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方中药薰药治疗失眠7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黎小霞;冯晓薇

关键词:补肾方, 中药薰药, 治疗失眠, 疗效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今年我院新开展中医传统疗法补肾方中药熏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制的补肾方药包放入药罐,连接熏蒸桶,加热后通过蒸气双足治疗失眠,并予以相应的护理.结果 70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愈12例、显效30例、好转28例.结论 补肾方中药薰药治疗失眠,疗效确切,病人容易接受,得到许多病人的肯定及好评,且此操作简便,无任何毒副作用,是治疗失眠的一种有效方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肝素合用中药治疗脑梗死早期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分析早期脑梗死患者在低分子肝素与中药联合治疗并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低分子肝素与中药联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对此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明显.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明显,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1),通过治疗护理两组患者均有所恢复,治疗组患者痊愈率94.3%,对照组患者痊愈率到达71.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与中药联合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且安全无副作用,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则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痊愈率,值得推广.

    作者:劳玉玲;陈光松;廖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患者肌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与基础护理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早期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FM评分)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康复6个月的肌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早期康复组康复后的肌力等级、FM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肌力,锻炼患者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启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析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治疗的66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将其依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则单用伊立替康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8 d.结果 通过治疗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不良反应情况方面比较,实验组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复发性卵巢癌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在临床上是首选方案,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蒋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夜间两不同时间点唾液皮质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夜间23:00与24:00唾液皮质醇检测结果,以判断能否将午夜唾液皮质醇提前至23:00采集,用于临床库欣综合征的筛查诊断.方法 对健康人群组(NS组)108例,库欣综合征(CS)高危人群组(NCS组)50例,库欣综合征患者(CS组)7例,分别于夜间23:00与24:00采集唾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唾液皮质醇.结果 三组受试者夜间23:00与24:00唾液皮质醇检测结果分别为:NS组:(2.01±0.91)ng/ml,(1.96±0.85)ng/ml; NCS组:(3.55±1.73)ng/ml,(3.81±1.49) ng/ml; CS组:(12.63±6.14)ng/ml,(10.98±3.98)ng/ml;三组组内两时间唾液皮质醇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呈良好的直线相关(r=0.924,P< 0.001);三组组间两时间唾液皮质醇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S组明显高于NS组和NCS组,NCS组高于NS组;23:00和24:00唾液皮质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5、0.996,对CS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 夜间唾液皮质醇浓度是筛查、诊断CS的一个方便、敏感指标;23:00唾液皮质醇浓度与24:00的接近,在23:00采集唾液可以满足临床库欣综合征的筛查诊断要求.

    作者:唐菊英;黎锋;戚以琴;李娜;张少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血清中HIF-1α、EPO和ET-1变化测定

    目的 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la(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对象为某医院产科在2012年4月至11月间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24h后,无创监测其肺动脉收缩压(PASP),根据肺动脉收缩压情况分别纳入正常组和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酶联免疫聚合法检测新生儿血清中HIF-1 α、EPO、ET-1的水平,对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本实验共纳入新生儿76例,肺动脉压正常组40例,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各12例.与正常肺动脉压组比,肺动脉高压组中三者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肺动脉高压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血清HIF-1、EPO、以及ET-1的水平随着PASP程度增加而递增(P<0.01,P<0.05).结论 在新生儿发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血清中HIF-1α、EPO、ET-1水平显著性上调,且与PASP存在相关性.HIF-1α、EPO、ET-1α参与了HPH的发生.

    作者:蔡彬媚;陈敬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匹多莫德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其对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将62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两组都随访1年.同时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清免疫球蛋白五项:IgG、IgM、IgA、C3、C4.记录两组患儿诊断后第一次上呼吸道感染病程及1年内复发次数.结果 对照组治疗3个月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五项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IgG、IgM、IgA、C3治疗3个月后比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诊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后第一次上呼吸道感染病程[(5.03±1.4)天]比对照组[(6.19±1.45)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内复发次数[(5.18±1.31)次]较对照组[(7.1±1.58)次]少,且较治疗前1年[(8.06±1.5)次]减少,差异都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 匹多莫德能提高体液免疫中IgG、IgM、IgA、C3水平,可有效缩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感染期病程及减少复发的次数.

