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254
  • 国内刊号:44-1627/R
  • 影响因子:1.65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0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7年7期文献
  • 血管紧张素-(1-7)通过抑制ClC-3通道减轻高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能否通过调控ClC-3通道保护心肌细胞对抗高糖引起的损伤.方法 应用35 mmol/L葡萄糖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建立损伤模型.Ang-(1-7)或氯通道抑制剂与心肌细胞共处理24 h观察对高糖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术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双氯荧光素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测定活性;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细胞ClC-3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35 mmol/L葡萄糖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明显地增加ClC-3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1μmol/LAng-(1-7)与葡萄糖共处理心肌细胞24 h显著地抑制葡萄糖对ClC-3通道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P<0.01);1μmol/LAng-(1-7)或100μmol/L氯通道抑制剂氯通道抑制剂与葡萄糖共处理心肌细胞24 h减轻葡萄糖引起的损伤作用,表现为增加细胞存活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小细胞凋亡数量,胞内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丢失(P<0.01).结论 ClC-3通道参与葡萄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Ang-(1-7)通过抑制ClC-3通道保护心肌细胞对抗葡萄糖引起的损伤.

    作者:蔡少艾;陈景福;陈美姬;林健聪;冯鉴强;林凯;智喜梅;张伟杰;吴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抑制单羧酸转运蛋白1可增强鼻咽癌细胞HNE1/DDP对顺铂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目的 探讨siRNA沉默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增强鼻咽癌细胞HNE1/DDP对顺铂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HNE1和HNE1/DDP细胞中MCT1的表达及siRNA转染沉默MCT1在HNE1/DDP细胞中MCT1的表达;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顺铂和MCT1 siRNA联合顺铂对HNE1/DDP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Mcl-1、Bak、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MCT1在HNE1/DDP细胞中高表达,抑制MCT1的表达可增加HNE1/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P<0.05),部分逆转鼻咽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此外,抑制MCT1的表达可增强HNE1/DDP细胞对顺铂诱导凋亡的作用,MCT1 siRNA与8μmol/L顺铂联合作用于HNE1/DDP细胞24 h的凋亡率为(51.23±2.86)%,较单用MCT1 siRNA、顺铂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使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下调Mcl-1、Bcl-2的表达和上调Bax的表达.结论 抑制MCT1的表达可增强鼻咽癌HNE1/DDP细胞对顺铂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cl-1、Bcl-2和上调Bax有关.

    作者:张配;刘芳;高娇;马琳艳;孙小锦;郑海伦;刘浩;赵素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胰岛素缓释载体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N,N-二乙氨基乙酯的制备及评价

    目的 制备pH敏感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N,N-二乙氨基乙酯(mPEG-PCL-PDEAEMA)载胰岛素缓释纳米粒,考察其体外释放效果和体内降糖活性.方法 结合开环聚合反应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具有不同疏水链段的mPEG-PCL-PDEAEMA,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其结构;采用纳米沉淀技术制备聚合物载胰岛素纳米粒,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BCA法测定载药情况,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监测给药后血糖水平.结果 在pH1.2~7.4时,聚合物纳米粒的粒径随pH增大而减小.以90%wt投药比制备mPEG5k-PCL13k-PDEAEMA10k和mPEG5k-PCL10k-PDEAEMA10k载胰岛素纳米粒时的包封率和载药率为佳,包封率分别为(81.99±1.77)%和(53.12±0.62)%,载药率分别为(42.46±0.53)%和(32.34±0.26)%,粒径分别为181.9±6.67 nm和169±7.1 nm.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聚合物载胰岛素纳米粒具有出色的缓释行为,并且随着疏水链段的增长,药物释放速度减慢.体内药效实验表明mPEG5k-PCL13k-PDEAEMA10k载胰岛素纳米粒能够在体内保持48 h的降血糖效果,较游离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pH敏感三嵌段聚合物mPEG-PCL-PDEAEMA有望成为理想的胰岛素缓释载体.

