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超声可增加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本研究中我们观测不同剂量的低频超声波联合阿霉素(adriamycin,A02)对人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的生物学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K562/A0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阿霉素组、单纯超声组、阿霉素加超声组.24孔培养板上进行超声照射,台盼蓝拒染法、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应用瑞姬氏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榆测细胞凋亡和药物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膜P-糖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频率20 kHz、声强0.25 W/cm2、辐射时间60 s的超声辐射联合7.5 ug/mL阿霉素可诱导细胞凋亡,当超声频率20 kHz,声强0.5 W/cm2时,对细胞有急性杀伤作用.与单纯阿霉素组相比较.超声辐射增加了细胞内阿霉素的药物浓度,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但超声辐射没有影响细胞膜P-糖蛋白变化.结论:频率20 kHz、声强0.25 W/cm2、辐射时间60 s的超声可以增强阿霉素对耐约细胞K562/A02的杀伤作用.
作者:孟庆齐;陈宝安;吴巍;邵泽叶;高峰;赵慧慧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于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NF-like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TWEAK在乳腺癌组织及不同侵袭能力乳腺癌细胞系中表达情况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WEAK在70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非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WEAK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低转移)和MDA-MB-231(高转移)中的表达.应用ELISA方法检测TWEAK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的分泌情况.结果:TWEAK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60%)明显高于癌旁非癌组织(6.67%),且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76.67%)中表达明显高于导管内癌组织(42.85%,P=0.003).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VD高于导管内癌(P<0.05).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WEAK表达与MVD明显相关(r=0.611),导管内癌中不显著(r=0.015).MDA-MB-231细胞系表达TWEAK明显高于MCF-7细胞系(t=4.259,P=0.007).MDA-MB-231细胞系分泌可溶性TWEAK高于MCF-7细胞系(t=3.6504,P=0.006).结论:TWEAK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能力相关.
作者:郑英伟;米小轶;方长青;刘树立;刘楠;魏敏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p-糖蛋白(P-gp)介导的经典耐药途径和细胞凋亡抑制是肿瘤多药耐药(MDR)研究多的两种机制,肿瘤细胞多种MDR相关基因/蛋白共同表达、相互作用而出现多态性耐药.本研究通过分析肿瘤P-gP和凋亡抑制蛋白p53、Survivin、bcl-2表达与化疗药敏性的关系,探讨消化道肿瘤组织MDR相关因子表达能否反映肿瘤的化疗耐药性.方法:84例胃癌、大肠癌标本进行MTT法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实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中P-gp、p53、Survivin、bcl-2的表达,分析4种多药耐药相关因子表达与9种药物对肿瘤细胞抑制率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P-gp、p53、Survivin、bcl-2表达率分别为96.4%、64.3%、89.3%、60.7%;P-gp与bcl-2表达、Survivin与bcl-2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5072,r=0.3027,P<0.05).在肿瘤组织耐药因子表达程度与药物对肿瘤细胞抑制率的关系中,P-gp强表达组PIN、OXA、DDP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明显低于弱表达组(P<0.05);p53强表达与PTX、DDP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降低有关(P<0.05);Survivin强表达时,VCR、DDP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降低(P<0.05).但OXA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加(P<0.01);bcl-2强表达时,5-FU、VCR、EADM、OXA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明显低于弱表达组(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P-gp、p53、Survivin、bcl-2表达程度仅与其对部分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有关.评价消化道肿瘤组织某种耐药因子表达与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关系必须考虑多种因素调节的影响.
作者:韩杰;檀碧波;耿玮;吕炳蓉;赵建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显示结直肠癌主要表达的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receptor β,Erβ)与肿瘤转移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三苯氧胺(tamoxifen,TAM)对于Erβ阳性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凋亡和下调MMP-7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AM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TAM对HT-2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通过Western blot分析ERl3和MMP-7在TAM处理前后的表达差异.结果:TAM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具有时间(24 h、48 h、72 h)、剂(0、1×10-7、1×10-6、1×10-5、1×10-4 mol/L)依赖的特点,并可诱导细胞凋亡,以1×10-4mol/L浓度为明显[(69.9±4.2)%].Westem blot结果显示TAM可结合Erβ受体抑制MMP-7在HT-29细胞中的表达.结论:高浓度的TAM在体外有抑制Erβ阳性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的作用.并可有效结合Erβ受体抑制与细胞侵袭和转移相关的MMP-7的表达.
