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oventral medulla, RVM)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心包插管术制作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ardiosomatic motor reflex, CMR)大鼠模型,采用RVM电刺激(强度分别为25、75和100μA)及RVM电损毁的方法,以心包内可复性注入致痛剂辣椒素(capsaicin, CAP)所诱发的背斜方肌肌电(EMG)为指标评估RVM对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调控作用。结果 RVM内8个刺激位点对CAP注射诱发的EMG反应产生了强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F[2,21]=43.188,P=0.001);3个刺激位点产生了完全易化效应,其易化的程度与刺激强度无关(F[2,6]=0.884,P=0.461);11个刺激位点对CAP注射诱发的EMG反应产生了双向调节作用,即低强度(25μA)刺激,EMG反应明显大于基础对照(P<0.05),高强度(75/100μA)刺激,EMG反应明显低于基础对照(P<0.05);RVM实施电损毁后,EMG反应明显高于损毁前及假损毁组(P<0.05)。结论心脏受到伤害性刺激后,RVM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具有双向调控作用,且以下行抑制性调控作用为主。
作者:孙娜;孔令恒;牛利刚;朱娟霞;徐燕;杜剑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鼠股骨骨折对肾皮质浅层细胞凋亡的影响和三七总皂苷(PNS)对骨折后肾皮质浅层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骨折组(36只)、骨折给药组(36只)、对照组(18只),前两组又平均分为6组分别在骨折1、6、12、24、36、48 h时各处死6只,而对照组在各时间段分别处死3只。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及TUNEL染色观察凋亡分布,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l-2和Bax在肾皮质中的表达。结果单纯骨折组中肾皮质浅层肾毛细血管扩张,近曲小管颗粒样变性,而骨折给药组与单纯骨折组比较肾损伤较轻。单纯骨折组中,Bcl-2及Bcl-2 mRNA表达在1~12 h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Bax表达在12~36 h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ax mRNA表达24~48 h阳性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骨折给药组,Bcl-2表达在1 h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P<0.01),Bcl-2 mRNA表达在12~24 h高于单纯骨折组(P<0.01);Bax阳性表达及Bax mRNA表达在24~48 h低于单纯骨折组(P<0.01)。结论骨折对肾皮质浅层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及mRNA的转录均有明显影响,PNS通过上调抑凋亡基因Bcl-2和下调促凋亡基因Bax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高安敏;冯颖;曾峰;王小梅;王芳;杨兰生;孙少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构建一种携带转录蛋白AP2α效应元件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应用于筛选BMPs对AP2α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4个串联的AP2α效应元件(AP2α-RE),将其克隆至经Bam HⅠ和MluⅠ双酶切的pBGLu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构建pBGLuc-AP2α-RE载体。重组腺病毒Ad-AP2α及其两种显性负性突变体Ad-dnAP2α感染小鼠间充质干细胞C3H10,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AP2α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EMSA检测AP2α的DNA结合能力。pBGLuc-AP2α-RE转染C3H10细胞,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同上各组AP2α的转录活性。Ad-BMPs感染pBGLuc-AP2α-RE转染的C3H10细胞,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筛选BMPs对AP2α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AP2α-RE正确克隆至pBGLuc-AP2α-RE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Ad-AP2α感染能显著提高AP2α的表达及结合DNA的能力。显性负性突变体可以表达各自的突变体, EMSA结果显示Ad-dnAP2α-△bHLH组能显著抑制AP2α结合DNA的能力,而Ad-dnAP2α-△TAD组结合的DNA探针强于对照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提示AP2α过表达组能促进AP2α转录活性,而两种显性负性突变体均能抑制AP2α转录活性。重组腺病毒BMPs感染组的AP2α转录活性均有增高,其中BMP9为显著。结论成功构建携带转录蛋白AP2α效应元件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用于检测AP2α的转录活性,并初步发现BMP9对AP2α的转录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龚梦嘉;周建武;毕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索香芹酚(CAR)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结扎雄性C57 BL/6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后解除结扎线构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动物被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13)、Vehicle组(DMSO in saline+I-R组)(n=13)、CAR组(CAR+I-R组):分为20、40及60 mg/kg组(每组n=13)。