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梅州沙田柚花、果、叶的柚皮苷进行比较研究,为该植物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柚皮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柚皮苷含量.结果 摘花期柚花的柚皮苷含量高,选果期的柚果于第1次摘果即5月初时含量高,裁枝期的叶含量较低.结论 次花、次果、柚叶均可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作者:刘佳;杨宝;吴楣;陈繁华;邬伟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评价葛根素注射液与发热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Pubmed、CBM、WanFang Data和CNKI(至2013年8月)中有关葛根素注射液与发热相关性的临床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研究及其参考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纳入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指标,利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考察葛根素注射液与发热的相关性.结果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葛根素注射液组整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提示发热为葛根素注射液的常见不良反应.进一步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天保康葛根素注射液未见发热反应;普润葛根素注射液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0.90%,为偶见不良反应;其他产家的葛根素注射液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5.13%,为常见不良反应.葛根素注射液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从2005年之前的4.04%降至2005年之后的0.32%.结论 发热为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除药物本身因素外,该不良反应与葛根素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徐俊;许颖琦;邓海欣;黄思超;钟劲松;蔡绍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银杏中活性黄酮成分槲皮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 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槲皮素在体肠灌流的浓度变化,研究槲皮素在小肠内的吸收情况.结果 槲皮素在(1.01~20.18 μg/mL)浓度范围内其肠管通透率和血管通透率均基本保持不变,各浓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药物浓度对槲皮素通透率无影响,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
作者:韩珂;谢志红;叶丽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在体外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LX-2中高表达SUMO蛋白对LX-2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分别将SUMO-1/2/3的高表达质粒转染入LX-2细胞中,分别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α-SMA、Collagen Ⅰ、MMP-2、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转染质粒48 h后α-SMA、Collagen Ⅰ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MP-2、TIMP-1的mRNA表达量亦显著降低(P<0.01),但MMP-2和TIMP-1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高表达SUMO蛋白能抑制人肝星状细胞LX-2的纤维化过程.
作者:潘裕华;许晨舒;李樱媚;曹聪;陈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水相-水相乳化法,制备粒径小且分布集中的载蛋白的葡聚糖(Dx)微粒.方法 Dx/聚乙二醇(PEG)双水相系统将蛋白富集于Dx相,两相按比例混匀得PEG包Dx型类乳液.添加海藻酸钠于PEG相作稳定剂,经冻干、除PEG后,得载牛血清白蛋白(BSA)的Dx微粒.采用显微镜及软件分析微粒外观和粒径数据,BCA法测定微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差示扫描量热器测定微粒及其成分的熔融吸热峰.结果 优化的载药微粒圆整均一、平均粒径约5 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在16%、88%以上.结论 水相-水相乳化法可制备出粒径小且分布集中、载药性能良好的蛋白-Dx微粒.该法可进一步应用于干粉吸入剂或缓释微球等剂型的研究.
作者:罗宇燕;麦海燕;张永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林可霉素维B6乳膏中维生素B6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4%戊烷磺酸钠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3.0)-甲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1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维生素B6在2.51 ~25.1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9%(n=9).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林可霉素维B6乳膏中维生素B6的含量测定.
作者:江志华;黄奇建;康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一种较为理想的体外原代心肌细胞培养的方法.方法 取新生SD大鼠心脏心尖部,冷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BSA消化分离单细胞,二次差速贴壁法纯化心肌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存活率、活力及纯度.结果 获得的心肌细胞存活率为90%,纯度达94%以上,自发搏动明显,频率为80~ 120次/min,且培养前15 d细胞搏动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方法可获得较高存活率及纯度的心肌细胞,可满足实验要求.