作者:方洧靖;王国强;卢震海;张丽仪;潘志忠;周志伟;万德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环氧化二十碳三烯甘油酸(EETs)由细胞色素P450(CYP)表氧化酶从花生四烯酸合成而来.研究发现,CYP表氧化酶在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而癌旁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并且证实CYP表氧化酶及其代谢产物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本研究目的在于研究EETs对肿瘤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其相关的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EETs(8,9-EET、11,12-EET和14,15-EET)作用Tca-8113、A549、Ncl-H446和HepG2肿瘤细胞12、24、48 h和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外源性EETs对Tca-8113细胞周期的影响.用选择性抑制剂来阻断细胞增殖的MAPK、P13K/Akt和PKC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13K/Akt和ERK1/2总蛋白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溶媒组比较,EETs可明显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并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EETs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在S-G2/M期的细胞数增多.11,12-EET处理Tca-8113细胞后S期和G2/M期细胞[(49.7±7.5)%vs.(21.0±5.3)%]较对照组明显增多(17.2±9.7)%vs.(4.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EETs培养后肿瘤细胞的MAPK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而且其抑制剂能够阻断EETs诱导的细胞增殖作用.结论:EETs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MAPK和P13K/Akt细胞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沈桂芬;蒋建刚;付向宁;汪道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三氧化二砷(As2O3)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具有一定价值.有研究认为As2O3,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内抑癌基因去甲基化作用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体外As2O3,诱导人骨髓瘤细胞周期改变与细胞内SOCS-1基因去甲基化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观察As2O3,对骨髓瘤细胞U266、RPM18226增殖情况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s2O3对骨髓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甲基特异性PCR(MSP)法检测As2O3作用前后骨髓瘤细胞内SOCS-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实时PCR技术定量检测细胞用药前后SOCS-1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细胞相比,人骨髓瘤细胞U266、RPM18226在较大剂量As2O3(0.5umol/L、1.0 umol/L、2.0 umol/L)作用72 h后,细胞周期分布均发生G0/G1期阻滞,呈现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细胞周期改变与As2O3,剂量呈正相关(P均<0.05),骨髓瘤细胞内SOCS-1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As2O3 0.5 umol/L作用72 h后)或消失(As2O3 1.0 umol/L或2.0 umol/L作用72 h后),SOCS-1基因在mRNA水平上表达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具有剂量依赖的诱导骨髓瘤细胞周期改变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As2O3诱导SOCS-1基因去甲基化和SOCS-1基因再表达相关,这可能为进一步阐释As2O3,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可能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王鸣明;窦红菊;邹丽芳;朱琦;任志宏;胡钧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染色体畸变检测已被用作一些癌症的诊断指标,但食管癌迄今尚无染色体水平的标志.本研究旨在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及其癌前病变部分染色体畸变情况,探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aitu hybridization,M-FISH)辅助ESCC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风险预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文献报道常发生改变的3、8、10、12、17和20号染色体,用其特异性着丝粒探针,采用M-FISH对来自113个病例的124份食管病变组织间期细胞核进行分析,统计各染色体的畸变情况.并分析其与ESCC染色体增加(增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3、8、10、12、17和20号染色体在ESCC中增益畸变率分别为80.9%(93/1 15)、81.0%(94/116)、70.5%(79/112)、75.9%(85/112)、68.7%(79/115)和82.8%(48/58),与各项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6个染色体在ESCC癌前病变中的增益畸变率分别为62.5%(5/8)、75.0%(6/8)、62.5%(5/8)、87.5%(7/8)、87.5%(7/8)和100%(3/3);在早期ESCC的增益畸变率分别为80.0%(12/15)、93.8%(15/16)、71.4%(10/14)、64.3%(9/14)、75.0%(12/16)和63.6%(7/11).结论:3、8、10、12、17及20号染色体在ESCC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均存在较高的染色体数目畸变率:M-FISH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ESCC,并可能作为ESCC癌变风险预警的一种方法.
