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因素影响乙型肝炎的发病进程和临床结局.除环境因素之外,乙型肝炎的发病和临床结局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的因素:
作者:王福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年来发现在转基因小鼠及猩猩体内非溶细胞性清除HBV的机制,已引起广泛注意,认为主要是通过细胞因子的作用,而且主要是γ-干扰素,但是如何在肝细胞内清除HBV的过程仍然不十分明确.引起肝细胞坏死的机制近年来有一些进展,认为不完全是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直接作用,而可能是肝细胞招引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作者:张定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例,全国估计有1.3亿慢性HBV感染者,其中2,300万左右是需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进展性肝病患者.新近发展的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analogues)可以抑制HBV复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大突破.
作者:侯金林;孙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十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抗病毒被认为是本病治疗的关键.但随着临床实践的增加,抗病毒疗法遇到了不少问题,使得有效治疗发生困难.
作者:徐克成;危北海;姚希贤;张万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杨文琳;邓卓玉;黄楠;李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邓卓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孙树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黄泽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张海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一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对疾病、致病、治疗、保健等概念有了全新的更为科学的解释.与此同时,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医院药学领域出现了全新的学科,如: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社会药学等.
作者:赵树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西医药学传人中国后,随之出现的就是其与我们已有的中医学要不要结合和如何结合的问题,它摆在中国的医药学工作者面前,有人思考,有人研究.二十世纪开始前后,出现中西汇通派;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开始提倡中西医结合,至今已五十余年了.
作者:岳凤先;曹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前列腺增生症(BPH)为老年人常见疾病.据统计,45岁男性出现前列腺增生症侯群者占53%,而60~85岁时占78%.随着居民平均寿命延长,前列腺发病率数剧增.
作者:钟惟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陈国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干扰素是病毒性肝病以及肿瘤的主要治疗药物,是人体细胞或动物细胞在病毒或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下产生的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能干扰病毒代谢从而抑制其繁殖,具有抑制细胞分裂和调节免疫系统反应的作用.
作者:李瑞明;刘怡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银屑病(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容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皮损为红斑、丘疹,其表面覆盖着多层发亮的银白色的磷屑,阱界明显,多分布在四肢伸侧头皮部位,自觉有痒感.古代医书<医宗金鉴>和<外科证治全书>都曾有记载.
作者:杨俊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黄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银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如白介素-8等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加拿大YES生物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研制了抗人白介素-8单克隆抗体乳膏(简称IL-8单抗乳膏,45 μ/g)外用治疗银屑病.1999年10月至2000年6月,我们对该药进行Ⅱ、Ⅲ期临床研究.
作者:林麟;陈祥生;王家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吉琳;潘习龙;韩小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抗体作为免疫应答反应的主要产物,构筑了机体抵御感染和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线.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研究者就已开始探索将抗体作为药物治疗疾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产生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抗体作为药物成为可能.
作者:甄永苏;王风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邓卓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