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康复介入对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的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介入组和晚期康复介入组,每组24例.观察不同时机康复介入对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和痛觉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早期介入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和痛觉评分均明显高于晚期介入组(P<0.05);早期介入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时间与晚期介入组患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康复介入对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刘鑫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获取成熟树突状细胞(DC),并对树突状细胞表型表达鉴定,为进一步研究DC功能提供基础.方法 取健康成人新鲜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 h贴壁后加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IL)-4,第6天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DC成熟,倒置显微镜观察每日细胞形态;分别于第1天、第6天、第8天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对T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 倒置显微镜下DC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有毛刺状突起,呈DC典型形态学特征;成熟DC细胞表面CD1a、CD80、CD83、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明显增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OD值增加.结论 用GM-CSF、IL-4和TNF-α可以诱导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出成熟的DC细胞,为进一步研究DC功能提供基础.
作者:陶晓根;莫宝定;陈剑;张蕾;刘宝;王锦权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纵隔引流管防治食管癌切除术术后吻合口瘘、心肺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160例食管癌患者(研究组)手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对术后吻合口瘘、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同期选择2007年至2009年的1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对照组)作对照比较.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3.1%(5/160)和3.8%(6/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5%(20/160)和25.6%(41/158),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为16.9%(27/160)和35.4%(56/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大于60岁和有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与≤60岁和无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中患者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在性别、肿瘤部位、TNM分期及切口类型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虽然不能降低食管癌切除术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是有助于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对高龄或具有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
作者:何荣琦;张万飞;庄建良;许荣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15-脱氧前列腺素J2(15 d-PGJ2)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2周末制成NAFLD大鼠模型;再将模型组随机分为4组:15 d-PGJ2低剂量治疗组(LT组),15 d-PGJ2高剂量治疗组(HT组),模型对照组(MC组),饮食疗法组(DT组).治疗2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结果 与MC组大鼠相比,LT组、HT组及DT组大鼠血清ALT、AST、ALP、GLU、TG、TC的水平降低,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浸润均有减轻,其中以LT组改变明显(P<0.05).结论 适量的15d-PGJ2对NAFLD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改善大鼠的NAFLD.
作者:仝德峰;刘江文;王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三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氧氯普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1.1%)(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三联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鹏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甲状腺腺叶切除组及甲状腺次全切除组.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病情平稳,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术后声嘶、甲低钙抽搐、术后再出血及饮水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腺叶切除能有效减少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复发,应作为甲状腺外科的基本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商景荣;余勇豪;占必兴;李敏;周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脑梗死部位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 选择2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严重程度,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PIA)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262例患者中确诊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发生率为45.8%.抑郁组患者与非抑郁组患者左侧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1.7%和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梗死灶位于皮质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抑郁组患者( 63.3% vs.33.8%,P<0.05);抑郁组前部病灶比率显著升高(66.7% vs.22.5%,P<0.05);在轻度、中度及重度抑郁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患者脑梗死部位关系密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师宁;薛艺东;高晓嵘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中药汤剂对感染念珠菌大鼠模型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念珠菌感染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分别采用中药汤剂(中药汤剂组)、氟康唑(氟康唑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于治疗的第3天和第7天采血,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和IL-10含量.结果 中药汤剂组、氟康唑组大鼠血中IL-10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第3天中药汤剂组IL-10水平低于氟康唑组(P<0.05),第7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药汤剂模型组与氟康唑组治疗第3天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7天IFN-γ亦较治疗第3天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汤剂模型组与氟康唑组两组IFN-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中药汤剂治疗念珠菌感染大鼠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许云霞;刘晓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76例患者,其中颈内动脉闭塞89例,大脑中动脉闭塞74例,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29例,除外颅内外大动脉闭塞的脑缺血患者84例.记录其危险因素及入院后3天内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非闭塞的脑缺血患者比较,颅内外动脉闭塞患者多合并冠心病和脑卒中病史(P<0.01),并且闭塞组23.6%~31.0%患者含有3个以上的多重危险因素,而对照组仅有3.6%,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hs-CRP在各闭塞组中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颅内外动脉闭塞患者多含有多个危险因素,并且多合并冠心病和脑卒中病史.hs-CRP作为重要的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颅内外大动脉闭塞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其临床生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聃;邓丽;刘晓冬;张拥波;李继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两瓣法腭裂整复术-Bardach术式治疗单侧及双侧腭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腭裂患者共125例,单侧104 例,双侧21例,均采用Bardach术式进行腭裂整复术.术后随访半个月至3年,观察伤口愈合,软腭动度及腭咽闭合情况.结果 125例患者手术顺利,除2例穿孔外,其余患者软腭动度良好,腭咽闭合较好.结论 Bardach术式治疗先天性腭裂具有安全、出血少、微创、并发症少、近远期效果佳等优点,值得同仁借鉴和推广.