作者:姚汉清;贺舜;吴玉鹏;王小春;韩亚玲;徐昕;蔡岩;王贵齐;王明荣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株SKOV3及其在裸鼠体内建立的淋巴结定向高转移亚克降第二代SKOV3-pm2、第三代SKOV3-pm3细胞株,为卵巢癌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本研究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结合蛋白芯片分析筛选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与非定向转移细胞株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动物实验测定SKOV3、SKOV3-pm2和SKOV3-pm3三种细胞株的淋巴结转移率.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and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检测各细胞株提取的胞浆总蛋白和分泌蛋白,每种细胞分别采用CM-10型弱阳离子交换芯片和IMAC-3型固定金属亲和芯片检测.应用Ciphergen Protein Software 3.2.0软件和Biomarker Wizard软件对采集3组细胞的蛋白峰进行比较.峰强度相差0.5倍以上者定义为差异蛋白.结果:动物实验显示.细胞株SKOV3及高转移亚克隆SKOV3-pm2、SKOV3-pm3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90%和100%,前者与后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CM-10和IMAC3两种蛋白芯片上SKOV3、SKOV3-pm2、SKOV3-pm3细胞株蛋白质谱图谱,对比发现:质荷比(m/z)为6971、7475、9089、9453、10 103、11 655的胞浆蛋白及质荷比(m/z)为4746的分泌蛋白在上述三种细胞株中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表达.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结合固定金属亲和芯片和弱阳离子交换芯片,可有效筛选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特性细胞株中的特异性表达蛋白;寻找到的差异蛋白与淋巴结定向高转移潜能密切相关.
作者:冠潇;黎丹戎;王琪;李力;阮和云;张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MASPIN基因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在细胞的生长、浸润、转移和凋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MASP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分析MASPIN过表达对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MASPIN/PCR2.1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RT-PCR和Western bolt检测MASPIN基因、Bax/Bcl-2基因表达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特征性DNA梯形带;采用Annexin V-FIFC/PI检测凋亡率.结果:酶切证实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MASPIN/PCR2.1:转染重组质粒组MASPIN mRNA(33.6±1.2)和蛋白水平(23.4±1.6)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处理组(13.7±2.0、12.0±1.3)和空质粒组(15.0±1.5、12.3±1.5,P<0.05);凝胶电泳观察到特征性DNA梯带;各组细胞均有凋亡率的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转染重组质粒/TRAIL作用组高,12、24、48 h分别达到8.0%、16.3%、25.8%,转染重组质粒组为3.0%、8.2%、14.4%,TRAIL作用组为4.1%、9.8%、15.9%(P<0.05);48 h转染重组质粒/TRAIL组Bax mRNA和蛋白表达(55.3±2.1、75.4±1.3)高于转染重组质粒组(34.3±1.2、40.7±1.8.P<0.05)和TRAIL作用组(43.2±1.8、36.2±1.3,P<0.05);48 h转染重组质粒/TRAIL组、转染重组质粒组、TRAIL作用组Bcl-2 mRNA表达为28.3±2.5、34.3±1.2、32.8±2.1(P<0.05).蛋白表达为17.4±1.5、45.1±2.1、42.8±1.5(P<0.05).结论:上调MASIPIN基因的表达能显著增加胃癌细胞对凋亡刺激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Bax,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作者:郑爱华;易永芬;周文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有研究发现,在食管癌细胞和肿瘤组织中多胺的含量和生物合成明显增高.本研究中我们探讨ODC和AdoMetDC双反义腺病毒载体(Ad-ODC-AdoMetDCaa)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多胺合成、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活细胞计数法和BrdU掺入实验观察Ad-ODC-AdoMetDCas对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法和HPLC法分别检测腺病毒对Eca109细胞中ODC和AdoMetDC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胞内多胺合成的抑制作用,采用Matrigel侵袭实验分析腺病毒载体对Eca109细胞侵袭活性的影响,同时检测Ad-ODC-AdoMetDCas对Eca109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活细胞计数法和BrdU掺入实验表明,Ad-ODC-AdoMetDCas对Eea10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Westem blot证实Ad-ODC-AdoMetDCas可明显抑制Eea109细胞中ODC和AdoMetDC基因表达.HPLC结果显示,感染Ad-ODC-AdoMetDCas后,Eca109细胞内三种多胺腐胺、精脒、精胺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Matrige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Ad-ODC-AdoMetDCas可显著降低Eca109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P<0.05).同时发现,与Ad-GFP相比,Ad-ODC-AdoMetDCas对裸鼠皮下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ODC和AdoMetDC双反义腺病毒载体具有显著抑制Eca10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
