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共同性斜视患者肌止端距离在斜视发病中可能的机理作用.方法 手术中测量17例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内、外直肌止端距角膜缘距离,进行统计分析后与正常人群比较是否具有差异性.结果 在11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中,外直肌止端距角膜缘4.0~ 7.0mm,平均(5.9±0.99)mm,正常参考值为6.9 mm(t=4.630,P<0.05);内直肌止端距角膜缘(4.5~6.0)mm,平均(5.3±0.57)mm,正常参考值为5.5 mm (t=1.053,P>0.05).在6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中,外直肌止端距角膜缘6.5~7.0mm,平均(6.7±0.21) mm,正常参考值为6.9 mm(t=1.840,P>0.05);内直肌止端距角膜缘3.5~4.5mm,平均(4.3±0.41) mm,正常参考值为5.5 mm(t=7.185,P<0.05).结论 内、外直肌肌止端距角膜缘距离可能为共同性水平斜视的发病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苏茜;林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临床调查方式,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216例孕妇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两组,其中合并高血压89例患者为观察组,127例无妊娠高血压的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家庭病史、营养状况、情绪等因素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 35岁、营养状况差、高血压家族史、母亲妊高症史、身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不良情绪六项是HDCP危险因素.结论 孕早期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孕妇的基本情况及心理、身体状况,并进行危险分级,高危孕妇及时干预,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母婴身体健康.
作者:刘倩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子宫动脉栓塞对于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5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2),观察组先行超声引导下子宫动脉栓塞,再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肌肉注射甲氨蝶呤后行人工流产术.结果 观察组人工流产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大出血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子宫动脉栓塞对于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EMR)法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的疗效.方法 抽选我院收治的153例(193枚)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电切组(n=76,96枚,单纯予以高频电切术)和EMR组(n=77,97枚,行EMR治疗),比较两组切除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EMR组完整切除成功率96.9%(94/97)显著高于电切组的81.3%(78/96)(x 2=10.637,P=0.001);而对照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高于EMR组的19.6%(x2=18.371,P=0.000).结论 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法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势特点,是一种安全性高的内镜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潘修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与检查结果、发病日龄与死亡率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75例患儿按出生胎龄分为足月儿、34~37周组和小于34周组,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与早产儿比较足月儿的腹泻和大便潜血发病率高(P<0.05),其炎症指标、死亡率相似(P>0.05);确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时腹部X线早产儿主要为早期改变,而足月儿主要为进展期改变(P<0.05);患儿胎龄越小、体重越轻,NEC的发病日龄越迟(P<0.01).结论 足月儿腹泻和大便潜血可能是早期NEC的主要症状;足月儿NEC多合并其它疾病,进展快,动态监测腹部X线是评估NEC进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有NEC高危因素的患儿,须注意进食过早、加量过快.
作者:林泽军;吕爱君;陈伟霞;王俊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5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0例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出血5例,胆管损伤1例,术后胆漏2例,穿刺切口感染1例,残留结石1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的手术技巧,规范的操作,熟悉胆囊管和血管的解剖及变异,及时果断地中转开腹等,可以有效的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凯辉;何斌;李文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年龄及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9年来住院病人资料,分析经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的9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诊治方法、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胃肠道间质瘤男女发病比例为1.5∶1.发病年龄范围为21 ~ 86岁,60岁以上患者比例高.所有患者的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起源于胃(55.6%)和小肠(27.8%).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首发症状主要为呕血、黑便或便血,腹痛、腹胀等.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是困难的,其正确诊断依赖于手术或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确定,免疫组化检测CD117阳性率94.05%(79/84),CD34阳性率92.86%(78/84),两者同时为阳性者78例(92.86%).本病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病变为唯一有效的方法,格列卫对不能手术者或对预防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作用.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未定的多潜能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须依赖大体标本或免疫组化病理结果,CD117和CD34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愉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双J管拔管困难的常见原因,探讨相关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3年10月间共收治双J管使用膀胱镜或输尿管镜拔管困难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拔管困难原因:并发输尿管结石10例,肾结石3例,双J管打结2例,部分双J管输尿管外异位1例.所有病例均拔管成功,其中采取单纯输尿管镜取石术后拔管7例,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拔管3例,体外冲击波碎石和输尿管镜取石交替使用后拔管1例,经皮肾镜取石后拔管1例,肾切开取石后拔管1例,输尿管镜配合钬激光切割双J管后拔管2例,输尿管镜配合钬激光切开输尿管壁后拔管1例.结论 双J管拔管困难原因很多,针对原因进行预防是减少双J管拔管困难发生的关键.出现后应联合多种手段,以达微创处理的目的.
