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症杂志

癌症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国际刊号:1000-467X
  • 国内刊号:44-1195/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2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6-2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广东省优秀期刊鼓励奖,1991年
  • 肿瘤学
癌症杂志   2009年5期文献
  • 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与血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的相关性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中明显增多且活性升高,但关于肿瘤生长与血TrxR活性的关系报道却很少.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与血TrxR活性的关系.方法:建立H22肝癌昆明小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分为5组:空白组不接种肿瘤细胞.模型组接种肿瘤细胞,这两组小鼠均给予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作为对照:乙烷硒啉低、中、高剂量组均接种肿瘤细胞,并分别灌胃给予36 mg/kg、72 mg/kg、216 mg/kg乙烷硒啉.于肿瘤接种前、肿瘤生长至100 mm3给药前、给药第1天、给药第4天及给药第10天5个时间点行眼眶取血,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dithio-bis-nitrobenzoic acid,DTNB)法测定血浆TrxR活性.处死小鼠剥离皮下肿瘤,DTNB法测定肿瘤组织TrxR活性.结果:给药结束时低、中、高剂量乙烷硒啉组小鼠的抑瘤率分别达到59.5%、74.3%、74.9%.空白组小鼠血TrxR活性稳定:接种肿瘤后小鼠血TrxR活性随肿瘤体积增大而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给药结束时,低、中、高剂量乙烷硒啉组小鼠血TrxR活性抑制率分别为59.2%、68.4%、68.9%.而肿瘤组织中TrxR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5.3%、25.8%、29.8%c,结论:H22肝癌小鼠血TrxR活性与其肿瘤生长呈正相关:不同剂量的TrxR抑制剂乙烷硒啉干预后,血TrxR活性能够被不同程度地抑制,与肿瘤生长的抑制呈一致性.

    作者:谭强;任晓远;李静;王芳;邓声菊;曾慧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乳腺癌细胞与乳腺上皮细胞MicroRNAs表达谱的差异性分析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MicmRNAs(miRNAs)的异常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常起到抑癌基因或癌基因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细胞与乳腺上皮细胞miRNAs的差异性表达,并预测异常表达的miRNAs可能调控的靶基因.方法: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HBL-100,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并进行质检;利用miRNAs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细胞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iRNAs的表达,对其表达谱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实时定量RT-PCR进行验证;运用MiRanda、TargetScan、PicTar、DIANA-microT软件预测miRNAs可能调控的靶基因.结果:从MCF-7细胞与HBL-100细胞提取到的总RNA纯度较高,其A260/A280为1.90,A260/A230为2.0;琼脂糖凝胶实验结果显示总RNA完整性好.通过miRNAs表达谱的差异性分析,获得173个与乳腺癌相关的miRNAs,其中113个表达上调,60个表达下调;实时定量PCR检测到mir-18a和mlr-195在MCF-7细胞中高表达;对乳腺癌细胞显著异常表达的mir-200b进行信息学分析,共筛选出68个靶基因.结论:获得了乳腺癌细胞与乳腺上皮细胞miRNAs的差异表达谱,其中部分miRNAs可能通过调控其靶基因而参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作者:张辉;苏式兵;周钱梅;陆亦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香加皮杠柳苷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结肠癌细胞SW480凋亡

