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
  • 国际刊号:1007-1245
  • 国内刊号:44-1417/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95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2017年15期文献
  • 内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多次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多次复发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半年随访后,根据其是否复发分成复发组和无复发组,两组均随机取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发组患者在年龄、HBV感染史、胆道感染、胆道手术史、胆囊切除、乳头旁憩室、乳头狭窄、胆道狭窄、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总管直径≥1.5 cm以及胆管角≤120.、结石性质、结石数量、结石直径以及合并胆囊结石方面的比率均高于无复发组(P< 0.05或P<0.01).结论 内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多次复发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应增强防护力度,比如解除胆道梗阻、控制胆道感染等,尽可能避免胆总管结石患者在内镜治疗后再次复发.

    作者:程晓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超声引导下臂丛复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内上髁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内上髁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肱骨内上髁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麻醉方式选择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对照组选择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以针刺法测定手术切口感觉阻滞效果并记录,注药后30min评价阻滞完善成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有7例需辅助静脉镇痛药,11例需要改为全麻,其余阻滞完善;试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25例阻滞完善,4例需辅助静脉镇痛药,l例后改为全麻完成手术;两组均未观察到局麻药中毒、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臂丛复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可以安全地运用于肱骨内上髁的骨折,麻醉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麻醉中进行推广.

    作者:刘虎;吕静静;夏伟;姚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股骨小粗隆骨折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股骨小粗隆骨折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股骨小粗隆是否骨折分成两组,甲组为小粗隆未骨折,乙组为小粗隆骨折,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FNA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手术时间为(56.32±4.45) min、术中出血量为(219.75±90.85) ml,明显低于乙组的(64.25±6.89) min、(275.26±80.3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甲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8.44±4.69)分、(91.23±2.26)分,明显高于乙组的(28.21±3.05)分、(80.46±3.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2.50%)显著低于乙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小粗隆骨折增加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张鹏远;吴俊涛;周杰;李军章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脑梗死患者免疫状态和血小板参数及活化指标的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免疫状态、血小板参数及活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7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脑梗死组,资料收集时间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并从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中随机选择70例设为健康参照组;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免疫状态,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参数;对脑梗死组实施综合性治疗,并在治疗后再次检测血小板参数水平.结果 经免疫状态评估,脑梗死组的免疫状态各项指标检测与健康参照组比较,免疫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参数与活化指标,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组间差异,脑梗死组的PLT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参照组,MPV、PDW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参照组,均P<0.05;经综合性治疗之后,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均出现明显改变,PLT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MPV、PDW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 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免疫状态、血小板参数及活化指标会出现异常改变,临床可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且经积极治疗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与活化指标会出现明显的改善,临床可通过对相关指标的检测来掌握评价治疗效果.

    作者:李欣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初产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经阴道分娩初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实施经阴道分娩,并行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持续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干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产后恢复正常性生活时间、性生活时性唤起时间以及每月性生活次数,并统计两组分娩过程中会阴裂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产后24 h及出院时,入组者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会阴完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会阴裂伤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产后恢复正常性生活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时性唤起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每月性生活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能有效减少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程度,降低会阴裂伤率,提高术后性生活质量.