作者:汪燕;韦美丹;冯焕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紫杉醇/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PEG-PBLG)纳米胶束冻干粉针剂的体外细胞毒性进行研究评价.方法 采用四噻唑蓝(MTT)法研究高分子嵌段共聚物PEG-PBLG、紫杉醇/PEG-PBLG冻干粉针剂对体外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 与增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的较强细胞毒性相比,高分子材料PEG-PBLG安全性好,仅在200 μg/mL浓度时才表现出有细胞毒性;当紫杉醇浓度≤10 μg/mL时,紫杉醇/PEG-PBLG冻干粉针剂对2种人癌细胞的毒性均低于相应浓度的市售紫杉醇注射剂(P<0.01);结论 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相比,紫杉醇/PEG-PBLG冻干粉针剂能极大降低药物在体外的细胞毒性,并且该高分子嵌段共聚物本身毒性较低,安全性好,该纳米胶束制剂具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杜卓;余巧;潘昕;钟琳;杨海云;卢建;叶泉英;崔志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胶囊囊壳的命名方法.方法 对胶囊囊壳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建立了胶囊囊壳的命名体系.结论 该体系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可扩展性.
作者:于再接;高晓玫;吴有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改进养血生发胶囊生产工艺,解决产品含量不稳定的问题.方法 通过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试验分析,找到产品受热时间长,导致二苯乙烯苷含量下降的原因,选用一步制粒机替代摇摆制粒机和蒸汽烘箱,运用正交法筛选一步制粒机工艺参数,并进行3批生产验证,后确定新工艺.结果 采用一步制粒机生产养血生发胶囊,产品二苯乙烯苷含量稳定,简化工艺流程,减少生产工时.结论 改进后的工艺可行,产品质量稳定.
作者:蔡祖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参考日本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对溶出度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格列齐特缓释片释放度质量要求,并考察了国内仿制药的释放情况.方法 采用桨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6.8)为释放介质,转速为100 r/min,选择226 nm/290 nm双波长法,运用FODT-601型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在线监测药物的释放曲线.结果 格列齐特在6.6~ 39.6 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采用拟定的方法测定国内5家生产企业的5批样品的释放度,结果差异较大.结论 本文建议的释放度要求更能体现药品的生物利用度,能有效的控制产品内在质量.
作者:黄丽萍;罗卓雅;张驰;谢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运用粗糙集理论对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600份非手术住院患者病历,汇总体征、各项检查结果及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运用Rosetta软件对数据进行约简分析,将约简得到的指标与国家关于抗菌药物使用规定进行对照,判断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对数据约简得到抗菌药物使用23个指标,经对比,使用指标同国家相关规定基本相符.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通过研究拓展了粗糙集理论使用范围,丰富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评判方法.
作者:陈慧;马建春;沈勇刚;陈吉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11-01~2012-12收集到的有关中药注射剂的52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为8.9%,全部为静脉滴注;以中老年居多,占61.54%;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给药后30 min内,占82.69%;临床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为23例,占44.23%.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合理应用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梁碧丹;何志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本院的药物咨询记录进行分析,找出药物咨询的规律,为今后药物咨询打好基础,从而提高本院药物咨询的水平.方法 对本院的药物咨询记录按咨询者身份、咨询药物内容进行列表分析.结果 咨询对象以患者及家属为主,咨询内容以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为主,分别是31.1%和19.2%.结论 开展药物咨询有利于医、药、患三者的沟通,提高精神病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从而提高本院医疗和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李小芳;王素云;钟思俊;邱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恩拉霉素的含量.方法 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C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二氢钠-乙腈(70∶30),检测波长为267 nm.结果 恩拉霉素A及恩拉霉素B在12.5~ 2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6 0和0.994 5;恩拉霉素A的回收率为96.4%~101.6%,恩拉霉素B的回收率为96.8%~101.2%.恩拉霉素A及恩拉霉素B的RSD分别为0.65%和1.12%.结论 该方法线性范围宽、分析时间短、样品前处理简便、定量结果准确、重复性好,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曾玉勤;杨亚勇;黄炜乾;程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拉定和缩宫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20℃下8h内考察注射用头孢拉定和缩宫素注射液配伍后,其混合溶液的外观及不溶性微粒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含量.结果 注射用头孢拉定和缩宫素注射液配伍后,8h内药物的含量、混合溶液的外观及不溶性微粒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头孢拉定和缩宫素注射液不存在理化性的配伍禁忌.