作者:刘创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血清中总IgE抗体和特异性IgE(sIgE)抗体在三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的含量和过敏原种类.方法 使用免疫印迹方法,对275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总IgE及sIgE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三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总IgE阳性率为7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105,P< 0.001),其中sIgE阳性者所占比率为62.76%.过敏原检出阳性率吸入组较食人组高,分别为174例(64.93%)和94例(35.07%),吸人组中高为户尘螨/屋尘为62例(23.13%),食入组中高为贝/鱼/虾/蟹为28例(10.45%).结论 血清中多种过敏原参与了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通过测定血清总IgE水平,以及检测特异性过敏原sIgE水平,研究患者发生疾病的过敏原,可以为临床诊疗该类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折雪;白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对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时引发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2013年6月采用腹腔镜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91例,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导致并发症出现的具体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 59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发生相应并发症的患者共40例,占所有病例数的6.76%.其中出现气肿的患者4例,12例有出血症状,角膜、脏器损伤共14例,5例出现肩胛等部位疼痛,2例为缝合针断裂,另3例为切口感染.结论 导致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医师的手术经验、熟练程度以及患者的病情等,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选择合理的术式,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作者:余明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腺样体切除结合鼓膜切开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8例,采取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治疗;观察组18例,采取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及化脓性中耳炎的耳数分别为1、3、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术后发生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及化脓性中耳炎的耳数分别为2、6、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样体切除结合鼓膜切开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好,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薛远琼;朱怀文;阮奕劲;黄秀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治疗对老年糖尿病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 (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糖尿病足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和传统治疗组40例,联合治疗组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采取支架成形术、球囊扩张等介人手术治疗,术后静脉滴注40 μg前列地尔,传统治疗组则给予抗凝、改善静脉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的改善情况及对血清中IL-6、IL-12水平的影响.结果 联合治疗组临床治愈率高达72.00%,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左、右足背动脉管径及血流量为(2.31±0.71)mm、(2.28±0.69)mm和(36.21±10.58)cm/s、(36.78±11.12)cm/s,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的(1.72±0.69)mm、(1.70±0.72)mm和(28.32±10.28) cm/s、(28.00±10.58)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IL-6、IL-12的下降值为(53.20±]1.80) mg/L和(35.25±9.18) mg/L,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的(31.15±15.38) mg/L和(26.10±10.12) mg/L (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介入治疗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治愈机率,改善足背动脉管径及其血流量,同时减轻患者患肢的炎症反应,使患者机体内环境保持稳定.