    作者:刘秀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应用二甲双胍联合针灸治疗的疗效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针灸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8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加施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身体参数、临床参数与临床事件.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BMI指数为(23.12±0.50) kg/m2、腰围为(77.21±2.73) cm、腰臀比为(0.81±0.02),均低于西药组[(24.03±0.47) kg/m2、(79.82±2.49) cm、(0.84±0.03)];联合组治疗后LH为(5.34±0.57)IU/L、T为(1.29±0.38)nmol/L、FINS为(11.78±3.23)IU/L、FPG水平为(4.60±0.55)mmol/L,均低于西药组[(6.22±0.63)IU/L、(1.94±0.42) nmol/L、(16.28±4.15) IU/L、(5.01±0.52)mmol/L];联合组治疗后ANP水平为(5.74±1.14),高于西药组的(3.28±0.98);联合组治疗后排卵率为62.5%,高于西药组的3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针灸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翟振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无创接生方案对产妇分娩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无创接生方案对产妇分娩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6例自主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分娩方案,观察组实施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无创接生方案,比较两组产后临床指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疼痛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为54.5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会阴感染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无创接生方案应用于自然分娩中可减轻产妇疼痛及创伤,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使产妇获得较好的分娩体验,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辉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8例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收治128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内镜下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和凝血酶法治疗,实验组接受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1、2、3个月后出血症状总有效率为85.9%、90.6%、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67.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发热、深溃疡、胸骨后疼痛和术中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62.5%,对照组为95.3%,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巩小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肾上腺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加强对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2008年至2015年诊断为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结果 25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中,均为男性;表现为进行性听力、视力和智能减退、行为异常、运动障碍或皮肤变黑;MRI提示双侧大脑半球顶、枕、颞白质对称性脱髓鞘改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5例;VLCFA测定:血浆C22:0、C24:0、C26:0、C26:0/C22:0、C24:0/C22:0水平明显升高5例;ABCD1基因突变1例.结论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儿童期起病的进行性听力、视力障碍和智能减退等.MRI改变和血浆VLCFA水平的升高及基因突变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作者:胡琼力;曾昭龙;钟水生;胡运新;杨慧;李志刚;包泽岩;罗旌攀;廖硕希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颈部神经鞘瘤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22例颈部神经鞘瘤全部行手术切除,术前均行B超及MRI检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手术前后B超诊断符合率为63.6%(14/22),MRI诊断符合率为90.9%(20/22),22例术后随访6个月~10年,20例无复发,1例1年内复发,1例3年后复发.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3个月后消失;1例术后出现同侧上肢疼痛、乏力,1年后缓解.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颈部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确诊后,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应注意保护神经的完整性,避免出现神经功能并发症.

    作者:姚良忠;刘俊捷;朱艳丽;潘智灵;杨湘宁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和2016年各10名低年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1至12月和2016年11至12月出院的经过低年资护理人员护理的80例患儿及其家长作为持续质量改进前和改进后的问卷调查对象,对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0名低年资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素质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前全员护理不良事件204次,持续质量改进后为95次,次数明显减少,持续质量改进前中低年资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139次,持续质量改进后为40次,亦明显减少;持续质量改进后20名儿科低年资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评分均明显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质量改进前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76.25%,持续质量改进后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6.25%,持续质量改进后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对低年资护理人员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提高其专业素质,能够起到显著的干预效果,并且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并且推广.

    作者:熊亮;刘美华;杨娟;龙焱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粤曲元素在无喉者食管发声训练应用探索

    目的 探索粤曲元素在无喉者食管发声训练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训练喉切除术后患者20名均分为A组(用原有普通话教材语素训练)、B组(加入粤曲元素训练),经过6个月联系后,两组学习者Jiyan分级评分、发声情况、发音具体状况的差异比较.结果 实验后测,B组学习者优良率(90.0%)明显好于A组(50.0%);两组患者发声情况差异显著(x2=5.05,P=0.03),且B组学习者发音更贴近本土文化生活,音调和口型较为正确.结论 无喉者患者在食管语训练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及手术方式的差异,复声的进度各有不同,采用多元化教学,利用地域文化元素提高无喉者对食管语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患者的发声质量.

    作者:庞艺施;陈伟雄;许玉霞;陈瑞开;邝德斌;罗素玲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坎离砂烫熨双涌泉穴新流程的探索与应用

    目的 探讨传统流程中坎离砂烫伤的影响因素,改进烫熨治疗流程以降低烫伤率.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坎离砂烫熨双涌泉治疗的6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传统组按照传统的流程操作,改进组按照新流程操作,观察两组流程的烫伤率.结果 传统组治疗后烫伤率为3.67%,改进组治疗后烫伤率为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新流程克服了传统流程的弊端,使治疗烫伤率明显降低,并增加了患者舒适度,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今天,实施新流程更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值得推广.