CAR于缺血前15 min给药。缺血45 min再灌注2 h后检测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同Vehicle组相比,CA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氧化应激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Vehicle组及CAR组DCFDA强度分别为(158.21±6.43)%及(123.47±9.82)%。Vehicle组及CAR组Mn-SOD活性分别为0.67±0.16及1.12±0.17 U/mg protein。Vehicle组及CAR组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0.14±0.09及0.63±0.07 U/mg protein。结论 CAR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率缓解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宋旭东;陈爱华;刘映峰;王先宝;周贻军;刘磊;张秀丽;王丽姿;杨平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系统检测人绒毛外滋养细胞HTR-8/SVneo中Toll样受体(TLR)mRNA的表达情况,定量分析TLRs配体刺激前后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IDO)mRNA的表达差异。方法 RT-PCR检测HTR-8/SVneo细胞中TLR 1-10 mRNA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TLR3、TLR4、TLR7/8、TLR9配体刺激前后IDO mRNA表达水平。结果 HTR-8/SVneo细胞中有IDO及TLR 1-10 mRNA表达;在48 h内IDO mRNA表达随着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IDO mRNA的表达与培养基营养状况相关;TLRs配体刺激后,除TLR-3转录水平表达下调外,TLR-4、7、8、9 mRNA表达均上调;poly(I∶C)刺激后IDO 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IFN-γ刺激后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TLRs mRNA的表达提示该细胞具有抗感染作用;HTR-8/Svneo细胞中IDO mRNA的表达与母胎界面营养状况相关;TLRs配体刺激剂对TLRs及IDO mRNA表达的影响不仅验证了TLRs的功能活性,而且提示了IDO在抗病原体免疫应激中可依赖TLRs途径发挥作用。
作者:许巍;杨贵波;端家忠;王越;姚文荣;刘学庆;陈雪梅;丁裕斌;王应雄;何俊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豚鼠耳蜗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Fas蛋白表达与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及盐酸椒苯酮胺(PPTA)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方法豚鼠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分别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PPTA组,每组随机选6只用于RT-PCR检测,剩余10只用于免疫组化。微血管夹夹闭双侧椎动脉及右侧颈总动脉1 h松开动脉夹以制造耳蜗缺血模型,缺血再灌注PPTA组于缺血1 h再灌注后立即经股静脉注射PPTA (10 mg/kg),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取标本。用RT-PCR法检测IL-1β和TNF-α的mRNA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耳蜗组织IL-1β、TNF-α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空白对照组(P<0.001);缺血再灌注PPTA组耳蜗组织IL-1βmRNA、TNF-α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P<0.001);缺血再灌注组Corti器、螺旋神经节和血管纹Fas表达阳性,积分光密度值(IOD)值较其它三组明显增高(P<0.05),缺血再灌注PPTA干预组IOD值与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TA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耳蜗各部位IL-1β、TNF-αmRNA、Fas蛋白表达;PPTA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及抑制细胞凋亡实现对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
作者:李永贺;吴剑;李威;陈浩;万良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同源异型盒基因HOXA5的变化对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评价其作为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小细胞肺癌细胞H69和多药耐药细胞株H69AR中HOXA5 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表达质粒和siRNA升高或降低HOXA5基因表达水平,CCK8法分析细胞对小细胞肺癌常用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DDP)和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H69细胞中HOXA5 mRNA水平是耐药细胞株H69AR中的8.99倍。HOXA5 siRNA显著降低H69细胞中HOXA5的表达水平,降低了H69细胞对DDP和VP-16的敏感性。将HOXA5表达质粒稳定转染入H69AR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细胞对DDP和VP-16敏感性增加。结论 HOXA5可能参与了小细胞肺癌耐药过程,可能会成为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肖法嫚;陈珍珠;曾香萍;白义凤;郭琳琅;李余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大鼠气腹所致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健康无特殊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sham组(假手术组,S组,n=10):本组大鼠插管接CO2气腹机,但不充气。