    作者:吴蕾;朱雯婷;王俊;刘杰;曾庆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经股动脉注射途径建立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模型

    目的 探索建立高效、可靠的肿瘤骨转移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C57BL/6J雄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BALB/c雌鼠15只,设一组.将小鼠前列腺癌细胞RM-1和乳腺癌细胞4T1-luc消化、洗涤、计数后用生理盐水重悬至1×105/mL,取100μL,经股动脉将4T1 luc细胞注射到BALB/c雌鼠,并通过活体成像检验此方法转移成瘤的特异性.将100μL相同浓度的RM-1细胞悬液分别经股动脉、髂外动脉注射C57雄鼠各15只,比较两种不同注射方式所需时间、小鼠存活率,注射21天后将下肢骨HE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建立骨转移模型的成瘤率.结果 经股动脉途径注射肿瘤细胞悬液所需的止血时间为2.53±1.75 min,经髂外动脉注射方法所需的止血时间为4.70±1.63 min(P<0.05);经股动脉注射方法的手术时间为14.67±2.16 min,经髂外动脉注射方法的手术时间为22.47±3.50 min(P<0.05);术后21 d经股动脉和髂外动脉注射组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93.3%和66.7%(P<0.05);采用两种方法的肿瘤转移率均为100%;分别经股动脉和髂外动脉注射生理盐水组和肿瘤细胞悬浮液组在上述3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活体成像结果显示,肿瘤特异性地转移到了股骨和胫骨中.结论 经股动脉注射方法建立肿瘤骨转移模型的手术及止血时间短、小鼠的存活率及肿瘤转移的成功率、特异性高,可作为肿瘤骨转移的新型动物模型.

    作者:殷昭阳;齐思勇;成祥;郭靓;陈泓宇;施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乳酸抑制精液来源淀粉样纤维的形成

    目的 探究乳酸对精液来源的淀粉样纤维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2 mg/mL的PAP248-286多肽与不同浓度乳酸(4、2、1、0.5、0.25、0.125 mg/mL)分别孵育,在不同时间点取样,用硫磺素T和刚果红染色法分别检测淀粉样纤维形成的过程;采用圆二色谱法检测乳酸对PAP248-286形成β-片层结构的影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乳酸对淀粉样纤维形态的影响;用病毒感染实验,检测与乳酸孵育的不同时间点,精液淀粉样纤维促进病毒感染的能力;将2 mg/mL的PAP248-286多肽与不同浓度的健康女性阴道分泌液孵育后,用硫磺素T和刚果红染色法评价阴道分泌液抑制精液淀粉样纤维形成的作用.结果 乳酸体外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精液淀粉样纤维的形成,在48 h内,0.5 mg/mL乳酸能够抑制2 mg/mL的淀粉样纤维SEVI的形成;在48 h内,1 mg/mL的乳酸能抑制精液淀粉样纤维(2 mg/mL)的β-片层结构的形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1 mg/mL的乳酸能完全抑制2 mg/mL PAP248-286聚合形成淀粉样纤维;与乳酸孵育的多肽PAP248-286,失去了促进病毒感染的能力;阴道分泌液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EVI的形成,48 h内,2 mg/mL的PAP248-286在67%阴道分泌液存在时几乎无SEVI生成.结论 乳酸能抑制精液来源的淀粉样纤维的形成.

    作者:李锦清;宋亚丽;寻添荣;谭穗懿;刘叔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S100A4:潜在抑制膀胱癌干细胞的靶分子

    目的 应用siRNA技术沉默S100A4基因表达对膀胱癌干细胞增殖及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 筛选鉴定出MB49膀胱癌干细胞后,应用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发现MB49膀胱癌细胞与膀胱癌干细胞表达差异的蛋白质S100A4蛋白.设计并合成S100A4基因特异性的siRNA序列,转染膀胱癌干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在siRNA对S100A4的影响,体内、外实验观察siRNA抑制S100A4后对膀胱癌干细胞增殖及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 通过iTRAQ核素标记结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分析,共鉴定出差异蛋白共65个,S100A4在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差异为5.70,P<0.05).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S100A4 siRNA转染组的S100A4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CCK8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发现,与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siRNA干扰S100A4表达后,膀胱癌干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成瘤能力受到抑制(P<0.05).结论 膀胱癌干细胞中S100A4表达与膀胱癌的复发、转移有关,S100A4蛋白可能成为消灭膀胱癌干细胞,治疗膀胱癌的分子靶标.