    作者:叶成海;江鹏;刘庆日;龚湛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人际交往能力评估问卷评定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结果 入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体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冲突管理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赵强;郭芳芳;宋晓红;吴建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缺血性脑血管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89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120例设为对照组.全部给予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资料.结果 观察组单纯内-中膜增厚29例,内-中膜增厚伴粥样硬化52例,管腔轻度狭窄2例,管腔中、重度狭窄3例,异常率96.63%;对照组单纯内-中膜增厚5例,内-中膜增厚伴粥样硬化3例,管腔轻度狭窄0例,管腔中、重度狭窄0例,异常率6.67%.两组在异常率上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24.13,P<0.05).观察组病变位置在颈动脉分叉处49例,颈内动脉起始段19例,颈外动脉起始段10例,颈总动脉8例;对照组病变位置在颈动脉分叉处4例,颈内动脉起始段2例,颈外动脉起始段l例,颈总动脉1例.两组间在病变位置上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颈部血管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上具有比较确切的临床诊断价值,病变高发部位是颈动脉分叉部.

    作者:宋秀莲;刘翠红;钟小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与功能制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对比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与功能制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200例产妇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为观察组,200例产妇采用功能制护理模式为对照组,观察产妇在两种护理模式下所选择的分娩方式例数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产妇顺产和剖宫产例数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此外还具有功能制护理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凤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高血压手术病人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高血压手术病人麻醉前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压控制好;对照组患者入室前不用术前用药,入室后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g/kg,咪达唑仑0.1 mg/kg;治疗组患者入室前不用术前用药,入室后肌肉注射长托宁0.01mg/kg,咪达唑仑0.1 mg/kg;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15 min、30 min的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 对照组患者用药后HR、SBP、DBP分别由原来的(73.2±12.3)次/min、(123.4±17.4)mm Hg(1mm Hg=0.133 kPa)、(79.2±10.3)mm Hg升高到30 min后的(89.5±14.4)次/min,(131.2±22.8) mmHg、(85.6±13.2) mm Hg,增高较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氧饱和度对照组从用药前的(96.4±4.3)%变为30 min后的(96.7±4.0)%,治疗组从(97.2±4.5)%变为(97.4±4.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适合作为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前用药,用药后患者血压更稳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耀滨;叶凤卿;梁杏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疲劳症状性别差异的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疲劳症状的性别差异性.方法 对116例AMI患者于入院时及出院30 d后进行问卷调查,利用POMS-F积分方法评估疲劳程度,利用POMS-D评价抑郁情绪.结果 女性AMI患者入院时POMS-F积分较出院30d后高(P<0.05),而男性患者POMS-F积分不存在这种差别(P=0.213).相对于男性,女性AMI患者入院时POMS-F积分较高[(15.80±7.33) vs.(11.19±7.04),P=0.004],这种差异一直维持到出院30 d后(P=0.02).同时发现,疲劳与抑郁情绪显著相关(r2=0.308~0.480,P<0.05).结论 AMI患者疲劳程度及变化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疲劳与性别及抑郁情绪明显相关.

    作者:严家嫦;罗英;李群笑;高玲娇;吴群英;陈小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孕症患者给予健康信息支持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对不孕症患者给予健康信息支持的有效性,分析其中注意事项.方法 以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10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信息支持,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更低,抑郁程度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对不孕症患者给予健康信息支持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信任度.