model组(模型组,M组,n=10):插管并充气120 min后放气。ketamine组:(氯胺酮预处理组,K组,n=10):气腹前10 min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g/kg,插管并充气120 min后放气。同时S组和M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气腹结束后15 min切取小肠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并行病理分析;同时检测血清中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S组的小肠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且K组肠组织中的MDA含量低于M组大鼠(P<0.05)。与S组相比,K组、M组大鼠血淸I-FABP、IL-6、IL-8、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K组明显低于M组(P<0.05)。S组为正常的小肠切片表现;在其他两组小肠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病变以M组中为严重,绒毛结构完整性稍差,排列稍乱,见较多的炎症细胞,粘膜可见充血明显;K组肠黏膜损伤较M组减轻,表现为绒毛顶部脱落减少,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可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抑制促炎性因子释放,对于腹腔镜下气腹所致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伟;田福宏;严六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电穿孔技术对DNA疫苗pVAX-tG250FcGB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构建肾癌DNA疫苗pVAX-tG250FcGB,通过体内电穿孔技术或普通肌肉注射途径,将DNA疫苗导入到BALB/c小鼠体内,探讨电穿孔免疫途径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效果。结果电穿孔技术或普通肌肉注射均能在小鼠体内诱导出抗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电穿孔技术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肌肉注射途径。结论电穿孔技术介导的DNA疫苗pVAX-tG250FcGB免疫具有较强的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是研究DNA疫苗pVAX-tG250FcGB免疫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作者:肖毅;高昆;杨勇;阎瑾琦;张亮;王宇;徐元基;田仁礼;杜芝燕;于继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B16黑色素瘤来源的MHSP65-TCL疫苗对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以及该疫苗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反复冻融的方法裂解B16黑色素瘤细胞制备肿瘤细胞裂解物(TCL),将TCL同结核分支杆菌热休克蛋白65(MHSP65)联用制备MHSP65-TCL。于不同时间点,给B16黑色素瘤荷瘤小鼠免疫MHSP65-TCL疫苗,观察该疫苗抑制黑色素细细胞瘤的情况。与此同时,为了验证MHSP65-TCL中的TCL对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我们将TCL于体外作用于小鼠脾细胞,然后流式检测脾细胞CD69表达、脾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小鼠体内抑瘤实验发现,B16黑色素瘤来源的MHSP65-TCL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了抑制黑色素细胞瘤的作用。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 MHSP65-TCL中的TCL可以显著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的活化。除此之外,与这种细胞活化作用相反的,发现TCL还可以诱导一部分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发生凋亡,并促进脾细胞分泌IL-10,同时抑制IFN-γ的分泌。结论 B16黑色素瘤来源的MHSP65-TCL疫苗对黑色素瘤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活化免疫细胞产生的。MHSP65-TCL的主要成分TCL对免疫细胞还有抑制作用。这可能同TCL中存在的一些免疫细胞抑制物质有关。这些物质的明确以及去除将有助于提高MHSP65-TCL疫苗的抗肿瘤效力。
作者:董博翰;戴广丽;戚之琳;杨光;吕俊;章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结合重组低分子量PEI和PEG结构修饰两种手段合成出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方法用相对分子质量600的聚乙烯亚胺氨解嵌段聚合物PEG-b-PBLG,合成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激光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仪和凝胶电泳对载体及其与DNA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考察了载体的细胞毒性与转染效率。结果我们成功合成出窄分布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凝胶电泳测定结果表明当N/P比大于5时载体能很好地包裹DNA;载体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为120 nm,zeta电位25 mV;通过MTT实验和体外质粒转染实验显示出载体在测量范围内具有极低的细胞毒性和很高的转染效率。结论聚合物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有望作为非病毒基因传递载体。