    作者:王春燕;聂庆文;周璇;黄大雄;肖炜强;朱永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皮肤生理指标检测优选特应性皮炎润肤剂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以神经酰胺、透明质酸钠、丹皮酚、山茶籽油为主要成分研制润肤剂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AD)动物模型,并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按L9(34)正交实验表设计4种主要成分的配比,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安排实验,将4~6周BALB/c小鼠制备的AD动物模型分为9组,分别涂抹9种主要成分浓度不一的润肤剂,通过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皮肤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TEWL)筛选优处方,并进行药效学及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 通过正交表的极差分析以及方差分析得出神经酰胺对皮肤含水量影响大,山茶籽油对TEWL影响大,优的处方为1号,主要成分的配比为D1E1F1G1;药效学实验显示高、中、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的皮肤含水量、pH值、TEWL值均明显改善,且P值均<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为0分,无刺激性.结论 该润肤剂能明显改善AD小鼠皮肤含水量、pH、TEWL,可用于修复AD小鼠的皮肤屏障,且无刺激性.

    作者:黄松根;杨西晓;莫立乾;周冼苡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甘草酸对MRL/lpr小鼠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甘草酸对MRL/lpr小鼠狼疮肾炎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MRL/lpr+地塞米松(1.5 mg/kg)组,MRL/lpr+甘草酸(20 mg/kg)组,MRL/lpr+甘草酸(40 mg/kg)组,每组10只;野生型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尿酸(UA)与肌酐(Cr)含量,各组小鼠血清及肾脏组织中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肾脏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NLRP3、ASC、Caspase-1、IL-1β、p-NF-κB、NF-κB、p-IκBα、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 甘草酸能显著降低血清尿酸、肌酐含量;减少血清及肾脏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表达,改善肾脏病理改变;并能显著抑制NLRP3、ASC、Caspase-1、IL-1β、p-NF-κB、p-IκBα表达.结论 甘草酸对MRL/lpr狼疮小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王元元;李洪涛;陆杨;贾孝云;李杨磊;陈升;柴继侠;张佳佳;刘东;谢长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沉默核仁素可诱导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目的 探讨核仁素(nucleolin)对原代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构建核仁素siRNA腺病毒表达载体,将经鉴定正确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HEK293A细胞,包装得到具有感染能力的nucleolin-siRNA重组腺病毒.病毒体外感染原代NSCs,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ucleolin蛋白的表达情况,Nucleolin-siRNA对神经干细胞Nestin、Wnt3、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ucleolin-siRNA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均证实nucleolin-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其插入序列正确无误.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nucleolin-siRNA2的细胞nucleolin表达明显受到抑制.siRNA+组NSCs分化为NSE阳性细胞和GFAP阳性细胞的分化率明显比CON组、siRNA-组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组Nestin的表达明显减少,Wnt3表达明显增多,β-catenin入核明显增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针对nucleolin基因的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沉默nucleolin可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其机制可能与Wn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谌崇峰;杨怀才;柳国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筛查

    目的 通过应用超声方法探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与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早期筛查的意义,建立小儿DDH与CMT的同步筛查模式,提高DDH患儿的确诊率.方法 对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5060例疑似DDH与CMT小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对两种疾病的诊断结果按照临床分型,不同DDH分型与不同CMT分型间是否有关联性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对应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疑似CMT就诊来源小儿中CMT患儿与颈部正常小儿在DDH检出率上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不同DDH分型与不同CMT分型间有关联性(χ2=331.800,P<0.001),对应分析结果表明GrafⅡa型DDH小儿与肿块型CMT小儿有关联,GrafⅡb型、GrafⅡc型、GrafⅢ型、GrafⅣ型DDH小儿与非肿块型CMT小儿有关联;疑似CMT就诊小儿中CMT患儿的DDH检出率显著高于颈部正常小儿(χ2=321.889,P<0.001).结论 DDH与CMT的发病有较大的关联性,应尽早在临床上开展DDH与CMT的同步筛查,有助有提高DDH患儿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王娜;张遇乐;关步云;朱莉玲;贺雪华;方倩;梁志成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为临床诊治状况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2015年6月之间,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区就诊的年龄在60以上,新诊断NSCLC并COPD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收集的临床数据包括:吸烟习惯,肺功能检测,起始治疗策略,TNM分期,主诉症状,合并疾病和实验室化验等.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回顾性总结200例NSCLC患者,其中107例(53.5%)通过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并通过肺功能测试,确诊合并COPD,纳入本研究.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5.8月,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4%、55.4%、41.0%、20.0%.分层分析显示COPD Gold分级为1度和2度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Gold 3度和4度的患者(Gold 1 vs.3/4:51.7月vs 16.9月,P=0.020;Gold 2 vs 3/4:43.1月vs 16.9月,P=0.043).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大,Gold分级越重,治疗3个月内Gold分级未改善,TNM分期越晚(Ⅲ和Ⅳ期),病理类型为鳞癌,起始治疗非手术,以及主诉症状为咳嗽和较高的血清CEA值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研究发现影响本组老年NSCLC-COPD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COPD Gold分级越重,治疗3个月内Gold分级未改善是其中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王鹏;张东;郭学光;孙宝君;方向群;曲歌平;刘长庭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循环游离DNA的RAS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循环游离DNA(cfDNA)与肿瘤组织DNA的RAS基因突变检测的一致性,以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7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浆及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多重荧光PCR法检测血浆标本cfDNA的RAS的基因突变状态,并与肿瘤组织标本的相应基因突变状态对比分析.分析血浆RAS基因突变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血浆cfDNA的RAS突变率为32.39%,组织DNA的RAS突变率为50.70%,两种标本的RAS突变检测的一致率为76.06%,血浆cfDNA与组织DNA的RAS突变检测结果一致(Kappa=0.523,P=0.000).血浆cfDNA检测的敏感性为58.33%、特异性为94.29%、阳性预测值为91.30%、阴性预测值为68.75%.血浆cfDNA的RAS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分期(Ⅳa与Ⅳb)、原发肿瘤部位、肺转移、CEA水平、CA199水平等无明显相关性,而血浆cfDNA的RAS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肝脏转移有相关性(P=0.045),肝转移患者较未发生肝转移的患者突变率升高.结论 血浆cfDNA可以作为无法获得组织标本的结直肠癌患者的RAS基因检测的替代标本,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且结直肠癌患者肝脏转移cfDNA RAS突变率升高.

