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国际刊号:1007-1245
  • 国内刊号:44-1417/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95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2013年5期文献
  • 5种治疗慢性胃炎口服药物的疗效及用药分析

    目的 比较5种治疗慢性胃炎口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药物经济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285例,将其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法莫替丁片、西米替丁片和甲氧氯普胺片治疗,服药28 d后观察各组疗效,并分析成本-疗效比.结果 治疗后,各组疗效分别为94.83%、89.09%、91.67%、87.93%和85.19%,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成本-疗效比分别为9.42、10.42、7.89、10.06、6.94.结论 5种口服药物均能有效治疗慢性胃炎,其中甲氧氯普胺片的成本-疗效比低,效益高.

    作者:倪惠君;李涌;郭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应激反应及血气变化的影响对比观察

    目的 评价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应激反应及血气变化的影响,对比各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就诊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全麻组56例、硬膜外麻醉组52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42例,观察麻醉前后、气腹后10 min时心率、平均动脉压、C反应蛋白、PETCO2、SpO2各项指标,并运用分析各关指标.结果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在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C反应蛋白等各项应激反应指标及PETCO2、SpO2指标较单纯全麻及单纯硬膜外麻醉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较小,生化指标改变波动较小.

    作者:黄仲坚;曾凡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远期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及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痉挛改善情况、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四肢痉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肌张力,增强四肢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银卫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舒筋通络颗粒配合传统疗法治疗发作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舒筋通络颗粒配合不同传统疗法治疗发作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5例为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舒筋通络颗粒,剩余45例为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筋通络颗粒配合传统疗法可以有效提高发作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徐孝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肝纤维化的CT、MR诊断探讨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的CT、MR临床诊断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4月到2012年10月收治的疑似肝纤维化患者120例,全部给予CT、MR检查以及活检病理检查,对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CT检查的敏感度为93.18%,CT检查的特异度为71.87%,CT检查的准确度为87.5%;MR检查的敏感度为95.45%,MR检查的特异度为87.5%,MR检查的准确度为93.33%; MR检查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上均优于CT检查,其中特异度和准确度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 CT检查和MR检查在肝纤维化临床诊断上均具有良好的准确性,是临床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病程演变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远章;黄杰灵;潘智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盐酸氨溴索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2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2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组64例患儿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剂量为(198.5±49.3)mg、机械通气时间为(78.4±18.4)h、住院时间为(18.5±5.6)d、并发症发生率为31.3%、病死率为10.9%,治疗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剂量为(134.1±33.6)mg、机械通气时间为(56.1±11.9)h、住院时间为(11.2±3.8)d、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病死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江霞辉;陆俏群;赵若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的作用和影响,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优化的分娩方式,大限度降低瘢痕子宫妊娠分娩的不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49例瘢痕组织住院分娩患者,用SPSS统计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的影响.结果 其中剖宫产192例,阴道试产157例,成功133例,成功率为84.7%.试产成功组和剖宫产组的出血量、住院天数等进行对比,试产组明显较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不是瘢痕子宫的必经之路,在合理条件下进行试产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卢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高血压手术病人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高血压手术病人麻醉前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压控制好;对照组患者入室前不用术前用药,入室后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g/kg,咪达唑仑0.1 mg/kg;治疗组患者入室前不用术前用药,入室后肌肉注射长托宁0.01mg/kg,咪达唑仑0.1 mg/kg;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15 min、30 min的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 对照组患者用药后HR、SBP、DBP分别由原来的(73.2±12.3)次/min、(123.4±17.4)mm Hg(1mm Hg=0.133 kPa)、(79.2±10.3)mm Hg升高到30 min后的(89.5±14.4)次/min,(131.2±22.8) mmHg、(85.6±13.2) mm Hg,增高较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氧饱和度对照组从用药前的(96.4±4.3)%变为30 min后的(96.7±4.0)%,治疗组从(97.2±4.5)%变为(97.4±4.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适合作为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前用药,用药后患者血压更稳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耀滨;叶凤卿;梁杏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匹多莫德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其对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将62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两组都随访1年.同时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清免疫球蛋白五项:IgG、IgM、IgA、C3、C4.记录两组患儿诊断后第一次上呼吸道感染病程及1年内复发次数.结果 对照组治疗3个月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五项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IgG、IgM、IgA、C3治疗3个月后比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诊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后第一次上呼吸道感染病程[(5.03±1.4)天]比对照组[(6.19±1.45)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内复发次数[(5.18±1.31)次]较对照组[(7.1±1.58)次]少,且较治疗前1年[(8.06±1.5)次]减少,差异都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 匹多莫德能提高体液免疫中IgG、IgM、IgA、C3水平,可有效缩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感染期病程及减少复发的次数.

