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否通过Akt信号通路促进胶质瘤的快速增殖.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EPO在人各病理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采用胶质瘤U87细胞系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EPO处理组,监测肿瘤生长速度差异及瘤体中EPO与p-Akt表达变化;体外实验分为对照组、EPO处理组及EPO+Akt抑制剂组,分别使用Western blot测各组间p-Akt及cyclinD1的表达变化、CCK-8法测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增殖速度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 人胶质瘤标本中,高病理级别组比低级别组EPO的表达量高(P=0.0002);裸鼠移植瘤过程中,EPO处理组比对照组瘤体中EPO及p-Akt表达显著增高(PEPO=0.0006,PP-Akt=0.0003),瘤体生长明显增快(Pvolume<0.0001,Pweight=0.0003);体外实验:与对照组相比,EPO处理组细胞中p-Akt及cyclinD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P-Akt=0.0020,PCyclinD1=0.0022),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P3天/5天=0.020/0.028,P克隆=0.0010),增殖指数明显升高(P=0.0028),EPO+Akt抑制剂组细胞中p-Akt及cyclinD1的表达水平较EPO组明显降低(PP-Akt<0.0001,PCyclinD1<0.0001),同时细胞生长速度及增殖指数均显著下降(P3天/5天=0.003/0.001,P克隆=0.0017,P增殖指数=0.0036).结论 本研究发现EPO可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上调cyclinD1的表达,加快胶质瘤增殖速度.
作者:刘自力;唐兆华;霍钢;陈飞兰;王文涛;曾纹鑫;陈鸿;李欣;陈宸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长期高脂饮食对大鼠海马胰岛素受体底物的基因表达及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10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CD,n=40)、高脂饮食组(HFD,n=60),CD组给予普通饮食、HFD组给予高脂饮食,分别在4、8、12、16周,20周末于两组中随机选择8只大鼠进行Morrise水迷宫测试,连续5 d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代谢参数,取海马CA1区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基因表达量.结果 与CD组相比,HFD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长,平均游泳速度快,停留在平台所在象限时间短;血清胰岛素含量升高,海马CA1区IRS-1和IRS-2的基因表达量下调(P<0.05).结论 长期高脂饮食导致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干扰了海马的胰岛素受体底物的基因表达,影响脑内胰岛素代谢,损害其空间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加速认知退化.
作者:胡冬华;李雅兰;梁赵佳;钟瞾;唐杰柯;廖婧;田和;佘高明;刘誉;邢会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甘草次酸对增殖速率不同的4株肝癌细胞SMMC-7721,SK-HEP1,HEPG2,HEP3B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MTT法测定肝癌SMMC-7721,SK-HEP1,HEPG2和HEP3B细胞株体外生长曲线;用梯度浓度甘草次酸(5、10、20、30、40、60 μmol/L)分别刺激48 h后,MTT法检测甘草次酸对4种肝癌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考察其对4种肝癌细胞株总ERK蛋白,磷酸化ERK蛋白和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4株肝癌细胞中SMMC-7721细胞增殖速率慢,而SK-HEP1细胞增殖速率快;甘草次酸刺激48 h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4种肝癌细胞的生长,其中对慢增殖细胞SMMC-7721细胞抑制作用强(IC50为28.04 μmol/L);细胞内ERK的磷酸化,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与细胞增殖速率呈正相关,SMMC-7721细胞拓扑异构酶Ⅱα与p-ERK蛋白的表达在4株细胞中低,SK-HEP1细胞表达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50 μmol/L的甘草次酸可显著抑制4株细胞内拓扑异构酶Ⅱα与p-ERK蛋白的表达(P<0.05),而25 μmol/L的甘草次酸可显著下调SMMC-7721,HEPG2和HEP3B细胞拓扑异构酶Ⅱα与p-ERK蛋白(P<0.05)而对SK-HEP1细胞没有作用.结论 甘草次酸对不同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有选择性.其中对慢增殖肝癌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下调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与抑制ERK通路的激活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韫琪;蔡云;刘媛;赵博欣;李国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海马内注射PrPC抗体后,对APPswe/PSEN1dE9转基因小鼠认知缺陷的影响.方法 选8月龄雄APPswe/PSEN1dE9转基因小鼠双侧海马内注射PrPC抗体EP1802Y 2 μL或PBS 2 μL,C57Bl/6J野生型小鼠为正常对照.2月后,通过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条件性恐惧测试及免疫组化,观察APPswe/PSEN1dE9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海马内Aβ1-42表达的变化.结果 旷场实验中,假手术组与实验组相比,中央活动时间和活动总路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中,假手术组分辨指数与实验组分辨指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Morris水迷宫实验的空间探索测试中,与正常组相比,假手术组和实验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性减少(P<0.05).并且假手术组与实验组游泳路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条件恐惧实验中,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海马内Aβ1-42表达下调.结论 PrPC抗体可以部分改善APPswe/PSEN1dE9转基因小鼠的认知能力,提示海马内封闭PrPC蛋白与Aβ寡聚体结合的位点后,或许可以降低Aβ寡聚体毒性.
