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 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已广泛应用于预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结局.虽然低PNI预测肿瘤切除后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但对接受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价值仍未知.本研究旨在探讨PNI对Ⅲ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本文回顾了2007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274例接受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接受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辅助化疗的Ⅲ期结肠癌的连续患者的医疗记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佳PNI临界值.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评估PNI与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包括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s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PNI分层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并通过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因子.结果 术前PNI与LMR呈正相关(r=0.483,P<0.001),与NLR(r=-0.441,P<0.001)、PLR(r=-0.607,P<0.001)和CRP水平(r=-0.333,P<0.001)呈负相关.在ⅢC期结肠癌患者中,低PNI(≤49.22)与短OS和DFS显著相关,而在ⅢA/ⅢB期结肠癌患者中则不相关.此外,在PNI低的患者中,接受6-8个疗程辅助化疗的患者比接受<6个疗程治疗的患者获得了更长的OS和DFS.多变量分析显示PNI与DFS独立相关(风险比=2.001;95%置信区间:1.157-3.462;P=0.013).结论 术前PNI是接受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生存结局的重要预测指标.
作者:Jianhong Peng;Rongxin Zhang;Yixin Zhao;Xiaojun Wu;Gong Chen;Desen Wan;Zhenhai Lu;Zhizhong Pan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背景与目的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普遍出现咽后淋巴结(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s,RLNs)增大.病理学检查结果决定了对增大RLNs佳治疗方案的选择.然而,在临床上RLN取样难度大.我们近开发了一种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的新型微创技术,可取到足够的RLN组织用以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方法 纳入30例经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疑似放疗后出现RLN转移的NPC患者.EUS探头经鼻孔置入鼻咽,然后使用EUS扫描咽后间隙并在颈动脉鞘前定位RLN,随后进行EUS-FNA.对EUS-FNA法从RLN组织取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 采用EUS-FNA法成功地对所有患者进行了组织取样.在30例患者中,23例经1次EUS-FNA取样后通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认了活检组织中存在癌细胞.有7例患者经1次EUS-FNA活检后未确认存在癌细胞,随后再次采用EUS-FNA活检重新分析,又有2例被确认存在癌细胞;另外5例未确认存在癌细胞的患者密切随访3个月,每月进行1次MRI.随访3个月后,3例患者由于RLNs直径保持稳定或减小而被认为未患肿瘤;剩余2例表现出疾病进展的患者进行了第3次EUS-FNA活检,进一步确认为癌细胞阳性.本文所报道的整个队列中,EUS-FNA过程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EUS-FNA法对疑似NPC复发患者的RLNs取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Long-Jun He;Chuanbo Xie;Yin Li;Lin-Na Luo;Ke Pan;Xiao-Yan Gao;Li-Zhi Liu;Jian-Ming Gao;Guang-Yu Luo;Hong-Bo Shan;Ming-Yuan Chen;Chong Zhao;Wei-Jun Fan;Ping Yang;Guo-Liang Xu;Jian-Jun Li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背景与目的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癌症和预期寿命之间的相关性均得到了良好的确立.中国幅员辽阔,人口结构和医疗保健有着显著的地理差异,这为分析预期寿命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复杂的相关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方法 提取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3年共255个单位(城市或县)的癌症数据.单位水平的预期寿命数据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癌症粗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预期寿命的相关性.在另一项分析中,预期寿命被定级为低(<76岁)、中(76-80岁)或高(>80岁).结果 总体而言,癌症发病和死亡率均与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和0.50,P<0.001).这种相关性在下列癌症中显著:男性的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与淋巴瘤(R:0.36-0.58,P<0.001);女性的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子宫癌与卵巢癌(R:0.18-0.51,P<0.001).我们未观察到上消化道癌症与预期寿命相关.预期寿命为低、中、高水平的肿瘤登记点个数分别为110、101和44个.在预期寿命水平高的地区观察到的癌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192.83/100,000)高.在预期寿命低的地区年龄标准化死亡率(118.44/100,000)高.胃癌、肝癌和食管癌是低、中预期寿命地区的主要癌症类型.相比之下,预期寿命高的地区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和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结论 在中国,预期寿命越长总体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不同预期寿命水平地区的癌症模式不同.在制订预防和治疗癌症策略时必须考虑预期寿命水平的影响.
