c)表达的影响.HMC转染miRNA-29a抑制物和类似物,探讨miRNA-29a在CCN3调节TGF-β1诱导的ECM表达中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纤连蛋白(FN)、I型胶原蛋白(COLI)的mRNA及miRNA-29家族(a、b、c)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FN、COLI的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各组FN、COLI的表达.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干预后HMC的FN、COLI蛋白及mRNA表达均增加,miRNA-2%、b、c的表达均降低(均P<0.05).(2)不同浓度CCN3重组蛋白干扰和转染CCN3质粒后TGF-β1诱导的FN、COLI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低于TGF-β1组(均P<0.05);而50、500 μ,g/L CCN3重组蛋白干预组和转染CCN3质粒组miRNA-29a的表达较TGF-β1组增加(均P< 0.05),其余miRNA-29家族表达与TGF-β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TGF-β1+重组CCN3蛋白组比较,TGF-β1+重组CCN3蛋白+miRNA-29a类似物转染组FN及COL I的表达减少(均P<0.05),而TGF-β1+重组CCN3蛋白+miRNA-29a抑制物转染组FN及COLI的表达均增加(均P<0.05).结论 CCN3可通过上调miRNA-29a抑制TGF-β1诱导的HMC合成ECM.
作者:刘宏;刘海飞;陈珑;闻毅;刘必成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趋化素(Chemerin)及其受体ChemR23在高糖刺激肾小球内皮细胞(GEnC)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使用高糖体外刺激小鼠GEnC,分为正常对照组、20.0 mmol/L高糖组、40.0 mmol/L高糖组及渗透压对照组,检测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浓度,及细胞内Chemerin、ChemR23、IL-6和TNF-α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应用慢病毒转染干扰ChemR23表达,并分别给予Chemerin及高糖刺激细胞,检测IL-6及TNF-α上清中的浓度和胞内mRNA的表达,及高糖刺激下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水平.在高糖刺激前加入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检测培养上清IL-6、TNF-α的浓度,及其胞内mRNA的表达.各因子在培养上清中的浓度采用ELISA检测,Western印迹检测胞内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胞内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0.0 mmol/L和40.0 mmol/L高糖组IL-6、TNF-α的表达及Chemerin蛋白和mRNA表达均增加(均P< 0.05),而ChemR23表达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Chemerin刺激组IL-6、TNF-α上清表达和胞内mRNA表达均增加(均P<0.05).应用慢病毒干扰ChemR23表达后,Chemerin或高糖诱导的IL-6及TNF-α过表达均受到抑制(均P<0.05).同时,高糖组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干扰ChemR23表达后,高糖刺激的p38 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与高糖组比较P< 0.05).加入p38 MAPK抑制剂,高糖诱导的IL-6、TNF-α过表达均降低(与高糖组比较均P< 0.05).结论 高糖刺激可诱导GEnC合成Chemerin,并通过其受体ChemR23引起p38 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诱导炎性因子IL-6、TNF-α的表达,促进GEnC的炎性反应.
作者:张晓雪;王璐瑶;尚进;宁丽娜;赵继芳;窦艳娜;郭佳;肖静;赵占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中低血压(IDH)的发生率及其与患者死亡的关系,探寻适宜中国MHD患者IDH的诊断标准.方法 纳入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入组前6个月的透析前血压、透析中低血压,及透析后血压、生化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等资料,对入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至2015年7月).统计不同IDH诊断标准下MHD患者IDH的发生率和患病率,分析IDH发生与患者死亡的相关关系.基于文献报道中单纯以血压为标准的11种IDH诊断标准,以是否发生IDH将患者分为无IDH组和IDH组.结果 21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共行血液透析16084例次.在不同IDH诊断标准下,MHD患者IDH患病率、总体及个体IDH发生率分别波动于45.21%~100.00%,4.64%~ 37.60%及0.00% ~ 33.00%.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以透析中低动脉收缩压< 90 mmHg标准单独诊断,或同时符合透析中动脉收缩压下降≥20 mmHg诊断标准的IDH是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与患者全因死亡率无相关.与无IDH组相比,IDH组患者的心功能较好;血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较低(6909 ng/L比2880 ng/L);左室肥厚患病率较低(83.0%比52.0%);左室射血分数较高(62.5%比65.0%)(均P<0.05).其余各标准下IDH发生与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无相关性.结论 不同诊断标准下MHD患者的IDH患病率、IDH总体发生率与个体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发生IDH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无明显相关.透析中低动脉收缩压< 90 mmHg或同时伴透析中动脉收缩压下降≥20 mmHg的IDH患者,由于心功能相对较好,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相对较小.