作者:何宁;孙贺春;徐欢喜;董晓曼;邵张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草甘膦(GLY)对小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凋亡及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同时观察雄激素结合蛋白(ABP)及波形蛋白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小鼠sertoli细胞,收集细胞并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不同剂量草甘膦组,草甘膦的浓度分别为60、90、120、150和180 mg/L;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草甘膦对ABP及波形蛋白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不同浓度草甘膦作用下,sertoli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缩小、脱落、甚至破碎;细胞的增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ABP mRNA和波形蛋白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减弱(P<0.05)。结论草甘膦对小鼠sertoli细胞有一定的毒性,能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增殖,且随草甘膦剂量的增加,有害作用有增加的趋势;同时能抑制ABP和波形蛋白mRNA的表达。
作者:赵文红;俞慧;张建国;束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从阻断炎症细胞生物功能角度,探讨健脾清化方对局灶节段硬化(FSGS)模型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左侧肾切除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致大鼠肾脏FSGS,观察健脾清化方对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鼠肾小管间质IL6表达,健脾清化方组、健脾方组、清化方组、尿毒清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大鼠肾小管间质MCP-1表达,健脾清化方组、健脾方组、清化方组、尿毒清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健脾清化方组较尿毒清组下降(P<0.05)。大鼠肾小管间质ICAM-1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健脾清化方组、清化方组、尿毒清组明显下降(P<0.01),健脾方组较模型组下降(P<0.05);健脾清化方组较尿毒清组下降(P<0.05)。大鼠肾小管间质MCP-1、ICAM-1荧光强度,与模型组相比,健脾清化方组、健脾方组、清化方组、尿毒清组明显减弱(P<0.01),与尿毒清组比较,健脾清化方组、清化方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1)。健脾清化方能显著降低IL6、MCP-1、ICAM-1表达,且对MCP-1、ICAM-1的效果优于尿毒清组。结论健脾清化方对FSGS模型大鼠肾脏的炎症损伤和肾纤维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机制可能与健脾清化方终止IL-6的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马晓红;何立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肠杆菌菌种分布及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和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2010年分离到的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非重复菌株共45株,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以及产酶表型和PCR检测产酶分子机制。结果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45株肠杆菌科细菌中,17株菌对亚胺培南中介或耐药,21株对美罗培南中介或耐药,36株对厄他培南中介或耐药,绝大多数菌株对头孢菌素类耐药。受试菌株中改良Hodge试验阳性检出率高(77.8%),其次为EDTA纸片增效试验(57.8%)和PBA纸片增效试验(22.2%)。blaTEM、blaSHV和blaCTX-M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0.0%,53.3%和15.6%,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基因的检出率为44.4%。blaIMP基因检出率为48.9%。4株菌(3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阴沟肠杆菌)为blaKPC基因阳性,检出率为8.9%,且位于质粒上。结论研究发现肠杆菌科细菌产酶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下降的主要机制,产碳青霉烯酶或合并多种β-内酰胺酶可引起非敏感或耐药的出现。本研究报道了在西南地区发现在质粒携带的KPC-2型酶,可能引起不同菌种间水平传播,需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王婷婷;李冬冬;陶传敏;谢轶;康梅;陈知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索建立稳定、可行的兔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模型,为研究临床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对脑组织的影响以及手术时机选择提供实验工具。方法54只兔随机分成A、B二大组,A组为非脑栓塞CPB组(n=18), B组分为B1组(脑栓塞24 h后CPB组,n=18),B2组(脑栓塞1周后CPB组,n=18)。经眶上缘入路,直视下电凝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建立兔大脑中动脉脑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并分别于脑栓塞24 h、1周进行MRI检查,观察各组脑栓塞情况。胸骨正中切口,升主动脉和右心房分别插管,建立CPB,从而建立脑栓塞急性期CPB模型。观察各组建模成功率,并于CPB后2 h进行MRI检查观察脑部情况。结果 B1、B2两组均成功建立脑栓塞模型,成功率100%,栓塞后兔均存活;A组和B组在建立CPB模型的成功率上无差异(P>0.05)。在CPB术后2 h,A、B两组MRI检查均未发现出血灶或新发栓塞灶。结论采用眶上缘入路及模拟临床实际建立的兔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模型具有成功率高、稳定、可行的特点,是进行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相关脏器损伤机制研究和对其进行干预的较理想模型。兔脑栓塞急性期进行体外循环后未见脑组织出血及新发栓塞灶。