作者:张海英;刘亦恒;付媛;陈鹏程;陆睿;李剑星;陈明会;杨浩池;张雨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虫草素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并探讨虫草素抑制舌癌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CCK-8法检测虫草素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Bcl-2、Bax;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β,P62,p-mTOR,AMPK.结果 CCK-8细胞增殖检测结果表明,虫草素能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24 h时IC50为3.548 mg/mL;48 h时IC50为1.185 mg/mL;流式细胞结果显示,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与S期,虫草素能显著的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并且呈浓度依赖性.荧光定量PCR和Westen blot结果表明,虫草素可诱导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P<0.05);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虫草素可促进LC-3β和AMPK的表达,抑制P62和p-mTOR的表达(P<0.05).结论 虫草素对TCA-8113细胞的抑制并促进细胞凋亡,同时通过AMPK/mTOR通路诱导细胞自噬.
作者:郑庆委;高淑娴;吕杰;陈登宇;陈杰;李慧慧;管俊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基于亚甲基蓝的荧光特性研制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并开展相关实验以证实该系统的可行性.方法 首先,根据亚甲基蓝的光学特性,分别定制特定LED光源与干涉滤光片,及CCD相机等相关的零部件,并进行近红外荧光成像设备的搭建.其次,利用研制的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进行亚甲基蓝近红外荧光成像实验,并分析计算各种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亚甲基蓝的SBR (Signal-to-background ratio)值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后,初步开展wistar鼠尿液收集实验,15只wistar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亚甲基蓝注射液(剂量分别为0、2、1.8、1.6、1.4 mg/kg),收集尿液,并将收集的尿液进行近红外荧光成像及分析各个剂量组的SBR值,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MB的SBR值受浓度及成像距离的影响,各种不同实验条件下P值均小于0.05.而不同剂量组wistar鼠尿液的SBR值随剂量的减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其中1.6 mg/kg的剂量组SBR值(8.71±0.20)高,且不同剂量与SBR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该系统可用于亚甲基蓝荧光的探测,有望进一步应用于腹部术中输尿管实时识别的研究.
作者:黄陆茂;杜佩妍;陈兰;张洒;周地福;陈春林;辛学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TNF-α、TGF-β1在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中的变化及其对肝脏干细胞分化平衡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行胆总管结扎术,血生化指标和肝脏HE染色评价造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检测造模后TNF-α、TGF-β1的变化;以小鼠胚胎肝脏干细胞HP14-19为研究对象,TNF-α、TGF-β1分不同浓度干预,蛋白印迹、Real-time PCR、PAS染色评价分化情况.结果 胆总管结扎组中血生化指标明显升高(P<0.05),HE染色见胶原纤维增多,TNF-α、TGF-β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TNF-α、TGF-β1诱导分化3 d后,其分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诱导分化5 d后,TNF-α、TGF-β1各浓度组的PAS染色强于对照组,TNF-α 20、40、80 ng/mL浓度组的细胞角蛋白18(ck18)明显高于细胞角蛋白19(ck19)(P<0.05),而TGFβ1则相反,20、40、80 ng/mL浓度组的ck19高于ck18(P<0.05);诱导分化10 d后,TNF-α、TGF-β1促分化的趋势与诱导5 d时相同,且蛋白印迹、PAS染色更强,但Real-time PCR表达更低.结论 胆总管结扎术能成功模拟胆汁淤积性肝硬化,TNF-α、TGF-β1在该疾病中表达均增加,但它们对于肝脏干细胞的分化平衡发挥着相互制约的作用:前者主要促进肝脏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而后者则主要促进其向胆管细胞分化.