作者:Xiuying Gu;Rongshou Zheng;Changfa Xia;Hongmei Zeng;Siwei Zhang;Xiaonong Zou;Zhixun Yang;He Li;Wanqing Chen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背景与目的 近研究表明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及其配体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2,CXCL12)刺激1型神经纤维瘤相关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细胞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并促进其增殖.在本研究中,我们测定了中国患者的散发性MPNST组织中CXCR4、CXCL12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了它们的预后价值.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染色对58例中国散发性MPNST患者样本中的CXCR4、CXCL12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进行评价.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评价它们的预后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分别在19(32.8%)例、32(55.2%)例和16(27.6%)例样本中观察到CXCR4、CXCL12和Cyclin D1的高表达.CXCR4表达与CXCL12表达(r=0.334,P=0.010)和Cyclin D1表达(r=0.309,P=0.018)呈正相关.与CXCR4低表达的患者相比,CXCR4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更长(χ2=4.642,P=0.031).结论 对于散发性MPNST,CXCR4高表达可能表征着其中一种预后较好的特殊亚型.
作者:Chao Zhang;Fang-Yuan Chang;Wen-Ya Zhou;Ji-Long Yang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背景与目的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肺癌的发生存在U-型相关性,但其对肺癌预后的影响仍存有争议.本研究回顾分析BMI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2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Ⅰ期NSCLC患者按BMI分为四组:低体质量(BMI< 18.5 kg/m2)、正常(BMI=18.5-22.4 kg/m2)、超重(BMI=22.5-28.0 kg/m2)和肥胖(BMI> 28 kg/m2).采用Kaplan-Meier 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BMI对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IS)的影响.采用x2检验或精确概率Fisher检验分析BMI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重组的PFS和OS均比其他组长(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重组的OS比其他组长(与其他三组联合相比:HR=1.87,95%CI:1.30-2.68,P-0.003;与低体质量组相比:HR=2.24,95%CI:1.18-4.25,p=0.013;与正常组相比:HR=1.58,95%CI:1.07-2.33,p=0.022;与肥胖组相比:HR=2.87,95%CI:1.48-5.59,P=0.002),但各组间的PFS相似(HR=1.28,95%CI:0.97-1.68,p=0.080).亚组分析表明,超重与TIa(P=0.024)、T1b(p=0.051)、T2a (P=0.02)期和非吸烟(P=0.001)患者的OS延长相关.超重患者术后并发症:呼吸衰竭(与低体质量和肥胖组相比:P=0.014)、心肌梗死(与肥胖组相比:P=0.033)、围手术期死亡(与其他三组相比:p=0.016)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术前BMI是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超重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Hao-Jun Xie;Xu Zhang;Zhen-Qiang Wei;Hao Long;Tie-Hua Rong;Xiao-Dong Su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非吸烟患者的比例正在增加,但在韩国,这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本研究旨对NSCLC非吸烟患者的比例和临床特征进行一个单中心评估.方法 我们分析了从2011年6月到2014年12月所有新诊断为NSCLC的186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 在1860例NSCLC患者中,707例(38%)从不吸烟.非吸烟患者中女性(83.7% vs.5.6%)和腺癌(89.8% vs.44.9%)的比例均高于吸烟患者.非吸烟患者与吸烟患者相比,中位年龄明显更低(65 vs.68岁,p<0.001),早期肿瘤比例更高(Ⅰ-Ⅱ期,44.5% vs.38.9%,p=0.015).与吸烟患者相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57.8% vs.24.4%,P<0.001)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重排(7.8%vs.2.8%,P<0.001)在非吸烟患者中更常见,而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基因突变(5.8%vs.9.6%,P=0.021)出现频率则较低.在对年龄低、女性、腺癌、体能更好、疾病早期、诊断时无症状、曾接受抗肿瘤治疗以及存在驱动基因突变等的有利影响进行校正后,非吸烟患者的生存期比吸烟患者更长(hazard ratio,0.624,95%CI:0.460-0.848;P=0.003).结论 韩国超过三分之一的NSCLC患者是非吸烟者.NSCLC非吸烟患者与吸烟患者相比,有着不同的临床特征和主要驱动基因突变,总生存期更长.