作者:李春华;翟小趣;张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术前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67例Ⅰb2~Ⅱa期局部巨块型(癌灶直径>4 cm)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盆腔外照射放疗,研究组分别于放疗前、后给予TP(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一程,对照组放疗期间给予顺铂周化疗.比较两组放化疗后近期有效率、手术病理完全缓解率、毒副反应等.结果 研究组放化疗后近期有效率94.28%,对照组96.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较明显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但患者经治疗后均可耐受.手术病理完全缓解率:研究组14.29%,对照组15.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序贯放化疗和同步放化疗两者疗效相当.术前序贯放化疗操作更灵活,便于推广,使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廖妮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脐部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或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选用脐部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对照组39例,选用腹腔镜三孔法进行切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切口疤痕、并发症和患者对手术的评价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和切口疤痕都优于对照组,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和切口疤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总数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手术的评价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脐部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祝江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行静脉溶栓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期间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肢肌力级别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x2=34.6205,P=0.0000);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7.9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89%(x2=28.1250,P=0.00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x2=29.4830,P=0.0000).结论 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稳定其病情,改善患肢肌力级别,减少不良反应,促进医患和谐,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伍诗惠;陈莲娣;赖月婷;李子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硬膜外血肿术后患者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护理提供更好的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73例硬膜外血肿患者,在对这些患者手术后进行全面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第2天8例患者出现意识性的障碍加深,体温升高达39℃以上患者有12例,经过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均缓解,无加重者,术后10例患者因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7例患者术后予机械辅助通气,17例呼吸困难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均可脱离辅助呼吸恢复正常通气,73例患者中术后3例患者因病情较重而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且没有发生并发症.术后仅有3例患者因病情较重而死亡,后存活的70例患者中,恢复较好者63例(86.30%),轻度致残患者3例(4.1%),重度致残患者1例(1.3%).结论 硬膜外血肿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研究及使用.
作者:韩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五常法”的理论及管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手术室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从组织、培训、实施、制定明确要求和措施,成立质控小组,加强检查督导,定时考核与随机考核相结合,不断改进.结果 实施“五常法”后,手术室物品准备完好率从86.00%提高至98.62%,仪器设备完好率从87.33%提高至97.93%,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从81.60%提高至97.10%,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从80.73%提高至9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五常法”管理总体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一种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
作者:胡丽珍;陶曙;张玲;徐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眼科门诊护理中的效果,总结优质护理服务应用要点c方法 以本院2012年1月至12月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的68例眼科门诊患者作为观察组,本院2011年1月至12月应用前护理的59例眼科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发生率为16.18%、抑郁发生率为8.82%,对照组患者焦虑发生率为32.20%、抑郁发生率为22.03%,对照组中有焦虑或抑郁心理症状者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7.06%,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9.6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眼科门诊当中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应于门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子浩;马剑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舒适性护理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并实施舒适性护理后的老年患者32例为观察组,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未行舒适性护理的老年患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视力、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分别为(0.67±0.19)、(94.6±4.2)、96.9%,对照组分别为(0.48±1.24)、(81.7±5.3)、81.3%,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6±1.7)d,对照组为(7.6±2.0)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压升高、晶体脱落、角膜水肿、前房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1%、0、12.5%、0,对照组分别为9.4%、9.4%、34.4%、1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住院期间实施舒适性护理,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龚润萍;李荧;杨燕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贴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疗效.方法 将46例静脉化疗药物外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环形封闭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用水胶体敷贴外敷,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和红肿消退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水胶体敷贴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疗效好,能有效减轻疼痛及局部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于玲;宋淑静;潘小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采用金霉素眼膏作为润滑剂在留置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0例需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无菌石蜡油作为润滑剂,观察组在留置尿管时采用金霉素作为润滑剂,观察两组患者因留置导尿管导致的尿道刺激症状、菌尿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36 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尿路刺激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菌尿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金霉素眼膏作为留置尿管时的润滑剂,对减轻手术患者术前因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刺激症、尿路感染有明显效果.
作者:陈戈婷;陈瑞芳;兰一;钟小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下肢创伤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因素,提高临床监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 观察697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2周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收集可能与DVT形成的相关指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下肢骨折术后发生DVT者71例(10.19%).单因素分析显示DVT组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多发骨折、BMI≥25 kg/m2、无踝泵练习、既往血栓史的构成比大于非DVT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585)、高血压(OR=2.766)和踝泵练习(OR=-0.455)人选的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和高血压是下肢骨折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活动锻炼可减少DVT发生的风险,尤其应加强存在DVT高危因素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降低DVT的发生.