作者:汪知玉;陈孜瑾;蒋钻红;马晓波;张春丽;钱莹;俞海瑾;陈晓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以人群为基础探讨脂质异常与肾结石发生的关系.方法 所有参与者均接受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检测,肾结石以双肾B超检查诊断.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 min-1·(1.73 m2)-1者排除在外.结果 共纳入10 316例参与者,平均年龄(54.88±10.27)岁(17~ 88岁),男女比例为1∶1.12,肾结石的总患病率为5.6%,男、女性肾结石患病率分别为7.8%和3.7%(P<0.01).在女性,仅有eGFR在结石组明显低于非结石组(P<0.05).在男性,与非结石组相比,结石组参与者年龄更大(P<0.05),血压和血尿酸更高(均P< 0.01),肾功能更差(血肌酐,P<0.05;eGFR,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女性,仅有eGFR (P< 0.05)为肾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在男性,除平均动脉压和eGFR外,LDL亦为肾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危险比为1.149(95%CI 1.003~ 1.317,P<0.05).进一步将LDL分为正常组、边缘升高组和高LDL组,随着LDL的升高,男性结石的患病率明显增加,3组结石患病率分别为7.3%、8.3%和10.6%.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与肾结石无明显相关.结论 脂质异常与男性肾结石相关,高LDL为男性肾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血脂检测不仅有助于减少动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可降低肾结石风险.
作者:叶文玲;樊晓红;马杰;王亮;戴晴;衡伟;周亚丽;张雪鹤;孙伟;孙颖;崔锐;张薇;王宝宝;李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N)心脏结构功能和颈动脉结构,探讨这两类常见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心血管损伤差异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的278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DN组78例,NDN组200例.采用多普勒彩超评价心脏结构功能和颈动脉结构,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KD患者心血管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8.22岁,男性为178例,占64.03%.DN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比例均高于NDN组(均P<0.05),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左心室舒张功能(E/A比值)则低于NDN组(均P<0.05).DN组左心室肥厚(LVH)、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E/A<1)和cIMT增厚(cIMT> 0.9 mm)发生率分别高达67.95%、70.27%和57.14%,均高于NDN组的40.00%、42.31%和17.39%(均P<0.05).随着CKD病情的进展,DN和NDN患者LVMI和LVH比例逐渐增高,CKD 1 ~2期和3~4期DN组LVIM和LVH比例均高于NDN组(均P<0.05).DN组CKD各期的cIMT和cIMT增厚发生率均高于NDN组(均P<0.05).而CKD分期中仅在CKD 1~2期DN组E/A值比NDN组小,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率大于NDN组(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BMI、血红蛋白、eGFR和DN(以NDN为参照)是CKD患者LVMI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血清钙和DN是E/A比值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和DN是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同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DN、血红蛋白和eGFR下降是CKD患者LVH的危险因素(均P<0.05);高龄、BMI增加是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均P< 0.05);高龄和DN的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DN患者的LVH、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和cIMT增厚发生率均高于NDN患者.相比于NDN,DN与CKD患者LVMI、E/A比值、cIMT、LVH和cIMT增厚密切相关.
作者:龚文玉;刘璠娜;胡波;尹良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临床实验室指标在判断肾病综合征(NS)患者低血容量时的诊断价值,以选择出高准确度的判断指标.方法 入选健康成年男女受试者各50例,用吲哚菁绿-脉搏染料光密度(ICG-PDD)测定法检测血容量,获得正常值范围及判断低血容量的划界值.用ICG-PDD法检测81例NS患者血容量,根据ICG-PDD判断低血容量的划界值分为低血容量组(21例)及非低血容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对判断低血容量的诊断价值,从中筛选出准确度高的指标.结果 (1)ICG-PDD判定成年人低血容量的划界值为:男性< 52.9 ml/kg,女性<52.5 ml/kg.(2)临床实验室指标判断低血容量的诊断价值:用直立位心率(OHR)增快>10次/min;钠排泄分数(FENa)<1;跨肾小管钾梯度(TTKG)>60%;血尿素氮/血肌酐比率(BUN/Scr)> 20和尿比重(SG)>1.020等指标来判断NS患者的低血容量时,单独1项或2项指标联合判断的准确度为中度.联合3项指标,即OHR增快+FENa+BUN/Scr、FENa+BUN/Scr+SG、OHR增快+TYKG+BUN/Scr或OHR增快+FENa+TTKG来判断低血容量准确度可达到高度.结论 ICG-PDD法判定中国成年NS患者低血容量的划界值为男性<52.9ml/kg,女性为<52.5 ml/kg,联合3项临床实验室指标判定NS患者低血容量的准确度较高.