    作者:徐健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运用项目管理降低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目的 利用项目管理对全院跌倒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探讨防范对策,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成立项目管理小组,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讨论相关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 实施项目管理后,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由原来的1.124‰下降到0.840‰,下降率达20%.结论 实施项目管理可有效降低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护理安全质量.

    作者:钟文仙;罗丹华;陈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延续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及复发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家长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活动评分、症状评分及情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82.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22.00%)明显低于对照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复发,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琼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集束化干预策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按入院时间为界限,将122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肺部感染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1%(x2=4.1709,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5.004 0,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1%(x2=10.417 8,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为临床上护理开颅术后患者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孝英;莫泉;黎记弟;黎冰;李珍霞;郑嫔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本院PCI术后患者82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1)与研究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心脏康复情况(射血分数、胸闷发作次数)、生活质量[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活力(VT)、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用药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射血分数、胸闷发作次数及PF、RP、BP、GH、VT、SF、RE、MH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用药依从率比较,研究组(95.12%)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心脏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全程优质护理对ESD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的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3例ESD治疗的早期上肖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全程优质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治疗效果及术后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成功例数(48比42)和术后复发例数(0比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4.17%比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机体疼痛、健康总体评分、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间生殖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协同提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对于促进手术顺利开展、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100例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的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 观察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的护理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感染内科住院的100例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的基本资料,10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如降酶、退黄、护肝等),进一步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动态改变及自觉症状(比如纳差、恶心、腹痛等)的改变状况,并进一步归纳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相关的并发症,探讨并发症出现的因素和相关护理防治方法.结果 大部分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之后,纳差、恶心、腹痛等不适明显减轻,生命体征较前明显改善;人工肝治疗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凝血功能明显增高,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率分别是:对血浆的过敏11例(占11%)、血压降低5例(占5%)、插管处出血2例(占2%).结论 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大大提高了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成功救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规范、系统地防治护理措施是提升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成功率的关键,对并发症早期、准确的识别是确保治疗过程安全的重要步骤.

    作者:陈秀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视知觉学习疗法对先天性青光眼患儿术后眼视力恢复的效果

    目的 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对先天性青光眼患者术后眼视力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青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间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间给予视知觉学习疗法进行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力0.5~0.8及>0.8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知觉学习疗法能有效促进先天性青光患者术后视力恢复,降低了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董云凤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髋关节置换患者运用康复锻炼法配合延续性护理的恢复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康复锻炼法配合延续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康复锻炼法及出院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发放健康教育卡片,微信视频健康宣教,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包括短信通知、电话随访、微信公众平台等,通过规范的家庭健康教育,提供术后康复心理护理及技术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实验组出院时,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康复锻炼法配合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活动能力及术后患者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田智慧;张珊;沈艳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医护配合和护理

    总结8例甲状腺术后出血抢救的紧急医护配合和护理体会.护士通过及时观察病情,为医生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合理快速的用物准备,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8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

    作者:程红玲;周琪琳;黎红珍;夏琬寓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口服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1~6月婴儿胆汁淤积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都进行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增加熊去氧胆酸口服,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进行比较,并对延长服药时间疗效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服药1周总有效率为5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8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78%,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期间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熊去氧胆酸口服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症疗效好,副作用少,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钟琼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丹莪妇康煎膏用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丹莪妇康煎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动脉、子宫动脉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45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及对照组,治疗两组服用丹莪妇康煎膏,对照组服用克林霉素及甲硝唑,观察3组用药后临床效果及用药前后卵巢动脉、子宫动脉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 治疗一组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二组治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局部体征评分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组治疗后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莪妇康煎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好,剂量每次15g更适合患者病情需要,能够提高子宫及卵巢动脉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因此可作为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本病临床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