作者:吴桂荣;畅晓乐;张晓慧;聂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消化内镜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实施风险管理前,对消化内镜室监测的空气、物体表面、手卫生等环境卫生学及胃镜进行监测,针对影响监测结果不合格的重点环节、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及风险识别,按风险级别制定风险评估内容与控制计划,落实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消化内镜室环境卫生学及生物学监测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患者无一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结论 风险管理模式有助于为患者提供安全检查,还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防止交叉感染,提升临床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梁维红;黄安合;梁雪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及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比较两组平均接诊时间及急症至手术时间、致残率及死亡率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接诊时间(16.3±1.8) min、急诊至手术时间(45.3±11.0) 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致残率32.5%、致死率2.4%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接诊时间及急诊至手术时间,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詹俊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危重患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方法 选择在ICU需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采用开放式吸痰技术,实验组20例采用密闭式吸痰技术,观察两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气管粘膜损伤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吸痰前2 min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2 min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技术能减轻患儿机械通气由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并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粘膜损伤;患儿机械通期间吸痰过程安全,护理人员操作简便.
作者:黄海星;刘玉珍;陈奕娜;张晓璇;梁雪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家庭访视对恶性脑瘤化疗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102例进行化疗的恶性脑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化疗及护理后出院,干预组除常规化疗外,还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庭访视后的焦虑抑郁白评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访视对恶性脑瘤化疗患者有重要意义,使化疗病人掌握化疗相关知识的同时,消除病人思想顾虑,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陈俊娥;叶丹青;林淑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为医院护理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后的相关资料,其中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的临床护理服务为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护理层级管理后的临床护理服务为观察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服务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护士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实行护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规范护理工作,保障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江少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联合抚触治疗围绝经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中药口服,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疗法联合改良抚触进行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9%.结论 认知疗法联合改良抚触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有较好的疗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刘伟红;刘福凤;高海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疏导女性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女性冠心病并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385例,对轻、中度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干预,重度患者在相关精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心理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其等级分布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心理护理可疏导女性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不良心理,有利于冠心病的治疗和控制病情.
作者:曾奕芝;李若铭;刘森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21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孕妇妊娠结局进行了解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孕妇易在早期出现反复阴道流血,终止妊娠时易出现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结论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增加了终止妊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一旦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应动员其尽早终止妊娠.为减少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发生,我们应加强宣教,加强产程观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肖广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的佳方式,以获得准确信息,提高科室一级质控的质量,为护理管理措施的制定及改进护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用护理部与科室共同设计的护理质量问卷调查表对即将出院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在不同时间段分别由护士长、值班护士、责任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责任护士月满意度调查问卷回收率、满意率分别为95.17%,98.9%,均显著高于护士长组(42.51%,91.6%)及值班护士组(56.38%,92.4%),满意度调查问卷回收率、满意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责任护士进行即将出院患者的满意调查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调查的回收率及满意率.
作者:张颖;张玉榕;王克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暴露的高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报告的118起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危职业是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46%,职业暴露构成比占60.17%),高危暴露场所是住院病房(44.07%),高危暴露环节是拔针与拔针后处置(占54.24%),高危暴露方式以针刺伤为主(针头占79.66%).结论 针对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高危场所、高危环节配备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树立标准预防的理念,规范操作规程,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作者:邢庆华;宋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外用湿敷煎剂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外用湿敷煎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止疱、结痂、皮损消退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止疱、结痂和皮损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0.8%(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外用湿敷煎剂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确切,患者皮疹消退快,疼痛缓解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黄振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喹硫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 选取未用药或停药1月的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单独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 治疗12周后喹硫平组血清催乳素和体重指数BMI无明显增加,利培酮组则显著增加,体重指数BMI和催乳素水平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喹硫平对女性患者催乳素和体重BMI指数无明显影响,利培酮对女性患者催乳素和体重指数BMI影响明显.