    作者:伍婧;招丽蓉;林秀强;冯芬;陈永昌;邓伟英;邓燕明;王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一种新的3.8 kb缺失α地贫基因的鉴定

    目的 首次报道一种新的3.8 kb缺失α地贫基因,利用gap-PCR技术建立该缺失片段检测方法.方法 采集先证者及其母亲外周血,进行血液学参数常规地贫基因检测,对常规基因检测结果存在疑问标本重新设计新gap-PCR引物及体系以测试发现证实新的缺失α地贫基因类型.结果 先证者检出新的α珠蛋白基因缺失,缺失片段大小为3814 bp,确认先证者α地贫基因型为-α4.2/-α3.8,其母亲基因型为αα/-α3.8.结论 本研究首例报告了一种新发现的3.8 kb缺失α地贫基因,丰富了世界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数据库,特异性gap-PCR的建立为该类型地贫基因检出提供方便、有效的检测手段.

    作者:黄革;郑有为;王景健;吴际;刘胜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用于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合并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和脑卒中二级预防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1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赖诺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参数、右上臂和右踝之间测到的脉搏波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右上臂和右踝之间测到的脉搏波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患者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冠心病复发率和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EI类药物治疗高血压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改善动脉弹性功能,降低合并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冠心病和脑卒中复发率,其中,赖诺普利的降压效果和对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更好,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杨;刘俊法;郝亚逢;王学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新鲜周期全胚冷冻策略不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及产科结局:≤35岁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新鲜周期行全胚冻存年轻患者和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产科结局,评价该策略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的卵巢功能正常的年龄≤35岁患者共2091个周期.促排卵治疗后全部胚胎冷冻,其后行第一周期冷冻复苏移植术的年轻患者796例为研究组,同期促排卵治疗后立即行新鲜周期移植的年轻患者1295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妊娠结局及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不孕年限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年龄全胚冷冻组低于新鲜周期移植组(29.5岁vs 30.2岁)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促排卵天数和移植时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胚冷冻组促排卵总促性腺激素剂量较新鲜移植组低(P<0.05),取卵前雌激素水平全胚组为12973 pmol/L,明显高于新鲜移植组8673 pmol/L,平均获卵数全胚组是新鲜组的1.5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胚冷冻组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而新鲜移植组有20例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两组患者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平均体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鲜周期治疗中出现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倾向取消新鲜周期移植而进行全胚冻存,择期行解冻移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是预防晚发性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孙玲;陈志恒;尹敏娜;邓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apoB与LDL-C评估冠心病风险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在载脂蛋白B(apoB)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不一致情况下,比较apoB与LDL-C对冠心病风险评估的重要价值.方法 将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3例,根据apoB、LDL-C中位数水平分为低值组和高值组,然后两两组合,共分为4组(低apoB/低LDL-C组,低apoB/高LDL-C组,高apoB/低LDL-C组,高apoB/高LDL-C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估冠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探讨apoB与LDL-C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比较4组冠心病血管病变支、冠脉病变程度,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当LDL-C、apoB含量一致时,与低低组相比,高高组的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apoB与LDL-C含量不一致时,与低低组相比,高apoB低LDL-C组冠脉病变支数明显增多(P=0.017),冠脉病变严重(P=0.034);而低apoB高LDL-C组冠脉病变支数及严重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DL-C、apoB、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比较LDL-C和apoB的ROC曲线下面积,LDL-C为0.579(P=0.014),而apoB为0.589(P=0.006).结论 在apoB与LDL-C不一致情况下,apoB与LDL-C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且apoB与LDL-C相比,在预测冠心病风险上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思;赵金珍;胡晶;郭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多焦视网膜电图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目的 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前后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诊治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4例14只眼.所有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本研究采用1+PRN的治疗方案.注射后每月复诊,根据复诊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治疗.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l、3、6个月,记录佳矫正视力、mfERG各环的潜伏期和振幅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均接受雷珠单抗注射2.86±1.58次.治疗后1个月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7),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视力与治疗前视力相比较,逐渐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环的潜伏期均无明显下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环及2环的N1波、Pl波振幅密度的升高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fERG可以作为一种评价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后患者视功能变化情况的良好指标.