    作者:潘秀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多心安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多心安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美多心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6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1;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脑利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脑利钠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比较,P< 0.05;观察组心率、血压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和6.0%,观察组略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多心安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两种药物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周广利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双环醇治疗严重银屑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双环醇片对严重银屑病患者服用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中重度银屑病并出现肝损害的患者共计24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双环醇组(n=122)与甘草酸二胺组(n=121).双环醇组患者口服双环醇片,甘草酸二铵组患者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8周.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检测患者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肝功指标ALT、TBIL、AST、ALP在治疗4周后均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双环醇组ALT[第4周:(65.34±29.51)U/L比(90.29±32.27) U/L,P<0.05;第8周:(37.20±15.91) U/L比(55.5±21.93) U/L,P<0.05]与AST[第4周:(71.42±35.92) U/L比(92.84±47.58) U/L,P<0.05;第8周:(36.26±14.42)U/L比(56.30±28.35) U/L,P<0.05)]指标在治疗第4周与第8周显著低于甘草酸二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双环醇组的有效率较甘草酸二铵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4%比66.1%,p<0.001).结论 双环醇片对严重银屑病患者服用药物所致的肝损伤进行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伟;廖春燕;王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骨折后早期患肢肿胀疼痛消肿止痛胶囊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消肿止痛胶囊应用于骨折后早期患肢肿胀疼痛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8例骨折后早期患肢肿胀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基本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七叶皂苷钠治疗,观察组予以消肿止痛胶囊.观察两组肿胀治疗效果、炎症因子以及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及疼痛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0.13±3.42)分,疼痛评分为(2.23±0.6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消肿止痛胶囊应用于骨折后早期患肢肿胀疼痛治疗中,效果较佳,可有效控制病情、缓解患者痛苦,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况晓文;高利红;惠军;匡志豪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小肠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评估临床采用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转移性小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于本院接受化学治疗的89例晚期小肠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等均分组,其中45例患者采取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方案,纳入对照组,另外44名患者采取XELOX(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并在随访过程中观察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61.36%比55.5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6.3%比3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转移性小肠癌安全有效,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不可手术切除或转移性小肠癌的一线化疗选择,但仍需要大量数据样本做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侯建峰;任铁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广州地区分枝杆菌菌株库资源分析

    目的 提高广州地区分枝杆菌菌株库建设水平,并大力促进其应用水平.方法 应用分枝杆菌菌株库信息系统资料,对2009至2016年保存菌株的病例来源和流动性特征、分枝杆菌菌种类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7年间,该库共保藏了来自12110例患者的15854株分枝杆菌菌株.12110例患者来自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的567个地级市辖区/县和其他4个国家,其中常住人口6522例、流动人口2411例、资料不详3177例,分别占患者总数的53.86%、19.91%和26.23%,每例患者保藏1~ 13株菌株不等.在15854株分枝杆菌菌株中,对11068株分枝杆菌进行了菌种鉴定,鉴定出结核、牛、堪萨斯、猿、海、亚洲、戈登、瘰疠、苏尔加、鸟、胞内、玛尔摩、蟾、土、次要、龟、脓肿、偶然、耻垢、微黄、草分枝杆菌等21个分枝杆菌菌种;对8853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7种抗结核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获得95种不同的耐药类型,其中包括5157株全部药物敏感株、1798株非耐多药株、1674株耐多药株和224株广泛耐药株.结论 广州地区分枝杆菌菌株库保藏菌株病例来源地域辽阔并具有相当的流动性,分枝杆菌菌种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类型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临床和科研应用价值.但有约1/4的保藏菌株的患者信息资料不完整,其患者信息资料库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吴玲;刘志辉;雷杰;王楠;牛群;谭守勇;周琳;钟球;陈涛;江振友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心脏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心脏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护理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的护理有效率,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秦金萍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自我管理支持改善老年慢性心衰生活质量价值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支持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3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常规护理.出院时常规指导,建立一般随访治疗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系统性自我管理支持护理,包括住院期间强化教育内容支持;多途径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出院后建立通畅的就医途径,多元化方式持续自我管理支持.采用CHF量表评定入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自我管理能力,MLHF-Q心衰生活质量表评价出院后1年健康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1年对照组28例症状复发再次入院治疗,复发率43.1%,观察组2例复发再入院,复发率3.1%,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平均住院间隔时间(40.5±10.8)d,显著低于观察组平均住院间隔时间(90.6±11.2)d;同时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分为(20.36±6.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5±9.02)分,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持续性强化自我管理支持护理利于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水平及对疾病适应性的提高,及时避免日常活动中诱发心衰急性加重的不良因素,延缓病情的进展恶化,促进身心健康,对患者及家庭现实意义积极.