作者:Jaeyoung Cho;Sun Mi Choi;Jinwoo Lee;Chang-Hoon Lee;Sang-Min Lee;Dong-Wan Kim;Jae-Joon Yim;Young Tae Kim;Chul-Gyu Yoo;Young Whan Kim;Sung Koo Han;Young Sik Park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背景与目的 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时代,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在治疗上行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中的作用被低估了.本研究旨在比较NACT结合IMRT(NACT+RT)与同期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对治疗上行型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7月期间用NACT+RT或CCRT治疗的214例上行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在214例患者中,98例接受了NACT+RT治疗,116例接受了CCRT治疗.用Kaplan-Meier法分析存活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存活曲线.结果 两组患者在4年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没有显著差异(均P> 0.05).然而,CCRT组患者在放疗期间比NACT+RT组患者表现出更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30.2% vs.15.3%,P=0.016)、中性粒细胞减少(25.9% vs.11.2%,P=0.011)和黏膜炎(57.8% vs.40.8%,P=0.028).放疗结束后,CCRT组患者表现出较高比例的口腔干燥症(21.6% vs.10.2%,p=0.041)和听力损失(17.2% vs.6.1%,P=0.023).结论 NACT+RT和CCRT两组的治疗结果相似.然而,CCRT组会导致更高比例的急性和迟发性毒性.因此,NACT+RT可能是治疗上行型鼻咽癌更好的方法.
作者:Ji-Jin Yao;Xiao-Li Yu;Fan Zhang;Wang-Jian Zhang;Guan-Qun Zhou;Ling-Long Tang;Yan-Ping Mao;Lei Chen;Jun Ma;Ying Sun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背景与目的 目前少有采用2年以上的数据分析乳腺癌手术效果的研究.本文旨在研究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在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率中的应用,比较ANN模型、多元逻辑回归(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MLR)模型和Cox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方法 本研究根据1996-2010年接受手术治疗的363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LR、Cox和ANN模型进行比较.应用估算数据集测试模型,应用验证数据集评估模型性能,应用灵敏度分析法对预测模型中输入变量的相对显著性进行评价.结果 在预测5年死亡率方面ANN模型明显优于MLR和Cox模型,并且综合性能指标更高.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率与年龄、Charlson并发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化疗、放疗、激素治疗、医院和外科医生的乳腺癌手术量均显著相关(均为P< 0.05).外科医生的乳腺癌手术量是对5年死亡率影响大(敏感)的变量,其次是医院的乳腺癌手术量、患者年龄和CCI.结论 与传统的MLR和Cox模型相比,ANN模型在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率方面更为准确.本研究中确定的死亡率预测因子也可用于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康复和健康方面的教育.
