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五指毛桃水煎液对大黄型脾虚模型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以100%大黄水浸煎液灌胃复制脾虚模型小鼠,以小鼠的胃排空、小肠推进速度为指标,五指毛桃水煎液按临床人日用量50g生药/d(0.83 g/kg体重)设高、中、低3个剂量组,按体表面积折算为临床日用量的4、2、1个等效剂量灌胃给药观察其对大黄型脾虚模型小鼠的影响.结果 五指毛桃有抑制大黄型脾虚模型小鼠胃排空速度及小肠推进速度的作用(P<0.05~0.01).有抑制大黄型脾虚模型小鼠小肠蠕动的作用(P<0.05).结论 五指毛桃水煎液对大黄型脾虚模型小鼠的小肠推进速度过快有一定减缓作用,对脾虚症状有改善作用.
作者:罗骞;席萍;廖雪珍;陈慕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 CO2)萃取肉桂中桂皮醛成分的工艺条件进行选择.方法 采用超声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选取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超声功率为因素,以桂皮醛为指标成份,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方法进行优选.结果 超临界萃取的佳工艺条件为45℃,35 MPa,2h,2 kW,桂皮醛平均提取率为18.76 mg/g.结论 超声强化超临界技术提取肉桂挥发油中桂皮醛得率高于其他文献报道.该技术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邓杏好;李庆国;梁桂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富集纯化前上样液参数pH值、氯化钠浓度、时间等对三七皂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用UV、TLSC分别测定3种不同上样液在不同时间段的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 3种上样液放置72 h后,人参皂苷Rg1含量均增加(P<0.01);三七皂苷R1含量均减少(P<0.05);人参皂苷Rb含量变化无差异;pH5.5上样液和pH 7.0上样液中的总皂苷含量均增加(P<0.05),pH5.5且含4%氯化钠的上样液中总皂苷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富集纯化过程中,上样液的pH值、无机盐浓度和时间对皂苷类成分含量变化有影响.
作者:彭拓华;钟世顺;张少俊;陈铁钎;杨彤;彭建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以人工蛹虫草为原料提取分离其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碱液室温浸提、乙醇沉淀法得到人工蛹虫草粗多糖CBP.结果 通过离子交换柱DEAE-Cellulose 52分离,得到2种人工蛹虫草多糖:人工蛹虫精多糖CBP-1和人工蛹虫草精多糖CBP-2.结论 由凝胶过滤色谱的洗脱图谱可见,精多糖CBP-1、CBP-2的洗脱图谱均为单一、对称的峰形,故可认为所分离、纯化得到的多糖CBP-1、CBP-2为纯品.
作者:汪曲;殷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测定西罗莫司滴眼液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甲醇-水(7.5:62.5:30,v/v/v)为流动相,柱温50℃,检测波长276 nm,流速1.2 ml/min.结果 在20 ~ 80 μg/ml浓度范围内,西罗莫司峰面积和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3%,精密度高,耐用性好,样品溶液可以在室温环境下24 h内稳定.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西罗莫司滴眼液的含量.
作者:黄楚龙;王延东;甄栋钦;唐细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同时分离检测麻黄中麻黄碱( Ephedrine)、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去甲麻黄碱(Norephedrine)、去甲伪麻黄碱( Norpseudoephedrine)和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UV法,色谱柱:苯基柱(Alltima Phenyl,250mm×4.6mm,5μm);流动相: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96:4);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结果 5种生物碱在13.5min内即可达到完全分离,E在2.0008~40.0160μg/ml线性关系良好;PE在1.0036~20.0720μg/ml线性关系良好;NME在0.1992~3.9840μg/ml线性关系良好;NMP在0.2000~4.0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ME在0.2004~4.008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各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2%~104%( RSD≤5.76%).结论 本方法可操作性强,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重现性好,可为麻黄及含麻黄的中西药制剂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作者:陈燕;兰树敏;林壮民;梅清华;高玲;罗佳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含三七制剂的剂型分布及其入药的特点.方法 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61个含三七的中成药制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典收载的59个含三七提取工艺的中成药中,三七直接打粉入药的占69.5%,功能主治上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理气止痛为主.结论 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苷,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含三七的中成药制剂将其直接打粉入药的较多,但相关的药物制剂研究基础薄弱有待加强,尤其是质量标准仍需完善.