    作者:张晋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COX-2特异性抑制剂依托考昔对白血病化疗增效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 研究COX-2抑制剂与化疗药物合用对白血病细胞株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 改良MTT法检测Jurkat、K562、K562/A02白血病细胞株分别用化疗药物多柔比星、柔红霉素、长春新碱、阿糖胞苷、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诱导凋亡及联用COX-2特异性抑制剂依托考昔后IC50及药物抑制曲线的改变,金氏方程计算药物联用的增效作用.结果 Jurkat、K562及K562/AO2细胞株单独加依托考昔时,均未出现生长抑制,Jurkat联用依托考昔及多个浓度的多柔比星、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或门冬酰胺时,均比化疗药单独使用时抑制率提高(Q≥1.15);联用依托考昔及地塞米松时抑制率降低,表现出拮抗作用(Q<0.85);K562联用多个浓度的阿糖胞苷、多柔比星或柔红霉素时,表现出协同作用(Q≥1.15);K562/AO2联用依托考昔及多柔比星时,表现出协同作用(Q≥1.15).结论 COX-2特异性抑制剂依托考昔不能直接抑制白血病细胞,在体外化疗药物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株时,加依托考昔表现出增效作用.

    作者:李敏敏;彭淑梅;李文成;陈华佳;邹亚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观察评价高血压(EH)合并高尿酸血症(HUA)与冠心病(CAD)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EH病人117例,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分为3组:单纯EH病人39例设为对照组,EH伴HUA病人39例设为观察A组,EH伴CAD病人39例设为观察B组;并总结3组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TC、GLU、UA、Cr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B组血尿酸浓度、HUA并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血尿酸浓度与HUA患病率均明显升高,呈线性趋势(均P<0.05).结论 EH合并HUA与CAD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HUA可能与EH和CAD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其预后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显著控制患者血压、血清尿酸值,才能够有效防治和延缓CAD的发生.

    作者:罗剑锋;刘卫其;陈海华;杨培俊;邓远彬;郑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甘氨酸对烧伤大鼠失控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探讨

    目的 探讨对于烧伤大鼠采用甘氨酸调控过度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影响的分析来确定甘氨酸对烧伤大鼠失控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结果 3、6、12、24 h,烧伤合并脓毒症组血浆LPS水平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h,烧伤合并脓毒症组血浆TNF-α水平与单纯烧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h,烧伤合并脓毒症组TNF-α水平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4h,烧伤合并脓毒症、谷氨酰胺治疗组TNF-α水平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h,4组大鼠血浆IL-10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h,烧伤合并脓毒症、甘氨酸治疗组血浆IL-10水平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24 h,烧伤合并脓毒症、甘氨酸治疗组血浆IL-10水平与烧伤合并脓毒症、谷氨酰胺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Gln及Gly在临床上具有抗炎及抗脓毒症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烧伤后脓毒症大鼠血浆LPS水平以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分泌,并促进抗炎因子IL-10分泌.

    作者:林泽鹏;杨荣华;阮树斌;林颜;张凤刚;熊想莲;陈晓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石菖蒲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神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石菖蒲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提取大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用LPS刺激2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石菖蒲含药血清,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石菖蒲对一氧化氮的影响,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 β、IL-8、TNF-α水平,通过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结果 LPS能够激活神经胶质细胞,不同浓度的石菖蒲含药大鼠血清在不影响细胞存活率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IL-1β、IL-8、TNF-α水平,抑制细胞内iNOS mRNA表达(P<0.05).结论 石菖蒲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胶质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王光明;李绍林;赖满香;刘卫海;李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手术室护理对老年人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对老年人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择期实施全麻手术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优化部分手术室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d、4d、7d MMSE评分及POCD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7.55±1.82) min比(9.31 ±2.19min)]、苏醒时间[(10.18±2.41) min比(14.22±2.79) min]及拔管时间[(13.17± 3.03) min比(17.53±2.88) 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1 d[(26.35±1.23)分比(25.79±1.67)分]、4 d[(26.13±1.41)分比(25.26±1.59)分]及7d[(27.22±1.18)分比(26.63±1.35)分)]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4 d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2%比26.5%,P<0.05).结论 优化手术室护理可缩短老年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改善术后1周内MMSE评分,降低POCD发生率.