    作者:叶成海;江鹏;刘庆日;龚湛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缺血性脑血管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89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120例设为对照组.全部给予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资料.结果 观察组单纯内-中膜增厚29例,内-中膜增厚伴粥样硬化52例,管腔轻度狭窄2例,管腔中、重度狭窄3例,异常率96.63%;对照组单纯内-中膜增厚5例,内-中膜增厚伴粥样硬化3例,管腔轻度狭窄0例,管腔中、重度狭窄0例,异常率6.67%.两组在异常率上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24.13,P<0.05).观察组病变位置在颈动脉分叉处49例,颈内动脉起始段19例,颈外动脉起始段10例,颈总动脉8例;对照组病变位置在颈动脉分叉处4例,颈内动脉起始段2例,颈外动脉起始段l例,颈总动脉1例.两组间在病变位置上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颈部血管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上具有比较确切的临床诊断价值,病变高发部位是颈动脉分叉部.

    作者:宋秀莲;刘翠红;钟小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瘤内注射药物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碘油和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确诊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观察组30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经皮瘤内注射碘油和吡柔比星治疗).术后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价AFP和肝功能变化和患者生存期.结果 两组经过治疗后,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有效率为48.0%;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12月后卡氏评分,治疗组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有效率为72.0%,两组患者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碘油和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确切.

    作者:李涌;倪惠君;迟长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研究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00例顺产产妇随机均分为实验组150例(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妇产后出血)和对照组150例(常规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统计并对比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产后血压、止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出血量[(205.3±42.7) ml]与止血时间[(8.6±3.2)h]均小于对照组[(288.7±66.3) ml,(16.3±4.1)h],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血量> 500 ml只有1例,预防有效率达99.3%,个别例(双胎)疗效不显著,可以加10%的糖水,增加子宫肌性率,加10%葡萄糖酸钙10 ml辅助疗效即可.对照组出血量> 500 ml有12例,预防有效率为9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安全高效.

    作者:朱纪坤;高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我院接诊治疗的1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每组84例,术后评估两组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例数及手术切口大小.结果 两组术后评估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例数及手术切口大小等存在明显优势,但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各具优势,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效果理想的疗法.

    作者:邹再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预防性回肠造瘘应用

    目的 分析老年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预防性回肠造瘘的应用价值,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行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9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简单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行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预防性回肠造瘘.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加用预防性回肠造瘘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5%.而对照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6%,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P<0.05).结论 老年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预防性回肠造瘘在一定的适应症下有助于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对患者的恢复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郑跃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沟嵌顿疝的对照研究

    目的 总结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经验,探讨TEP治疗嵌顿疝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共44例腹股沟嵌顿疝的手术患者,18例行TEP手术,26例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open nontension hernia repair,OR).结果 两种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TEP长于OR (P< 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TEP短于OR (P<0.05).结论 TEP与开放手术疗效及复发率相当,但恢复时间更快.

