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长沙市大学生自我伤害发生状况,并初步探讨其与抑郁、自尊和体象的关系,为减少与控制大学生自伤行为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意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沙市3所综合性大学某环境工程专业584名在校大学生,通过自制问卷对调查对象曾经自我伤害行为和近六月自伤行为进行调查,并采用通用量表了解他们的抑郁状况、自尊水平及其体象评估.结果 过去6个月自伤行为在该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率为15.6%,自伤行为组抑郁程度较正常组高(t=4.936,P=0.000),自尊水平和健康评估与自伤行为呈现负相关(P<0.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为以反抗的方式对待父母管教、抑郁程度高和认为自伤行为能减轻痛苦等,而过去无自伤行为史则是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与抑郁、自尊和体象有一定的相关,应根据大学生自伤行为危险因素来预防大学生自伤行为.
作者:熊黎黎;李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启动子区域-141 Cins/del基因多态性与农村自杀未遂的关联性.方法 按照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山东农村选取371对自杀未遂者及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 ins基因频率和ins/ins基因型在自杀未遂者中出现的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ns/ins基因型携带者自杀未遂的风险为del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11倍(95% CI: 1.43~3.12),调整负性生活事件、精神疾病和教育水平的影响后,ins/ins基因型携带者自杀未遂的风险为del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28(95% CI: 1.28~4.07).结论 DRD2-141 Cins/del (rs1799732)多态性可能是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王锦毓;杨庆国;汪心婷;张吉玉;贾存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在社区医院就诊的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为今后社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江苏省宜兴市十里牌医院、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11个服务站为伤害监测哨点,对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这13个检测点发生的伤害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患者1132例,男女性比为2.05:1,伤害高发职业为生产运输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伤害高发年龄组为30~49岁,发生伤害的场所主要是家中,工厂和建筑场所,伤害发生的前五位依次为动物伤、钝器伤、刀/锐器伤、跌倒/坠落、其他;3月、8月及9月是伤害事件的高发月份,而一天当中8-10时和13-15时是伤害事件的高发时间段.非故意(意外事故),占97.17%;在1132例伤害患者中,62.01%治疗后回家.结论 青壮年、儿童发生伤害较多,应特别提高该类人群的安全意识并加强监管和看护.
作者:朱骏;杨亚明;张徐军;陈宇;李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应用R软件中决策树包rpart、party、partykit对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3种方法分析结果的差别,为伤害资料分析方法提供一种新手段.方法 根据农村女性伤害发生专题调查资料,在R软件中分别建立决策树包rpart、party、partykit的模型,比较3种方法分析结果的差异.结果 rpart包与party、partykit包分类规则不一致.rpart包分类结果表明未接受教育的农民女性是伤害的高危人群,party包与partykit包分类结果表明接受教育女性中离婚或丧偶的女性伤害发生率高,其次是未接受教育的女性.结论 R软件决策树包的应用条件有所不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软件包进行应用分析.在伤害资料的分类建模分析中,使用partykit包较为适合、简捷且界面友好.
作者:帅健;张艳;方瑶;李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近年来,儿童骨折的发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它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儿童骨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不仅给个人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还增加了社会的疾病负担.本文简述儿童骨折国内外的流行现状、影响因素、防控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往研究的局限性,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应对儿童骨折的预防干预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昆鹏;黄泽鹏;李丽萍;周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愤怒驾驶是伴随汽车时代的来临而产生的新的社会现象,其对交通安全和人类生命安全的影响正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对于汽车驾驶人愤怒驾驶的研究较少.本文就愤怒驾驶发生基本情况、不同因素与愤怒驾驶行为的关系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为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愤怒驾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宇;庞媛媛;李洋;胡洁;张徐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颅脑损伤是导致骑车者伤亡的主要原因,佩戴头盔可以有效降低骑车者头部受伤的风险.通过普遍性的头盔立法,提供符合标准并且舒适的头盔,以及开展相关执法和宣传教育,可以促进道路交通骑车者佩戴头盔.
作者:李融;胡国清;Brent Powis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创伤评分是通过定量记分方法对创伤伤情的严重程度和结局进行科学的评估,目前,已经有超过50个创伤评分系统,但不能做到普遍适用,每种评分系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本文就其基础的创伤记分(Trauma score,TS)和修正的创伤记分法(Revised trauma score,RTS)进行对比.
作者:代维;邱俊;袁丹凤;周代君;梁毅;周继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脏器损伤分级(Organ injury scaling,OIS)基于解剖学的描述,评价每一个脏器损伤严重程度的分级系统.从1989年到1997年之间美国创伤学会脏器损伤分级委员会先后发布了32种器官损伤的分级标准,几乎包含了所有创伤导致的器官损伤.2006年后,开始应用美国国家数据库(National Trauma Data Bank,NTDB)对OIS分级系统开展了评估、检验和完善的工作.虽然这一过程中,对OIS分级系统提出了很多质疑,但是大量临床和科研结果显示OIS分级系统对创伤救治仍然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作者:梁毅;邱俊;袁丹凤;周代君;代维;周继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自杀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且自杀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行为,每出现1例自杀,平均至少对6个人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自杀死亡造成的疾病负担和社会负担十分沉重.尤其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加强自杀问题的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的完整,保障生命安全,提高人群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及个人因素方面对妇女、青少年和躯体疾病患者三类自杀易发人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从相应的因素方面提出了自杀的干预措施.为自杀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自杀的预防控制以及相关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者:徐鸿冰;黄小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对于全球而言,自杀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和复杂的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算2012年全球的年龄标准化自杀率为11.4/10万,男性15.0/10万,女性8.0/10万;2012年共有80.39万人自杀死亡,其中60.67万人(75.5%)的自杀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而高收入国家的自杀死亡人数仅为19.72万人(24.5%)[1].因此,对于中低收入国家而言,自杀更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纵观过去三十多年报道的我国自杀率数据,发现我国的自杀率已显著降低.本文概要回顾我国近二三十年自杀率的变动趋势,并分析与这一变动趋势有关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献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为了正确、有效地应用等级回归一多项分类判别分析,应用医学实例全面介绍这种多元分析方法.应提出关联评价时,分类自变量有输入Covariate框与Factor框的计算结果差异:两者回归系数绝对值完全相同,但符号相反(常数项除外).但是,多项分类判别分析无上述区别.
作者:陈彬;纪超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