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调查长宁区居民刀/锐器伤发生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 000户家庭,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所有入选家庭常住居民刀/锐器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调查的43 513人中,刀/锐器伤发生率为4.1%,占全部非致死性伤害的31.4%,是非致死性伤害的第二位原因.女性刀/锐器伤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6.8,P<0.001).刀/锐器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60~69岁年龄组是刀/锐器伤的发生高峰,70岁开始逐步下降.家庭是刀/锐器伤主要的发生地点(94.1%),93.0%的刀/锐器伤发生在做家务时,常累及的部位是上肢(92.3%).受伤者中99.2%伤害程度为轻度,24.2%经门诊处理,0.8%住院治疗,8.1%由自己或他人处理.治疗费用中位数为100(8 300)元,平均l 816.4元.伤口愈合后,99.2%完全康复,0.8%有轻度功能障碍但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刀/锐器伤发生率高,虽然绝大多数是轻度伤害,但是仍需要加强预防措施和伤后急救处理方法宣传教育,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姜玉;周鹏;孙源樵;夏庆华;钱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跌倒/坠落伤害的发生情况,为跌倒/坠落伤害干预措施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三家国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的跌倒/坠落伤害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0~4岁组跌倒/坠落伤害发生在6、7、8三个月份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5.67%、16.39%和15.40%,发生的地点主要在家中(76.04%),主要是驾乘交通工具或儿童车时发生跌倒/坠落(64.58%);5~14岁组跌倒/坠落伤害集中在6、7、8、9四个月,分别为12.74%、12.48%、11.62%和10.64%,发生的地点以学校和公共场所多(31.25%),主要是驾乘交通工具时发生的伤害(47.47%);而≥65岁组在1月和12月两个月中较高,所占比例为10.30%,发生的地点主要在家中(54.77%)和居住场所(20.69%),发生时的活动主要是步行(33.67%)和驾乘交通工具(30.90%).各年龄段跌倒/坠落伤害造成的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伤害程度逐渐加重(x2趋势=1340.05,P<0.05).结论 15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和65岁以上老年人是跌倒/坠落伤害发生的重点人群,应提高对学龄前儿童监护人、中小学生以及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并且加强对产品伤害的监测,改进产品质量.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跌倒/坠落伤害的发生.
作者:廖佩花;张云君;甫尔哈提·吾守尔;张荣;者炜;刘来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新疆某大型公立医院收治的突发事件伤者的人口、时间和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该院2009-2016年就诊的突发事件住院患者根据事件类型、人口学资料、月份和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6年该院共收治突发事件住院患者6 086例,类型以交通事故居多为4 091例(67.22%),各类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11月.突发事件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3.01:1,汉族3 349例(55.03%),平均年龄36.05±16.66岁,19~45岁2 614(42.95%)例,职业以农民(18.80%)和工人(16.02%)居多.突发事件患者住院天数主要集中在8~14天和15~30天,分别有2 255例和1 895例;伤害部位主要集中在上肢、躯干和头部,分别有1 885例、1 502例和1 362例;手术患者占绝大多数,有5 849例;出院转归以治愈居多,有4 074例.结论 突发事件住院患者以交通事故居多,发生时间与新疆季节气候特点有关,应由政府主导、预防为主,采取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保护重点人群,降低伤害.
作者:方娴;刘佳;张秀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精神卫生中心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情况和高危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55名护士中,有49人遭遇院内暴力,暴力的发生率为89.1%.暴力事件对护士的影响轻重不一,在遭遇躯体暴力者中,44.9%受伤,其中45.5%轻伤,55.5%中度伤害,无重伤.主要受伤部位为头部.暴力发生后,55.1%的护士觉得很委屈,24.5%觉得愤怒、恐惧及无助,26.5%工作热情下降,14.3%表示不想干这一行,8.2%焦虑忧郁,8.2%的表示已经习惯这种情况.遭遇暴力后,护士多选择大声呼救,求助同事或保安.89.1%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采取措施可以预防或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96.4%认为有必要学习预防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方法及暴力行为处理技巧.结论 精神科护士暴力伤害的防范需要引起各级人员的高度重视,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大限度保障患者和护士双方的安全.