作者:宋旭;田辉;刘贤锡;张冰;李文军;徐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虽然人垂体瘤转化基因1(human 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 gene 1,hPTTG1)在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中高表达,然而hPTTG1mRNA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能否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尚不清楚.本研究检测hPTTG1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hPTTG1 mRNA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和转移复发的分子标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hPTTG1 mRNA,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hPTTG1mRNA表达较止常癌旁组织显著增高(0.42±0.07 vs.0.03±0.01.P<0.001).hPTG1 mRNA与肿瘤大小、血清CEA水平有关,肿瘤直径≥3.5 cm较<3.5 cm显著增高(15.80±8.80 vs.10.91±5.22.P<0.05).血清CEA>5 ng/mL较<5ng/mL显著增高(22.79±7.42 vs.9.39±2.61,P<0.001).hPTTG1 mRNA在Dukes'C、D期显著高于Dukes'A、B期(15.88±8.09、25.69±7.67 vs, 9.03±0.35、9.58±2.93,P<0.001).伴有淋巴转移、肝转移或其他器官转移者(17.63±8.47、31.07±4.10和22.78±6.39)较无转移者(11.15±6.65)显著增高(P<0.001).hPTTG1 mRNA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理分型无关(P>0.05).结论:hPTTG1 mRNA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有助于对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
作者:吴斌文;马东;李东风;李友佳;邓罡;曾志刚;张凯军;张瑛华;耿庆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肝脏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其影像学诊断仍有因难.本研究拟探讨FNH的MRI动态增强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以提高FNH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MRI和DSA影像资料.MRI检查26例,其中,平扫后普通增强扫描11例,动态增强扫描15例;DSA检查10例.结果:MRI动态增强扫描15例18个病灶动脉期呈显著强化,强化持续至延迟期仍高于或等于肝实质.11个病灶显示中央瘢痕.中央瘢痕在门脉期开始强化并持续至延迟期.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18个病灶均为动脉期迅速升高,门脉期至延长期缓慢下降,呈速升-缓降型.DSA检查10例13个病灶表现为动脉血供丰富.8个病灶供血动脉分支进入病灶后呈辐射状向周围发散.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更能敏感显示FNH中央瘢痕组织信号.FNH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征表现为速升-缓降型.FNH的DSA特征为供血动脉分支进入病灶后呈辐射状向周围发散.MRI动态增强和DSA检查可提高FNH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周经兴;李勇;洪国斌;骆江红;陈耀庭;许林锋;梁碧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有关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quality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ancer patients-general module, QLICP-GM)的研制已有报道.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胃癌量表(quality0f life instruments for cancer patients-stomach cancer,QLICP-ST),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量表开发的程序化方法研制量表,并应用该呈表对86例胃癌患者进行生命质量测评.用内部一致性系数、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等对呈表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进行考评.结果:总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98,各领域的重测相关系数均大于0.90.各个领域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在0.65以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为0.91.相关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躯体功能领域、心理功能领域、共性症状与剐作用领域、特异模块以及总量表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这些领域的标准化反应均数(standardized response mean,SRM)均在0.30以上.结论:QLICP-ST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可用于临床胃癌患者生命质量的测评.