作者:莫文魁;何良勇;陈群清;闫玉生;童健;蒙华;张富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氧化应激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普通饮食10只(ND组)、高脂饮食10只(HFD组)、高脂饮食加利拉鲁肽腹腔注射10只(GLP-1组)。高脂饮食12周建立大鼠NAFLD模型,建模成功后GLP-1组予利拉鲁肽腹腔注射治疗4周。16周末处死各组大鼠,生物化学法检测血清ALT、血清和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分光光度计测定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及FFAs,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GF-β1、肝匀浆TNF-α。结果与ND组比较,HFD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血清ALT、TG、TC、TGF-β1及肝匀浆TG、TC、MAD、FFAs、TNF-α均明显升高(P>0.05),肝匀浆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显著增高(P<0.05);而与HFD组比较,GLP-1组可促进上述指标恢复(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减轻高脂饮食诱导肝脂肪变,改善氧应激及脂质过氧化,降低TNF-α及TGF-β1的含量,有可能作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高慧亭;徐丽姝;李东风;关丽嫦;邓卫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离、鉴定和分析埃及伊蚊性别决定基因Transformer 2(Aaetra2)。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了Aaetra2基因的全长。通过与已知物种tra2的比较,分析Aaetra2的基因结构特点与分子进化特征,通过RT-PCR方法验证Aaetra2的时间与组织表达特点。结果分离并鉴定Aaetra2-α与Aaetra2-β两个基因,它们位于染色体不同部位,通过选择性启动子的剪切策略进行自我调控,转录多种mRNA。埃及伊蚊TRA2蛋白具有保守的RRM、RS1、RS2和linker功能结构域区。Aaetra2表达方式无时间特异性的,从卵持续性表达至成虫阶段,且无性别特异性表达与组织特异性表达。结论 Aaetra2具有保守的昆虫性别决定基因tra2的功能结构域与表达特征,对其深入研究将为其终应结合释放携带显性致死基因的昆虫技术应用于蚊虫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培文;陈宇婷;顾金保;陈晓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EB病毒(EBV)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相关基因PTEN及hTERT甲基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初发儿童ALL患者外周血标本100例,取血浆进行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据血清学结果分为EBV单独感染组(20例),HCMV单独感染组(14例)EBV、HCMV联合感染组(41例)及全阴性对照组(15例)。从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DNA,亚硫酸氢钠盐修饰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MS)-PCR法检测各组PTEN及hTERT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EBV、HCMV联合感染组与对照组及单独感染组相比PTEN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 hTERT甲基化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EBV和HCMV病毒联合感染使肿瘤相关基因PTEN及hTERT的甲基化水平改变,提示病毒感染可参与到基因表观遗传学调控,后续的研究还需进一步证明。
作者:祁新坤;舒逸;秦茹;邹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华北城市地区成人肺通气功能的预计值方程式。方法对来自华北城市地区进行过基础体检符合健康成人条件的1200例(男性600例,女性600例)体检者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5个常用肺通气指标,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求得各指标预计方程式,并与ECSC、Knudson等常用预计方程式比较预测值和实测值差异。结果肺功能指标中FVC、FEV1、FEF25%、FEF75%存在性别差异,FEV1/FVC无性别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男、女性肺功能指标FVC、FEV1、FEF 25%、FEF 25%均与身高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而FEV1/FVC与身高及年龄均呈负相关,五项指标与体质量均无明显相关性。建立的肺功能指标的预计方程式,与其他预计方程式比较,本方程预计值与实测值差异小。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肺通气功能的预计方程式较适用于华北城市地区成人。