作者:徐炳聪;涂健铭;张明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氯沙坦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符合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氯沙坦组31例和厄贝沙坦组31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射血分数、血压、血尿酸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氯沙坦组血压水平与厄贝沙坦组相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肺动脉压、射血分数及尿酸水平较后者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能降低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肺动脉压、射血分数及血尿酸水平.
作者:梁云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大川芎即型凝胶中天麻素、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天麻素270 nm、阿魏酸321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是25℃,进样量是20μl.结果 天麻素、阿魏酸分别在0.2605 ~ 1.563μg(r=0.9995)、0.107 ~ 0.642μg(r=0.9998)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100.0%,RSD分别是0.1%、0.1%.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伯丛;梁丽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分析其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将56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60例健康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脂Lp-PLA2水平,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情况分为轻、中及重型缺损三组,比较三组Lp-PLA2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p-PLA2水平分别为(63.39± 11.30) μg/L、(30.68±12.19) μ g/L;轻、中及重型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患者的Lp-PLA2水平分别为(56.73±7.19)μg/L、(64.22±6.08)μg/L、(76.51±5.49) μg/L,两两比较P<0.05.ACI患者血浆中Lp-PLA2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BMI、饮酒、TG、LDL-C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HDL-C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 Lp-PLA2是ACI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水平可对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一定指导.
作者:邓耀芳;黄丹丹;黄国敏;黄汉宁;崔明志;韦恒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制佐米曲普坦鼻用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黏膜渗透特点.方法 以泊洛沙姆P407为凝胶材料,以泊洛沙姆P188、PEG6000调节胶凝温度与时间,采用正交实验筛选处方,并进行体外鼻黏膜渗透试验.结果 佐米曲普坦温敏凝胶在33℃下,可迅速胶凝,并具有一定的黏膜渗透量.结论 佐米曲普坦温敏凝胶处方设计合理,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刘积斌;易军;李东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输卵管结扎术后女性性心理和性功能状况.方法 将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经腹部行输卵管结扎者98例纳入本研究,对其术后性心理和性功能状况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对比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在性心理和性功能状况方面的变化.结果 输卵管结扎术后女性多存在被阉割感,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性生活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经心理干预后,我们发现SAS评分由干预前的(53.86±7.69)分下降至(42.03±6.23)分;SDS评分由干预前的(55.24±8.18)分下降至(43.52±6.53)分;性生活满意度由干预前的77.55%上升至96.94%,提示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减轻,性生活满意度上升,与心理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结扎术后女性易产生心理障碍,影响性生活满意度,围手术期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对改善女性性心理和性功能状况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冯燕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低碳水化合物肠内营养对AECOPD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人髓样分化因子(MyD88)的影响.方法 通过鼻饲管肠内给予AECOPD患者低碳水化合物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采用正常营养匀浆制品.检测血气分析、IL-6、TNF-α、MyD88、CRP等指标.结果 治疗第7d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IL-6、TNF-α、MyD88、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低碳水化合物肠内营养可改善AECOPD患者通气水平,并可以降低AECOPD患者炎症水平.
作者:许衍硕;陈志斌;李凡;谢亦欢;叶国辉;唐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全麻加局麻在老年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84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两组,42例患者实施异丙酚全麻为对照组,42例患者实施异丙酚全麻加利多卡因局麻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临床指标改变情况、反应性症状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异丙酚用量、舒张压波动值、收缩压波动值、血氧饱和度波动值、心率波动值、呼吸频率波动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麻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反应性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加局麻是老年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有效麻醉方法,可明显减少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基础上可显著减少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波动,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身体状况,引发的反应性症状与并发症较少.