    作者:张健;张晓华;赵海生;黄明华;韦兴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析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治疗的66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将其依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则单用伊立替康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8 d.结果 通过治疗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不良反应情况方面比较,实验组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复发性卵巢癌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在临床上是首选方案,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蒋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产科医源性心衰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科医源性心衰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至2011年在我院发生的医源性心衰18例临床资料,同期随机选取20例分娩无发生心衰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寻找产科医源性心衰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9例(50%),产后大出血8例(44.4%),妊娠合并贫血9例(50%),低蛋白血症12例(66.7%);心衰发生的时间,产前2例,产时2例,产后14例.结论 产科医源性心衰的主要病因是产科医务人员对孕产妇的病情评估不足够,静脉补液的量及速度控制不恰当,护理观察不够细致.

    作者:张群;林惠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固定方式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探讨DHS和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2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分成两组,一组予DHS,一组予以髋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DHS组在手术时间和输血量较髋关节置换组明显高,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 0.05.但是两组在负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和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性,P> 0.05,无可比性.结论 DHS和髋关节置换功能恢复相同,但是DHS比髋关节置换术后风险性大.

    作者:黄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盐酸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老年高血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血压更容易降低,易于达标,两组在降压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降压疗效优于对照组,起效快、作用强、易于达标.

    作者:李海成;宁观林;冼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治疗婴儿先天性后外侧膈疝10例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行先天性后外侧膈疝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以来我科应用腹腔镜治疗的10例后外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操作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全部病例修补成功,手术时间90~150 min,术中出血量少(2~3ml);1例死于术后呼吸衰竭;1例新生儿患儿术后出现复发;术后3~4 d给予进食;3~6个月随访,复查X线显示膈肌恢复正常.结论 腹腔镜下先天性后外侧膈疝修补术安全可靠,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史川;陈江谊;陆金荣;陈铭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45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前列腺增生患者450例,采用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残余尿量、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症状评分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相关指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病情显著改善.随访2~3个月,10例患者出现继发性出血、尿道狭窄、暂时性尿失禁,经相应处理后治愈.结论 掌握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操作方法,严格实施相关措施,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症较少,可靠、安全、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建云;万能文;邓宏;陈国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的诊治——附33例报告

    目的 分析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经宫腔镜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宫腔镜检查无明显临床症状的不孕症患者188例,统计其中患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的比例,并且统计分析其术后妊娠的情况.结果 188例不孕症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后发现患有子宫内膜息肉的共有33例,占17.5%;经宫腔镜治疗后,这些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术后1年内宫内妊娠19例,总宫内妊娠率为57.5%,其中术后半年内宫内妊娠17例,占1年宫内妊娠的89.5%,且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宫腔镜手术安全可行,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经诊治后(尤其半年内)宫内妊娠率较高,可达到早诊治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的受孕机会,是诊断和治疗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潘东娜;刘传勇;杜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影响2~6岁颌面外伤患儿局麻下清创缝合术效果的因素及应对

    目的 探讨如何减轻2~6岁颌面部外伤患儿局麻下接受清创缝合术时的恐惧及其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261例到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2~6岁颌面部外伤局麻下接受清创缝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两种方法进行分组研究.方法1: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132例)和对照组(129例);方法2:按照有无家属陪伴分为家属陪伴组(136例)和无家属陪伴组(125例).对两组患儿在局麻下接受清创缝合术的合作性,手术时无菌区域和无菌器械被污染需要更换的次数,手术的时长,家长对容貌恢复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干预组和无家属陪伴组与相对应的对照组比较,患儿在局麻下行清创缝合术时合作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81.06%,对照组:64.34%;无家属陪伴组:92.86%,家属陪伴组:48.53%),手术时无菌器械和无菌区域被污染次数比对照组少(干预组:14次,对照组:30次.无家属陪伴组:7次,家属陪伴组:37次),手术时长较对照组短[干预组:(1.73±0.75)min,对照组:(3.82±2.70)min;无家属陪伴组:(1.52±0.54)min,家属陪伴组:(3.75±2.77)min],家长对容貌恢复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干预组:92.42%,对照组:81.40%;无家属陪伴组:96.03%,家属陪伴组:77.94%).两种配对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6岁颌面部外伤患儿局麻下清创缝合术进行心理干预及无家长陪伴对患儿局麻下手术起正面影响.