作者:Su-Hsin Huang;Joon-Khim Loh;Jinn-Tsong Tsai;Ming-Feng Houg;Hon-Yi Shi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背景与目的 锚蛋白重复序列和SOCS盒蛋白3(ankyrin repeat and SOCS box protein 3,ASB3)是ASB家族成员,包含锚蛋白重复序列和SOCS盒结构域.以往研究表明,它介导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的泛素化和降解,并可能参与炎症反应.然而它对肿瘤发生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ASB3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生长与转移的影响.方法 使用新一代测序或Sanger测序法检测结直肠癌标本或细胞系中的ASB3突变,并用实时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法来测定基因的表达.通过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并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应用裸鼠实验来检测肿瘤细胞的成瘤性和肝转移.结果 在结直肠癌病例中ASB3基因经常发生突变(5.3%)和下调(70.4%).沉默内源性ABS3的表达在体外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在体内可促进成瘤和肝转移.相反,过表达野生型ASB3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而过表达ASB3突变体不具有这种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ASB3通过上调β-catenin、E-cadherin和下调转录因子8、N-cadherin和vimentin阻止上皮-间充质转换来抑制结直肠癌转移.结论 在结直肠癌中常存在ASB3基因突变或表达下调,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Wu-Ying Du;Zhen-Hai Lu;Wen Ye;Xiang Fu;Yi Zhou;Chun-Mei Kuang;Jiang-Xue Wu;Zhi-Zhong Pan;Shuai Chen;Ran-Yi Liu;Wen-Lin Huang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背景与目的 随着受体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迄今为止发现的大的、多样化的细胞膜受体超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 receptor,GPCRs),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作为GPCRs中的一员,在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的异常与多种疾病包括某些肿瘤密切相关.然而,由于CaSR的作用依肿瘤类型的不同而异,CaSR在前列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癌症中呈高表达,促进某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参与肿瘤细胞增生、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转移等致癌过程;与此相反,在甲状旁腺、胃及结肠等肿瘤中,CaSR的表达发挥抑癌作用.本文将对CaSR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黄麓颖;张健;卢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有较高比例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的治疗指南已经制定.但对于不符合放射标准的淋巴结阳性直径大于10 mm的颈部淋巴结肿大(enlarged neck lymph nodes,ENLNs)患者,还没有给出放射治疗指南.本研究旨在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治疗N0期ENLNs的NPC患者的预后疗效和放射剂量.方法 回顾251例接受IMRT治疗的非转移性N0期NP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预测失败的ENLN直径临界值,计算ENLNs的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 equivalent dose,BED).比较小型和大型ENLN组患者的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 ENLNs≥5.5 mm组患者4年区域无复发生存率高于ENLNs<5.5 mm组患者(100%vs.98.8%,P=0.049),而两组的无病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经调整多种因素后,ENLN直径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所有生存率P>0.05).在亚组分析中,无论是小型ENLN组还是大型ENLN组,接受BED≥72Gy的患者与接受BED<72 Gy的患者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也证实BED≥72Gy对N0期NPC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对ENLNs给予72 Gy的BED足以使N0期NPC患者得到临床获益.还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研究来验证本研究中的发现.
作者:Hao Peng;Lei Chen;Rui Guo;Yuan Zhang;Wen-Fei Li;Yan-Ping Mao;Ying Sun;Fan Zhang;Li-Zhi Liu;Li Tian;Jun Ma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 化疗毒性是一个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深受困扰的严重问题.在NSCLC患者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系统与铂类化疗药物的毒性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患者MMR通路的基因多态性与铂类化疗药物毒性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20例中国肺癌患者,他们曾接受过至少两个周期的铂类化疗药物治疗.两个化疗周期后,对每个患者的毒性反应进行评价.我们选择了4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它们与铂类化疗药物毒性的关系.结果 在显性模型中,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MutS homolog 2,MSH2)rs6544991[优势比(OR)=2.98,95%置信区间(CI):1.20–7.40,P=0.019]与胃肠道毒性有关;MSH3 rs6151627(OR=2.38,95%CI:1.23–4.60,P=0.010)、rs6151670(OR=2.05,95%CI:1.07–3.93,P=0.031)和rs7709909(OR=2.38,95%CI:1.23–4.64,P=0.010)与血液学毒性有关.此外,MSH5 rs805304与整体毒性显著相关(OR=2.21,95%CI:1.19–4.09,P=0.012),MSH5 rs707939与整体毒性(OR=0.42,95%CI:0.23–0.76,P=0.004)和胃肠道毒性(OR=0.44,95%CI:0.20–0.96,P=0.038)均显著相关.结论 MMR通路的基因多态性是潜在的预测NSCLC患者化疗毒性的临床标志物.
