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2007-2016年澳门特区居民自杀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澳门特区统计暨普查局人口统计及卫生局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自杀死亡率和死因构成比进行时间趋势分析.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的自杀率和自杀死因构成比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2007-2016年澳门特区自杀死亡总数是555例,这期间澳门特区自杀死亡率和自杀死因构成比呈下降趋势.61.67%以上的自杀死亡者是男性,且男性的平均自杀死亡率高于女性(13.42/105 vs.6.06/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γ=-0.20,P<O.05)和女性(γ=-0.42,P<0.05)的自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78.33%以上自杀死亡者为65岁以下,但80岁或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率高,不同年龄组自杀死亡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岁以下人群自杀死因构成比高,不同年龄组自杀死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澳门特区相关部门需重视自杀的预防,且预防控制的重点为男性和老年人.
作者:汤丽娟;朱明霞;尹一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汕头市儿童乘车时儿童约束系统(child restraint system,CRS)的使用情况以及儿童家长对CRS的认知、态度、行为,为预防儿童乘车伤害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在98个调查点观察记录儿童乘车情况及驾驶员驾车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家长对CRS的认知、态度、行为.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项目共观察到3 061名0~17岁儿童,其中男童1 617人(52.8%),女童1 302人(42.6%),另有142(4.6%)名儿童性别未被记录.有581 (19.0%)名儿童使用了安全约束装置(安全带或CRS).其中,0~12岁儿童CRS使用率为7.8%.共548名儿童家长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501(91.4%)人为儿童父母.CRS的知晓率为86.9%.家长了解CRS的主要途径为网络(62.9%)、电视(59.2%).69.7%的家长认为有必要立法强制使用CRS.结论 汕头市儿童CRS使用率仍较低,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或采取其他更有效的干预手段来提高CRS使用率,确保儿童乘车安全.
作者:傅静媚;陈福祥;彭哲宽;李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汕头市中学生体能活动损伤(physical activity-related injury,PARI)的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与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9-10月对2所城区中学与3所农村地区中学的初一与初二、高一与高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社会人口学资料、体能活动参与情况、久坐行为与睡眠时间、过去12个月里PARI的发生情况及其后果,以及个人安全意识.采用t检验、x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探讨PARI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3 127名学生完成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082份.PARI的发生率为25.1%,初中生的发生率(29.3%)高于高中生(21.5%),且男生的发生率(29.9%)高于女生(21.6%).初中生、男生、运动代表队成员、参与体能活动时间过长者、安全意识较弱与BMI较高者发生受伤的风险较高.结论 汕头市中学生PARI发生率较高,且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并受不同因素影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预防并减少高危人群PARI的发生,保证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蔡伟聪;杨文达;李丽萍;程福源;高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农村自杀未遂人群重复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及特征.方法 在山东农村选取178名自杀未遂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在2012年、2016年展开两次随访.结果 共有14例次自杀未遂者出现重复自杀行为(7.87%),其中自杀死亡与自杀未遂各有7例次.具有重复自杀行为的自杀未遂者的首次自杀未遂的平均年龄为(56.21±11.63)岁,重复自杀行为发生的平均年龄为(59.86±11.93)岁,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92.9%.相比单次自杀行为发生者,重复自杀行为发生者有年龄大(t=3.158,P=0.002)、有躯体疾病(x2=4.587,P=0.032)与有精神障碍(x2=3.946,P=0.047)的特征.重复自杀行为的两次随访的发病密度分别为1.57/100人年和1.41/100人年,老年人的重复自杀行为的发病密度要大于非老年人,而重复自杀行为的发病密度在性别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杀未遂者是再次出现自杀行为的高危人群,而农村老年人的重复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要大于非老年人,应为自杀预防中重点关注的对象.
作者:刘宝鹏;贾存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欧盟以及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已经逐步建立了一套以产品伤害信息采集、传输、质控、利用以及政策影响为主要模式的基于医院的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并开展了相关产品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基于医院的产品伤害监测试点工作已开展10年.故本文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产品伤害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发展、法律法规、机构职能、信息采集及利用等方面的介绍,与我国现有的产品伤害监测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比较,对进一步推进我国产品伤害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王薇;耳玉亮;叶鹏鹏;段蕾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2017年3月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新增了儿童安全座椅立法.目前上海市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存在使用二手安全座椅的安全隐患以及错误使用等诸多问题.安全座椅立法也存在落地难、实施困难等情况,亟须出台细则.希望在政策支持的大环境下,借助儿童乘客安全技术师(CPST)的技术指导力量,设立儿童安全座椅检查站,推广普及儿童安全座椅的正确使用,并进一步完善法规,为儿童乘车出行保驾护航.
作者:李为翊;高淑娜;何丽华;吴明玉;杜娟;陈铭灵;王烨菁;苏慧佳;彭娟娟;施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灾难与生产安全事故产生的伤害从未远离人类.伴随着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的快速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严峻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往往还伴随社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饮水安全、职业安全、环境安全、疾病健康等其他因素,容易使国民同时面临多重伤害威胁,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加强对灾难与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十分重要.
作者:张涛;周虹;孙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日益严重,引发了国家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公共健康和社会问题.2016年以来,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和《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等文件,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干预和综合治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方案.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校园欺凌的预警和预防干预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在未来几年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预警和预防工作体系和模式.本文系统阐述了校园欺凌的发生率及危害的严重性,重点介绍了国外校园欺凌预防干预的有效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作者:林丹华;李晓燕;王晓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已有研究表明使用儿童约束系统(Children restraint system,CRS)可以大幅度提高儿童乘车安全,但CRS的使用率在我国仍然很低,导致儿童乘车安全问题严峻.相关干预研究表明,采取教育干预或教育行为干预的措施可提高CRS使用率,但干预效果并不显著,需要更有效的干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公众意识,继而提高CRS使用率.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假设,将生物力学模拟的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引入作为一种新的干预工具,与现有的干预方法相结合,可更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儿童乘车安全意识及其CRS使用率,降低儿童乘车伤害.
作者:严淑珍;李丽萍;Xiaogai Li;陈强;Svein Kleiven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产品伤害监测是市场监管体系中质量监管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及时发现我国的产品伤害监测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数据的应用效率,本文基于质量监管需求提出了测量产品伤害监测数据有效性的方法.通过假设基础数据,建立了测量产品伤害监测数据有效性的因果贝叶斯网络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计算了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结果.测量结果显示,产品伤害监测的主要问题是数据的可追溯性差和问题产品的产销数据缺乏.分析发现,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数据追溯方式不适用和数据采集方式不能与追溯方式有效配合.
作者:蔡若夫;刘圆圆;柯灿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云南三地农村儿童伤害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以减少和控制云南农村儿童伤害事件的发生.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在楚雄州武定县发窝乡、双河镇以及马金铺中卫街道三个农村地区抽取61位儿童家长进行面对面调查其子女(共计75名,年龄段为0~18岁)的伤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过去1年内儿童伤害发生率16.0%,常见的伤害为跌伤,占75.0%,其次是烧烫伤、锐器伤、动物咬伤,各占8.3%,伤害多发季节为夏季,多发地点为家中和学校.有66.7%家长表示经常担心孩子受伤,有88.0%的家长表示经常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但家长接受安全教育渠道大多局限于学校.结论 该地区家长对儿童伤害了解途径局限,对儿童的安全比较担心,相关部门及儿童家长应多方面进行合作,针对性开展农村儿童伤害的干预.
作者:段陈林;周瑞清;王乐扬;谢佳璇;林启洪;张涛锋;李秋玲;李丽萍;陈继彬 刊期: 2018年第03期