作者:施佳平;卢建中;刘若轩;郭洁文;邓志军;李丽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为寻找出一套符合现代“小儿疳积”的全科治疗模式,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全科模式治疗组、单纯中医治疗组各30例.方法 2组均应用中医分型、辨证,中药汤剂治疗,辅以针四缝和(或)捏脊.而全科模式治疗组还会对患儿及家长进行行为干预,单纯中医治疗组则不进行行为干预.疗效评定方法 西医临床症状与中医疗效评定标准相结合.结论 全科模式治疗组在治愈率和缩短治疗周期上明显优于单纯中医治疗组.
作者:麦锦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体重、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奥氮平组,每组30例,随访8周.于治疗前、治疗第4、8周末分别测定阳性与阴线症状量表(PANSS)、体重、血糖、血脂.结果 2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末齐拉西酮组阳性症状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奥氮平组(P<0.05),但8周末2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对体重、血糖、血脂影响显著小于奥氮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组的总体疗效相当;齐拉西酮组与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而奥氮平对体重、血糖、血脂有明显影响.
作者:陈晔;文万军;郑艳明;张程赬;邹桂香;李轶;杨峰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ADR)的规律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10~2011年收集上报的25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50例ADR中,男性患者较多(占56.8%);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多(占72.8%);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多(156例,62.4%),以头孢菌素居多(94例,60.26%);ADR涉及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常见(174例,占69.6%)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作者:杨博梅;廖宇霞;刘晓园;易长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血栓抽吸导管前后使用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水平、术后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153例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后,将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80例患者为血管造影后使用替罗非班,再进行血栓抽吸,后行PCI治疗,B组73例为血管造影后行血栓抽吸,再使用替罗非班,后行PCI治疗.比较2组心肌再灌注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在心肌呈色分级、出院时射血分数(EF)值方面有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显示有较好的预后.但2组间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帧数(CTFC)、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中,血栓抽吸前使用替罗非班较血栓抽吸后使用对改善心肌再灌注及出院时的EF值有利.
作者:关丽卿;杜延琪;张立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本院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精神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方法 使用一日法对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慢性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精神药物处方进行调查.结果 ①单一用药占主导地位;②与2005年和2006年[1]比较,氯氮平的使用仍处于第一位;③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率已大幅升高,占58.11%;④丙戊酸钠大量使用值得关注.结论 本院精神药物使用合理.
作者:陈庆强;梁炯河;黄务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处方与医嘱的常见错误分析,说明护理人员具备临床药学知识的重要性.方法 对本院处方及医嘱中抗菌药物静脉给药方面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 常见错误有①溶媒选用不当;②配伍不当;③给药途径不当;④静脉滴注速度不当;⑤未执行严格的给药频次;⑥未避光使用.结论 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药学水平,对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降低医疗纠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雪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携带乙肝病毒的风湿病患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拮抗剂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NF-α拮抗剂治疗的携带乙肝病毒的风湿病患者,分析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HBV-DNA水平和肝酶学变化情况.结果 13例患者中,2例失访,11例在治疗后复查肝功能未见升高.6例用药前后HBV-DNA水平均正常;3例用药期间配合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复查HBV-DNA无升高;1例未抗病毒,用药后复查HBV-DNA反而较用药前下降;1例用药后复查HBV-DNA水平较前升高.结论 携带乙肝病毒的风湿病患者应用TNF-α拮抗剂时,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和HBV-DNA水平,配合抗病毒治疗安全有效,但更加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刘丽娟;陈光星;刘清平;关彤;徐强;林昌松;刘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了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01 ~2011-1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88例,对其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法用量、治疗成本、用药成本及疗效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8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100%;3组方案预防急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疗效分别为:98.19%、100%、100% (P>0.05),其治疗成本分别为:5425.36±1349.11、7791.17±1794.70、5766.25±1280.46.结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在抗菌药物种类选择、持续用药时间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
作者:贺筱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婴儿口服地高辛醑剂后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给药剂量、合并用药情况、性别、年龄和体重的相关性.方法 查阅广东省人民医院2005 ~2009年口服地高辛醑剂的婴儿病历,记录疗效、用药情况、性别、体重、年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等,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 415例婴儿口服地高辛醑剂血药浓度测定值在治疗浓度0.8~2.2 ng/ml的共270例,占65.1%;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0.8 ng/ml)的共107例,占25.8%;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2.2 ng/ml)的共48例,占11.6%.婴儿地高辛血药浓度值与性别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但与给药剂量、年龄、体重、合并用药和具体病情有关.结论 地高辛血药浓度受个体因素与具体病情影响,药物剂量的制订和调整,应考虑可能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各种因素,结合婴儿自身情况来决定佳给药方案.