作者:邱汉辉;张清祥;谢战忠;李先;肖虹;李惠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理支持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注射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心理支持,实验组40例在常规心理支持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心理支持干预.半年后注射期满时观察两组患者心理支持干预前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变化、治疗依从性的比率.结果 心理支持干预后,两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睡眠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92.5% vs.75%).结论 心理支持能改善患者负性认知和不良情绪,转变患者消极的应对方式,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宋雪娴;沈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sIUGR)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探讨影响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双胎妊娠590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otic,MCDA)双胎sIUGR 42例作为病例组,双绒毛膜双胎sIUGR 47例作为对照A组,同期分娩的无sIUGR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42例作为对照B组.分娩后收集胎盘并分别称重、检测胎盘份额、脐带插入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围产儿结局.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胎盘组织中VEGF的表达,半定量测其表达强度.体重轻者称小胎,体重重者称大胎.结果 病例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7.8% (15/84)、6.4%(6/94)、1.2%(1/84),脐带异常插入率分别为48.8%、10.6%、14.3%.病例组大、小胎胎盘重量为(521±149)g vs.(258±53)g.VEGF在病例组、对照A组大婴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小婴(P<0.01).结论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sIUGR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升高.双胎sIUGR危险因素主要有胎盘份额分配不均衡、脐带帆状插人、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下降等.
作者:孙秀荣;林莉;黎燕;苏放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100例确诊患者中,男7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9.5±10.3)岁,Charlson合并症指数为(6.1±0.7),所有患者均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发热和头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CD4细胞计数1~ 139/μl(中位数8.5).98例患者入院初次脑脊液压力升高,平均为(21.2±12.4)mmHg.脑脊液白细胞中位计数2(1 ~ 110)× 106/L,中位蛋白质定量为0.41 g/L(0.11 ~1.43 g/L),葡萄糖含量中位数为0.42 g/L(0.05~ 0.69g/L).88例患者脑脊液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81例患者脑脊液培养阳性,88例患者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99例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中位疗程23天,各治疗组间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4.387,P=0.821).结论 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关家龙;李粤平;蔡卫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安得55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胸段食道癌的患者50例,在患者胸段食道癌切除术中应用安得55直线型切割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Gambee's吻合术.对50例患者管状胃吻合成形时间、总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对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50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有1例患者在手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并吻合口狭窄,经换药和食管扩张后痊愈;1例出现心律失常,1例出现肺部感染;管状胃成形时间平均为(28.53±4.22)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55.6±6.34) 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9.5±2.7)d;管状胃成形后的胃长度和宽度与成形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得55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应用于胸段食管癌手术中,操作安全简单,对患者手术创伤小,病人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的医疗费用减少,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卢强;叶红卫;曾新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采用无针密闭输液系统对减轻感染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效果.方法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将感染科护士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针密闭输液系统护理用具,对照组采用一般输液器材,两组护士为病人进行输液治疗时评估护士的焦虑状态,并对两组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焦虑状态进行统计.结果 观察组职业暴露例数为0,对照组职业暴露例数为6例;对照组护士的焦虑状态比观察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针密闭输液系统可明显减轻感染科护士心理压力,使护士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作者:潘玉勤;梁丽萍;李志敏;叶秋喜;刘金凤;陈丽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吞咽康复操应用于出血性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行早期训练的影响.方法 选择出血性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均为自发性的首次发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都按病情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同时落实心理护理及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的吞咽康复操训练.结果 治疗后4、8、12周时,按照洼田饮水试验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出血性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操训练,能将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有效的平均时间缩短4周,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能将患者恢复正常的百分率提高两倍,能早期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谭媛;李珍珍;陈丽静;王海英;黄任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我院RDS的发病率、病死率、治疗现状、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找岀与国内先进NICU的差距,进一步提高RDS的诊疗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RDS患儿,统计其发病率、高危因素、产前激素的使用率及作用、胎龄分布特点、治疗现状(PS、CPAP、MV等治疗技术的使用情况)、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等.