    作者:莒瑞红;何曼莎;侯金佟;李梦媛;张静琳;武哲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出现携带SCCmecⅣ/Ⅴ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 研究某院临床分离的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的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SCCmec)分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71株HA-MRSA,采用多重PCR进行SCCmec分型,PCR检测PVL毒素基因,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 71株HA-MRSA以SCCmecⅢ型为主,占69.0%(49/71),其次为SCCmecⅣ型、SCCmecⅤ型和SCCmecⅡ型,分别占14.1%(10/71)、4.2%(3/71)和4.2%(3/71),另有6株(8.5%)菌株未能分型.HA-SCCmecⅣ/ⅤMRSA感染者年龄显著低于HA-SCCmecⅠ/Ⅱ/ⅢMRSA感染者,携带PVL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HA-SCCmecⅠ/Ⅱ/ⅢMRSA感染者,而两者入院至检出菌株的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未见明显差异.HA-SCCmecⅣ/ⅤMRSA对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四环素等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HA-SCCmecⅠ/Ⅱ/ⅢMRSA(P<0.05).13株HA-SCCmecⅣ/ⅤMRSA菌株在55%的相似度水平形成一个大的组群.按照≥85%的相似度,这些菌株共形成3个PFGE簇以及4个单一菌株的PFGE型.结论 在国内首次发现携带SCCmecⅤ型的HA-MRSA菌株,HA-SCCmecⅣ/ⅤMRSA已有在医疗机构传播的趋势,并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来源.

    作者:钟一鸣;袁瑞;丁健生;杨芳;刘文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骨水泥分布指数对椎体成形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骨折的影响

    目的 探讨骨水泥分布的评价方式及其对椎体成形术后邻椎骨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并接受椎体成形手术的患者(54~91岁)143例,术后随访1年.134例完成随访,其中18例发生邻近节段骨折,为再骨折组,116例未发生邻近节段骨折,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X线,将骨水泥按照形态和位置分为5种类型.根据术中注射骨水泥的量和椎体体积计算骨水泥的量体指数.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水泥量、骨水泥分布指数、量体指数、骨水泥渗漏等的差异.选择有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再骨折组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水泥量及量体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骨密度、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的不同分布类型显著影响邻椎骨折的发生率.结论 骨水泥分布指数低、骨水泥渗漏及低骨密度可能是椎体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作者:付兆宗;陈忠羡;秦英;冯志强;蒋雄健;谢清华;刘一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辅助生殖技术中发生枯萎卵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究辅助生殖技术(ART)妊娠妇女中枯萎卵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共2378例,包括早期胚胎停育和同期单胎活产,其中胚胎停育根据有无胎芽分为胎芽组和枯萎卵组.比较枯萎卵组、胎芽组和活产组3组间基本信息,如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窦卵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bFSH/bLH比值、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Gn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值、移植日内膜厚度、获卵数、移植优胚率、移植后10~14 d血清β-hCG值、不孕类型和流产次数,以及不同移植周期、胚胎类型、不孕因素、受精方式间枯萎卵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枯萎卵组的双方年龄、BMI、不孕年限、不孕类型、流产次数和活产组有显著性差异;β-hCG在枯萎卵组<胎芽组<活产组(P=0.000);囊胚移植较卵裂期胚胎显著增加枯萎卵的发生率(11.6%vs 5.6%,P=0.000);3组间其他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方年龄、β-hCG和囊胚移植是枯萎卵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方高龄、血清β-hCG下降和囊胚移植增加枯萎卵发生的风险,枯萎卵的发生可能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印记错误有关.