    作者:邓少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于34周早产儿胃液pH值与呼吸暂停相关的护理研究

    目的 寻求纠正小于34周早产儿胃液pH值预防过酸的胃液返流入食管中段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致非窒息性呼吸暂停护理方法.方法 本研究选取60例胎龄小于34周无合并症早产儿,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每天按4 ml/次/kg计算给与每次奶量,Q3H喂养一次,餐后自由体位,每天按医嘱予小剂量红霉素或者吗叮林药物治疗.观察组:Q2H喂奶一次,第一天按0.5 ml/次/kg计算给与每次奶量[1],以后每天递增奶量按0.5 ml/次/kg计算;喂养后头高60度并俯卧位;喂奶前监测胃液pH值;观察记录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实践证明全奶pH值6~7,符合胃液正常PH值.二组患儿就二种方法进行比较胃液pH值<4的发生率及呼吸暂停发生频率.结果 观察组胃液pH值<4发生率(43.3%)低于对照组(90%),呼吸暂停发生率(56.5%)低于对照组(93.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纠正小于34周早产儿胃液pH值的早产儿,胃食管返流及呼吸暂停发生频率明显减少,有显著的临床实用意义.

    作者:林明珠;陈丽梅;温碧霞;谭碧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院中成药香连丸临床应用处方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临床医生香连丸应用处方,了解我院临床医生合理应用香连丸的情况.方法 抽取我院2011年度门诊306张使用香连丸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香连丸不合理配伍使用现象较普遍.结论 成立合理用药点评小组每月对门诊处方抽查点评,采取通报、通讯等措施促进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作者:赖吉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以期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36例老年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在手术后第1天,90%的患者疼痛得到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仅有2例术后镇痛效果不理想,其原因为骨水泥渗漏造成,且均渗透入椎体旁软组织中.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王霄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的诊治——附33例报告

    目的 分析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经宫腔镜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宫腔镜检查无明显临床症状的不孕症患者188例,统计其中患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的比例,并且统计分析其术后妊娠的情况.结果 188例不孕症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后发现患有子宫内膜息肉的共有33例,占17.5%;经宫腔镜治疗后,这些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术后1年内宫内妊娠19例,总宫内妊娠率为57.5%,其中术后半年内宫内妊娠17例,占1年宫内妊娠的89.5%,且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宫腔镜手术安全可行,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经诊治后(尤其半年内)宫内妊娠率较高,可达到早诊治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的受孕机会,是诊断和治疗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潘东娜;刘传勇;杜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对122例下肢骨折患者实行分组,对照组进行基本预防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针对DVT成因以及患肢、心理等方面的有效预防护理,通过统计分析对不同的预防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由对照组的11.67%下降到实验组的1.61%(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通过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预见性护理,可以使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明显减少,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远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应激反应及血气变化的影响对比观察

    目的 评价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应激反应及血气变化的影响,对比各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就诊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全麻组56例、硬膜外麻醉组52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42例,观察麻醉前后、气腹后10 min时心率、平均动脉压、C反应蛋白、PETCO2、SpO2各项指标,并运用分析各关指标.结果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在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C反应蛋白等各项应激反应指标及PETCO2、SpO2指标较单纯全麻及单纯硬膜外麻醉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较小,生化指标改变波动较小.

    作者:黄仲坚;曾凡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瘤内注射药物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碘油和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确诊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观察组30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经皮瘤内注射碘油和吡柔比星治疗).术后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价AFP和肝功能变化和患者生存期.结果 两组经过治疗后,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有效率为48.0%;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12月后卡氏评分,治疗组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有效率为72.0%,两组患者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碘油和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确切.

    作者:李涌;倪惠君;迟长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复杂性肾结石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组41例和开放手术组41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及结石清除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组手术时间[(110±21) min vs.(178±33) min]、术中出血量[(96.25±12.34) ml vs.(176.56±11.35) ml)]、并发症发生率[12.2% (5/41) vs.29.3% (12/41)]及术后住院时间[(7.31±0.94)d vs.(13.32±2.84)d]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总治疗费用[(12 636.6±672.37)元vs.(8532.20±350.56)元]及结石清除率[80.49%(33/41)vs.65.85%(27/41)]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相比,尽管住院总费用稍高,却具有微创、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患者恢复快,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有效、安全、合理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永昌;陈志雄;潘翔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