    作者:张小燕;何绮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外疝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用巴德网塞和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腹外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把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伤口疼痛程度、局部不适、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为比较对象.结果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的患者,并发症少,随访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成本低,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无复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岑坚慈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输卵管妊娠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VCDS)对早期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6例(宫内妊娠组152例,输卵管妊娠组174例)停经4~6周的宫内早早孕及早期输卵管妊娠的病例进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二维图像、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宫内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输卵管妊娠组.(2)宫内早早孕组子宫内膜区螺旋动脉血流频谱:RI<0.5,141/152,92%;输卵管妊娠组螺旋动脉血流频谱:RI>0.5,150/174,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宫内妊娠组患者宫内滋养层血流信号显示率92%(140/152),输卵管妊娠组未检出宫内彩色滋养层血流信号(0/1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输卵管妊娠组附件区囊壁探及环状、半环状血流信号检出率35%(62/174),高于宫内妊娠组(11%,18/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显著提高早期输卵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应列为首选的可靠检查方法.

    作者:林彩霞;区秀红;陈静;于芳;刘碧玉;黄剑兰;何杰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单髁骨折19例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单髁骨折疗效.方法 在C臂X光机透视下闭合复位或加用克氏针撬拨复位股骨单髁骨折克氏针交叉内固定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18 ~ 66岁,平均60岁.均为AO分型B型骨折.术前查体或经CT/MRI检查有合并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的不在本组讨论病例.其中车祸14例,高处坠落伤3例,运动摔伤2例.结果 19例病例全部随访.随访短3个月,长2年.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优1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 运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单髁骨折具有手术方法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患者经济负担小的优点,是股骨单髁骨折较好治疗方法.

    作者:陈沛波;林滨;徐冬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以期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36例老年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在手术后第1天,90%的患者疼痛得到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仅有2例术后镇痛效果不理想,其原因为骨水泥渗漏造成,且均渗透入椎体旁软组织中.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王霄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38例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临床回顾性研究

    目的 对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和分析,探讨该病的佳治疗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和参考.方法 对我院口腔科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38例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2例采用传统刮治术,无1例复发;31例采用开窗减压术,其中有8例补行二期刮治术后才得以治愈;5例采用颌骨部分切除术及同期自体髂骨单纯游离移植修复术,无复发及排斥反应.结论 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治疗需根据病变的临床特征、患者的主观愿望及体质个体差异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方继荣;陈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复杂性肾结石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组41例和开放手术组41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及结石清除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组手术时间[(110±21) min vs.(178±33) min]、术中出血量[(96.25±12.34) ml vs.(176.56±11.35) ml)]、并发症发生率[12.2% (5/41) vs.29.3% (12/41)]及术后住院时间[(7.31±0.94)d vs.(13.32±2.84)d]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总治疗费用[(12 636.6±672.37)元vs.(8532.20±350.56)元]及结石清除率[80.49%(33/41)vs.65.85%(27/41)]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相比,尽管住院总费用稍高,却具有微创、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患者恢复快,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有效、安全、合理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永昌;陈志雄;潘翔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疲劳症状性别差异的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疲劳症状的性别差异性.方法 对116例AMI患者于入院时及出院30 d后进行问卷调查,利用POMS-F积分方法评估疲劳程度,利用POMS-D评价抑郁情绪.结果 女性AMI患者入院时POMS-F积分较出院30d后高(P<0.05),而男性患者POMS-F积分不存在这种差别(P=0.213).相对于男性,女性AMI患者入院时POMS-F积分较高[(15.80±7.33) vs.(11.19±7.04),P=0.004],这种差异一直维持到出院30 d后(P=0.02).同时发现,疲劳与抑郁情绪显著相关(r2=0.308~0.480,P<0.05).结论 AMI患者疲劳程度及变化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疲劳与性别及抑郁情绪明显相关.