作者:康春燕;刘长庭;李婷;张莹;李洪霞;刘庆辉;郑延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腹腔镜胰体尾部囊性肿瘤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3月收治的6例胰体尾部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全部患者的64排螺旋CT的原始扫描数据集,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再采用方驰华教授研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的图形制定具体的手术入路(trocar位置)、手术方式等。结果三维重建后的胰体尾部肿瘤与邻近脏器的三维结构清楚,特别是肿瘤与脾动静脉以及脾门的关系明晰。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在保脾方面,除1例因为是黏液性囊腺癌而行胰体尾+脾切除外,其余5例均保留脾脏,保脾率为83.3%(5/6);术后并发症方面,胰瘘发生率33.3%(2/6),无手术后出血。平均住院天数12 d。结论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保脾率高等优点;胰腺CT数据三维重建对腹腔镜下胰体尾肿瘤切除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侯宝华;崔鹏;简志祥;李少杰;陈伟;区应亮;区金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血清胎球蛋白A(fetuin-A)与慢性肾脏病患者(CKD)残存肾功能的关系及其对颈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采集CKD3期、4期、5期各2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血清肌酐、钙、磷、白蛋白、脂蛋白及胆固醇水平,应用MDRD公式采用血清肌酐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Fetuin-A值,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钙化。结果随着eGFR的下降,Fetuin-A水平在CKD4期患者明显低于CKD3期(P<0.05),CKD5期明显低于CKD4期(P<0.05),Fetuin-A与eGFR呈线性正相关;颈动脉钙化的发生率随eGFR下降逐渐增加,CKD5期颈动脉钙化发生率高,等级相关分析显示Fetuin-A与颈动脉钙化的发生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Fetuin-A水平降低是ESRD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结论Fetuin-A血浆浓度随肾功能下降逐渐下降,是CKD患者颈动脉钙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詹俊琳;梁剑波;王泽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齿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将50颗同名离体牙随机分为五个组:对照组(A组)为完整离体牙,实验组(B-E组)制备根管治疗及邻牙合面缺损洞型模型。四个实验组分别选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不修复缺损、树脂直接充填修复、树脂嵌体间接修复、树脂直接充填+固位纤维冠外保护。模拟口内咀嚼力,采用加载速度为1.00 mm/min匀速加载于与牙体长轴呈45°颊尖舌斜面中点,对比分析各组试样的破坏载荷。结果根管治疗后未修复患牙的破坏载荷(0.23±0.17 kN)远低于完整离体牙(1.27±0.41 kN)(P<0.05)。树脂直接充填修复后,患牙的破坏载荷为0.55±0.31 kN,抗折性能仍难以达到完整离体牙水平(P<0.05);树脂嵌体间接修复或树脂直接充填+固位纤维冠外保护后,患牙的破坏载荷分别为0.89±0.40 kN和0.98±0.34 kN,抗折性能可以达到完整离体牙水平(P>0.05)。结论根管治疗后患牙抗折性能降低,嵌体修复及树脂充填+固位纤维冠外保护两种方法可明显提高牙齿抗折性能。
作者:林天赐;梁翠云;黄达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年龄段临床无前列腺癌人群中的参考值范围,以提高PSA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诊断准确性。方法自2010年4月~2011年10月来我院进行正常健康查体的1611例成年男性为参与者。所有参与者均接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抽血检查、肛门指检(DRE)及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以上三项检查任何两项出现异常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终共有1572位无前列腺癌者纳入本研究。按年龄分为5组,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结果中位数(95%分位数)分别为:40~49岁为0.506(1.565),50~59岁为1.04(2.920),60~69岁为1.16(4.113),70~79岁为1.34(5.561),80岁以上为2.975(7.285)。按年龄从低至高各组的25%分位数至75%分位数分别为0.343~0.923,0.663~1.580,0.693~2.203,0.789~2.368、1.188~4.29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年龄呈正相关(r=0.314,P<0.001)。结论在前列腺癌筛查时,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不同的血清PSA参考值范围,能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但不同民族和地区应选择适合本地区人群的血清PSA参考值。
作者:刘欣;王节;张舜欣;林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超声和钼靶X线联合诊断2 cm以内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03/01/01~2013/04/30),纳入关于超声和钼靶X线联合诊断2 cm以内乳腺癌的文献。按QUADAS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用Review Manager 5.2和Meta-DiSc 1.4统计软件计算超声、钼靶X线和联合诊断的合并敏感度(SEN)、合并特异度(SPE)、合并诊断比值比(DOR)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纳入9个研究,结果显示:SEN超声为0.75,SEN钼靶为0.66,SEN联合为0.92;SPE超声为0.75,SPE钼靶为0.83, SPE联合为0.82;DOR超声为7.11,DOR钼靶为8.67,DOR联合为60.82;AUC超声为0.7902,AUC钼靶为0.8120,AUC联合为0.9496。结论联合应用超声和钼靶X线可明显提高2 cm以内乳腺癌的诊断准确度。