作者:庄尹竹;姜玉;周鹏;季卫东;沈妙莉;夏庆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为今后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在某三甲医院骨伤科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均在局麻下完成,采用俯卧位经椎弓根内穿刺途径进入骨折椎体,其中15例穿刺到位后结合射频和生理盐水灌洗后再注入骨水泥.结果 在70例患者中,男、女性分别为16、54例,平均年龄78.4岁(60 ~ 90岁).10例患者无合并症,其余60例存在合并症,包括高血压37例、糖尿病20例、心脑血管疾病24例、恶性肿瘤2例、陈旧脊柱压缩骨折5例、肺部感染2例,抗凝药源导致出血倾向l例.共治疗84个椎体,其中单个椎体骨折56例,两个椎体14例.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平均4 ml (2~5.5 ml).手术时间平均33分钟(24~56分钟),平均住院时间7.9天(1~60天),术后Cobb角平均纠正5度(0~ 20度).有1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且均出现在直接骨水泥注射的55例患者中(P<0.05).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有显著差异(6.7±1.3 vs.2.7±0.7,P<0.001).结论 结合椎体内等离子射频和灌洗的方法能够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本文介绍的方法因创伤小且安全可靠,能够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并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提供较大的帮助.
作者:郑圣安;郑丰裕;陈祥铠;韩建华;张春海;朱庆翱;郭永生;齐永建;田新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基于医院监测的产品伤害特征,为开展产品预警分析、提出产品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松江区全部3家二级医院,通过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12-2015年医院门急诊产品伤害病例信息,分析产品相关伤害特征.结果2012-2015年共监测产品伤害病例79 472例,其中男性病例48 188例,占60.6%,女性病例31 284例,占39.4%,男性高于女性(x2=l 396.06,P<0.01);呈年度变化趋势相关性(χ2=4 300.00,P<0.01);产品伤害病例按产品类别分为道路交通工具类(44 859例,占56.4%),其他类产品(20 365例,占25.6%),家用日用品类(5 795例,占7.3%),家具类(4 973例,占6.3%),工业机械类(3 337例,占4.2%),儿童玩具及用品类(143例,占0.2%),主要产品类别伤害病例在各年龄组间存在差异(χ2=5 775.72,P<0.01);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为机动车车祸(27.1%)、非机动车车祸(24.8%)、跌倒/跌落(17.3%)、刀/锐器伤(15.5%)和钝器伤(10.7%);轻度伤害病例66 470例,占83.6%,中度伤害病例12 736例,占16.0%,重度伤害病例266例,占0.3%;94.3%的伤者(74 949例)经门诊治疗后回家,5.6%(4 434例)需观察/住院/转院治疗,而仅有0.1%(73例)的伤者发生死亡. 结论 应重点关注自行车/助动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及家用日用品和家具等产品安全问题,采取行动预防产品相关道路交通伤害、跌倒/跌落的伤害风险.
作者:彭娟娟;周德定;高宁;黄丽妹;关颖;仲伟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外伤性视网膜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和类型,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以及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钝挫伤引起的外伤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对我院门诊数据库和频域OCT数据库进行检索,测量和分析患者的OCT检查结果.结果 本研究纳入外伤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有138例(138眼),在频域OCT显示的病变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1)外伤性黄斑裂孔25例(18.1%),表现为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全层缺损,伴或不伴有裂孔边缘囊样水肿;2)视网膜下出血30例(21.7%),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的中高反射信号,其后光带衰减;3)脉络膜破裂32例(23.2%),表现为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光带断裂;4)视网膜萎缩70例(50.7%),表现为光感受器内外节层中断、外核层变薄甚至消失;5)内界膜皱褶19例(13.8%),表现为内界膜表面波浪状改变;6)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2例(1.4%),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连续性中断,边缘翘起.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视网膜病变类型患者共有47例(34%).结论 眼钝挫伤可以引起视网膜震荡、外伤性黄斑裂孔、色素上皮撕裂等病变.频域OCT有高敏感性、高分辨率、定量测量等优点,在外伤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病情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卢玉芳;夏红和;陆雪辉;彭坤;郑康铿;陈浩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低年级小学生交通安全态度,以及对他人交通危险行为的劝阻情况.方法 2016年10月,先以方便抽样法抽取街道内5所小学,再整群抽取1~2年级2 072名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对相关交通危险行为危险程度的态度、对监护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交通危险行为的劝阻情况.结果 调查对象包括男生1 002人(50.7%),女生974入(49.3%).年龄范围在6~9岁,中位数为7岁.步行危险行为中,小学生对闯红灯的认知程度好(82.0%认为危险程度很高)、差的是步行使用手机(仅37.5%认为危险程度很高).乘车危险行为中,认知程度差的是儿童乘车未使用约束装置(近一半并不认为危险程度很高).驾驶机动车相关危险行为中,认知程度好的是酒驾(88.2%认为危险程度很高).过去一年内,每次都进行劝阻的比例高的是遇见监护人酒驾(59.5%),低的是遇见公交/出租车司机驾驶打电话(仅13.1%).小学生对危险行为危险程度的态度和劝阻他人危险行为的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P均小于0.05).结论 低年级小学生对步行、乘坐机动车危险行为的认知有限.对危险行为的认知水平与劝阻他人危险行为的行为具有相关性.