作者:Jun-Yan Liu;Chen-Yue Qian;Yuan-Feng Gao;Juan Chen;Hong-Hao Zhou;Ji-Ye Yin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 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紫杉烷与蒽环类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然而,很少有研究评价每周一次紫杉烷–蒽环类治疗方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本研究旨在比较每周一次紫杉烷–蒽环类治疗方案和3周一次以蒽环类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上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接受4–6周期的3周一次的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5-fluorouracil–epirubicin–cyclophosphamide,FEC)或每周一次的紫杉醇–表柔比星(paclitaxel–epirubicin,PE)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主要终点是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率.其他终点包括临床肿瘤反应、保乳手术率和不良事件.结果 从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293例患者被随机分为FEC(n=151)组和PE(n=142)组.PE组的总临床反应率显著高于FEC组(76.06%vs.59.95%,P=0.001).一致的是,PE组化疗后病理性T和N分期显著低于FEC组(P<0.001).但两组的pCR率是相似的(10.61%vs.12.31%,P=0.665).总体而言,FEC组36例(27.27%)和PE组6例(35.28%)适合进行保乳手术.两个治疗组中患者的大多数不良事件相似,其中PE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比FEC组更严重(11.97%vs.5.96%,P=0.031).结论: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每周一次PE方案在pCR方面并不优于每3周一次FEC方案.然而,每周一次PE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答率和较好的肿瘤降级效果.因此,PE方案可能为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可选方案.还需要长期随访数据来证实这种方案对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
作者:Qiu-Wen Tan;Ting Luo;Hong Zheng;Ting-Lun Tian;Ping He;Jie Chen;He-Lin Zeng;Qing Lv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 胆道癌(biliary tract cancer,BTC)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佳治疗方案仍存有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价以氟嘧啶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对显微镜下切缘阴性(R0)切除BTC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行根治性R0切除的BT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R0切除术后接受以氟嘧啶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或单纯R0切除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3例患者.对于全体患者,接受以氟嘧啶为基础的辅助化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48.4%vs.39.6%,P=0.439)和3年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率(49.1%vs.39.5%,P=0.299)无显著差异.而对于Ⅱ、Ⅲ期BTC患者,化疗组比对照组的5年OS率(52.4%vs.35.6%,P=0.002)和3年RFS率(55.5%vs.39.1%,P=0.021)有显著提高.结论 以氟嘧啶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可延长Ⅱ、Ⅲ期BTC患者R0切除术后的生存.
作者:Young Saing Kim;Chi-Young Jeong;Haa-Na Song;Tae Hyo Kim;Hong Jun Kim;Young-Joon Lee;Soon Chan Hong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 诊断分期和分子分型是与乳腺癌患者生存相关的重要临床因素.然而,在中国从大型研究样本中获取的亚组生存数据是有限的.为了评估不同分期和各种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差异,我们在中国北京进行了一项以医院为基础的多中心乳腺癌研究.方法 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的4家医院被诊断为原发浸润性乳腺癌的住院患者均被纳入本研究,并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从患者的病例中收集基于医院的患者的诊断分期、激素受体状态和选定的临床特征,包括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类型的数据.估算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诊断分期和分子分型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 全部患者的5年OS和CSS分别为89.4%和90.3%.癌患者的生存率因分期和分子分型不同而各异.I、II、III和IV期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6.5%、91.6%、74.8%和40.7%,相应的5年CSS分别为97.1%、92.6%、75.6%和42.7%.Luminal A、Luminal B、HER2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2.6%、88.4%、83.6%和82.9%,相应的5年CSS分别为93.2%、89.1%、85.4%和83.5%.多因素分析显示,诊断分期和分子分型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因分期和分子分型差异而显著不同.鼓励妇女通过乳腺癌筛查早期发现并早期诊断癌症病例.HER2和三阴性亚型乳腺癌患者需要更先进的治疗方法和保健政策.