作者:林欢;林汉生;梁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卒中后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应用A2DS2评分预测老年人群卒中后肺炎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时间超过24 h的60岁以上老年男性卒中患者肺炎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分析。并应用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价A2DS2评分预测老年卒中后肺炎发生的风险,应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该评分的校准度。结果共纳入131例老年男性卒中病例,卒中后肺炎发生率为29.01%。卒中所致神经功能障碍为中(P=0.0081,OR:5.6089;95%CI:1.5663-20.0854)、重度(P=0.0048,OR:44.4827;95%CI:3.1847-621.3126)、吞咽困难(P=0.0005,OR:7.5265;95%CI:2.4282-23.3292)、房颤(P=0.0226,OR:4.1778;95%CI:1.2221-14.2825)均为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A2DS2评分小于3分者卒中后肺炎发生率仅为2.2%,而8分以上者发生率则升至75%。ROC曲线分析表明,老年人群卒中后肺炎A2DS2评分的C值为0.86(95%CI 0.784-0.91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该评分对预测老年人群卒中后肺炎发生校准度较好(7.083,P=0.528)。结论早期识别卒中后肺炎的危险因素,应用A2DS2评分有效预测卒中病人发生肺炎的风险,对于防治卒中后肺炎有重要意义。
作者:尚延昌;王淑辉;柏秀娟;高中宝;李继梅;吴卫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GAC)组织中CD133、CD44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45例胃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133、CD44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133、CD44和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3%和100%;在GAC组中,CD133、CD44和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9%、47.6%和42.8%,两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D133、CD44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术后生存期有关(全部P<0.05);CD133的表达与CD4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CD133和CD44的表达均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CD133和CD44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其生存率明显低于其阴性表达患者(P<0.001);E-cadherin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其生存率明显高于其阴性表达患者。Cox回归分析:CD133、CD44和E-cadherin的表达是影响GAC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133、CD44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在GAC组织中与肿瘤组织的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预后等均有关;在GAC组织中联合检测CD133、CD44和E-cadherin对判断预后有价值。
作者:陆国玉;吴晓飞;周蕾;俞岚;武世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型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LC联合ERCP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型肝胆管结石30例患者(A组)和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1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32例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费用和平均总住院日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提示两种术式的住院总费用及平均总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石残留率及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型肝胆管结石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吴君正;许晓飞;刘浩;李国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双次扫描模式(Double Flash)显示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辐射剂量。方法入选采用Double Flash模式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根据检查时心率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心率<65次/min)和B组(65次/min≤心率<80次/min),评价两组冠状动脉各段图像质量(1~4分);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别基于患者和血管评价该扫描模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并评价患者辐射剂量。结果114例患者共显示冠状动脉1725个节段(A组933段、B组792段):(1)图像质量:A组采用Double Flash模式两次扫描综合显示可诊断的血管节段百分比为98.5%,而B组为9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两组血管的图像质量总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准确性评价:基于患者水平分析,A组Double Flash模式两次扫描综合显示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0.5%、95.4%、100%和96.7%,而B组为100%、88.5%、94.5%、100%和96.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辐射剂量: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63±0.52 msv。结论双源CT Double Flash模式具有临床可行性,尤其对于65次/min≤心率<80次/min的患者,在较低的辐射剂量条件下,可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