结果 共收住RDS患儿76例,其中早产儿67例、足月儿9例,占总住院人数的3.40%,占活产婴儿的0.97%,病死率3.95%,89%使用固尔苏,84.21%使用CPAP,69.74%使用INSURE技术,感染、呼吸暂停、颅内岀血、NEC等为主要并发症,总治愈率88.16%,平均住院天数23.47 d,平均住院费用25 196.73元.结论 发病后尽早给予CPAP或INSURE技术,可减少有创通气的使用,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童燕梅;王章星;吴湘兰;张燕飞;陈明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经电子支气管镜球囊扩张联合冷冻消融并注药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近一年来收住院的4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并管腔狭窄病人作为治疗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用球囊扩张联合冷冻消融并注药术;将两年前住院的4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并管腔狭窄病人强化阶段后用微波介入并注药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痰菌阴转率、肺叶复张率、FEV1增加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痰菌阴转率(74.42%)、肺叶复张率(90.70%)、肺功能恢复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痰菌阴转率(29.79%)、肺叶复张率(42.55%)、肺功能恢复率(31.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电子支气管镜球囊扩张联合冷冻消融并注药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较微波消融并注药术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吴素芳;郑淑芳;彭素珍;黄义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人术(PCI)术后脂联素(APN)、脑钠肽(BN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96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行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一般治疗)、治疗组32例(瑞舒伐他汀,10 mg/d)和强化组32例(瑞舒伐他汀,20 mg/d),记录住院期间及院外不良事件的发生.治疗组和强化组患者术前1周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开始服用上述药物,术后第1天、第4周及第8周空腹,取血清分别用EL]SA法和酶谱法检测APN、BNP浓度.结果 PCI术后第1天、第4周及第8周血浆中APN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 0.05)术后第4周、第8周强化组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浆中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PCI术后第1天、第4周及第8周血浆中BN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4周、第8周强化组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浆中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升高血浆中APN水平,降低血浆中BNP水平,从而保护冠脉血管内皮细胞,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效果优于瑞舒伐他汀普通剂量治疗.
作者:刘振吉;赵树芬;张玉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上游法优选精子前后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证实优选技术对精液参数的改善作用,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上游法精子优选前后,使用计算机辅助精子活动分析仪检测精子活动力变化;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MMP和细胞内ROS;使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nDNA完整性变化.结果 优选后精子运动能力、正常形态率和nDNA完整性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优选前,MMP与a级精子百分比、VSL具有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0.708,P<0.05);当白细胞≤1 × 106/ml时,优选前和优选后正常形态率与RO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9,-0.685,P<0.05).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上游法优选精子是安全有效的方法;MMP能反映精子的运动能力;形态不正常的精子是ROS的重要来源.
作者:刘容菊;李志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麻醉下B超监测输卵管通液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门诊就诊180例继发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行丙泊酚麻醉下B超监测输卵管通液术,对照组行传统通液术.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输卵管通畅率(64.44%)及术后受孕率(70.37%)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未出现其他腹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等不良反应(x 2=15.0957,P=0.0001).结论 丙泊酚麻醉下B超监测输卵管通液术操作简便、无创、不受放射性影响.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排除了由于疼痛和精神过度紧张而导致的输卵管痉挛的假阳性.手术时间短,输卵管通畅度的判断准确性提高.且手术当月即可怀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秀华;叶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在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胱抑素C (Cystatin C,Cys C)水平进行测定,并探讨两指标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自选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4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参照患者临床尿清白蛋白(UAER)水平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86例)和糖尿病合并肾病组(98例),并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的Hcy、Cys C和UAER的水平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Hcy、Cys C和UAER水平分别为(22.48±2.42)μmol/L、(2.37±0.92) mg/L和(365.41±62.85) mg/24 h显著性的大于糖尿病无肾病患者(8.13±2.01)μmol/L、(1.01±0.62) rng/L和(36.47±10.26) mg/24 h和健康对照组(7.01±1.46)μmol/L、(0.91±0.59) mg/L和(29.41±8.58) mg/24 h,(P<0.05).而糖尿病无肾病患者的Hcy、Cys C和UAER水平略大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Hcy、Cys C和UAER成正相关性(r=0.281、0.312,P< 0.05).结论 Hcy和Cys C可作为临床诊断患者糖尿病状况的有效指标,联合使用能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丘燕丽;古旭东;刘彩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研究HPV-DNA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2010至2012年在我院妇科门诊和住院的520名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均行高危型HPV-DNA检测(杂交捕获法)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若均为阳性则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以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 受检者平均年龄35.5岁,筛查并后经病检诊断为HPV感染8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28例,CINⅡ13例,CIN Ⅲ 11例.结论 高危型HPV-DNA检测(杂交捕获法)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诊断率,可使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妇女能得到早期治疗.