    背景与目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人类肿瘤尤其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香加皮杠柳苷(periplocin extracted fromcortex periplocae,CPP)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MTT法检测CPP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PP处理组与对照组细胞总蛋白、细胞浆蛋白及细胞核蛋白中β-catenin表达变化,电泳迁移率改变法分析cPP作用后SW480细胞核TCF复合物与其特异性DNA结合序列结合能力变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CPP作用后细胞中β-catenin、survivin、c-myc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结果:CPP明显抑制SW480细胞增殖(P<0.01),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0.5 μg/mL CPP可将SW480细胞阻滞于Go/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P<0.05).CPP作用后SW480细胞总蛋白、胞浆蛋白及细胞核蛋白中的β-catenin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细胞核中TCF复合物与其特异性DNA结合序列结合能力受到抑制,其下游靶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而β-catenin m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CPP可明显抑制SW480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杜彦艳;刘鑫;单保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PGC基因插入/缺失多态对胃粘膜及血清PGC蛋白表达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胃蛋白酶原C(pepsinogen C,PGC)是胃粘膜特异性功能酶的前体.PGC基因插入/缺失多态与胃癌易感性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PGC基因多态与PGC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常规酚-氯仿法提取浅表性胃炎(superficial gastritis,SG)、胃糜烂溃疡(gastric ulcer,GEU)、萎缩性胃炎(atrophicgastritis,AG)及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共493例血凝块基因组DNA.PCR法扩增PGC基因7~8外显子间的100 bp插入/缺失片段,检测PGC基因多态型,多态片段用测序证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粘膜PGC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PGC蛋白含量.结果:从SG→GEU→GA→GC:PGC等位基因1纯合型分布频率逐渐升高,GC组显著高于SG组(P=0.018);胃粘膜PGC蛋白阳性率依次显著降低(均P<0.01),强阳性率逐渐降低,除SG组与GEU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C蛋白含量GEU组和GC组显著高于SG组(P=0.000,P=0.000).PGC基因1纯合型与胃粘膜PGC蛋白表达强度旱负相关(r=-0.1085,P=0.023),与PGC血清含量无相关性(P=0.435).从等位基因1纯合型→等位基因1杂合型一其它型:PGC阳件率逐渐升高,等位基因1纯合型组与其它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SG组PGC等位基因1纯合型的PGC强阳性率低于其它型组(P=0.047).结论:PGC基因多态与胃粘膜PGC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与血清PGC含量无相关性.

    作者:孙丽萍;宫月华;董楠楠;王兰;袁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过表达PrLZ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体外侵袭潜能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亮氨酸拉链(prostate leucine zipper,PrLZ)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与前列腺癌高度相关的新基因.初步研究提示其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有关.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过表达PrLz可以增强LNCaP细胞的体外生存能力,本研究拟探讨其对LNCaP细胞的体外侵袭潜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将PrLZ重组表达质粒转染至LNCaP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PrLz的LNCaP/PrLZ细胞.Transwe11检测PrLZ表达变化对LNCaP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及明胶酶谱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变化.结果:迁移实验发现LNCaP与LNCaP/PrLZ细胞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4.8±8.7与69.3±7.6个细胞/视野,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侵袭实验中LNCaP与LNCaP/PrLZ细胞穿膜细胞数分别为70.7±2.8与190.5±9.3个细胞/视野,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blot证实LNCaP/PrLZ细胞中MMP-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明胶酶谱分析证实LNCaP/PrLZ细胞MMP-2的活性增强.结论:PrLZ在前列腺癌的侵袭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张栋;李磊;张林琳;薛艳;王新阳;贺大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人参皂苷Rg3对人胰腺癌细胞Pim-3及Bad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人参皂苷Rg3是一种抗肿瘤中药单体,有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g3对肝癌、肺癌、结肠癌、胰腺癌等肿瘤细胞的浸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人参皂苷Rg3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原癌基因Pim-3及磷酸化Bad蛋白pBad(Ser112)、Bad(Ser136)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0、10、20、40和80 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处理PANC-1细胞24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人参皂苷Rg3对PAN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人参皂苷Rg3对PANC-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经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处理后的PANC-1细胞中pim-3、Bad、pBad(Ser112)和pBad(Ser136)的表达;定向克隆Pim-3的发夹状寡核苷酸(short hairpin RNA,shRNA)到真核表达载体形成重组质粒pSilencer 3.1-HI Neo-Pim-3 shRNA.将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PANC-1细胞.采用Annexin V/PI流式细胞分析法榆测转染后PANC-1细胞的凋亡,用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后PANC-1细胞的pim-3及pBad(Ser112)的表达.结果:10、20、40和80 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对PANC-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0.2%、33.4%、52.8%、65.3%;经10~80 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处理后PANC-1细胞旱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80 μmol/L人参皂苷Rg3处理PANC-1细胞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凋亡率(3.3±2.1)%比较,处理组细胞凋亡率(12.2±1.3)%增加(P<0.05);人参皂苷Rg3处理PANC-1细胞24 h后.Bad总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im-3和pBad(Ser112)的表达均随人参皂苷Rg3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PANC-1细胞中pBad(Ser136)不表达;Pim-3 shRNA转染PANC-1细胞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转染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均增加[(11.5±3.7)%vs.(5.8±2.2)%,P<0.01;(20.8±2.6)%vs.(13.0±4.1)%,P<0.05],转染组pim-3及pBad(Ser112)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人参皂苷Rg3可下调胰腺癌细胞PANC-1中Pim-3以及磷酸化Bad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PANC-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简捷;胡志方;黄缘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乳腺癌细胞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抑制作用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细胞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oB)正常功能的影响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人乳腺癌细胞MCF-7或MDA-MB-231条件培养基对OB正常功能的影响.方法:源于大鼠颅盖骨的原代OB与雌激素受体阴性(ER-)或阳性(ER+)的MDA-MB-231细胞或MCF-7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共同培养,MTT法观察条件培养基对OB增殖的影响,对硝基苯磷酸盐偶氮法观察条件培养基对OB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茜素红S进行矿化结节染色并计算面积以观察条件培养基对OB矿化能力的影响.结果:MDA-MB-231细胞和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使OB发生纤维细胞形态改变,使细胞突起和突起连接均减少,并显著抑制OB的增殖.与培养基对照组比较,加入50%来自MDA-MB-231细胞或MCF-7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后1 d、3 d、5 d和7 d,OB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8.1%、13.0%、19.2%、19.3%和15.8%、20.8%、33.9%、28.7%,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条件培养基可明显下调OB的ALP活性,并呈剂量-效应关系,50%的条件培养基使ALP活性分别下降31.9%和47.5%(P<0.01).条件培养基对OB的矿化结节形成能力也呈明显抑制作用:加入50%MDA-MB-231细胞或MCF-7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后,OB形成矿化结节面积分别减少89%和74%(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可抑制OB的增殖能力和矿化形成能力.下调其AKP活性.