作者:杨博;罗庆;康权;肖程;王健;李志鹏;龚梦嘉;毕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氯喹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浓度10、20、40、80、160 μmol/L的氯喹处理细胞,MTT法检测氯喹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试剂盒检测胞内ATP水平,PI单染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此外,使用PCR检测miR-26b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cl-1蛋白的表达.结果 氯喹在10~160 μmol/L浓度范围内对HepG2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在80 μmol/L氯喹的作用下24、48、72 h的存活率分别为(71.59±0.2)%、(45.40±0.5)%、(26.34±1.4)%,随浓度增加抑制率也逐渐增加.同时,随着氯喹浓度的增加,ATP水平相应降低.氯喹在10~160 μmol/L浓度范围内,PI单染检测结果显示早期凋亡率逐渐增加,转染miR-26b抑制剂可降低氯喹诱导的凋亡率.PCR检测结果表明,给予80 μmol/L氯喹作用后,miR-26b的表达明显升高,Western blot检测Mcl-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转染miR-26b的抑制剂后表达升高.结论 氯喹能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miR-26b靶向调控Mcl-1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孙小锦;马琳艳;张梦晓;王颖;张配;蒋琛琛;刘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在医学研究中,目前常用的对不同测量者或测量方法的一致性评价方法有各自的限制条件,为熟知的是kappa悖论,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并获得更高的准确性,本文基于AC1系数理论基础并通过探究偶然一致性和阳性事件率对整体一致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一致性评价方法一致性估计系数(CEA),并通过模拟及实例对比了kappa、AC1、CEA系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为二分类结局的一致性评价提供了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选择.
作者:张竞文;许军;安胜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C57BL/6J小鼠采用STZ诱导1型糖尿病,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尼可地尔组.每周记录空腹血糖变化情况;第4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认知行为;处死后,取小鼠海马和胰腺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检测海马组织中肠促胰岛素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含量,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0.001),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游泳距离增加(P<0.01);胰腺β细胞和海马超微结构受损;海马组织中GIP和GLP-1含量降低(P<0.01),脑组织中SOD活力下降(P<0.05),MD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尼可地尔对空腹血糖无影响,可降低游泳距离(P<0.05);对胰腺β细胞无明显改善,但可改善海马神经元以及突触的超微结构;可增加糖尿病小鼠脑组织中GIP和GLP-1的含量(P<0.05),增强脑组织中的SOD活力(P<0.05),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 尼可地尔可通过提高海马中GIP和GLP-1含量,及抗氧化作用,缓解海马结构损伤,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颜文慧;张纯茜;邢通;宫雪;杨宇轩;李亦诺;刘玄;阿依江·加马力丁;郁叶;张萌;陈莉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雌二醇对成骨细胞内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及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OVX组(去卵巢手术组),OVX+E2组(雌二醇+去卵巢手术组),3月后检测以下常规指标鉴定骨质疏松模型是否成功:体质量、血清Ca2+、P、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酯酶(ACP)以及骨密度.同时检测血清活性氧(H2O2)及抗氧化酶γ-GCS、GSH-px和GSH-ST水平;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雌二醇对成骨样细胞MC3T3-E1、MG63和原代成骨细胞(OB)内关键的抗氧化酶γ-GCS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mRNA芯片检测雌二醇对成骨细胞前体MC3T3-E1内84种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利用PCR验证筛选出的有变化的抗氧化酶;利用CCK8检测雌二醇和抗氧化剂NAC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去卵巢手术组大鼠体质量增加,血清P、ALP、ACP升高,骨密度显著下降,表明造模成功.同时血清活性氧(H2O2)水平显著增加,而抗氧化酶γ-GCS水平显著下降.造模的同时给予雌二醇预防性治疗,可逆转骨质疏松表型,同时抑制血清活性氧水平,并提高抗氧化酶γ-GCS水平;雌二醇上调MC3T3-E1、MG63及OB中关键的抗氧化酶γ-GCS mRNA和蛋白水平;mRNA芯片筛查到雌激素上调MC3T3-E1细胞内6种抗氧化酶(Gpx6、Gstk1、Nos2、Prdx2、Ngb和Ccs)表达;PCR检测发现雌二醇均上调成骨样细胞MC3T3-E1、MG63及OB内Ccs和Ngb mRNA水平;雌二醇和抗氧化剂NAC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结论 雌二醇显著上调成骨样细胞内抗氧化酶γ-Gcs、Ccs和Ngb的表达.绝经后骨质疏松与体内活性氧增高,抗氧化水平下降密切相关.雌激素缺乏可能通过增加成骨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抗氧化酶水平,启动氧化应激级联反应,进而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加重骨质疏松的进程.