作者:廖湘萍;张华冬;杨玉婷;李丽;陈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性传播疾病监测管理措施改革前后的疾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改革管理措施对疾病监测工作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至2012年我院性传播疾病监测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改革管理措施后,性传播疾病监测数大幅增加,2008年至2012年监测数环比增加-0.26%、6.09%、53.06%、13.21%,尖锐湿疣病例所占比重上升,梅毒报告病例中隐性梅毒病例所占比重七升.结论 医院管理措施的改革和信息化的推进是促进我院性传播疾病监测工作日趋完善的主要因素.
作者:靳淑雁;刘世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AIH)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例经临床和多层螺旋CT证实的主动脉壁内血肿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结合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概括分析血肿的部位、厚度、形态、累及范围及血肿强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在19例AIH病患中,参考stanford分型,A型4例,B型15例;主动脉管壁均为环形或新月形增厚,厚度≥5 mm,平扫密度多样,可为高密度或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其中显示:钙化内移17例,动脉粥样硬化16例,穿透性溃疡征像11例.继发胸腔积液14例,心包积液4例,胸膜增厚2例,主动脉瘤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可直观、清晰显示AIH的直接和间接征象,能为AI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对AIH的诊断和临床应用有重要价值.
作者:何顺清;吴志斌;陈志坚;吴水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对1例确诊SSS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触痛、皮肤潮红或红斑、表皮剥脱、口周放射状软裂,以及尼氏征阳性、外周血白细胞及CRP增高.经应用抗生素、局部皮肤用药处理及输人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后,患儿于1周后痊愈出院.结论 SSSS好发于婴幼儿,患儿皮损均始发于口周或眼周,皮疹特点为皮肤大片潮红、疱疹,似烫伤样皮损,早期、及时、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正确处理创面,适当免疫支持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吴振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PBL教学组各40名,PBL教学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开展PBL教学模式.观察两组护理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结果 PBL教学组护理实习生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BL教学组护理实习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护理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理论技能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PBL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文力群;鲁姣;梁敏;曾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川芎嗪注射液(GBE)对大鼠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及功能恢复作用.方法 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只,对照组:液压损伤法损伤脑后腹腔注射等渗盐水;治疗组:脑损伤后1h腹腔注川芎嗪注射液10 mg/kg,此后2次/d,持续治疗5d.末次治疗后每组处死5只动物,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脑损伤后第1h和末次治疗后第1、5、10d评定四肢运动功能(Salzman评分)和检测诱发电位(MEP).结果 SOD活性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MDA和NO含量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脑损伤后,四肢运动障碍,MEP波幅(P1-N1峰峰值)降低,潜伏期延长,末次治疗后各时间,治疗组MEP波幅、潜伏期,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能减少脑损伤后氧自由基所致继发损伤,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黄剑;陈喜德;李少鹏;魏长新;蔡学坚;陈苑新;何贵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医院麻醉药品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并提岀改进措施.方法 对我院麻醉药品管理情况和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药品管理使用中出现的漏洞,参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提出针对性的综合管理措施,观察落实措施之后麻醉药品管理状况.结果 通过集中整改,加强麻醉药品管理,我院麻醉药品管理和应用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使用麻醉药品患者满意率得到有效提升.结论 必须重视麻醉药品的管理和应用,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标准化操作等提升药品管理质量,杜绝麻醉药品管理应用不合理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秀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