作者:杨振祥;李维谊;柴显达;孙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寻慢性胆囊炎与颈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为科学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狭窄寻找新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2009~2011年3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病例,分析患者的合并症:高血压、慢性胆囊炎、其它慢性软组织感染、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吸烟等相关因素,通过对比观察慢性胆囊炎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 3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并发慢性胆囊炎为41.0%,糖尿病为33.3%,高血压为56.4%,高脂血症为30.8%,其他慢性炎症为20.5%,吸烟为28.2%;用logistic回归得到结果:合并慢性胆囊炎与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与颈动脉狭窄之间都有意义,都对颈动脉狭窄有促进作用;其他慢性炎症与颈动脉狭窄之间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胆囊炎可能是导致颈动脉硬化的又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与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已知的可致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并列,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或许可以用来对颈动脉以及全身动脉硬化进行预测.
作者:张海洋;庞晓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依托咪酯乳剂和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自愿无痛人工流产者18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和丙泊酚组(P组),芬太尼和依托咪酯乳剂组(E组),每组90例.麻醉方法:P组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0.1 μg/kg,1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5~2 mg/kg;E组给予芬太尼静注0.1 μg/kg,1 min后依托咪酯乳剂静注0.3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手术开始,术中麻醉转浅时P组丙泊酚30~50 mg,E组4~8 mg追加,直到手术结束.两组均吸氧3 L/min.观察指标:术中全程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并观察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手术时间、术毕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后P组MAP下降明显、HR也有明显加快(P<0.05);E组MAP也有轻度下降、HR变化不明显.P组SPO2下降较明显,12例患者需托起下颌甚至需要面罩加压给氧辅助呼吸SpO2 才上升至正常范围;E组SpO2也有下降,但是多数可以自行上升至正常范围.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手术时间、术毕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72例有注射痛,7例恶心,无呕吐患者;E组虽有9例出现肌阵挛,但是不影响手术操作,另有12 例术后恶心,4例呕吐.结论 依托咪酯乳剂和丙泊酚都能安全应用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但依托咪酯乳剂对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麻醉安全性更高.
作者:张曼莉;赵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中肝脏酶谱酶活性单位变化的临床特点及其对诊断该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00例肝病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8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样本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和5'-核苷酸酶(5'-NT)的水平表达及其与肝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这5种酶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急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以及部分其他肝病患者的这5种酶活性单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略高于对照组.结论 肝病患者血清中肝脏酶谱的表达水平与其肝病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根据血清中肝脏酶谱水平的变化来判断患者是否有肝功能损害.
作者:袁世伟;郑卫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激发试验与2 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对于性早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因乳房发育提前(<8岁)而就诊的女性儿童87例,随机分成GnRHa激发试验组(44例),GnRH激发试验组(43例),比较两者对性早熟的诊断价值.结果 GnRHa激发试验组44例,诊断中枢性性早熟(CPP)23例,单独性乳房早发育(PT)16例,外周性性早熟(PPP)5例;峰值主要出现在30 min,占90.9%.GnRH激发试验组43例,CPP 21例,PT 17例,PPP 5例;峰值主要30 min占60.5%.两组峰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nRHa激发试验对于儿童性早熟鉴别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蔡正维;刘孝桥;黄懿娟;王敏;熊安秀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血液树脂灌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28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树脂灌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监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血脂、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 血液树脂灌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明显,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血液灌流结束后,血AST、ALT、胆固醇、甘油三酯、IL-1、IL-8、TNF- α、CRP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血液树脂灌能清除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体内的炎症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改善内环境及微循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刘克强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查93例住院部精神科与门诊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按CRP值分为A组(CRP≥3 mg/L)33例,B组(CRP <3 mg/L)60例,分析两组患者颅底动脉TC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差异.结果 与B组比较,A组颅底各动脉PI、RI明显增高(P<0.05).结论 高水平的CRP能降低颅底动脉的弹性,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随着CRP值升高,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度也增加.