    作者:朱国英;张燕燕;顾淑珠;陈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诱导骨髓瘤细胞株U266凋亡过程中Survivin的表达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是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药物,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作用.本实验研究HDACi(MS-275)对人骨髓瘤细胞系U26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与Survivin表达的关系.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S-275作用于U266细胞不同时间后,用台盼蓝拒染法观察药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用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P21和Cdk4等的蛋白表达,以及凋亡信号通路中Caspase-3活化及蛋白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的裂解情况.结果:MS-27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U266细胞增殖,阻断细胞周期于G0/G1期.MS-275作用U266细胞48 h时的IC50为1.39 μmol/L;2 μmol/L的MS-275作用U266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占66.39%,36 h后G0/G1期细胞占89.80%.瑞氏-姬姆萨染色显示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S-275作用U266细胞后,Survivin和Cdk4表达下降,P21表达增加,Caspase3被裂解活化,其底物蛋白PARP发生剪切.结论:MS-275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66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马健;赵名;于晓妉;王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E6基因突变分析

    背景与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以16型为常见,HPV16 E6是宫颈癌主要的致癌基因之一,特定的E6突变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主要观察兰州地区宫颈癌组织中是否存在E6突变,并探讨了突变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3例宫颈癌手术切除标本及5例正常宫颈组织的DNA作为模板,PCR扩增HPV-16 E6基因201-523位,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其HPV16 E6基因的突变规律.结果:PCR扩增结果表明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 E6阳性率为0%(0/5),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阳性率为82.61%(19/23),对18例样本PCR产物的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6例(33.33%)E6基因与原型相同,12例(66.67%)E6基凶发生突变,其中11例(61.11%)发生了350G突变.同时,在1例样本(5.56%)发现了249G突变.结论:兰州地区宫颈癌组织中存在着非常高的HPV感染率,且多数HPV16 E6发生了突变.