作者:周雪娟;夏颖;赵岩岩;古文清;肖潇;白晓春;刘俊;李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检测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l(CHI3L1)、CA19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补体3(C3)、补体4(C4)代谢水平在胰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筛选优的胰腺癌诊断模型.方法 收集101例患者血清,包括70例胰腺癌患者及31名健康对照.分别测定血清中CHI3L1、CA199、C3、C4及HDL-C、LDL-C代谢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HI3L1、CA199、C3、C4、HDL-C、LDL-C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HI3L1的水平与患者是否接受抗肿瘤治疗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是否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ROC曲线表明:血清CHI3L1、CA199、C3、C4、HDL-C、LDL-C水平对胰腺癌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多指标联合分析提示:联合检测血清CHI3L1、CA199、C3、HDL-C(AUC=0.964)与CA199(AUC=0.896)及CA199、C3、HDL-C多因素联合检测(AUC=0.923)比较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 血清中CHI3L1、CA199、C3、C4、HDL-C、LDL-C表达水平对胰腺癌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CHI3L1、CA199、C3、HDL-C联合检测可作为胰腺癌优的诊断模型.
作者:马燕粉;贺龙梅;武倩;马运峰;王晓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合谷穴、三阴交穴注射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及其对产妇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ASA I-Ⅱ级、单胎、足月(≥37周,<41周)、枕前位妊娠拟阴道产,自愿要求穴位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对照组(B组).在宫口开至≥3 cm时,A组在双侧三阴交穴、合谷穴注入0.2%罗哌卡因1 mL;B组在双侧三阴交穴、合谷穴注入0.9%生理盐水1 mL.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30、60、12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组各产程时间、分娩结局、皮质醇浓度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均较镇痛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镇痛2 h后,对照组产妇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中转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各产程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合谷穴、三阴交穴注射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不会延长产程,不会增加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
作者:陈祥楠;杨世辉;林辉瑞;陈宁宁;苏晨露;黄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成人烟雾病患者侧枝循环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6~2016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接受DSA检查的成人烟雾病病人资料.根据临床影像学检查分为两组(缺血组和出血组),双盲分析影像学结果,对疾病严重程度采用改良Suzuki评分(mSS)进行分级.回顾性分析患者脑血管造影图像,把侧支循环血管系统的分组分为浅部脑膜组和深部脑实质组,浅部脑膜组再分为硬脑膜血管吻合系统和软脑膜血管吻合系统;深部脑实质组分为室管膜下血管吻合系统和丘脑、纹状体内血管吻合系统.每例病人,根据侧枝循环的有无进行赋值(1表示有侧枝循环,0表示无侧枝循环).测量和记录后交通动脉(Pcom)及颈内动脉(ICA)的内径.记录脉络膜前动脉的异常改变:(0表示没显影;1表示显影但无扩张;2表示扩张并参与代偿供血).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检验水准均为α=0.05.结果 出血组与缺血组间病人mSS评分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χ2=5.812,v=5,P=0.325);Pcom/ICA(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内径比值)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9,v=108,P=0.036)出血组Pcom/ICA值较大.Pcom/ICA在不同mSS评分的各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24,P<0.05)mSS评分在等于3、4、5分时比值较大;两组之间脉络膜前动脉扩张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P=0.001);侧支循环血管系统:硬脑膜血管吻合组:两组之间硬脑膜血管吻合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327,P=0.567).软脑膜血管吻合组:两组之间软脑膜血管吻合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18),出血组出现率明显高于缺血组.室管膜下血管吻合组:两组之间室管膜下血管吻合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7).纹状体内血管吻合组:两组之间纹状体内血管吻合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1,P=0.006),出血组出现率高于缺血组.结论 侧支循环血管系统是烟雾病患者脑血流重要组成部分,其因病人不同而表现不同的模式;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内径的比值增大,脉络膜前动脉的异常扩张,发自沟动脉的软脑膜血管吻合和丘脑、纹状体内的血管吻合可能是烟雾病病人出现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赵庆顺;王刚;肖浩江;冯文峰;张国忠;李明洲;廖永鸿;温运宇;漆松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皮肤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皮肤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收集55例皮肤鳞癌样本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样本,采用qRT-PCR与原位杂交方法检测MALAT1在皮肤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皮肤鳞癌细胞株A431中,采用siRNAs(siNC,siMALAT1-1,siMALAT1-2)和Lipofectamine2000进行细胞转染来敲减基因,采用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实验,CCK增殖实验检测皮肤鳞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运动能力和增殖能力.采用qRT-PCR方法检测A431中MALAT1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样转化相关因子(E-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的变化;明确其关系.结果 相比正常组织,皮肤鳞癌组织的不同分化水平上(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MALAT1的表达率均升高(P<0.001).