作者:Tingting Zuo;Hongmei Zeng;Huichao Li;Shuo Liu;Lei Yang;Changfa Xia;Rongshou Zheng;Fei Ma;Lifang Liu;Ning Wang;Lixue Xuan;Wanqing Chen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背景与目的 由于独特的解剖结构和手术显露不佳,通过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位于肝脏Ⅵ、Ⅶ或Ⅷ段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价了左侧折刀体位腹腔镜肝切除术对治疗位于Ⅵ、Ⅶ或Ⅷ段的HC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10例患者进行了左侧折刀体位腹腔镜肝切除术.通过术前动态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来评估位于Ⅵ、Ⅶ或Ⅷ段的肿瘤.记录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患者需要转为开腹手术,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肿瘤直径的中位数为31 mm(23–41 mm),平均手术时间为166±3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0±135 mL,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为4 d(2–7 d).结论 左侧折刀体位在肿瘤切除术中可以展示出足够的术野显露,在这种新的体位下对位于Ⅵ、Ⅶ或Ⅷ段的HCC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Jian-Cong Chen;Rong-Xin Zhang;Min-Shan Chen;Li Xu;Jin-Bin Chen;Ke-Li Yang;Yao-Jun Zhang;Zhong-Guo Zhou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背景与目的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对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TACE联合重组人5型腺病毒即H101可提供临床生存获益.本研究旨在明确在TACE是否联合H101治疗的情况下对中晚期HCC患者的生存获益的影响,并建立一个有效的列线图来预测这些患者的个体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治疗的590例中晚期HCC患者的资料.倾向评分匹配后,对238例接受TACE联合H101(TACE联合H101组)治疗的患者和238例单独接受TACE(TACE组)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基于Cox回归分析建立列线图.并使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和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两组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相似.然而TACE组的OS率显著低于TACE联合H101组(1年OS率,53.8%vs.61.3%;2年OS率,33.4%vs.44.2%;3年OS率,22.4%vs.40.5%;均P<0.05).将列线图中所有相关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甲胎蛋白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肿瘤大小、转移、血管浸润及TACE联合H101或单独治疗均为OS的独立预后因素.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预测的生存期与实际观察的生存期有较好的一致性.列线图预测OS的c-index为0.716(95%置信区间:0.686–0.746).结论 TACE联合H101治疗可延长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我们提出的列线图为接受TACE联合H101或TACE单独治疗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生存预测和分层.
作者:Chao-Bin He;Xiang-Ming Lao;Xiao-Jun Lin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背景与目的 肺癌的发病率与饮酒和其他饮食习惯有关,但这些习惯对肺癌预后的影响却鲜有研究.本研究旨对这些未知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我们对1052例在香港的诊断为原发性肺癌的中国男性患者进行了队列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食用酒精、新鲜水果或蔬菜、肉类、油炸或腌制食品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从不饮酒的患者相比,每周饮酒1–3天的男性肺癌患者预后更好(风险比[hazard ratio,HR]=0.8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8–0.97),但这种生存优势在饮酒频率更高的男性患者中不显著(HR=0.91,95%CI:0.73–1.14).与偶尔食用腌制或油炸食品的男性相比,频繁食用这些食品的男性肺癌死亡率更高(HR=1.20,95%CI:1.00–1.42).结论 偶尔饮酒是中国男性肺癌患者延长生存期的有利因素,但对于频繁饮酒的患者却不存在这样的作用.频繁食用油炸食品或腌制食品的中国男性肺癌患者比偶尔食用这些食品的患者预后更差.
作者:Wentao Li;Lap Ah Tse;Joseph S.K.Au;Kai Shing Yu;Feng Wang;Ignatius Tak-Sun Yu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背景与目的 在中国,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是广泛应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一线靶向药物.本研究旨在比较索拉非尼与舒尼替尼一线治疗中国mRCC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方法 收集接受索拉菲尼治疗(400 mg,每天2次;4周)或舒尼替尼(50 mg,每天2次;用药4周后停药2周)治疗的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指标为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和QoL(SF-36评分),次要指标为临床特征与QoL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回顾了184例患者(索拉非尼组110例和舒尼替尼组74例)的病历.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组的PFS和OS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舒尼替尼组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36.5%vs.10.9%,P<0.001;40.5%vs.10.9%,P<0.001;17.6%vs.3.6%,P=0.001),而索拉非尼组腹泻的发生率较高(62.7%vs.35.2%,P<0.001).两组的SF-36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表明,躯体角色和躯体疼痛评分与3或4级AEs的发生率相关(P=0.017和0.005).结论 作为mRCC一线治疗药物的索拉非尼与舒尼替尼相比,疗效相当,毒性较低.两种药物对患者的QoL无显著影响.