作者:孟琼;万崇华;罗家洪;汤学良;李云峰;寸英丽;代佑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复发、耐药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的预后仍较差,寻找高效、低毒的挽救方案一直是研究的目标.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淋巴瘤有效,与顺铂联合对一些实体瘤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地塞米松组成的GDP方案治疗复发、耐药侵袭性NH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4例复发或耐药的侵袭性NHL均具有可测量的病灶,均接受过至少一种方案化疗.GDP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d1,8;DDP 25 mg/m2静脉滴注,d1-3;地塞米松20~40 mg静脉滴注,d1-3.每3周重复1次.按WHO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24例患者共完成76个周期化疗,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9例,8例稳定,2例进展.完全缓解率20.8%,总缓解率58.3%;B细胞NHL和T细胞NHL的缓解率分别为57.1%和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9).全组中位随访1.2年,总1年生存率41.7%,B细胞NHL和T细胞NHL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6).Ⅲ~Ⅳ度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16.7%、37.5%及25.0%,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较轻微.无治疗相关死亡.2例患者挽救化疗后进行了干细胞移植,干细胞动员效果未受影响.结论:GDP方案治疗复发、耐药侵袭性NHL是一个有效的、相对低毒的挽救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范云;黄志煜;罗吕宏;余海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目前婴幼儿Ⅰ期睾丸卵黄囊瘤早期诊断困难,且行睾丸癌根治术后的治疗方案不确定.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深一步的探讨.方法:同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1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0例罂幼临床Ⅰ期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11侧睾丸术前行阴囊B超检查提示睾丸实性肿物.呈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9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升高.10例均行睾丸癌根治术,术前均未行化疗,术后病理检杏确诊卵黄囊瘤.其中1例双侧睾丸卵黄囊瘤和1例病理报告见卵黄囊瘤脉管浸润者予以辅助化疗.本组10例均末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9例患者平均随访3年多未见复发和进展,1例舣侧睾丸卵黄囊瘤患者辅助化疗结束后随访23个月时发现腹膜后及肺部转移,再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结论:婴幼儿临床Ⅰ期睾丸卵黄囊瘤可根据B超和血清AFP检查结果初步诊断.行单纯睾丸癌根治术即可达到良好效果,不必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对于高危的患儿可予以辅助化疗.
作者:叶云林;秦自科;周芳坚;韩辉;刘卓炜;余绍龙;李永红;陈壮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放疗及化疗等非手术治疗是局部晚期胰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评价三维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联合热化疗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1年12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75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7例仅采用单纯放疗,38例在放疗的同时及以后给予热化疗.放疗采用三维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50%~60%等剂量曲线,单次周边剂量3.0-4.5 Gy,治疗8~12次,热化疗自伽玛刀治疗开始后同步进行.热疗时维持温度41.5-43.5℃,每次1 h.每周2次,共6次.热疗中同时给予替加氟0.6~1.0 g,亚叶酸钙0.2 g静脉滴注.进行4-6次;或伽玛刀治疗同时及治疗后给予吉西他滨0.6-1.0 g/m2d1.8静脉滴注;顺铂20~30 mg/m2 d1-3静脉滴注,每28天重复一次,总疗程3-6周期.结果:治疗后3个月全组总有效率(CR+PR)为70.7%(53/75),综合组与单纯放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7%、67.6%.全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8.3%和22.1%,其中综合组分别为51.2%和26.5%,单纯放疗组分别为45.2%和17.6%.治疗及随访期间未见穿孔、大出血、持续高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三维立体定向伽玛刀联合热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近期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可耐受,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是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较好的方法.