在皮肤鳞癌细胞A431中,转染MALAT1 siRNAs下调其表达后,与对照相比,其增殖能力(P<0.001),迁移能力(P<0.01),侵袭能力(P<0.01),细胞划痕运动能力均下降(P<0.01).且EMT相关因子中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升高(P<0.01),间质表型分子vimentin表达降低(P<0.01).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可以为皮肤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作者:李姗姗;周良;高琳;王颖慧;丁振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循证学方法,检索Cochran图书馆注册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至2017年第12期;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3月,纳入探讨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研究,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出96篇文献,终纳入9项研究,纳入患者8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氟康唑口服治疗相比,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给药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有效率高[OR=1.66,95%CI (1.2,2.3),P=0.002],且发生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给药可以提高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疗效,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小,该结论尚需高质量的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向媛媛;吕毓;郭韧;薛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原发性葡萄膜淋巴瘤虽然也是眼内的淋巴瘤,但它的临床特征与原发性眼内(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完全不同,属于低度恶性B细胞型、粘膜相关性淋巴瘤.该病预后非常好,仅少数患者在治疗后发展为全身性病变,通常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但可蔓延至球结膜下或巩膜表层.本文报告1例确诊为原发性葡萄膜淋巴瘤、经过外放射治疗效果显著的病例,并对这种罕见疾病进行了文献复习.
作者:吴若欣;杨涛;徐筑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C肽(F-CP)与血尿酸(SU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347例住院的T2DM患者,根据F-CP水平按照四分位法分为4个亚组,依次为C1(<0.74 ng/mL)、C2(0.74~1.21 ng/mL)、C3(1.22~1.87 ng/mL)、C4(>1.87 ng/mL),比较各亚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的差异,并探讨随着F-CP亚组水平的增加,SUA的水平以及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病率的变化.按照SUA水平分为升高组(>420 μmol/L)和正常组(≤420 μmol/L),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空腹C肽以及其他临床指标等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SUA水平与F-CP水平等一系列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及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分层交互检验分析探讨SUA升高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影响SUA升高的所有独立危险因素,观察F-CP对SUA的影响程度,寻找相应的cut-off值.结果 与正常组SUA相比,SUA升高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F-CP、餐后2hC肽(2hP-CP)、甘油三酯(TG)、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肌酐(SCr)等水平增加(均P<0.05),合并饮酒史比率较高(44.8% vs 32.6%,P=0.006);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偏低(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证明,SUA与F-CP、2hP-CP、BMI、腰臀比、舒张压、TG、HCY、SCr、吸烟史、饮酒史等呈正相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发病年龄、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eGFR等呈负相关(均P<0.05).F-CP四个亚组间存在着明显差异(P<0.0001),且随着F-CP的增加,SUA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表明,F-CP是SU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分层交互检验分析显示,性别不会影响F-CP与SUA的关系.ROC曲线表明,当F-CP在1.260 ng/mL以上时,T2DM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几率将明显增加.结论 T2DM患者F-CP与SUA之间关系密切,F-CP可能是预测T2DM患者血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梁倩;汪新宇;胡豪飞;赖嘉宝;姚伟力;陈妙玲;饶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结直肠的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3 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之间的介电特性(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差异.方法 采用开端同轴探头法在50 MHz~3 GHz频段上对3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新鲜离体标本的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3 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分别进行测量,然后分别分析其对应的介电特性,并对其中6个特定频率点的介电特性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恶性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高于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黏膜面的介电特性,并且在六个特定频率点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依次减小;此外恶性组织黏膜面与黏膜面介电特性在64、128、298、433、915 Mhz存在差异(P<0.01),而在2450 MHz无差异(P>0.01);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介电特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恶性组织,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的黏膜面介电特性依次减小.另外,恶性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高于浆膜面,而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无显著差异.