    作者:严家嫦;罗英;李群笑;高玲娇;吴群英;陈小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钙和小剂量肝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和小剂量肝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我院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情况和血常规检查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穿刺点所需压迫时间、潜血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透析后血小板计数均有下降,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P<0.05),且观察组患者APTT和TT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在对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中,低分子肝素钙比小剂量肝素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更为理想.

    作者:曾志勇;胡燕红;严海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椎体成形术(pvp、pkp)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手术过程中的要点,寻求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25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和肿瘤导致的椎体溶骨性破坏的治疗应用了椎体成形术(PVP、PKP),通过术前术后的评分改变评价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6月~2年,按VAS疼痛评分、椎体前缘、中部及后缘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优良率为94%.结论 椎体成形术(PVP、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和肿瘤导致的椎体溶骨性破坏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使老年患者缓解疼痛、恢复良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树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薄荷醇在小儿无痛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薄荷醇新型无痛消毒液应用于小儿静脉穿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300例患儿,随机平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40%乙醇+2%利多卡因+2%山莨菪碱+3%薄荷醇、安尔碘对患者静脉穿刺部位进行局部消毒、麻醉;B组采用40%乙醇+2%利多卡因+2%山莨菪碱、安尔碘对患者静脉穿刺部位进行局部消毒、麻醉;C组采用40%乙醇、安尔碘直接消毒;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成功穿刺率差异.结果 采用薄荷醇处方的A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成功穿刺率较其他两组优势,差异具显著性,P< 0.05.结论 在利多卡因、山莨菪碱、酒精消毒的静脉穿刺模式中加入薄荷醇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感,提高患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春辉;卢贤秀;陈琼;冯淑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患者围化疗期的应用

    目的 评价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围化疗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64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状况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在乳腺癌围化疗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雪莲;赵梁桦;何月萍;张玉简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集体健康宣教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集体健康宣教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0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1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101例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健康宣教,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在院外治疗期间的遵医行为.结果 实验组在药物治疗、自我血糖监控、饮食运动、定期复查、健康生活习惯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遵医行为评价总分为(87.21±5.21)分,对照组遵医行为评价总分为(67.12±4.23)分.实验组两组的遵医行为评价差异具有显著性,t=34.2314,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比对照组控制更为理想,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健康宣教,可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叶小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患者肌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与基础护理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早期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FM评分)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康复6个月的肌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早期康复组康复后的肌力等级、FM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肌力,锻炼患者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启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急诊监护室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的临床治疗资料.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和溶栓治疗后的再通率.结果 两组干预前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心理护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溶栓治疗后心理护理干预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更能降低患者焦虑,且能提高溶栓治疗的再通率.

    作者:练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急诊科实习护士针刺伤的调查

    目的 调查急诊科实习护生的针刺伤情况.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调查内容主要为实习护生的针刺伤相关知识及实际操作情况,结合护生发生针刺伤状况及原因登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72%的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99.07%的实习护生认为自己清楚针刺伤可导致的血源性疾病,94.88%的实习护生认为自己知道针刺伤的预防知识,97.67%的实习护生认为自己掌握如何处理锐器,91.16%的实习护生了解针刺伤后的伤口处理,但仅有71.63%的实习护生了解针刺伤后的上报流程;掌握相关知识的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比认为未掌握相关知识的实习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要低(P=0.038),护生的实际操作情况不理想.结论 实习护士的“知”与“信”、“行”之间有差距,应强化护生的个人防护知识及针刺伤后伤口处理、上报流程的培训.

    作者:王子莲;区秀丽;刘惠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孕症患者给予健康信息支持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对不孕症患者给予健康信息支持的有效性,分析其中注意事项.方法 以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10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信息支持,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更低,抑郁程度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对不孕症患者给予健康信息支持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信任度.