作者:陈瑶;陈文涛;王书梅;叶周丰;李粉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0~ 14岁儿童伤害的死亡原因及其排位,为制定儿童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福建省2007-2014年死因监测资料,对0~ 14岁儿童总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4年福建省0~14岁儿童年均伤害死亡率为11.31/10万,占死亡总数的18.17%,居第3位死因.男童伤害年均死亡率13.96/10万,女童年均伤害死亡率8.35/10万.男童伤害死亡率高于女童(x2=42.40,P<0.01).溺水为儿童的首位死因,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分列第2、3位,前3位伤害类型占儿童伤害死亡总数的70.95%,男童的溺水和意外窒息死亡率高于女童(x2值分别为39.28和4.51,P均小于0.05);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被杀、意外中毒、火灾、触电死亡率方面,男童和女童死亡率相当,P均大于0.05.0~岁组的死亡率高为33.19/10万,之后死亡率逐渐下降.0~岁组首位死因是意外窒息,占0~岁组死亡的49.51%,l~4岁组的首位伤害死因为溺水,5~9岁组和10~14岁的前两位伤害均为溺水和交通事故.2007-2014年期间福建省儿童伤害死亡率,无明显变化,x2趋势=1.18,P>0.05.结论 溺水、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严重威胁福建省儿童的生命,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钟文玲;黄少芬;林修全;叶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伤害和危险行为的趋势及特征,探讨伤害与危险行为的关联及性别、年龄差异.方法 通过对上海某社区9所幼儿园的4~6岁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2011、2014和2016年的学龄前儿童伤害、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分析伤害和危险行为趋势、特征及关联.结果 2011、2014和2016年,4~6岁学龄前儿童总体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2.8%、7.8%、7.6%,呈下降趋势(x2趋势=18.452,P<0.05),危险行为得分降低(H=9.626,P<0.05).男童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4.3%、8.8%、6.5%,呈下降趋势(x2趋势=19.382,P<0.05),男童危险行为得分无统计学差异(H=2.773,P>0.05);女童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1.5%、6.8%、8.9%,无统计学差异(x2趋势=2.717,P>0.05),女童危险行为得分降低(H=8.647,P<0.05).男童危险行为得分高于女童(P<0.05).与无伤害组相比,伤害组危险行为得分较高(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危险行为和伤害的关联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应充分考虑不同性别及年龄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伤害干预.
作者:李粉粉;陈文涛;王书梅;陈瑶;叶周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老年跌倒是严重威胁老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国内外老年跌倒流行现状、主要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工作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我国老年跌倒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科学研究,掌握当地老年跌倒流行特征及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并运用针对性干预策略和已证明有效的干预措施开展干预活动,以减少跌倒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水平.
作者:赵鸣;俞敏;朱善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y,RTI)指的是车辆、人员在各种道路上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人员伤亡或者经济损失的灾祸与变故.根据WHO的统计,全球每年有约120万人因为交通事故死亡,而每年因为交通事故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 180亿美元[1].预计在2020年前后,RTIs将会成为全球公共安全危险因素中排名第3位的因素[2].
作者:杨莉;左宇坤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