    作者:孙峰;哈小琴;吕同德;邢传平;刘斌;曹晓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改良全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188例疗效总结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是公认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复杂、时间长、出血多、并发症多,临床上开展困难.我们对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进行了多处改良,获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总结我们应用改良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进行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治疗的18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8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手术时,中位手术时间为300(120~525)min,全组输血率为39.9%,无手术死亡,发生早期并发症39例(20.7%).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1(2~97)个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4.9%和71.5%.肿瘤局限于膀胱者5年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2.5%和82.8%,肿瘤浸润膀胱外者分别为19.0%和34.3%,淋巴结阴性者分别为82.2%和79.1%,淋巴结阳性者分别为25.2%和11.4%.结论:改良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确切、安全;但对肿瘤浸润至膀胱外或有淋巴结转移者,单纯全膀胱切除疗效有限.

    作者:余绍龙;侯国良;周芳坚;刘卓炜;韩辉;秦自科;李永红;张志凌;尧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胃癌组织TGF-βRⅡ、Smad4、Smad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目前研究认为,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可能与胃癌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探讨TGF-βR Ⅱ、Smad4和Smad7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00例胃癌组织及56例癌旁组织TGF-βBR Ⅱ、Smad4和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TGF-βR Ⅱ、Smad4和Smad7的阳性率分别为25.5%、67.0%和47.0%.TGF-βRⅡ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密切相关(分别X2=6.214,X2=11.308,X2=14.633和X2=8.216,均P<0.05);Smad4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密切相关(分别X2=16.162和X2=13.100.均P<0.05);Smad7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密切相关(分别X2=4.710和X2=5.297,均P<0.05);Smad4与TGF-βRⅡ表达呈正相关(r=0.191,P=0.007);Smad4表达与患者生存密切相关(X2=4.090,P=0.043).结论:胃癌组织中广泛存在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GF-βRⅡ、Smad4和Smad7表达异常.胃癌中Smad4蛋白阳性患者其预后优于阴性者.

    作者:陆斌;周永宁;李强;吴正奇;张志镒;姬瑞;郭庆红;刘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8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发病率低,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旨在分析可手术治疗和无法手术治疗IC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诊断并治疗的84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者56例(66.7%),非手术治疗者28例(33.3%);手术治疗者中根治性切除者27例(48.2%),姑息性切除者29例(51.8%).无法手术治疗患者、姑息手术治疗患者及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分别是3.1%、16.0%及49.2%.根治性切除患者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患者(P<0.01).对手术患者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病理类型、肿块大小、肿块数目、淋巴结侵犯、肝脏侵犯、门脉癌栓、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术前血清CEA、CA199、TBIL、ALT、AST水平与预后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和术前血清CEA、CA199、TBIL水平是手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未手术患者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和血清CA199水平与预后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病理类型为独立预后因素.化疗在手术患者组和非手术患者组均未显示生存优势(P=0.30和P=0.78).结论:根治性切除是ICC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有效治疗手段,术前血清CEA、CA199、TBIL水平是手术患者重要的预后凶素.

    作者:李方华;陈晓勤;骆卉妍;李宇红;王峰;邱妙珍;腾开原;李壮华;徐瑞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残胃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