    作者:邓少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于34周早产儿胃液pH值与呼吸暂停相关的护理研究

    目的 寻求纠正小于34周早产儿胃液pH值预防过酸的胃液返流入食管中段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致非窒息性呼吸暂停护理方法.方法 本研究选取60例胎龄小于34周无合并症早产儿,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每天按4 ml/次/kg计算给与每次奶量,Q3H喂养一次,餐后自由体位,每天按医嘱予小剂量红霉素或者吗叮林药物治疗.观察组:Q2H喂奶一次,第一天按0.5 ml/次/kg计算给与每次奶量[1],以后每天递增奶量按0.5 ml/次/kg计算;喂养后头高60度并俯卧位;喂奶前监测胃液pH值;观察记录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实践证明全奶pH值6~7,符合胃液正常PH值.二组患儿就二种方法进行比较胃液pH值<4的发生率及呼吸暂停发生频率.结果 观察组胃液pH值<4发生率(43.3%)低于对照组(90%),呼吸暂停发生率(56.5%)低于对照组(93.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纠正小于34周早产儿胃液pH值的早产儿,胃食管返流及呼吸暂停发生频率明显减少,有显著的临床实用意义.

    作者:林明珠;陈丽梅;温碧霞;谭碧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补肾方中药薰药治疗失眠7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今年我院新开展中医传统疗法补肾方中药熏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制的补肾方药包放入药罐,连接熏蒸桶,加热后通过蒸气双足治疗失眠,并予以相应的护理.结果 70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愈12例、显效30例、好转28例.结论 补肾方中药薰药治疗失眠,疗效确切,病人容易接受,得到许多病人的肯定及好评,且此操作简便,无任何毒副作用,是治疗失眠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黎小霞;冯晓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合用中药治疗脑梗死早期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脑梗死患者在低分子肝素与中药联合治疗并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低分子肝素与中药联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对此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明显.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明显,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1),通过治疗护理两组患者均有所恢复,治疗组患者痊愈率94.3%,对照组患者痊愈率到达71.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与中药联合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且安全无副作用,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则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痊愈率,值得推广.

    作者:劳玉玲;陈光松;廖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ICU住院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分析重症病房住院患者的意外拔管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组64例通过原因分析,采用有效沟通、妥善固定、合理镇静、适当约束、正确装置的护理对策;对照组5 1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意外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强化有效沟通、妥善固定、合理镇静、适当约束、正确装置能有效降低患者意外拔管,达到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

    作者:方丽芬;黄少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对122例下肢骨折患者实行分组,对照组进行基本预防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针对DVT成因以及患肢、心理等方面的有效预防护理,通过统计分析对不同的预防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由对照组的11.67%下降到实验组的1.61%(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通过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预见性护理,可以使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明显减少,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远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与功能制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对比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与功能制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200例产妇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为观察组,200例产妇采用功能制护理模式为对照组,观察产妇在两种护理模式下所选择的分娩方式例数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产妇顺产和剖宫产例数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此外还具有功能制护理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凤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术中护理配合与干预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术中护理配合与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共6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上加用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SAS、SDS以及自尊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护理干预组治疗后SAS、SDS以及自尊评分均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干预组术后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不仅有利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顺利进行,亦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

    作者:邹春兰;吕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血清中HIF-1α、EPO和ET-1变化测定

    目的 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la(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对象为某医院产科在2012年4月至11月间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24h后,无创监测其肺动脉收缩压(PASP),根据肺动脉收缩压情况分别纳入正常组和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酶联免疫聚合法检测新生儿血清中HIF-1 α、EPO、ET-1的水平,对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本实验共纳入新生儿76例,肺动脉压正常组40例,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各12例.与正常肺动脉压组比,肺动脉高压组中三者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肺动脉高压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血清HIF-1、EPO、以及ET-1的水平随着PASP程度增加而递增(P<0.01,P<0.05).结论 在新生儿发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血清中HIF-1α、EPO、ET-1水平显著性上调,且与PASP存在相关性.HIF-1α、EPO、ET-1α参与了HPH的发生.