作者:陈卫民;江国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5例确诊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乙肝患病情况分为3组,均给予来氟米特抗风湿治疗,观察疗效及HBV激活情况.结果 治疗后各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评分等疗效指标与治疗前相比皆有明显改善(P<0.05),有79.13% (91/115)患者疗效达ACR20;有15例(13.0%)患者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5例(4.3%)患者出现HBV再激活来自HBV携带者组,既往HBV感染组及无感染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HVB再激活;多元回归模型显示,使用来氟米特治疗的RA患者发生HBV再激活受基础乙肝患病情况、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和关节肿胀数(SJC28)情况的影响,三者可使HBV再激活的风险增加约30%.结论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治疗前应检查肝脏疾病、肝功能及HBV-DNA载量,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HBV再激活风险,应慎重选择.
作者:林茵;伍俊妍;赵文霞;苏晨;陈泽鹏;李剑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处方的药物使用情况,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本院2013-01 ~06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门诊处方2 510张进行处方分析,通过查阅国内外指南、MICROMEDEX HealthCare Series数据库、国内外文献等方式对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所分析处方治疗RA的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植物药制剂;辅助用药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影响骨代谢药物及钙调节剂、叶酸;超说明书用药有甲氨蝶呤、羟氯喹、环孢素、环磷酰胺,超说明用药有指南推荐,有较好的询证医学证据级别.结论 所评价处方的药物选择和联用药物均有指南支持,说明书外用法有合理的医学实践证据,辅助用药用药有用药依据,处方合理.
作者:伍俊妍;林茵;何志超;张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和分析某教学医院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应对策略,防范或减少临床类似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方法 据某教学医院2004~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的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7例喹诺酮类不良反应涉及4个品种,其中左氧氟沙星多,共计342例;环丙沙星106例;莫西沙星40例;洛美沙星9例.皮肤反应发生多,有238例.严重不良反应14例.一般不良反应只需停药或对症处理,严重者需住院治疗.结论 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应给予重视.
作者:魏理;姜顺军;潘夏文;林思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门诊患者降糖药合并用药情况,提高对糖尿病合并用药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的认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提取本院糖尿病患者2013年第一季度的处方,对降糖药与糖尿病合并用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本院常用降糖药物以双胍类、磺酰脲类、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为主.合并用药常见,尤以循环系统用药为常见.结论 糖尿病合并用药常见,但其对血糖的影响复杂,需要在临床中加以观察并留意效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宜文;廖日房;李剑芳;何志超;刁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检验“为民”是科学检验精神的核心,也是食品药品检验人员的根本思维方式和核心价值取向.为确保食药、医疗器械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本文从健全检验检测监管体制、完善法规体系、加强检验学科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阐述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的途径,从而发挥其技术支撑作用.
作者:孔爱英;张磊;周尚;李烁;李晓亮;聂凌云;张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与西医不仅在对疾病的认识上有很大差别,在药物使用的理念和方法上,也有明显的不同.西医的诊治活动,以疾病为中心;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依据证候选方用药.西医主张靶点用药,每一个药物都要针对某种细胞受体而起作用;中药成分复杂,不是单一化学成分,而是多组分的整体组合效应.
作者:曹东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替加环素(Tigecycline,TG)是第一个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多重耐药菌保持强大的抗菌活性,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体外敏感率高.医生面对有限的可用于治疗多重耐药的病原体的药物选择时,会考虑将替加环素用于说明书外的感染的治疗.本文通过检索CBM、CNKI、万方、OVID、Pubmed、Clinical Trial.gov和Cochrane Liab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2007-01 ~2013-09,检索词为:替加环素、泰阁、甘氨酰环素、Tigecycline、Tygacil、glycylcycline和GAR-936,纳入近年来替加环素超说明用药的研究,对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黄娜;司徒冰;严鹏科;梅峥嵘;黄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文学是遗憾的艺术,没有阅读体验的饥饿感,就没有回味无穷;而新药研发的遗憾,动辄就是5年以上的时间成本和数亿元的资金损失,即使新药成功通过了审批的关口,上市后大量使用的安全性风险犹在,前期设计的些许遗憾就将付出生命的代价.这要求新药研发必须完美,研发新药者也多数有完美主义人格,他们信奉创新的“漂亮哲学”.我们不妨用英文中的NICE这个词义来诠释,N代表novelty——创新,Ⅰ源自lock-in——锁定,C是complementarity—互补,而E指efficiency——效率.
作者:陶剑虹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