    作者:郑广娣;凌静;张小丽;李明明;梁倩玲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PPARγ对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异质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PPAR γ对缺氧复氧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异质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制备缺氧复氧模型,用慢病毒包装进行PPARγ过表达和基因沉默,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过表达PPARγ组和PPARγ基因沉默组.用ELISA法、RT-PCR、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巨噬细胞亚型M1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2标志物CD20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LISA法检测模型组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RT-PCR、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检测均显示TNF-α、IFN-γ、iNOS表达上调,CD206表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过表达PPARγ显著减轻了IRI导致的TNF-α、IFN-γ和iNOS表达的上调,上调了CD206表达;与此相反,PPARγ基因沉默加重IRI导致TNF-α、IFN-γ和iNOS表达上调,下调了CD206表达.结论 PPARγ在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中参与调节巨噬细胞表型转换.

    作者:冯俊霞;段燕灵;张云芳;杨椹;李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中药联合克龄蒙治疗卵巢早衰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克龄蒙治疗卵巢早衰(POF)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医学信息系统(WF)、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17年2月27日的中药联合克龄蒙治疗POF文献,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系统评价文献质量、RevMan 5.3.4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7篇,共1 313例患者(试验组665例,对照组648例),中药联合克龄蒙比单纯克龄蒙治疗POF能显著提高治愈率、总有效率(P<0.01),改善血清FSH、LH、E2水平(P<0.01),增加子宫内膜厚度(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13% ~ 1.63%之间.结论 中药联合克龄蒙比单纯克龄蒙治疗POF在提高疗效、改善性激素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以及降低用药风险方面有优势.

    作者:陈思达;曾诚;袁烁;陈敏红;王韵廷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广州城乡结合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广州城乡结合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合理的饮食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广州市城乡结合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析.结果 发放问卷240份,收回合格问卷238份,合格率为99.17%.本次调查饮食知识合格率比较显示,女性高于男性,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上者高于小学及以下者,个人平均月收入1 000元及以上者高于1 000元以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4.042,95% CI:1.215-13.444)、个人平均月收入(OR=6.155,95% CI:1.831 ~ 20.690)均与饮食知识呈正相关,是T2DM患者饮食知识是否及格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城乡地区T2DM患者饮食知识掌握情况不佳,应在随访关怀过程中重点针对男性、个人平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者开展干预.

    作者:龙水河;杨燕君;吴少敏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荧光定量PCR和抗酸染色检测结核杆菌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IS6110基因拷贝数和抗酸染色涂片检查阳性分级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对本院25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分别行荧光定量PCR检测、抗酸染色涂片镜检,按抗酸染色涂片检查±、1+、2+、3+和4+结果分类统计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结果 25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中,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者为85例,其中26例涂片镜检为阴性;抗酸染色涂片镜检阳性者为84例,其中25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阴性.在抗酸染色涂片检查±、1+、2+、3+和4+的样本中,荧光定量PCR检测ISS6110基因拷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5.476E+03 copies、5.713E+04 copies、2.349E+05 copies、8.448E+05 copies和8.866E+06 copies.结论 抗酸染色涂片检查±、1+、2+、3+和4+的样本中IS6110基因拷贝数呈现5~10倍的增幅,两种方法对菌量的判定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作者:牛群;刘志辉;孟繁荣;雷杰;谭守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在补气行气活血润肠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中的研究