    作者:蔡彬媚;陈敬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右旋美托咪啶在预防幼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应用

    目的 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预防幼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镇静程度.方法 选择择期行唇裂修补术的患儿60例,年龄1~3岁,ASA Ⅰ级,将其随机分为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组(D1)、中等剂量右旋美托咪啶组(D2)及对照组(C),每组20例.各组患儿以单纯七氟醚诱导插管,D1、D2组分别于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2μg/kg、0.4μg/kg,注射时间>10 min,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于Nacrotrend值D水平,术毕待患儿呼吸恢复,保护性发射恢复时拔管.结果 三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脉搏氧饱和度(SpO2)均无显著差异(P>0.05).D1、D2组拔管时和拔管后10 min患儿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比C组明显下降.术后躁动发生率,D1组为26.7%,D2组为6.7%,C组为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患儿清醒镇静程度评分比D1组更高(P<0.01).三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右旋美托咪可以有效预防幼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

    作者:苏丹晨;黄希照;黄伟坚;李顺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AVM)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及MSCTA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36例行MSCTA检查的CAVM患者的资料,采用容积再现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表现.结果 36例CAVM患者中,病变累及枕叶10例,颞叶9例,额叶2例,顶叶3例,枕叶、小脑半球7例,颞、枕叶3例,额、顶叶2例,均清楚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4例合并血管畸形内动脉瘤,2例合并血管畸形外动脉瘤,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出血.结论 MSCTA能清楚显示C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合并的动脉瘤.

    作者:余海浪;庹秀均;李战辉;张应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人际交往能力评估问卷评定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结果 入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体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赵强;郭芳芳;宋晓红;吴建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电动带吸引牙刷结合洗必泰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电动带吸引牙刷结合洗必泰(氯已定)漱口液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5例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电动带吸引牙刷结合洗必泰漱口液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棉球擦洗法+冲洗法行口腔护理.对两组患者口腔异味、口腔炎、牙菌斑指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口腔异味4例(9%)、口腔炎3例(7%)、牙菌斑指数(1.20±0.18)、VAP发生率12%,较对照组[12例、10例、(1.88±0.22)、45%]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动带吸引牙刷结合洗必泰漱口液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口腔异味、口腔炎、牙菌斑指数,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周玉华;朱蔚仪;许美卿;魏晓玲;刘明发;许海雄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泌尿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及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 探究泌尿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效果.方法 将46例泌尿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患者设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同病种同病区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患者为对照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以条件Logistic法筛选出泌尿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前瞻性观察感染控制效果.结果 住院时间长、泌尿道留置引流管、先期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及使用多种抗菌药物(≥3种)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在泌尿道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病例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从2011年的57%降至2012年的31%.结论 住院时间长、泌尿道留置引流管、先期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及使用多种抗菌药物(≥3种)是泌尿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认识、切断传播途经、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正确留置尿路引流管、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控制泌尿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莉梅;邹丽君;胡雪梅;李素;刘彩霞;朱庆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夜间两不同时间点唾液皮质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夜间23:00与24:00唾液皮质醇检测结果,以判断能否将午夜唾液皮质醇提前至23:00采集,用于临床库欣综合征的筛查诊断.方法 对健康人群组(NS组)108例,库欣综合征(CS)高危人群组(NCS组)50例,库欣综合征患者(CS组)7例,分别于夜间23:00与24:00采集唾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唾液皮质醇.结果 三组受试者夜间23:00与24:00唾液皮质醇检测结果分别为:NS组:(2.01±0.91)ng/ml,(1.96±0.85)ng/ml; NCS组:(3.55±1.73)ng/ml,(3.81±1.49) ng/ml; CS组:(12.63±6.14)ng/ml,(10.98±3.98)ng/ml;三组组内两时间唾液皮质醇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呈良好的直线相关(r=0.924,P< 0.001);三组组间两时间唾液皮质醇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S组明显高于NS组和NCS组,NCS组高于NS组;23:00和24:00唾液皮质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5、0.996,对CS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 夜间唾液皮质醇浓度是筛查、诊断CS的一个方便、敏感指标;23:00唾液皮质醇浓度与24:00的接近,在23:00采集唾液可以满足临床库欣综合征的筛查诊断要求.