作者:周地福;翟伟科;孙颖;韩帅;黄陆茂;辛学刚;厉周;余学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新的关节综合评估手段研究重型血友病A患儿凝血因子Ⅷ(FⅧ)低中剂量预防治疗的疗效.方法47例接受FⅧ治疗的重型血友病A患儿(FⅧ活性≤2%),其中18例低剂量预防治疗(FⅧ10 U/kg,每周2~3次)、20例中剂量预防治疗(FⅧ15~30 U/kg,每周3次)和9例按需治疗(出血时根据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标准输注FⅧ治疗)患儿.随访180 d,观察临床出血表型、关节结构、关节功能、活动能力四方面指标变化并进行相关性研究,使用Kruskal-Wallis、t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低中剂量预防治疗组均较按需治疗组明显改善临床出血表型(P<0.01),且中剂量预防治疗组改善优于低剂量预防治疗组(P<0.05).而且在关节影像结构及功能综合评估方面,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JHS)总分变化、血友病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SH)总分变化,严重单个靶关节彩超和同一严重单个靶关节HJHS变化4个指标,低中剂量预防治疗组的变化值有明显小于按需治疗组的优势(均P<0.05),中剂量预防治疗组有可能有优于低剂量预防治疗组的趋势.重型血友病A患儿,年靶关节出血次数(ATJBR)与其彩超评分变化、ATJBR与其HJHS变化、年关节出血次数(AJBR)与FISH总分变化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FⅧ低中剂量预防治疗较按需治疗明显改善临床出血表型及延缓血友病患儿关节损伤的进展,但临床出血表型不足以全面反映病情进展.
作者:庄金木;孙雪岩;周璇;柳竹琴;孙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K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1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K1的表达,分析PGK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1)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中PGK1低表达27例(90%),高表达3例(10%),1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PGK1低表达72例(55.4%),高表达58例(44.6%),相对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G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01);(2)PGK1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FIGO分级(P<0.001),组织学分级(P=0.002),淋巴结转移状态(P<0.001)中差异显著;(3)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GK1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少于低表达患者(P=0.002);(4)多因素分析提示, PGK1高表达不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77).结论 PGK1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行为相关,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检测PGK1的表达能够更加有效地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林莉;江庆萍;林丹;陈炜;蒋惠萍;刘春花;肖艳怡;朱丽彤;郭遂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基于普美显增强磁共振图像,评估影像组学方法在鉴别肝细胞癌(HCC)与肝血管瘤(HHE)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HCC病人与HHE病人的普美显增强磁共振数据(总共135个病灶),在肝特异期图像勾画病灶,利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每个病灶的纹理特征.单特征分析:用两样本t检验或Mann Whitney U检验、ROC分析评估每个特征对HCC和HHE的区分程度及分类性能;多特征分析:首先比较3种特征选择算法(小冗余-大相关、近邻成分分析、序列前向选择)的性能,根据优的特征选择算法确定优特征子集,后将特征选择的结果在3种分类器算法(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分析、逻辑回归)上进行训练与测试,整个分析过程均采用重复5次10折交叉验证实验.结果 对于单特征分析,超过50%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其中灰度共生矩阵特征S(3,-3)SumEntrp的分类性能:AUC为0.72(P<0.01),敏感性为0.83,特异性为0.57;对于多特征分析,特征选择算法比较的结果为序列前向搜索算法更优;终基于该算法选择15个特征,其中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上得到的平均分类性能:测试准确率:0.82±0.09,AUC为0.86±0.12,敏感性为0.88±0.11,特异性为0.76±0.18.结论 基于普美显增强磁共振图像,使用影像组学方法能够很好地鉴别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为临床辅助诊断提供有利的手段.
作者:陈茂东;张静;杨桂香;林杰民;冯衍秋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