    背景与目的:残胃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外科治疗复杂,预后差.本研究主要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81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81例残胃癌中,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47例,非根治性治疗(包括姑息性切除术、短路或造瘘术及探查术)34例,根治手术切除率为58.0%.全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1%、24.3%、11.8%.根治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6%、42.0%、20.8%.非根治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5.3%、5.9%、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残胃癌术后生存率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病期、根治情况、腹膜种植、肝转移等因素有关.结论:合理的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肿瘤的病理类型、TNM分期、根治情况、腹膜种植、肝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周立新;张则伟;徐志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改良B-NHL-BFM-90方案治疗儿童青少年间变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背景与目的:儿童青少年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侵袭性较强,佳的治疗策略和方案仍需要探讨.本研究总结采用改良B-NHL-BFM-90方案治疗的儿童青少年间变T细胞淋巴瘤疗效和生存率,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推广价值.方法:从2002年10月至2008年1月,18例16岁以下经病理确诊的初治间变T细胞淋巴瘤患者入组,采用改良B-NHL-BFM-90方案治疗,药物包括cyclophosphamide、vincristine、ifosfamide、etoposide、adriamycin、HD-methotrexate、vindesine、dexamethasone、cytarabine或HD-cytarabine,同时每个疗程鞘内注射一次.结果:15例(83.3%)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3例(16.7%)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总有效率100%.中位随访31个月(4~68个月),全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87.4±8.4)%;Ⅰ/Ⅱ期患者为100%,Ⅲ/Ⅳ期患者为(85.1±9.7)%;低危组100%,中危组(88.9±10.5)%,高危组(80.0±17.9)%.治疗期间大部分患者发生Ⅲ/Ⅳ度骨髓抑制,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恢复.1例Ⅳ期患者CR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存至今.2例患者分别于停止治疗3个月和5个月后复发死亡.结论:改良B-NHL-BFM-90方案是治疗儿童青少年间变T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方案,其毒性患者可耐受,但需要在有经验的肿瘤中心和血液科中应用.

    作者:孙晓非;甄子俊;向晓娟;凌家瑜;彭柔君;夏奕;郑磊;罗文标;林慧;管忠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HBV DNA水平的影响

    背景与目的:化疗可抑制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肿瘤患者出现HBV激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了解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 catheter 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含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7月期间,162例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HBV DNA的变化,并分析HBV DNA变化与AFP的关系.结果:治疗后HBV DNA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5.6%vs.71.6%.P<0.01].治疗前HBV DNA≥1×108/L者更易出现HBV DNA水平的下降(OR=2.7,P<0.01);治疗后AFP的下降与HBV DNA下降有关联(OR=2.6,P<0.05).结论:TACE能降低HBV相关的肝癌患者体内的HBV DNA水平,特别是治疗前HBVDNA≥1×108/L者及治疗后AFP降低者.

    作者:徐晶;王耀辉;夏景林;葛宁灵;陈漪;叶胜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对下咽鳞癌是否常规预防照射鼻咽部的探讨

    背景与目的:下咽鳞癌放射治疗靶区是否需对整个鼻咽部进行预防照射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下咽鳞癌是否需要常规预防照射鼻咽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5月至2006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96例下咽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26例,Ⅲ期38例,Ⅳ期129例.全组患者均接受以手术或/和放疗为主的治疗,其中放射治疗94例,手术治疗49例,放疗与手术综合治疗53例.按接受放疗的靶区分为鼻咽部预防照射患者78例和鼻咽部未预防照射患者69例,比较其治疗疗效.结果:全组患者3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8.57%和21.69%,Ⅰ、Ⅱ、Ⅲ、Ⅳ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43.08%、27.57%和13.99%.单纯手术和放疗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3.90%和10.60%.综合治疗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44.08%.鼻咽部预防照射和未预防照射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4.44%和20.68%(X2=0.10,P=0.76),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5.99%和10.91%(X2=0.65,P=0.42),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组39例患者颈部淋巴结复发,未随访到鼻咽部复发.鼻咽部预防照射和未预防照射的患者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6,P=0.21).结论:晚期下咽鳞癌的治疗模式需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于下咽鳞癌原发灶的照射,不需要常规对鼻咽部进行预防照射.积极处理颈部淋巴结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

    作者:李群;徐韬;胡伟汉;古模发;高远红;王汉渝;王芳;蔡修宇;葛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早期舌鳞癌复发原因及预后因素的分析