作者:张丽萍;聂青;康静波;王斌;蔡昌兰;李建国;齐文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B淋巴细胞标记CD2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Hodgkin's lymphoma,CHL)HRS(Hodgkin and Reed-Sternberg)细胞的表达率为5%~58%.CD20表达对预测CHL预后的意义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了解CD20在中国CHL HRS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995年1月到2004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存档的70例初治CHL石蜡标本,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行CD20、CD15和CD30染色.以高于10%的HRS细胞胞膜表达CD20作为阳性标准.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部分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1例(30.0%)CHL HRS细胞CD20阳性,年龄≥45岁的CHL患者CD20的阳性率(53.3%)显著高于年龄<45岁患者(23.6%)(P=0.026).26例CHL(37.1%)患者CD15阳性,70例CHL均为CD30阳性.全组中位随访时间58.3个月,CD20(+)组和CD20(-)组CHL 5年无失败生存率分别为76.2%和77.6%(P=0.48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4%和92.5%(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分期为CHL无失败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凶素.结论:CD20在CHL HRS细胞的阳性率为30%.年龄≥45岁CHL患者HRS细胞CD20阳性率显著高于年龄<45岁患者,但未能证实CD20是初治CHL无失败生存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付晓红;王树森;黄岩;肖健;翟林柱;夏忠军;黄慧强;孙晓非;林桐榆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多排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已广泛用于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但其强化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拟研究肺腺癌实性结节肿瘤内问质比例、分布与多排螺旋CT早期增强强化值、强化形态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1例肺腺癌患者,病灶均为孤立性实性结节行常规多排螺旋CT对比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CT观察指标包括结节净强化值和强化形态.每个结节手术标本的大切面经HE染色后于低倍镜下共观察约25个视野并分别将图像进行数字化采集,使用半自动分割软件计算结节内平均间质比例.结果:肿瘤内侵袭型间质比例与结节净强化值问呈明显正相关(r=0.483,P=0.006).31个结节中.18个(58.1%)呈均匀强化,10个(32.3%)呈周围强化.1个(3.2%)呈中心强化,1个(3.2%)呈不对称强化,1个(3.2%)未见强化.18个(58.1%)结节的问质呈混杂分布,11个(35.5%)呈周嗣分布,1个(3.2%)呈中心分布,1个(3.2%)呈不对称分布.腺泡性腺癌净强化值多数>20 Hu,明显高于实性腺癌伴粘液形成亚型(P=0.005).结论:肺腺癌实性结节的CT强化程度、强化形态分别反映了肿瘤内间质的增殖程度及其分布:充分认识肺腺癌不同亚型的病理特征对理解CT增强中出现的部分假阴性结果具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勇;柳学国;梁明柱;秦培鑫;林宇静;易先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背景与目的:膀胱灌注疗法是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重要辅助措施.但是复发率仍然较高.本研究旨在评价联合应用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YD)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膀胱腔内灌注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45例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24例,术后1周内行HYD膀胱腔内单次灌注,第2周后开始定期行腔内灌注BCG;BCG组21例,术后1周开始灌注BCG,并定期进行灌注治疗.定期膀胱镜检查、尿细胞学检查和随访.结果:45例术后随访24个月,BCG组3例分别于术后2、10、12个月复发,复发率14.28%(3/21).其余18例未见复发;联合治疗组未见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HYD早期单次膀胱内灌注联合BCG定期膀胱内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对预防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不明显.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易善红;叶钢;王祥卫;金欢胜;张远宁;严治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RNAi文库技术早期应用于低等真核生物研究中,随着RNAi技术在哺乳动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RNAi文库已作为研究功能性基因组的有效方法应用于哺乳动物的研究中.RNAi文库有两种类型,一种由合成寡核苷酸组成.一种由质粒载体构成.其筛选方法也有两种:高通量筛选和选择性筛选.短发卡RNA(shRNA)能在细胞内转变成具有siRNA性质的短双链RNA,且各种shRNA真核表达载体能稳定整合人细胞基因组产生持续的基因沉默效应.应用shRNA文库结合适当的筛选方法将是寻找肿瘤信号通路中的新组分.将为寻找肿瘤药物治疗新靶点提供有效的途径.
作者:翁丹卉;王世宣;马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信号系统和激酶Kinome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在GC处理后,由Kinome终决定细胞的命运.当细胞表达足够水平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和Bim,以及有利于GSK3激活的Kinome时,就会继发细胞凋亡.通过防止Bim的上调和/或抑制GSK3的蛋白激酶,可在细胞内产生GC抵抗.通过抑制JNK、Src、P13K、Akt或mTOR存活通路,可以克服T淋巴系统和B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中的GC抵抗.近已证明星状孢子素和雷帕霉素可以对GC诱导细胞凋亡相抵抗的恶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加以有效致敏.这在理论上论证了通过改变细胞的Kinome提高CC疗效的可行性.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