作者:杨晓波;杨俊杰;田峰;周迎;汪奇;张华巍;杜洛山;陈韵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前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2例儿童后颅窝肿瘤伴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患儿分2组:A组(90例)肿瘤切除前行Ommaya储液囊外引流术;B组(72例):肿瘤切除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治疗结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并发症67例。其中感染27例(16.7%),分流管阻塞19例,硬膜下积液或血肿16例(9.87%),脑室裂隙综合征5例,瘤体上疝4例(2.47%)。组间对比分析表明,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分流管阻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颅内感染、瘤体上疝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 P=0.462)。结论 Ommaya储液囊外流术是解决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前脑积水的常规手段,手术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纪文元;梁平;周渝冬;李禄生;翟瑄;夏佐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41例鼻咽组织活检样本中差异基因表达谱所显示的失调基因及挖掘调控这些基因的转录因子。方法利用EXCEL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Ⅰ、Ⅱ型鼻咽癌(NPC)患者鼻咽组织活检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谱,挖掘出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转录因子:(1)在两组差异表达基因的结合位点具有统计学意义;(2)鼻咽组织中转录因子与基因的表达存在相关性;(3)相关基因的表达至少有40%是受转录因子影响的。结果在Ⅰ型NPC较Ⅱ型NPC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谱(“Ⅰ_Ⅱ_Up”)中,找到对应的符合条件的转录因子有80个。其中RUNX3、GATA3、NR3C1、NRF1、RXRA、SMAD7、TBP、ZBTB6等8个正调节因子和HLF、MTF1等2个负调节因子,它们调控与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然而在Ⅰ型NPC较Ⅱ型NPC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谱(“Ⅰ_Ⅱ_Down”)中,未找到符合条件的转录因子。结论通过分析Ⅰ、Ⅱ型NPC患者鼻咽组织活检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发现,Ⅰ型NPC(NPC_Ⅰ)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机体免疫反应相关,利用EXCEL及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出8个正调节因子和2个负调节因子,主要调控与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预测到的这10个转录因子有可能成为药物研发的新靶点,通过增强机体免疫防御能力,有望提高NPC患者的生存率。但研究中未能发现与“Ⅰ_Ⅱ_Down”基因谱明显相关的转录因子,这可能与NPC_Ⅱ患者差异表达基因受转录因子、DNA修饰、磷酸化、染色体变异、环境等多因素影响有关。
作者:黄春月;林沛;汪佳宏;黄仲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低剂量CT重建已成为当前X-线CT成像的研究热点。针对低剂量CT成像,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先验图像约束的压缩感知重建方法。新方法首先对CT线积分投影数据采用惩罚加权小二乘方法进行降噪恢复,接着对恢复后的投影数据进行滤波反投影重建,然后以重建图像作为先验图像应用先验图像约束的压缩感知方法进行统计迭代重建。实验结果表明,同已有的先验图像约束的压缩感知重建方法相比,新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低剂量CT重建图像中的噪声和条形伪影,同时较好地保持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作者:郭宏;边兆英;黄静;马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鉴定人类膀胱癌特异性表达的UCA1基因转录调控作用原理。方法运用CpG岛预测软件EMBOSS CpGplot、CpG Island Searcher、Methprimer、CpG finder对UCA1基因启动子CpG岛进行分析。利用转录因子预测软件MatrixCatch和TFSEARCH对UCA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可能结合的转录因子进行分析。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对所预测到的转录因子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结果 CpG岛预测发现UCA1基因全长启动子区中不存在CpG岛,因此UCA1基因属于组织特异性基因与前期研究报道结果一致。生物信息学预测及筛选发现UCA1基因核心启动子存在4个与肿瘤关系密切的转录因子。根据预测结果选取2个转录因子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鉴定,确定1个转录因子可与UCA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结合。结论 UCA1基因启动子区无CpG岛存在,该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可能与多种转录因子结合,并确定转录因子c-Myb可以与UCA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结合。
作者:薛梅;李旭;陈葳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