    背景与目的:早期舌癌的治疗效果理想,但复发是影响早期舌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27例早期舌癌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舌癌复发的主要原因及影响预后的闪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2-2003年首治的227例早期舌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生存率分析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生存分布的差异.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复发不同因素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高分化鳞癌组复发率为19.3%.中高低分化鳞癌组复发率为39.2%.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综合治疗组复发率为15%,单纯手术组复发率为28%,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复发组及非复发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40.7%、87.3%及25.9%、80.3%.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行颈清扫组及未行颈清扫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为76.4%、75.0%及68%、61.2%,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45岁组及<45岁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78%及59.5%、66.1%,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病理分级及是否进行综合治疗是影响早期舌癌复发的原因,患者的年龄、是否行颈清扫、是否复发是影响早期舌癌预后的因素、年龄及是否复发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王艳红;陈艳峰;郭朱明;张诠;刘天润;陈福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磁共振成像RTOG分区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背景与目的: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Group,RTOG)等组织联合发表了对于头颈部肿瘤的淋巴结分区方法及NO期病例亚临床靶区勾画的推荐标准,但对于N+的患者是否同样适用没有明确的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RTOG分区对勾画鼻咽癌淋巴结转移颈部靶区的价值.方法:收集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初治鼻咽鳞癌患者254例,全部病例进行常规鼻咽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RTOG推荐的头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分区方法进行淋巴结分区.结果:RTOG分区的标志在横断位MRI图像上均清晰可辨.254例患者中,107例(42.1%)出现淋巴结坏死,78例(30.7%)有包膜外侵犯,4例(1.6%)出现跳跃性转移.51例(20.1%)患者出现了RTOG分区以外的淋巴结侵犯,Ⅱb区上界以上区域有42例.斜方肌前缘以后的区域有6例受累,Ⅳ区的下界以下有23例.51例患者中,20例为两处出现了RTOG分区以外的淋巴结侵犯.本组未见单纯发生在RTOG分区以外的淋巴结转移病例.结论:MRI可以用来进行颈部淋巴结的RTOG分区:应用RTOG分区勾画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颈部靶区时,边界应适当放宽.

    作者:丁忠祥;梁碧玲;沈君;孙颖;谢榜昆;袁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6-2007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不仅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主要对发生医院感染的肿瘤住院患者的易感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2007年发生医院感染的95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8.0和SPSS10.0对医院感染一般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95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分离出了病原菌794例,检出率为83.4%.其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321例,占所有病原菌的40.4%.主要是大肠埃希菌感染;真菌265例,占33.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革兰阳性球菌208例,占26.2%,主要是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感染.药敏结果提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敏感,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则在90%以上;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此次调查中没有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细菌,而对氨苄西林耐药严重;真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及氟胞嘧啶敏感,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稍差.结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2007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真菌感染和细菌耐药,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作者:孙月丽;赵擎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肿瘤休眠机制与治疗靶点的发现

    肿瘤休眠(turnor dormancy)是指肿瘤细胞在人体内长期存在而没有明显生长的一种状态.肿瘤休眠的现象非常普遍,休眠的肿瘤细胞在部分肿瘤患者甚至正常人体内均可检测到.休眠细胞的长期存在是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根源之一,对肿瘤休眠机制和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设计靶向治疗.本文中我们主要就肿瘤休眠发生的机制、肿瘤休眠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李长菲;操胜;孟颂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乳腺动态增强MRI及其后处理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常用诊断手段主要包括体格检查、钼靶、超声等,MRI技术被视为乳腺疾病诊断具有潜力的一种检查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动态增强MRI及其后处理技术的优越性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07年9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MRI检查的乳腺疾病初诊病例30例,全部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并通过工作站分别进行减影处理、动态曲线绘制、三维立体重建等后处理.选取病灶远隔部位正常组织为对照,计算大线性斜率比值.结果:本组30例患者共49个病灶,MRI诊断正确率93.3%.结论:乳腺MRI是一种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方式,动态增强扫描、减影处理、时间.信号曲线的处理、三维立体重建后处理以及大线性斜率比值,均有助于乳腺病灶的正确诊断.

    作者:彭康强;黄子林;谢传淼;陈林;欧阳翼;郑庆生;张岩;何浩强;吴沛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膀胱肾源性腺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膀胱肾源性腺瘤是发生于膀胱的一类罕见良性肿瘤,自1949年至今中国大陆仅有3例报道[1-3].2007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膀胱肾源性腺瘤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凌;韩辉;刘卓炜;周芳坚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