作者:滕受带;韦丽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剖宫产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剖宫产孕产妇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组各110例,分别实施相应的麻醉方式.结果 硬膜外麻醉组麻醉显效时间(9.78±2.12)min、麻醉效果差的比率(9.09%)均高于腰-硬联合麻醉组(0.45±0.45)min、2.73%(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平均动脉压(96.23±11.31)mmHg、低血压的比率(14.55)%高于硬膜外麻醉(105.43±11.50)mmHg、3.64%(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起效快,肌松满意,镇痛完善,满足了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为剖宫产手术提供了佳选择,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任青竹;杨寿娟;阮定红;胡曦;刘永强;于文春;杨卿强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脑瘫患者行腰椎穿刺干细胞移植后低颅压综合征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 2010年 1月至2010 年 6月行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脑瘫患者,对术后导致低颅压综合征 120 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于治疗1~20 d 后,头痛及伴随症状均逐渐消失,复查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结论 腰椎穿刺干细胞移植后低颅压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应熟练掌握本病典型病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的体检、MRI、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压力等检测,尽早对病情进行确诊,避免贻误病情、减少误诊误治,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于爱学;李敏;张芳芳;安沂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和防治.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行胸内吻合的食管贲门癌患者587例,并对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胸内吻合口瘘患者,17例治愈,8例死亡.结论 胸内吻合口瘘是凶险的并发症,注意吻合技术细节处理,营养支持和重视胸腔引流技术是应对的良策.
作者:许荣誉;庄建良;张海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房颤动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为RAAS系统抑制剂预防房颤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将ACEI/ARB预防房颤的可能作用机制,以及在房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周力;王翠英;李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疾病.2006年数据表明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6 944万人患有OP,约2亿1千万人存在低骨量[1].在我国,针对老年男性OP的关注程度以及研究深度远远不够.但老年男性OP的危害并不亚于女性,男性髋部骨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2].本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老年男性OP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作者:杨鹤;费琦;赵凡;李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超声医学是医学影像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超声医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超声住院医师培训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培训的目的,其次要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第三要结合教学模型强化立体概念,第四要从操作、正常图像常见病入手练好基本功,第五要结合病例不断加深对超声影像的理解.做好以上几点对于提高住院医师超声医学培训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棣;钱林学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微博客(MicroBlog,简称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从悄悄兴起到迅猛发展仅用不足三年的时间[1],2011年底,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成为世界第一微博用户大国[2].社会人群、公共机构、以致医院职工也迅速涌入.
作者:朱慧芳;李新萍;刘艳亭;黄慧汇;韩小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终身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承接阶段.在我国目前存在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两种毕业后再教育模式,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剖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探讨两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思路,对完善我国临床能力培训体系,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临床医师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白俊清;刘艳阳;朱琳;高占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校级科研培育基金是高校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培养科技人才、开展科研项目具有积极作用,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首都医科大学校级科研培育基金的实践,对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安魁;邵雪梅;吴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新疆医科大学从1992年首次招收留学生,2001年开展规模化留学生教育.目前留学生已遍及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沙特阿拉伯、独联体、科尼亚、韩国、英国和美国等26个国家,学历层次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对外医学教育体系.生物学教研室从2001年起承担了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授课学时达1000多学时.教学质量好,深受广大留学生的喜爱.同时教研室把留学生教育列为教改课题来进行研究.回顾12年来的英语教学经历,深深体会到留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英语教学中有4个重要内容必须足够重视,即教材编写、教学环节的完善、教学方式改革及教师自身提高.
作者:夏米西努尔·伊力克;周勇;吴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实验室检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在疾病诊断、疗效观察和预防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医学检验发展成为检验医学,其所承担的职责范围也超出传统的医学检验范畴,例如临床沟通、指导检验项目选择、检验结果解释和咨询等.因此,培养既懂临床又懂检验的检验医师成为必然选择.我国检验医师的培养尚处于初始阶段,各项制度和措施尚不完善,存在许多值得改进和探索的地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为北京市首批检验住院医师规划化培训基地,本文结合我院临床检验中心9年检验医师培养经验,对检验医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作者:王建成;苏建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1岁,退休工人.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10余年,咳、喘加重伴发热10 d于2011年6月3入院.10余天前受凉后咳嗽,咳少量黄粘痰,痰有腥臭味、不易咳出,发热时体温达39℃,呈稽留热型,胸闷气短.无胸痛、咯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在社区医院抗菌及平喘治疗9 d,体温正常,咳、痰、喘无好转入我院.10 d来饮食差.既往有高血压3年,否认糖尿病史,无肺结核史.吸烟2包/d,40年,戒烟2年.
作者:曾石生;李晓红;张瑞侠;方贤勤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X线放射学已发展成为诊治兼备、应用广泛的综合学科-现代医学影像学,并已渗透至临床各个学科之中.医学影像学已由传统单纯的X线放射学发展到功能、分子影像学,由静态发展到动态,由二维发展到三维,由定性诊断发展到定量诊断,医学影像学技术已由狭隘的辅助检查手段转变为现代医学中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使疾病能得以更早、更准确地得到诊断.
作者:金涵弢;董伟华;于红;刘士远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