    作者:唐菊英;黎锋;戚以琴;李娜;张少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对皮质下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白质疏松的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胺酸、血脂水平等因素对SVD的LA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37例在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SVD病例进行血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检测,头颅MRI检查,并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参照Scheltens学者的方法,对皮质下白质高信号影(DWMH)和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影(PVH)程度进行半定量.比较各测定的生化指标和合并的危险因素与DWMH和PVH的半定量分数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只有PVH与Fib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34),是正相关关系;DWH、PVH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卒中史、糖尿病、高脂血症也均不是DWH、PH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SVD的PVH程度相关.

    作者:杨映珊;邱少雄;黄江玲;杨潮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酶的表达调控

    目的 研究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其酶的表达调控.方法 选择临床中分离到的疑似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30株,对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行转移接合试验.用6组引物对提取的细菌质粒DNA进行多重PCR扩增,从而对质粒介导的AmpC酶的表达调控进行分析.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共检出20株产β-内酰胺酶菌株,其中有5株菌株同时产AmpC 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12株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3株只产AmpC β-内酰胺酶,5株转移接合成功.PCR扩增试验后,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有6株扩增产生质粒介导的AmpC基因,其中CIT型4株,DHA型2株.结论 产质粒AmpC酶大肠埃希菌在临床上广泛传播,把握其持续高表达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邓江锦;张文林;张志祥;李小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与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与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常规培养和分离菌株,用梅里埃ATB鉴定仪鉴定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K-B法,而多黏菌素B用E-test条法测100株分离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并用WHONET 5.4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10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的MIC分布情况为:2.0 mg/L有2株,1.5 mg/L有3株,1.0 mg/L有8株,0.75 mg/L有12株,0.5 mg/L有40株,0.38mg/L有30株,0.25 mg/L有5株,均为敏感;而对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32%)外,其余都在60%以上,对其中的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是100%.结论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性较高.

    作者:林锦喜;崔敏涛;张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活性炭对左卡尼汀注射液主药吸附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活性炭用量及制备工艺对左卡尼汀注射液中主药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活性炭加入左卡尼汀溶液中,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卡尼汀的含量,考察活性炭对主药的吸附作用.结果 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左卡尼汀含量明显降低;随着搅拌温度升高,活性炭对左卡尼汀吸附作用增加;搅拌时间和pH值在活性炭对左卡尼汀吸附作用中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制备左卡尼汀注射液时,本研究筛选的结果为:活性炭的用量0.12% (g·ml-1),搅拌温度为70℃.

    作者:王剑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感染科实习生肺结核基础知识知晓调查

    目的 探讨感染科实习生对肺结核基础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感染科实习的临床医学生和护生各50名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学生对肺结核基础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实习前,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对肺结核相关基础知识的知晓情况显著优于护理专业实习生;经过4周的实习,两组学生对肺结核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由于不同专业医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较大差异,实习护士应加强肺结核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作者:邹素容;梁丽坤;黎英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院中成药香连丸临床应用处方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临床医生香连丸应用处方,了解我院临床医生合理应用香连丸的情况.方法 抽取我院2011年度门诊306张使用香连丸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香连丸不合理配伍使用现象较普遍.结论 成立合理用药点评小组每月对门诊处方抽查点评,采取通报、通讯等措施促进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作者:赖吉俭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