作者:黄碧瑜;钟诗龙;曾英彤;黄俊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本院上报的1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上报的1例参麦注射液病例报告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该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恶心欲呕等临床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建议医师严格掌握参麦注射液适应证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用药前注意询问过敏史,严格掌握剂量静滴速度,尽量减少、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马迪;洪笃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成立抗菌药物专项检查工作组,2011-08~12每天从医生工作站抽查2名医师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每名医师抽查处方5 ~10张,每月抽查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大约25%,进行用药合理性点评.结果 共抽查门诊236名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抗菌药物处方2 119张,其中不合理处方250张,不合理率为11.8%.不合理用药以无指征用药,药物选择不合理及用法用量不合理为主.结论 通过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医师,及时修改,提高了本院门诊处方质量.
作者:黄玉玲;肖志斌;陈婉霞;杨辉;刘佩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 查阅本院2005-06~ 2011-12收集的有关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中,女性为男性的1.75倍;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87例(79.09%);全部为静脉滴注给药;参麦注射液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例数多,为33例(30.00%);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变态反应多,共93例(72.66%).结论 医药工作者应重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作者:梁雪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介绍《广东省药品批发企业GS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表(试行)》的修订情况,重点介绍修订原则和主要修订的内容.
作者:梁杰康;曾祥卫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年来,一方面我国实施药品GMP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对我国未来药品GMP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有所启示,本文总结十年来实施药品GMP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实施药品GMP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实施药品GMP工作的建议.
作者:吴生齐;陈佩毅;邹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职业经历告诉我,运作一本医药学术期刊需要有专业知识与文学审美.在古希腊神话中,科学与艺术都统归缪斯女神掌管,医学与文学在本源上似乎也殊途同归,前者是通过科学治疗身心,安抚灵魂,而后者是用艺术的深邃剖析人性,感染灵魂.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作家都有从医的背景,比如俄国的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侦探小说鼻祖眼科医生柯南道尔,中国近代文学巨匠鲁迅和郭沫若,当代的池莉和余华,还有日本的文学泰斗渡边淳一.在众多牵涉医院题材的作品中,获得过日本文字高奖的渡边淳一的作品《光与影》是比较另类的,两个身份经历相似的青年士兵小武和寺内,同样右臂负伤,因为小武的病历放在寺内的上面,医生佐藤给小武先做了截肢手术,但是佐藤医生没有忍心给寺内做截肢,而是采用了保守治疗,从此两个年轻人的命运就像光与影向着两个方向渐行渐远,寺内保留了完整的肢体,一路高升到内阁总理,而小武在见到寺内的成功之后深深自卑,当他得知改变自己命运的其实只是医生的一念之差,他在疯狂中孤独终老.
作者:陶剑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将医药类时事案例应用于《药事管理学》教学的方法.方法 分析将药学时事案例应用于《药事管理学》教学的意义,对应用医药类时事案例于教学进行探讨.结果 将医药类时事应用于《药事管理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改善教学效果.结论 密切关注医药类时事,选择合适的案例应用于教学,继续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作者:王玲;李岩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