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症杂志

癌症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国际刊号:1000-467X
  • 国内刊号:44-1195/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2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6-2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广东省优秀期刊鼓励奖,1991年
  • 肿瘤学
癌症杂志   2018年6期文献
  •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的回顾性研究

    背景与目的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通路会抑制T细胞的活化,在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负调控中起关键作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年人中为常见的淋巴样恶性肿瘤,本研究旨在检测DLBCL中PD-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12年8月204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新诊断为DLBCL的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法检测204例患者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应用IHC检测109例患者肿瘤组织中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CD5、CD30和C-Myc的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RNAs(EBV-encoded RNAs,EBERs)的表达.应用Spearman方法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具有对数秩检验的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选取的204例患者中,100例(49.0%)患者肿瘤细胞中PD-L1呈阳性,44例(21.6%)患者肿瘤微环境中PD-L1呈阳性.与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亚型相比,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中表达PD-L1在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亚型中更为常见(P=0.02和P=0.04).与肿瘤微环境中不表达PD-L1的患者相比,肿瘤微环境中PD-L1表达的患者更容易对一线化疗产生耐药性(P=0.03).肿瘤微环境中PD-L1表达与C-Myc表达呈负相关(r=?0.20,P=0.04),而PD-L1表达与ALK、CD5、CD30和EBERs的表达无相关性.此外,肿瘤细胞中有PD-L1表达和无PD-L1表达的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50.0%和67.3%(P=0.02).肿瘤细胞中的PD-L1表达是OS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P<0.01).结论 PD-L1在非GCB亚型中的表达比在GCB亚型中更常见.肿瘤微环境中PD-L1的表达与C-Myc的表达呈负相关.PD-L1阳性预示DLBCL患者生存期短.因此对于PD-L1表达的患者,应推荐更多的治疗策略,如抗PD-L1抗体治疗.

    作者:Li-Yang Hu;Xiao-Lu Xu;Hui-Lan Rao;Jie Chen;Ren-Chun Lai;Hui-Qiang Huang;Wen-Qi Jiang;Tong-Yu Lin;Zhong-Jun Xia;Qing-Qing Cai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18F-FDG-PET/CT在诊断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颈部小淋巴结转移中的重要价值

    背景与目的 18-氟-2-脱氧-葡萄糖(18-fuoro-2-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在检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颈部小淋巴结(small cervical lymph nodes,SCLNs)转移方面的特性目前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评价PET/CT在诊断鼻咽癌SCLN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470例新诊断的无远处转移的NPC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MRI)和PET/CT扫描图像.通过PET/CT扫描上的阳性SCLNs数和MRI扫描上的总SCLN数来确定SCLN转移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来比较PET/CT确定的分期和MRI确定的分期.结果 共鉴定出2082个SCLN,其中808个(38.8%)直径≥5 mm且<6 mm(A组),526个(25.3%)直径≥6 mm且<7 mm(B组),374个(18.0%)直径≥7 mm且<8 mm(C组),237个(11.4%)直径≥8 mm且<9 mm(D组),137个(6.5%)直径≥9 mm且<10 mm(E组).PET/CT检查的总转移率在A、B、C、D和E组分别为3.5%、8.0%、31.3%、60.0%和83.9%(P<0.001).在IV/Vb区,直径≥8 mm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4.6%.PET/CT检查分别修正了135例(28.7%)患者的N分期和46例(9.8%)患者的总分期.用MRI和PET/CT确定的总分期预测患者总生存的曲线下面积为0.659和0.704,预测无远处转移生存的曲线下面积为0.661和0.711,预测无病生存的曲线下面积为0.636和0.663.结论 PET/CT比MRI在识别转移性SCLN方面更有效,IV/Vb区转移淋巴结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应重新定义.

    作者:Hao Peng;Lei Chen;Ling-Long Tang;Wen-Fei Li;Yan-Ping Mao;Rui Guo;Yuan Zhang;Li-Zhi Liu;Li Tian;Xu Zhang;Xiao-Ping Lin;Ying Guo;Ying Sun;Jun Ma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新型列线图用于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后的个体化预后预测

    背景与目的 目前鲜有文献报道接受D2根治性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患者的疾病特异性生存(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预测系统,尤其针对中国胃癌患者.本研究拟构建一种精准预测中国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间在中国三家大型医院接受D2胃切除术的6753例AGC患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患者作为训练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患者作为两个独立的外部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并构建Nomogram模型,在验证集中通过Harrell's 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准确性、实际生存情况和模型预测的一致性.结果 Cox回归模型显示年龄、肿瘤大小、部位、Lauren分型、淋巴管/血管浸润、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率为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在训练集中,Nomogram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较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TNM癌症分期系统(第8版)更高(C-index,0.82 vs.0.74,P<0.001).在两个验证集中,亦出现类似的结果(C-index分别为0.83 vs.0.75和0.81 vs.0.74;两者均P<0.001).校准曲线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的患者生存与和实际生存高度接近.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模型能够预测AGC患者的3年、5年和10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经外部验证显示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区分效能,预示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Wei Wang;Zhe Sun;Jing-Yu Deng;Xiao-Long Qi;Xing-Yu Feng;Cheng Fang;Xing-Hua Ma;Zhen-Ning Wang;Han Liang;Hui-Mian Xu;Zhi-Wei Zhou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使用mFOLFOX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可切除的巨块型肝细胞癌:一项前瞻性非随机研究

    背景与目的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被推荐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A–B期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TACE对巨大(≥10 cm)A–B期HCC的疗效远不能令人满意,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被认为可能是该疾病更好的一线治疗方法.因此,我们比较了使用改良的FOLFOX方案(modified FOLFOX,mFOLFOX)进行HAIC与TACE治疗不可切除的巨块型H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一项前瞻性非随机II期研究在患有不可切除的巨块型HCC患者中开展.治疗方法为使用mFOLFOX方案每3周进行一次HAIC(奥沙利铂,85 mg/m2动脉灌注;甲酰四氢叶酸,400 mg/m2动脉灌注;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和2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使用50 mg表柔比星、50 mg洛铂、6 mg丝裂霉素和碘油聚乙烯醇颗粒进行TACE.评估了肿瘤反应、肿瘤进展时间(time-to-progression,TTP)和安全性.结果 本研究共招募了79例患者:HAIC组38例,TACE组41例.HAIC组的部分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TACE组(52.6%vs.9.8%,P<0.001;83.8%vs.52.5%,P=0.004).HAIC和TACE组的中位TTP分别为5.87和3.6个月[风险比(hazard ratio,HR)=2.3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6–4.76,P=0.015)].HAIC组比TACE组有更多的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10 vs.3,P=0.033).HAIC组中3–4级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和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SAE)发生数均低于TACE组(3–4级AE:13 vs.27,P=0.007;SAE:6 vs.15,P=0.044).因无法耐受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或撤回知情同意书而导致治疗提前终止的患者在TACE组中多于HAIC组(10 vs.2,P=0.026).结论 与TACE相比,使用mFOLFOX进行HAIC表现出显著优势的治疗反应性和更低的毒性.对于不可切除的巨块型HCC,HAIC可能是一种可行且有前景的一线治疗方法.

    作者:Min-Ke He;Yong Le;Qi-Jiong Li;Zi-Shan Yu;Shao-Hua Li;Wei Wei;Rong-Ping Guo;Ming Shi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