    目的 观察评价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补气行气活血润肠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6例经补气行气活血润肠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QOL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QOL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x2=3.995 2,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对经补气行气活血润肠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莫小兵;莫少卫;苏丹;任东林;杨中权;林友彬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干扰素-γ(IFN-γ)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IFN-γ)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于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VMC的患者82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辅酶Q10、ATP、肌酐等,采取抗病毒、极化液及其他对症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FN-γ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疗程3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x2 =5.144 7,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 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和IL-6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t=-3.7799、-3.0881,均P<0.05).结论 IFN-γ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VMC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缩短病程,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宇峰;胡颖音;罗荣芳;王永春;刘斌;黄山;郭庆祺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和B组(n=30),A组进行张氏正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B组进行常规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观察患者疼痛情况、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4周时,A组疼痛、活动、持久性、整体使用情况和总积分均显著高于B组(均P< 0.05);术后6个月时,A组活动、整体使用情况和总积分均显著高于B组(均P< 0.05).术后6个月时,A组患儿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67%,B组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B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张氏正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相较于常规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孙明星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加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加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PH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并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给予开腹术门奇静脉断流术加脾切除治疗,观察组73例给予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加脾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t=5.102 3,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平均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508 6、-36.903 7、-12.099 9、-11.489 0,均P<0.05);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2 5,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14%(x2=15.161 5,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功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524 3、6.389 9、6.802 8、6.698 0、47.008 7,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加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PHT)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低,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国锋;谢永灿;谭彬斯;罗海军;邢专;刘传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为对照组,均给予洗胃、抗胆碱能及肟类复能剂药物等常规治疗.同期患者30例为试验组,均在常规治疗早期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分别在治疗24 h、72 h检测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抢救成功27例(90.0%),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7.2±2.4)h,意识恢复时间为(7.9±2.8)h;治疗24 h时,PaCO2为(65.3±9.6) mmHg(1 mmHg=133 Pa),PaO2为(62.2±8.5) mmHg,PaO2/FiO2为(324.5±19.7).对照组抢救成功26例(86.7%),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10.4±2.5)h,意识恢复时间为(11.5±3.1)h;治疗24 h时,PaCO2为(71.3±8.4) mmHg,PaO2为(56.7±6.4) mmHg,PaO2/FiO2为(274.6±22.4).两组抢救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者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时,上述差异更为明显(P<0.05).治疗24 h、72 h时试验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早期给予应用呼吸机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春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乌榄果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 研究乌榄果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E knockout,ApoE-/-)小鼠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阿伐他汀钙组、乌榄果组.空白组:基础饲料+生理盐水,模型组:高脂饲料+生理盐水,阿伐他汀钙组:高脂饲料+阿伐他汀钙,乌榄果组:高脂饲料+乌榄果水提取物.4周后,乙醚麻醉取血,颈椎脱臼处死取材.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胸腹主动脉纵切面油红O染色,测量红色斑块面积占比.结果 乌榄果组的AI(TC/HDL)、TG/HDL及LDL/HDL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和阿伐他汀钙组(均P<0.05),模型组高于阿伐他汀钙组(均P< 0.05),乌榄果组的动脉斑块比值小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的动脉斑块比值大于阿伐他汀钙组(p<0.01).结论 乌榄果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自南基及降脂的作用有关.

    作者:曹静桦;陈瑞晗;黄国杰;董艳芬;方永煌;梁燕玲;吕竹芬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基于PPARs信号通路探索CB1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CB1对PPARs信号通路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 构建小鼠肥胖模型,观察给予CB1抑制剂利莫那班后小鼠体重、肝脏重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检测CB1、PPARα、PPAR β和PPARγ基因在各组织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利莫那班降低了小鼠的体重和肝脏重量(P< 0.05);改善了血清生化指标(P<0.05);各组织中CB1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降低(P< 0.05);PPARα、PPARγ基因在皮下脂肪、内脏脂肪、肝脏组织mRNA水平的表达显著增高(P< 0.05);PPAR 3基因在各组织mRNA水平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1通过作用于PPARα、PPARγ调节脂质代谢,为临床上脂质代谢紊乱的治疗提供了另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魏立雯;王丕森;赵明德;古从伟;韩建红;袁章琴;付陆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盆底四维超声评估全子宫切除术对前盆腔功能的影响