作者:马骏骉;程虹;王国勤;叶楠;谌贻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季节变化对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影响,为PDAP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接受维持性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DAP发病季节分组,记录不同季节PDAP的发生情况、实验室检查、病原微生物检查、临床转归及预后等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季节PDAP发生率、致病菌和临床转归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腹膜炎发生率与月平均温度、平均湿度的相关性.结果 (1)9年间共有119例PD患者在居家治疗期间发生190例次腹膜炎,夏季PDAP发生率高,为0.21次/风险年,春季(0.16次/风险年)、秋季(0.16次/风险年)次之,但按发病季节分组的各组间腹膜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AP发生率与月平均温度和平均湿度呈正相关(平均温度r=0.828,P<0.01;平均湿度r=0.657,P<0.05).(2)夏季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革兰阴性菌以及其他致病菌所致的腹膜炎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季节,但各季节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NS腹膜炎发生率与月平均温度和湿度呈正相关(平均温度r=0.704,P< 0.05;平均湿度r=0.607,P<0.05).(3)按发病季节分组的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腹膜炎诱因、发生腹膜炎前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夏、秋两季操作相关是发生PDAP主要的诱因.(4)PDAP总治愈率为90%.秋季和冬季治愈率高,夏季治愈率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无效的PDAP中有52.6%发生在夏季.结论 PDAP的发生与季节有一定相关性.在平均温度和湿度较高的月份PDAP发生率,尤其是CoNS腹膜炎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夏季PDAP的预后较差,且住院治疗比例较高,治愈率较低.
作者:张少贵;赵慧萍;武蓓;芦丽霞;乔婕;门春翠;左力;王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25-羟胆钙化醇[25(OH)D3]缺乏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发生风险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来自2013年5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并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收集患者置管前的基线临床资料,连续随访观察至2016年7月31日.根据患者置管前基线血清25(OH)D3水平,分为25(OH)D3缺乏组[血25(OH)D3< 15 ng/ml]和非25(OH)D3缺乏组[25(OH)D3≥15 ng/ml].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首次透析至腹膜炎发生时间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25(OH)D3缺乏与PDAP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置管前血清25(OH)D3对PDAP发生风险的预测意义.结果 与非25(OH)D3缺乏组相比,25(OH)D3缺乏组患者发生腹膜炎例数较多,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高,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较低(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非25(OH)D3缺乏组相比,25(OH)D3缺乏组患者首次透析至腹膜炎发生的时间缩短(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经校正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总尿素清除指数(Kt/V)、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后,25(OH)D3缺乏仍是PD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5.247,95%CI为1.180 ~ 23.340,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5(OH)D3缺乏预测PDAP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14,其佳截点为11.35 ng/ml,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63%.结论 25(OH)D3缺乏的腹膜透析患者较早发生PDAP,且是PD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PDAP发生的因素之一.
作者:农凤伟;马云华;李晓华;彭熙;卢晶晶;廖蕴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是少见的肾脏病理类型,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占儿童期肾病的4% ~ 8%[1-2],而特发性MPGN在儿童肾病中的患病率更低[3].本研究拟通过分析2012年至2016年本院儿童特发性MPGN的临床特征,为儿童特发性MPGN的认识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杨晓;高春林;夏正坤;高远赋;樊忠民;徐敏;贾丽丽;周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患者61岁女性,1年余前出现双下肢水肿、乏力,气促,干咳无痰;2个月余前双下肢水肿加重,伴面部水肿、泡沫尿,外院查24 h尿蛋白量(UTP) 5.77 g,血肌酐(Scr)200.8 μmol/L,总胆固醇(TC) 8.0 mmol/L,三酰甘油(TG)2.7 mmol/L;经过降压、利尿后好转.1个月余前,下肢水肿复发并加重,再次查Scr 313.7 μmol/L,血清白蛋白(Alb) 23.7 g/L,肾穿刺病理为“系膜结节性硬化肾小球病”.
作者:陈嘉棉;宋秀珍;周秋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患者,男,41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9年,再发1周”人住本科室.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阴囊水肿,后逐渐扩散至双下肢、腰背部,当地医院住院期间查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肝功能:白蛋白25 g/L;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CTA)提示血管变异:门静脉于第二肝门位置分支至下腔静脉,下腔静脉于肾血管水平下为双腔.诊断为II型Abemethy畸形,予以补充白蛋白、利尿后症状好转,未予进一步手术处理.
作者:魏纯淳;陈大进;黄洪锋;陈江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肾小管间质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and uveitis syndrome,TINU syndrome)是以特发性的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acute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ATIN)和眼部葡萄膜炎为典型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非特异的系统炎性反应征象.关于ATIN合并葡萄膜炎的病例早报道于1975年前后[1-3],1985年Vanhaesebrouck首次提出TINU综合征的概念[4],2000年Mandeville等总结文献报告中的133例TINU综合征的疾病特征并设定分级诊断的标准[5].迄今,全球累计报道300余例,但其具体病因及机制仍不明确,免疫紊乱、遗传、感染及药物都可能导致TINU综合征.本文就TINU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标准、预后治疗以及病因研究进行综述,以助于TINU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
作者:黄隽文;杨莉;刘章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罹患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大多存在心肾共病现象,并交互影响.近年来,强调心功能和肾功能损害共存及其交互作用的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概念逐渐受到重视.2008年Ronco等[1]提出了CRS的定义,并根据CRS不同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学和诊疗等,将CRS分为5个亚型,见表1.
作者:许佳瑞;滕杰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