    作者:聂庆文;华芮;周瑶;李红;余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高尿酸血症与风湿性主动脉瓣置换后不良事件的关系:>40岁患者分析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对中老年风湿性主动脉瓣置换后患者的院内及1年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性入选2009年3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诊断为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并接受外科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手术中老年患者(>40岁),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血尿酸正常组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多因素分析评估高尿酸血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共有632名患者入选,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381)和血尿酸正常组(n=251).高尿酸血症组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7.6%vs 2.0%,P=0.002).血尿酸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421,P<0.001),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093,P=0.025).多因素分析显示,经校正影响预后的混杂因素,包括年龄、NYHA心功能III-IV级和术后急性肾损伤后,高尿酸血症与院内死亡率(OR=3.07,95%CI:1.13,8.37,P=0.028)和1年死亡率(HR=3.14,95%CI:1.30,7.62,P=0.011)独立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组患者手术后1年死亡率累积率较高(Log-rank=11.73,P=0.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中老年风湿性主动脉瓣置换后患者院内死亡及1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吴樱;柯组辉;黄英杰;黄洁棱;余丹青;魏学标;陈晓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5~10年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目的 探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患者5~10年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7例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检测BPV,然后根据患者的BPV对其分组,分为高BPV高血压组(166例)和低BPV高血压组(201例),再检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分析BPV与高血压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以及影响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因素.结果 与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PV较低的高血压患者相比,BPV较高的患者中,饮酒比例、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和冠心病史比例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与上述指标相似,其中尿素氮、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尿蛋白/肌酐比值和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更加明显,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BPV较低的高血压患者相比,BPV较高的高血压患者的5年、10年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饮酒、糖尿病、冠心病史、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BPV与患者的长期复合心血管事件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其中高BPV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

    作者:刘骏;杜瑞雪;王亮;朱兵;骆雷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和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肺鳞状细胞癌(LSCC)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和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MACC1)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方法检测160例LSCC和80例正常肺组织中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LSCC组织中,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4%和57.5%;对照组中,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3%和8.8%,其表达差异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在LSCC患者肿瘤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之间、淋巴结转移与否之间以及TNM不同分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asohibin-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与MACC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在LSCC中vasohibin-1和MACC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术后总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其阴性组患者,log-rank分析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阳性表达及TNM分期是影响LS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异常表达的vasohibin-1和MACC1可能参与了LSCC的发展,并促进其浸润和转移;在LSCC患者中联合检测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对预测其发展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世伍;王一超;慈红非;陶仪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FasL-844T/C基因多态性与退变腰椎间盘髓核FasL表达的关系

    目的 研究FasL-844T/C基因多态性、腰椎MRI和退变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FasL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脉血和髓核组织;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对FasL-844T/C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采用S-P法染色检测FasL在髓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RI研究发现,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腰椎间盘退变的积分显著增高(P=0.003);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TT基因型携带者髓核细胞表达FasL的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48),但CT基因型携带者与CC基因型携带者之间髓核细胞表达FasL的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264);腰椎间盘退变积分和椎间盘髓核组织FasL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FasL-844T/C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髓核组织FasL表达存在相关性;腰椎间盘退变积分和椎间盘髓核组织FasL表达无相关性.

    作者:孙正明;彭毛加措;徐洪海;常彦海;吴学元;董向辉;凌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不规范胃旁路术后修正手术:附1例报告

    减重手术是肥胖症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随着国内糖尿病发生率不断增加,开展减重手术的医院及手术例数明显增多,但在手术规范化、手术质量控制及病人的术后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导致术后减重、降糖失败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终需要修正手术来扭转不利局面.近期我科翻修一例不规范胃旁路术病人,现就本例患者首次减重失败原因、国内减重手术现状及修正性减重手术进行分析,明确修正性减重手术在临床中的必要性和掌握其术式选择及指征的重要性.

    作者:高羽;柯志刚;刘建国;童卫东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