作者:Wen Cai;Wen Kong;Baijun Dong;Jin Zhang;Yonghu iChen;Wei Xue;Yiran Huang;Lixin Zhou;Jiwei Huang 刊期: 2018年第03期
Parkin基因的突变可引起家族性帕金森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arkin也可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来发挥功能.Parkin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在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各种细胞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包括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凋亡、转移、线粒体自噬和代谢重编程.在此,我们对Parkin在癌症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Juan Liu;Cen Zhang;Wenwe iHu;Zhaohui Feng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 不同解剖顺序的肺癌右上肺叶切除术(right upper lobectomy,RUL)涉及十分多变的解剖结构,但仍没有研究分析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常规手术入路VAB(首先解剖肺血管,然后是支气管)和另一种手术入路aBVA(先解剖后升动脉,然后是支气管和血管),在肺癌患者手术可行性和术后恢复方面的差异.方法 根据手术方法,将接受RUL的肺癌患者分为aBVA和VAB两组.并收集他们的临床信息、病理资料和围手术期特征,用以比较围手术期结局.结果 301例患者纳入研究(aBVA组109例和VAB组192例).aBV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VAB组(164 min vs.221 min,P<0.001),aBVA组的出血量比VAB组更少(92 mL vs.141 mL,P<0.001).aBVA组行开胸手术的比率低于VAB组(0%vs.11.5%,P<0.001).术后胸腔引流的平均持续时间aBVA组比VAB组短(3.6 d vs.4.5 d,P=0.001).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629).两组均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P>0.05).比较了两组中所有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未达到vs.41.97个月)(P>0.05)和疾病复发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13.25个月vs.9.44个月)(P>0.05).在两组中对复发类型也进行了比较:局部复发率(6.4%vs.7.8%)、远处转移率(10.1%vs.8.3%)、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率(1.8%vs.1.6%)(均P>0.05).结论 在RUL中采用aBVA方法,在反复翻转肺叶和解剖静脉之前解剖右上支气管,将可提高肺癌患者的手术可行性和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Hao-Ran Zhai;Xue-Ning Yang;Qiang Nie;Ri-Qiang Liao;Song Dong;Wei Li;Ben-Yuan Jiang;Jin-Ji Yang;Qing Zhou;Hai-Yan Tu;Xu-Chao Zhang;Yi-Long Wu;Wen-Zhao Zhong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 为了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大多数伴有颅内侵犯的T4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会出现放疗剂量不足.本研究旨在评价剂量不足对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化疗的患者的局部控制及晚期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我们前瞻性地纳入了无远处转移的伴有颅内侵犯的T4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对原发计划靶区(原发大体肿瘤区[primary gross tumor volume,GTVp],即鼻咽肿瘤+5.0 mm)的处方剂量为66.0–70.4 Gy,计算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包括小剂量(Dmin)和95%靶区所受到的照射剂量(D95).所有患者均接受顺铂、5-氟尿嘧啶和多烯紫杉醇化疗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诱导化疗后局部部分缓解率为87.8%.中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7例患者鼻咽部失败,41例患者的3年无局部失败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7.4%和90.2%.GTVp的实际平均Dmin为55.2 Gy(48.3–67.3 Gy),平均D95为61.6 Gy(52.6–69.0 Gy).神经器官的剂量均较好地控制在其剂量限制内.没有患者出现颞叶坏死或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相对剂量不足IMRT联合有效化疗可使患者达到满意的局部控制,中枢神经系统晚期毒性较小.要确定可接受的剂量不足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Fen Xue;Chao-Su Hu;Xia-Yun He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