    目的 运用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评估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前盆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盆腔良性及癌前病变患者57例,排除压力性尿失禁(SUI)、排除生殖器官脱垂(POP)而有子宫切除指征者,年龄35 ~ 50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行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检查,在静息和大Valsalva动作下,测量膀胱颈距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的垂直距离(BSD),大瓦时动作下观察有无尿道漏斗形成、有无膀胱膨出,测量尿道旋转角、盆膈裂孔面积等相关参数,计算膀胱颈下降度(BND),统计膀胱膨出的例数并进行自身对照研究.评估全子宫切除术对前盆腔功能的影响.结果 手术后3、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在大瓦时动作下BSD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ND、尿道旋转度、盆膈裂孔面积明显大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6、12个月,膀胱膨出数分别为7例、9例、1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可以导致女性前盆腔功能不同程度改变.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可以较好地评估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值得推广.

    作者:彭玉;吴一彬;罗四保;何光智;周勤鹏;王咸英;陈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4759例住院儿科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14至2016年湖南省岳阳县人民医院住院患儿送检痰样本的致病菌构成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儿童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与疾病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查阅2014至2016年来本院诊疗的4 759例儿科住院患者入院后第1次痰标本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资料,对各年度检出的致病菌种类、分离率、耐药率及年间变化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送检的4 759份痰样本中,分离培养出1 414株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产酸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产气肠杆菌等10个细菌菌种,总分离率为29.71%,2014年、2015年、2016年的年度分离率分别为32.38%、30.42%、24.75%,呈逐年下降趋势.3年耐药率均超过50%的细菌-药物对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99.32%-100.00%)、大肠埃希氏菌-氨苄西林(80.90%-89.53%)、大肠埃希氏菌-头孢唑啉(60.65%-73.07%)、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唑啉(51.04%-55.10%)、流感嗜血杆菌-氨苄西林/舒巴坦(52.17%-56.52%)、流感嗜血杆菌-复方新诺明(59.70%-78.26%)、流感嗜血杆菌-氨苄西林(53.73%-65.22%);3年间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的细菌-药物对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红霉素、肺炎链球菌-头孢曲松、大肠埃希氏菌-氨苄西林/舒巴坦、大肠埃希氏菌-氨苄西林、肺炎克雷伯菌-左氧氟沙星、肺炎克雷伯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卡他莫拉菌-阿奇霉素.结论 本地区肺部疾病儿童患者痰液中病原菌种类多、耐药率高,应加强细菌学检测并强化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作者:鲁新友;周洪波;贺婷;李琳;张祥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不同产地翻白草U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翻白草U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mm,2.1 μm),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建立了16个产地翻白草药材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确定了15个共有峰,16批样品相似度在0.628 ~ 0.991;通过聚类分析,16批翻白草药材可大致聚成4类;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各个指纹峰的主成分分值,4个主成分累计变量贡献值达到88.874%.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评价翻白草药材质量.

    作者:梁平;刘会平;梁杰;陈健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桃源县2005—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桃源县2005-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统计分析方法.结果 2005-2013年桃源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起,发病568例,1例死亡病例.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占75%,3月、9月是高发期,中、小学校是高发场所.结论 预防传染病和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是桃源县今后应急工作的重点.

    作者:褚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5期

  • 白癜风治疗现状

    白癜风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疾病,世界范围内患病率为0.5% ~ 2.0%,临床表现为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色素脱失斑.导致黑素细胞破坏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学界主要的假说有自身免疫学说、遗传学说、黑素细胞自毁学说及神经化学因子学说等,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认为白癜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氧化应激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也是皮肤科的研究热点.白癜风的治疗是皮肤科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临床主要以控制皮损发展、促进白斑复色为治疗目的,但起效较慢,整体疗效不甚满意.选择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白斑面积、型别、病期等因素.白癜风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外用及系统应用药物、光疗及光化学疗法、外科手术疗法等,新型生物制剂在白癜风的治疗中亦初显成效.随着白癜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思路层出不穷.

    作者:李其林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